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24章不知是死是活(1 / 2)

["請他們在圓桌旁圍坐開來,他便有些抱歉地道:“窮鄉僻壤,沒有什麼好招待的,還望江大人不要嫌棄。”

“聶莊主說哪裏話。”箏玉笑道,“聶莊主熱情相邀,本官還要感謝聶莊主的一片盛情呢。”

這樣一番客套之後,已有小廝端來酒壺杯盞,分別擺在三人的麵前,為他們將酒倒滿,又屈身一揖,退在一旁。

那聶莊主拿起身旁的青瓷酒杯,朝著二人一舉,道:“江大人,素之,我敬你們一杯,為你們明日之行而送行。”

聶素之連忙拿起身旁的酒杯道:“莊主,應該是素之敬你們才對,莊主這些年來沒少幫了素之,江大人又對素之有再造之恩,素之無以為報,隻有先幹為敬。”說著揚頭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

箏玉與那聶莊主相視一笑,也將杯中之酒飲下。

接下來的過程中,那聶莊主又說了不少話。那話多是關於聶素之的,說他天資聰穎,讀書十分努力,小時候是莊裏乃至整個小鎮上的天才少年,十二歲就中了秀才,後來因為那孔縣令收受賄賂將中榜名額給了別人,才會屢次考試不中。他還告訴箏玉,聶素之不僅滿腹才華,而且還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他曾準備在會試的時候為他出銀兩爭取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但都被他拒絕了。最後,他希望箏玉不要把這樣一個人才給埋沒了,能夠給他一個一展宏圖的機會。

聶莊主所說得這些,箏玉原本已聽聶素之說過,她決定帶他回去,除了因為他的才華外,主要也是看中了他正直磊落這一點,聶莊主這樣明明白白的提出,她自然是答應了。

就在飲宴快要結束的時候,那聶莊主突然站起身來,十分鄭重地向箏玉躬身一揖,道:“大人,在下還有個不情之請,希望大人能夠答應。”

短短一個時辰的交談,箏玉已對他有了極好的印象,聽他這樣說,忙伸手扶他起來,道:“什麼事,聶莊主但說無妨。”

那聶莊主慢慢直起身來,麵上帶著些同情之色,道:“是關於莊東頭吳老漢的。”沉吟片刻,他將這關於吳老漢的事情細細講給了箏玉聽。

原來,這吳老漢家是聶家莊唯一一戶不姓聶的人家,吳老漢於二十四年前帶著懷有身孕的妻子搬到聶家莊來定居,後來他的妻子為他生了個兒子,卻在生育時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了,留下吳老漢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相依為命。吳老漢有著一手做瓷器的手藝,家裏的條件在莊子裏還算不錯,本可續弦再娶,但因怕兒子受到委屈,而放棄了續弦的機會。

吳老漢費盡心血將兒子吳進生撫養長大,並在去年拿出所有的積蓄,為他風風光光的娶了個媳婦兒。這媳婦兒名叫芝蓮,貌美如花,賢惠善良,對老人家十分孝順,是十裏八村有名的好媳婦兒。兒子吳進生也是莊子裏有名的孝子,能幹上進,學得父親的一手好手藝,平時除了做瓷器與進城買瓷器外,就是在家陪著媳婦兒與老父親。

攤上這樣的好兒子好媳婦兒,吳老漢每天樂得合不攏嘴,享受著天倫之樂。然而,好景不長,兩個月前,他的兒子與媳婦兒一起進城賣瓷器,就再也沒有回來。後來聽知情人士說,縣太爺的公子看上他的兒媳婦,調戲不成,就將他的兒子媳婦兒一塊兒帶走了。吳老漢曾多次進城向縣太爺討要兒子媳婦兒,卻次次都被轟出來。兒子媳婦回不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就這樣散了,吳老漢情急之下生了病,已經十幾天下不來床了。

為了讓箏玉相信他所言非虛,聶莊主甚至還親自帶箏玉去了吳老漢的家,讓她看看這原本幸福的家庭如今是怎樣一番淒涼的場景。

見到那盼著兒子媳婦兒歸來盼得望眼欲穿的吳老漢,聽他更詳細地講述了一遍兒子媳婦兒如何進城買瓷器,如何沒有回來,自己又是如何一遍又一遍地被轟出來,箏玉有點兒心痛,當即決定先不回寧州了,明日去永懷縣城走上一走,看看那屢次借著科考之名收受賄賂,如今又縱子扣押人家兒子媳婦的孔縣令到底是何方神聖。

下了這樣的決心,第二日天剛蒙蒙亮,箏玉便早早地起來,帶著莫淮、聶素之以及聶素之的嬸母溫氏上路了。

雖然是打算先去詠懷縣城,但箏玉卻不準備再回聶家莊了,便於昨日讓他們將需要帶的東西全部整理好了。

聶家莊離永懷縣城有點兒遠,走路大約需要一天的腳程,箏玉並不太願意去走,再加上溫氏年紀大了,不能趕路,她便讓莫淮從隨身所帶的包袱裏取出一些錢來,買了輛馬車。

駕車之人是莫淮。箏玉自從來到這個時代,就一直懷著一顆貪懶的心,能由別人代勞的事情,從來不願多費心神,所以駕車她是自然沒學的。聶素之一介書生,每日除了給學生們授課,便是閉門苦讀,當然也不具有駕車的本事。溫氏年紀大了,這駕車之事自然更不能交給她。

經過昨日一日的烈日暴曬,被雨水浸透的地麵已經幹得差不多了,行走起來也不會再有多大障礙。通往永懷縣城的路有兩條,一條崎嶇小路,路程近些,卻不是太好走;另一條是官道,平坦寬闊,但路程相對那小路遠了將近三分之一。他們走得是官道,崎嶇小路適合步行,馬車行走未免太過顛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