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二五十章 極品父子,一傻一愣(1 / 2)

必須說,雍正的求助舉動很傻很天真!

傻,因為他忘了,自己不再是皇阿瑪在上,必須要夾著尾巴做人的太子。他是皇上,就算按照八旗議政的祖製,當初的努爾哈赤因為實力最強隱隱已經成了八旗共主。是他命兩個兒子與其他的幾位旗主貝勒共商大事。而所謂的大事,是如何完成他老人家的計劃。

套用現在的說法,他是董事會主席,那八位也好,包括後來的六位、乃至議政王大臣會議的不定數,都算部門經理,最多掛上董事會成員的名頭!

商量是給你臉呢,答應也得答應,不答應也得答應,信不信連你吃飯的家夥都敲了?即便給你個麵子舉手表決一下,一人當萬夫,股份也能壓死你!

成為皇上的胤礽,不敢或不願發作雷霆之怒,又選擇性遺忘了兒子,不指望豐台大營,拂袖而去又如何?先來一句從長計議,轉而下令天下兵馬非諭旨不得調動,甭管現在保泰或這幫鐵帽子如何曲解意思,回去點齊了“心腹”兵馬,就跟如今的豐台大營押陣一樣,鋼刀及頸,誰敢不簽城下之盟?

該動手表現強權的時候,反倒鬥嘴!輸了還要找幫手,除了一個傻字還真沒有其他更適合的形容!

至於天真,則專指他的求助對象!

先說張廷玉,熊賜履二位。張廷玉的信條是“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熊賜履更是他的師傅!本性裏就不是多嘴的人,更何況話涉“祖製”,身為漢臣,對國族的祖製指手畫腳鐵定被人淬一臉,君子行而又分,他們不敢說!

其二是不願說。

讀書人最重三件事:養育之情,教導之名,知遇之恩。養育需報之以“孝”,教導需應之以“敬”,知遇需回之以“尊”。

以這三種情感來衡量胤礽,兩位隻剩下搖頭!

為子當盡孝,孝道的及至,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身體膚發受之父母,珍之重之,不敢損傷。故有千古一問: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忠臣孝子!

這位呢?除了讓皇上操碎了心,從做病到駕崩,分明是罪魁禍首,不客氣的講,在這二位心裏,太子這逆子早已釘在道德的恥辱柱上!

師者,韓語說得清楚: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教給你安身立命,甚至孓立朝堂的本領,自然需要親近敬重。

太子由聖祖康熙親自教導不說,更遍請名士大儒持師禮教導,皇上的本意是期許大清江山萬年昌盛,其情正可比擬那句“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但太子所為--扶不起的阿鬥!

至於報償知遇之恩,唯有那句“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之”的話。就像當初熊賜履明知追繳虧空肯定不利,卻注定要求背黑鍋。就像這兩位被康熙簡拔,聖祖大行,他們依舊要扶持太子登基,這是拳拳以報呢!

反過來看太子,他前一陣兒最熱衷的是排除異己。成立辦理軍機處,把索額圖安在那兒領辦了,卻把這二位排除在外,讀書人呢,不光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君子氣,還有了卻“君王天下事,但留生前身後名”的名利心,太子直接給人來個斷根,這讓二位情何以堪?

先賢說了:達澤兼濟天下,窮則自善其身!當某家稀罕與這逆臣賊子為伍?不願說!

再說佟國維,挑起祖製的話題就是他,沒想到跳出來搭順風車的還能喧賓奪主,這一會兒他是矛盾的,既有巴不得太子有求的,還最好是一隻腳邁出了懸崖邊,雪中送炭溫暖人心,才好稱心如意。又擔心這八王議政來勢洶洶,佟家到最後偷雞不成蝕把米!

三個悶口葫蘆讓雍正極度失望也極度憤恨,怒火的衝擊之下卻又想左了,目光重又轉到裕親王福全身上--八王議政,他這皇上還有投票權,你這皇叔乃至整個皇族就徹底靠邊了,他以為裕親王會為剛才附和“祖製”而羞愧,並站出來以長輩的名義教訓不知好歹的保泰!

可惜,他又錯了。

從感情上講,莫說裕親王心裏對胤礽膩歪,就算沒有,兒子與侄子誰親?即便按照胤礽的思路,漢書孝武李夫人傳就有: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同樣的道理可以衡量以利益量人者!

從評價兒子“長大了”,並放任他去太孫府要“檀香木”,在裕親王心裏,保泰早已不是那個“愚且魯”的傻兒子!兒子既然敢說八王議政,想來就有十分的把握,也必定能從八王議政中得到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