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39章 國地分稅六四開(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一些額外的項目,如水利、救災、修堤、修城等也是無錢可用。

希望能夠增加冬估預算,加大留存比例,否則就算朝廷春秋拔,可上下調拔也非常麻煩。”

朱以海很清楚財政的重要性,之前已經在一點點的修改調整,如今有冬估、春秋調拔製度,但明顯還是不足。

這倒不奇怪,任何製度總不是那麼一來就完美的。

“朕最近召見督撫等官員時,也常聽他們說起這事,朕也細思量許久,覺得問題關鍵其實還是在於起運和留存的比例問題。

現如今的地丁起運、留存比例,大約是有七三,另外厘金、工商稅、關稅、鹽茶煙酒專賣稅、礦產稅等,現在都還是全部上繳國庫,而戰後百廢待興,用錢處也多,地方上也確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以前大明製度的基本稅很低,又沒什麼工商稅,所以朝廷就算起運六四開,朝廷起運六,地方留存四,但結果還是朝廷不夠用,地方也不夠用,結果地方上的應對辦法就是層層附加、火耗,朝廷則不斷加征,如三餉等。

百姓負擔於是不斷增加,最後便是上下都亂了套。

明麵征得一百萬兩,實際百姓可能掏了五百萬,還欠了衙門賬上幾百萬。

現在整頓吏治,調整稅率稅種等後,情況倒是好轉了許多,但地方沒有財政,用一分錢都要從上麵申請調拔,不免還是造成了極大的問題。

“地方上的財政開支不小,我們之前做冬估,也就是把常項開支做了,諸如地方官吏俸祿工食銀,辦公費用等,其它非常項的沒有算也沒有留,不管是救災還是水利,還是其它突發事項,額外超支,都沒有預留,隻能靠春秋拔調劑,但不夠靈活也不夠及時,地方一直沒錢,現在吏治清明,監督的嚴,還不敢亂向百姓伸手,但早晚還是會出事的。”朱以海很直白的說道。

“朕看來,地方上還是得有一些財政,不能盡歸中央,否則是做不了半點事情,也必然要害民的。

雖說大財政,中央統一調度有好處,也方便辦大事,更能加強中央權威,但限製的太死,反而出問題。

“這樣,朕看可以把稅分成國稅和地稅兩種,地丁銀現在一年有三四千萬兩,不論征本色還是折色,也不少,可以直接按比例留存地方,不夠可以再調劑,多了也不用上繳,就留在地方上儲備。

至於比例,原先是七三,這個比例確實太低了,不如改成四六。”

“陛下,四六的話也不算多。”

“不,中央四,地方六。地方上的這六呢,縣留三,省、府、分巡衙門各留一,這樣每個衙門手裏都有一筆錢糧,辦事也更有效率。當然,錢可以多留些給地方,允許地方有自己的財政,但得加強相應監管,不能成為腐敗之源。”

“用錢必須得先做預算,年後也還得審計,一些重大開支項目,也必須先向上級取得審批同意,不能亂用。”

地方開支大頭還是官員俸祿、胥吏的薪水,以及辦公費用,尤其是其中胥吏薪水這塊,在過去屬於不公開透明的,朝廷定的太少,又沒給地方留存,於是這個巨大的缺口,過去都是靠加征,或者附加火耗,或另立其它名目等,比如驛站養馬過去一匹馬一年八十石糧,到後來一年五六百石糧,多的其實就是挪做他用的。

現在朱以海把這部份開支,讓拿出來實際核算,官員胥吏等給到真實的薪俸,統籌開支,但辦公費用等也是一大塊。

官學開支、驛站開支,朱以海現在都是直接劃入中央財政預算拔款,不由地方負擔。

當然其它修路鋪橋修城水利救災等項目也多,這些不屬常項,還有諸如幫扶貧困,救助孤寡,以及地方辦公,公費秀才這種的開支也是不少的。

“除了地丁銀四六分外,田宅交易契稅,牲畜交易稅、屠宰稅,車馬稅、漁稅、礦產稅這些都可以按四六分,六成留存地方,四成上繳國庫。

而其它鹽茶煙酒人參糖專賣收入歸朝廷,另外其產出稅、牌照稅則地方和朝廷仍四六分。

海關稅、常關稅,都歸中央國庫。

所有產品稅,在產地從價征收,按不同類別以不同稅率征收,稅收皆歸國庫。

而貨物稅,亦出場從價征收,按本地半年內的批發價,按分類稅率征收,稅收皆入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