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四十二節 不確定價值的情報(1 / 2)

匈奴左賢王部,羅夫諾

藍天白雲、綠草白帳,潺潺的小河環繞流經營地的南邊,成群的羊在牧民的吆喝聲中朝著一個方向竄動,遠遠看去就像是一團可愛的棉絨球在草原上滾動,眼前的一切都是那麼安寧祥和。

眼前這片圓頂帳篷以及附近的草原就是胡拉部的領地,胡拉部隻是匈奴左賢王部中不起眼的一個小部,整個部落加起來人口也隻不過區區千餘,其中丁口更是不足三百。

說起來,像這樣力量單薄的弱小部族在如今的左賢王部還真是不多見了,自從當年慘敗於羅馬之手後,振作反思的左賢王休屠深感部族眾多調度困難是造成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於是一直意欲將麾下實力整合起來,從而在戰爭中避免指揮權分散以及精銳兵力無法集中調遣的問題。

正是在他的這種想法傳達以及刻意縱容下,左賢王部迅速掀起了一陣吞並狂潮,原本數以百計的小部族在短短幾年內就幾乎被幾大部族全部瓜分,而之所以胡拉部能夠幸免於難完全是靠著部落盛產精銳騎射手這個被休屠格外看重的小小籌碼而已。

事實上,胡拉部曾經有過一段十分輝煌的曆史,胡拉部不僅是隨王庭本部一同西遷至泰西的最初一批純血統匈奴人部族之一,而且在匈奴人的崛起之路上胡拉部立下了汗馬功勞,從胡拉部中走出了無數精擅騎射的勇士,其中甚至有幾人後來成為了匈奴射雕英雄!

可惜,那段屬於所有部族的榮譽早已過去,現在的匈奴完全掌握在幾大部族的手中,小部族的生存空間日益萎縮,胡拉部也隻是靠著那些戰死族人留下的威名苟延殘喘,遲早有一天,他們也隻能屈從於那些大部族。

盡管未來一片慘淡,但至少今天,是值得歡慶的一天,因為羅馬商隊來到了胡拉部,帶來了琳琅滿目的貨物。

幾年前的那場大戰結束後,西羅馬與匈奴簽訂了和平條約,條約規定雙方將在十年期限內互不侵犯,並且雙方在邊境區域任何形式的大規模兵力調動前都要提前知會,否則視為軍事入侵。

一紙條文讓艱難獲勝的羅馬贏取了幾年的寶貴時間來推行改革並休養生息,然而帶給匈奴人的卻是割地賠款的屈辱以及無時不刻的複仇渴望!

不過和平並非一文不值,至少那些普通的匈奴族民在享受了和平之後漸漸厭倦了無休止的戰爭和死亡,他們不願再將兄弟、父親和丈夫一個個送上戰場而迎回的卻是他們的屍體,與其和強大的羅馬人拚得兩敗俱傷,他們寧願和羅馬人做生意。

西方有一句關於商人的諺語,說的是如果有一倍的利潤擺在麵前商人就可以不惜血本、而如果是十倍的利潤,他們就會敢於挑戰法律的威嚴,如果是一百倍的話,哦,諸神在上,就算是命他們都可以不要了。這個通俗的諺語無疑將商人的特性形容得淋漓盡致,因為現實裏商人就是這麼做的。

雖然有和平條約在,但橫亙在羅馬與匈奴間的仇恨讓停火有時候變得很困難,實際上,自條約簽訂日起,六年內,雙方的軍隊在邊境大大小小製造的摩擦或者衝突不下千次,彼此的傷亡也是從未有過一天的中斷,但即便是冒著隨時可能遭遇搶劫或屠殺的風險,羅馬人的商隊還是絡繹不絕地開始出入草原。

羅馬人帶來的既有草原匱乏的生活必需品鹽、調味料、布匹、農產品等,也有各種滿足匈奴貴族享受的奢侈品,比如金銀製品、工藝品,用這些商品交換而來的是皮貨、牲畜,當然這些隻是明麵上的交易貨物,真正讓交易行為的存在得到雙方統治者默許的原因在於通過貿易雙方都可以從對方那裏獲得自己所沒有的戰略資源,比如匈奴人需要鐵和各種金屬來製造精良武器,而羅馬需要匈奴人從中東、阿拉伯以及伊朗等地搶奪而來的優良品種戰馬!

當然這種走私貿易都被嚴格限製,雙方都很清楚,敞開這種戰略物資的貿易隻會給自己帶來難以挽回的災難,所以通常都是采取非常隱晦、機密而且批量很小的途徑進行交易。

當然,這樣的貿易隻可能是在那些動輒數萬人的大部落中才有可能進行,小部落是絕沒有這個資格的,因為隻有讓這樣的交易時刻處於嚴密監視之下才能確保安全,所以像願意到胡拉部這樣小部族來的商隊在匈奴人眼中無疑都是純粹的商業行為,除非是胡拉部不想活了否則是萬萬不敢把戰馬賣給羅馬人的。

事實也差不多就是如此,幾年時間下來,願意到胡拉部來的商隊始終隻有一家,商隊主事和胡拉部族長幾乎都相熟了,倒不是胡拉部族人格外好客,而是確實難得,草原民族的生活其實很貧苦,特別是像胡拉部這樣的小部族,王部分配的物資被那些大部族層層克扣下來最後落在手裏的就剩一點,至於想要找外麵的人交易又沒有渠道。

而自從這支羅馬人的商隊到來,部族內的族民就可以用自家出產的東西進行交易,換取更多更可口的糧食,富餘的甚至還能換到一些裝飾用的手工製品,要是真說起來,這幾年的貿易受益更多的肯定是胡拉部,因為相比於商隊千裏迢迢、運送貨物定期前來,胡拉部所能提供的那點利潤實在是微不足道,也正因為如此,胡拉部上下自發地對這支定期做客的商隊頗為友好,不少商隊成員甚至和邀請他們在貿易期間居住的帳篷主人成了朋友,如果不是戰爭的陰雲始終沒有散去的話,毫無疑問,胡拉部也許就和這支商隊結下了永久的友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