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52章 孝陵登基萬萬歲(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清軍入關後,全國局勢未穩,多爾袞也是聽取了不少漢臣的建議,尊明護陵,以收攏人心。

如去年五月,遣大學士馮銓祭祀明太祖及諸帝。

今年多鐸入南京後,也是很快便親率官將及明降臣謁明陵,命靈穀寺僧修理。

七月離開前,又遣內官正副二員,陵戶四十名,守明陵。

“不過因糧荒,鍾山孝陵養的千頭長生鹿,被江寧清軍偷獵了許多。”

朱以海點了點頭。

孝陵畢竟是太祖夫婦陵墓,韃子也理應維護。

車馬緩緩而行,來到了孝陵。

在山下,長長的甬道前,所有人下了車馬,朱以海由甬道旁行,上行三跪九叩頭禮,一路至孝陵寶城前。

再行三獻禮。

除隨駕文武、禦營將士數萬眾外,還有江寧周邊近十萬父老鄉親趕來,他們遠遠的望著這一幕。

魯監國打到南京,親謁孝陵。

這一幕,讓所有人都感覺到大明又活過來了。

朱以海走到哪,百姓就跪了一片,他們自發的幫助整理皇陵,清除荒草枯木,掃清落葉,獻上自己帶來的祭品。

朱以海獻上了牛、羊、豬三牲祭品,灑下一壺紹興黃酒。

跪下,再行三拜九叩大禮。

最後,由大學士徐石麒將一篇祭文交給朱以海,由他親自在寶城前誦讀,這封祭文裏寫著甲申之變後,大明江山崩塌,社稷危亡萬分,南京破、杭州降,太祖十世孫的十一代魯王朱以海,臨危應命,站出來舉旗抗虜,這半年來,聯絡四方忠誠之士,招募義勇之兵,穩住東南,北上伐虜·······

“國家危亡,朱家仍有忠孝子孫舉大旗,社稷崩塌,天下仍有忠義子民殉國難。我大明養士三百年,忠義之士無數,就連小璫乞兒者,亦有無數為國死難者,還有更多熱血男兒應募從軍,北伐抗虜!”

朱以海在太祖寶城前還特意節選了一些南京殉國者的名單。

“刑部尚書高倬自經死、工部尚書何應瑞自縊不死複自刎。吏部尚書張捷雞鳴寺以佛幡自縊死。左副都禦史攜妾自縊死。戶部郎中劉成治南京城降後,獨守戶部庫,以拳毆退趙之龍。

虜帥多鐸聞後召見,劉成治慨然曰國家養士三百年,無一忠義以報朝廷邪?乃題壁曰,鍾山之氣,赫赫洋洋,歸於帝側,保此冠裳,乃自縊死。

又禮部主事黃端伯,南京百官迎降,端伯不赴,強之,書貼與之曰大明忠臣黃端伯,多鐸命捕去抗不屈,入獄四月,威逼利誘皆不降,臨刑絕命詩曰,問我安身處,刀山是道場。劊子手揮刀左砍,不死,猶大喊,劊子手驚恐手顫,棄刀走。又換一劊子手,執刀往右砍,亦不死。

端伯厲聲喝道,吾心不死,頭不可斷,可刺吾心。

第三個劊子手上來,以刀刺胸透心方亡,仍站立不屈。

又有如皋布衣許德溥,清軍入南京之日,乃刺字於胸曰不愧本朝,又刺字於臂曰生為明人,死為明鬼,大罵韃虜而死。

南都死國殉難者,上自尚書侍郎,下至生員,甚至乞兒,有記錄者數以百計。

太祖高皇帝在天之靈可安息,大明近三百年雖內憂外患,可仍有人心,如今十世孫以海,更將高舉大明日月旗幟,重振大明,解民水火,還天下太平!”

·······

祭文念完,焚於城前。

十餘萬軍民圍著寶城陵山跪拜泣哭,聲傳數裏。

大學士徐石麒上前跪請監國登基。

文武百官一同跪請勸進。

南京孝陵前繼位,這確實是非常合適的,朱以海當初自立監國,當時形勢複雜,但如今已經是眾望所歸,也就沒必要再一直隻以監國自稱。

早正大位,也更名正言順的統禦天下,指揮抗虜。

這些天,勸進的表章如雪花,禦營諸軍將領,也是輪番勸進。

朱以海站在高高的孝陵寶城前,看著這無數軍民的跪請呼喚。

看著這場麵,他終於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