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408章 西山人口突破一億(1 / 2)

朱小七的發家史在龍霄的刻意宣傳之下,很快的就風靡整個西山郡,特別是進出西山郡運煤的商人們,無不津津樂道,都在談論這朱小七的事跡。特別是傳到了內地各個省郡,朱小七簡直就成了神,也是發家致富的財神。沒有一年多的功夫就身價數百萬,這可是一個奇跡。因此,內地各個省份的老百姓都把西山郡當做了黃金之地,更加激發了移民西山郡的熱潮,僅僅是2年多的時間,西山郡的人口就暴漲到了一億。為此,西山省郡巡撫衙門也付出了100億的安家費,200億的土地補償費。此時,西山郡的農業人口達到了6000萬,人均土地5畝,也算是一個合理的數字。

西山郡更多的是商業城市人口,西山郡的五大州府,50個郡縣,每個郡縣都猛增到了200多萬人口,尤其是城市人口,更加擁擠,就是西山城的人口,就增到了300萬,成了全國一流的大都市。

西山郡有了4000多萬商業人口,也就為稅銀的開拓提供了強大的基礎,尤其是省城的300萬人口,隻是算得上商家的就有20萬人,這20萬人,每年的創造的營業流量就達到了千億之上。龍霄製定的商業稅率是5%,例規銀子也是5%,總起來也隻有10%,隻是西山城的稅賦就達到了50億之上,還有50億的例規銀子,加上西山郡2000家煤礦的稅款例規銀子就是146億,加起來就是246億,就算是農業稅不收一點,每年上交100億的稅款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龍霄就讓民政司的人統計了一下,西山郡每年的稅收已經突破了150億,例規銀子也是在150億左右,龍霄就就跟三司六道的人商議,取消西山郡的農業稅收,並且每畝農田每年還有10兩銀子的補助。隻要農民種地了,就能獲得官府的補貼,要是荒蕪了土地,不但沒有補貼,還要罰款。這樣一來,西山郡的三億畝耕地,每年都有三千億斤以上的糧食產量,可以說,西山郡的糧食,生產一年,10年都吃不完。由原來的糧食進口省份,成了糧食出口大省。

西山省郡的糧食過剩,很多官員就建議聯係取消糧食補貼,因為糧食太多了,可是龍霄不願意,還是堅持糧食補貼,一個是讓各郡縣的糧倉加緊收購之外,還動員西山郡的商人運量到內地,還免收稅賦,除此之外,龍霄就動員西山省郡的農民進行家禽家畜的養殖,還有生豬的養殖,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這就極大的解決了糧食的過剩問題。一般說來,每五斤糧食就能養殖出一斤生豬,可是,生豬的價錢是糧食價格的10倍以上,老百姓還是合算的。

在省郡衙門的號召之下,西山省郡的生豬存欄量達到了6000萬頭,每年就為西山省郡的農民,增收2億多兩銀子,不但為西山郡提供了大量的肉豬,還可以販賣到內地,換取更大的利潤。這在以前的西山郡,是不可能的,老百姓別說是吃肉,能吃上糧食就不錯了。現在的西山各郡縣老百姓,誰家沒有五頭六頭的生豬,想吃肉了就殺上一頭,吃不了的可以賣掉,還可以換錢,日子過的相當的熨帖。很多內地移民到西山郡的,見農民的日子過得不錯,根本就不願意去城裏,就是在農村,也能過上城裏人的日子。

王敦武原來是西山郡人,因在西山過不下去去了江南郡,在江南郡摸爬滾打十幾年,從一個小商販賣炊餅起家,一直做到陽州城的鹽商,雖然不是巨富,可是手裏也有幾千萬兩銀子。自從劉太良接管了江南巡察使之後,陽州城的鹽商越來越不好幹,那些很大的鹽商,都與官有勾結,能保住自己。可是像王敦武這樣的比較耿直的人就難做了,又不喜結交官府,就成了官府搜刮銀子的對象。

王敦武在陽州城,做了若幹年的鹽商,就一直是單打獨鬥,既不結幫又不拉派,就難免有人要欺負。要是有龍霄這樣的官吏還好說,要是有劉太良,褚柳安這樣的官吏,王敦武根本就是出氣筒。沒有幾年的功夫,官吏就從王敦武手裏,搜刮去了上千萬兩銀子,王敦武一氣之下就不做鹽商了。可是,隻要在陽州城生活,就難免受到官府的管轄,就難免受到欺詐。王敦武聽說龍霄去了西山郡,現在的西山郡老百姓,不但不交國稅,還每年補貼銀子,王敦武就動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