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3章 四十八樣(1 / 2)

天津人靈,把藥材弄到糖裏,好吃又治病,這糖叫作藥糖。

藥糖在清末民初時流行起來,傳到北京,廣受歡迎。買賣二字,一因一果,有人吃就有人做,有人買就有人賣。於是,津京兩地冒出了不少能人幹這事,一是想出法兒來把各種草藥弄進糖裏,各色各味好看好吃的藥糖愈來愈多;一是在“賣”上邊想盡花活,或用說功唱功,或使江湖雜藝,為的是招人迎人取悅於人,叫人高高興興掏錢把藥糖撂到嘴裏。

天津人和北京人不同,賣藥糖的法兒也不同。北京是官場,人們心裏邊全是大大小小的官兒,喜歡官場的是是非非。故此,在天橋賣藥糖的“大兵黃”最招人的一手是罵官。站在那兒,破口大罵,從段祺瑞到張勳再到袁世凱,哪個官大罵哪個,別人不敢罵的他敢罵。他的糖自然賣得好。

天津是市井,百姓心裏邊就是生活——吃喝玩樂,好吃好喝好玩和有樂子的事都喜歡,還愛看絕活,這賣藥糖的本事就五花八門了。有說段子的,有說快板的,有變戲法的,有獻演武功雜耍車技打彈弓子的,連吆喝起來都有腔有調一套一套。

鼓樓前有個賣藥糖的叫俞六,寶坻縣人,腦瓜好使,兩隻手特別能幹。他和別人不一樣,他的功夫不在“賣”上,都在“糖”裏邊。他在家門口擺攤賣藥糖,不說不唱不吆喝,就在一個桌上擺幾排長長的帶木框的玻璃盒子,中間隔開,每格裏邊一種糖,上邊是鑲玻璃的盒蓋,隔著透明的盒蓋看得見各色的藥糖;你買哪樣,他就掀開哪個盒蓋,使鑷子夾出幾塊,放進紙兜給你,沒有花樣,不會哄人高興;可是他的糖好——色豔,味厚,有模有樣,味道各異;不單有各種藥材如茶膏、丹桂、鮮薑、紅花、玫瑰、豆蔻、橘皮、砂仁、蓮子、辣杏仁、薄荷,還把好吃的水果也摻和進去,比方鴨梨、桃子、李子、柿子、枇杷、香蕉、櫻桃、酸梅、酸棗、西瓜等等。可是做買賣單靠真材實料不行,還得會賣。雖說他的藥糖樣兒最多,最全,總共四十八樣,可是隻擺在自家門口,這城裏城外能有幾個人知道?一提天津衛賣藥糖的,第一王寶山,第二李傻子,第三連化清,一直往下數到大沽口,也瞧不見俞六的影子。

他的一個街坊劉二爺是位老到的人,讀過書沒當過官,做買賣賺點錢,早早收手在家坐享清福,一天碰到俞六便說:“你會做糖卻不會賣糖。你不能總守在家門口擺攤呀。”

俞六說:“我也想走街串巷,可我嘴笨,說說唱唱全不會,也沒別的功夫招人喜歡。”

劉二爺說:“人家有的,你未必再有,學人家就不是絕活了。你不是本地人不知道,天津人認絕活,服絕活。”

俞六說:“可這絕活哪找去?”

劉二爺說:“沒處找。絕活一是琢磨出來的,二是練出來的。”

“咋學咋練?”俞六還沒全明白。

劉二爺笑道:“要我說,琢磨——你就得琢磨使嘛新鮮玩意兒把你這四十八樣亮出來;練——你就得琢磨使嘛法子招人來買。比方,你能不能不使鑷子,天津衛賣藥糖的手裏全捏著這麼個東西。”

俞六不是木頭疙瘩。這兩句話點石成金。沒多久,俞六把劉二爺請到家喝杯茶,吃幾塊藥糖,然後領劉二爺到後院一看,劉二爺立馬眼前一亮。院中間放一個挑兒,一根扁擔,兩個桶櫃,櫃子上是一圈放藥糖的小方盒,每個盒裏一種糖。盒上邊有個蓋兒,帶合葉,可以掀;這一圈小盒總共二十四個,兩個桶櫃正好四十八樣。

桶櫃的捯飭前所未見。提梁上邊各雕一個龍頭,龍麵相向,瞪眼齜牙,橫梁正中一個鋥亮的金珠,這叫二龍戲珠。龍頭上還伸出兩根彈簧,拴著紅絨球,為的是挑起來一走,絨球就隨著腳步一顛一顫。不知俞六從哪兒請來一位好漆工,把桶櫃漆得油黑鋥亮,上邊使金漆寫著“俞家藥糖,四十八樣”八個大字。每個糖盒的玻璃蓋上還全用紅漆寫上糖名,玻璃蓋下的藥糖五顏六色。這樣的藥糖櫃在街上一晃,保管全震!劉二爺看得高興,誇讚道:“好賽從宮裏挑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