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52章 孝陵登基萬萬歲(1 / 3)

南京清軍在嚴我公的命令下,放棄外郭城防禦,棄守外十八城門,退守內十三城門。

過程很順利,明軍沒有趁勢進攻。

當天,明軍接管了外郭城十八門。第二天一早,朱以海率領大批文武以及禦營將士,乘舟船沿秦淮河而進。

沿途經過定準門、清涼門、石城門、三山門、水門、聚寶門、水門、通濟門、正陽門等諸城門前,城上清軍十分緊張,站在城牆上摒住呼吸,小心翼翼的目視著明軍路過。

自城西繞過城南,一直到了城南的正陽門外,舍舟登陸,往鍾山孝陵而去。

路過山川壇,進入祭祀,這是大明朝為祭祀太歲、風、雲、雷、雨、五嶽、五鎮、四海、鍾山、天壽山以及京畿山川、都城隍諸神之所。

接著往拜大祀壇,大明朝天、地合祀,對天地的祭拜活動都在正陽門外的天壇圜丘舉行,這是一座兩層的圓形建築,四麵各九級台階。

南京淪陷半年多以來,這裏還算保存完好。

朱以海率百官獻上三牲祭品,祭祀皇天後土。

祭祀之時,正陽門內的嚴我公還特意請錢謙益代表清廷,也送來了祭品。

祭祀完天地,繼續向北,至朝陽門外。

嚴我公派人提前準備了許多酒水飯菜供明軍食用,又送了不少牲畜祭品。

“殿下,朝陽門經孝陵衛至孝陵西北皇牆還有四十五裏,原來護陵駐軍有五千多人,陵園內亭閣相接,鬆濤林海,養長生壽千頭,鹿鳴其間,氣勢非凡。”錢謙益做為北使,一路相陪。

“如今呢?”朱以海問。

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後合葬陵,洪武十五年馬皇後去世,九月葬入孝陵,定名為孝阮,一說是馬皇後諡孝慈,取諡中孝字,也說有以孝治天下之意。

整個孝陵建成,動用幾十萬軍民,曆時三十餘年才建成,規模宏大,建築雄傳,建在朝陽門外的鍾山,被圍在外郭城牆內。

南朝七十寺,有一大半都被圍在孝陵禁苑中。

終明一朝,南京孝陵都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備受尊崇。每年有固定的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國之大事,均需遣勳戚大臣祭告。

當年朱棣起兵靖難,攻陷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群臣上表勸進,朱棣推辭兩次後,前往謁拜孝陵,然後正式繼位。

而如今,南京城雖還沒攻破,但清軍已經被迫退入內城,外城打開,朱以海率北伐諸軍、禦營文武前來謁孝陵,也是有著重大意義。

因為今天監國謁孝陵,無數大臣都已經匆忙寫好了勸進表。

當初魯王監國,也曾傳檄天下,甚至與宗藩相邀,先入關中者王。

如今的朱以海已經再沒有宗藩能夠威脅他的地位,但他這次真正打到南京城下,還親至孝陵拜謁,都無不讓人更加振奮。

這已經達成了一個重要成就,現在即位也已經是明正言順了。

連今天錢謙益以北使身份來陪朱以海拜謁明陵時,都暗裏跟朱以海勸進了。

此時正值歲末。

從五月中旬多鐸率軍進駐南京城,到如今年底朱以海圍南京謁孝陵,前後不過半年時間,半年多前,南京淪陷,天下明人幾乎都絕望了,悲觀的認為大明完了。

無數人投降的投降、隱居的隱居,也有不少人慷慨赴死,自縊、投水、自刎等殉節。

誰又能想到,僅僅半年時間,這天下局勢就已經又有了這麼巨大的變化。

浙東的魯王舉起大明旗幟,一路披荊斬棘,屢敗韃虜,恢複了半邊天。原本各地紛紛自立或被官將擁立的宗藩的監國、皇帝、元帥、大將軍等如今也基本上全都奉魯監國詔,退位歸藩,共擁魯王。

孝陵衛的五千守軍已不見,但如今有了更精銳的北伐禦營前來。

錢謙益也很是感慨,如果當初他知道浙東台州的魯王如此了得,說什麼也不會跟趙之龍一起開城迎虜了。

“殿下,我大清是打著為崇禎皇帝複仇之旗號入關的,從山海關到北京,再到關中、湖廣江西,一直都是在追擊闖賊,為崇禎皇帝複仇。後來占徐淮入南京下蘇杭,也是另有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