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99章 舊時王謝(1 / 2)

“元末之時,山東災荒不斷,兵禍連年,人口所剩無已,幸存之人自稱漏戶,漏殺之戶也。”

淄川縣般陽書院。

本地士紳官吏,與駐紮軍隊,一起在這裏為般陽書院重新開學慶祝。

書院山長是從奉天來的,祖籍淄川後來因做官遷去南京,如今再回來,也是諸多感慨。

提起淄川曆史,更是歎氣連連。

“大明開國,到嘉靖年間,我淄川僅中六名進士。”

相傳,當年明軍北伐,在山東大戰,甚至有朱元璋血洗山東的傳說,建國不久,朱棣靖難,山東再成戰場。

甚至因為戰亂災荒,永樂朝淄川還發生了唐賽兒起義。

明初對山東六次移民屯田補充,以恢複山東。

到萬曆時,朝廷統計,淄川有丁口一萬七千四百餘,也就在萬曆朝時,淄川經過二百多年恢複,才達到一個不錯的峰值。崇禎戰亂,丁口又損失了幾千。

淄川有六大望族,東王西畢,南孫北韓,中高張。

嘉靖萬曆兩朝,淄川考取了二十二名進士,其中六大家族就占了十三個。

崇禎年間,張至發還入閣成了大學士,兩年後為首輔。

由弘治起淄川慢慢的興盛起來,原本是夯土城的淄川,在弘治、嘉靖、萬曆三次加修。

包磚,加磚垛,加甕城,崇禎九年還升級為石城,城高三丈二,基廣六尺,周圍八裏,城外護城壕深一丈五、寬一丈。

四門還加築炮台,儲火藥。

張至發致仕歸鄉後,還發動集資,建窩鋪一百二十二座,敵台十三座,空心樓十一座。

淄川成了鐵打的淄川。

崇禎末,甚至擋住了上萬闖賊的攻城。

可後來麵對清軍南下,這座鐵城卻不戰而降。

在孫之獬的張羅下,淄川王家的王鼇永,曾任崇禎通州巡撫、鄖陽巡撫的他也同意降清,在他們的積極動作下,最後鐵城降清,由此被清占領。

孫之獬、王鼇永、韓源甚至還因獻家鄉城池有功,而得到韃子的賞識信任,王鼇永以戶部侍郎兼工部侍郎銜,奉旨招撫河南、山東。而孫之獬奉旨招撫江西,韓源也晉吏部給事中。

不過後來王鼇永在山東,因青州之變,被李自成禆將趙應元趁機假降,占領青州,將這漢奸擒殺。死後韃子贈其戶部尚書,其子王樛被授騎都尉世職,入漢軍鑲藍旗,成了韃子奴才。

曾經的淄川六大名門,王畢孫韓高張,孫韓兩族上次被謝遷在三台山一鍋端了,直接算是滅門了,剩下一群小閹人,連著婦女送去了台灣流放。

而剩下的四大族,王氏因為出了王鼇永這麼個大漢奸,尤其是還入旗,自然也是被收拾。

溫虎仍是讓謝遷出麵,把王氏也連根拔起,曆數諸多罪名,將他們抄家,好在沒再如孫韓兩家那般滅門,卻也落得個舉族流放台灣的下場。

張家則因為跟丁可澤有仇怨,遭到丁可澤毀滅性打擊,最後雖然得溫虎顧鹹受等保下,可也已經徹底的落敗了,錢糧產業幾乎盡失。

也就剩下高畢二族,因為極為識相配合,這才逃過一劫。

但補繳、清退、捐獻等一連串下來,兩族也是元氣大傷,現在溫馴的跟個小貓咪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