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41章 水中銀(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隻不過鹽運商行和各地鹽批發行、經銷社都是分開獨立,各計盈虧。

供銷社做為銷售的,他在鹽商手裏買鹽時,就得向鹽商把那百分之十的代繳公賣費結算給鹽商,他自己則還另要交鹽牌照費、定額營業稅、住厘。

鹽商按販賣運輸遠近,加上運輸等成本後,再加價賣給各地鹽販,不過因為如今是任由販運銷售,所以鹽商也不敢亂加價,價格過高,別人就會買其它鹽商的鹽賣。

所以就算是皇家鹽運行也會把這個價格控製的比較合理,供銷社做為終端批發零售也不會提的太高。

市場經濟下,任何過高的價格,往往都是給競爭對手搶奪市場的機會。

這就是打破壟斷帶來的一個好處之一。

東京供銷社直接從鹽倉拿鹽,四錢八一百斤鹽,成本才四文八,他一張牌照一年五十塊,營業稅定額的也不算高,隻要賣的多,攤下來成本很少。

以東京的銷售量,除去人工的其它稅費成本僅五文一斤,所以在東京鹽價一般都是六七文錢一斤,仍然有的賺。

當然好的鹽價格則貴些,如青海來的最好的青鹽,賣千文一斤,這玩意就跟奢侈品一樣了,不是對麵普通百姓的。

普通百姓吃的山東本地海鹽,最便宜的甚至隻賣六文一斤,可仍然是沒有摻半點土的好鹽,雖然粒大了點,但比以前的官鹽好多了。

再精細點的七文一斤,已經很不錯了。

如果八文一斤的,已經細如粉白如雪了。

六百錢一百斤,這個價格比崇禎年間,已經非常便宜,尤其是這質量,以前的私鹽都沒這麼好。

萬曆年間,江西一斤走私淮鹽,最少十四錢,這可是當時一斤豬肉的價格。

在嘉靖萬年物價還比較平穩的時候,廣東那邊的走私生鹽,賣到廣東江西才有七八文一斤,而什麼叫生鹽,就是那種天然的海邊鹽場或是鹽湖,沒有加工過濾,有的直接就鏟起來賣,有的直接曬了裝起,沒有溶解、提純、加工過程,這種鹽如果拿去喂牲口醃魚醃菜還行,如果食用,其實很不好。

既結板結塊,又苦澀,還有許多雜質。

但熟鹽價格高,尤其是官鹽價高的時候,這種走私生鹽便宜,百姓哪還顧的好不好,畢竟在湖廣,說算武昌這樣的水陸碼頭集散中心,鹽商都敢把批發價定到五十文一斤。

安徽一帶也是緊鄰長江,靠近兩淮鹽場,也能賣到三十多文一斤的批發價。

遇到戰亂水災等情況,一包鹽甚至能賣到十來兩銀子,川貴等地鹽價長期是上百文一斤,甚至三五百文,好多人根本吃不起鹽。

這也是明代私鹽泛濫的原因所在,朝廷的鹽稅重,所以官員、鹽商、鹽丁、百姓都在販私鹽,大明鹽稅定的極高,結果征稅成本卻又極高,最後收上來鹽稅一年不過百來萬兩而已。

本來按他的鹽稅,實際鹽稅額收上來起碼也當是一千多萬兩的。

結果卻是鹽丁灶戶苦於鹽課,百姓吃不起鹽不得不淡食,朝廷又沒收到鹽稅卻挨了罵,最終其實就是肥了鹽商和那些鹽官,形成了許多鹽商寡頭。

揚州能在明清成為巨富之地,正因為有這些官商勾結的鹽商鹽官們,他們的銀子來的太簡單,身家百萬千萬兩銀子,花起銀子來自然是不心疼,起園林養瘦馬,擺桌酒宴幾千兩,買個妓女上千兩,所以揚州園林聞名,青樓興盛。

晚明以來,私鹽在市場上占有率極高,可能達到七八成之多,所以也形成了很奇怪的現象,官鹽的鹽稅和鹽價很高,但每年銷售額很少。而百姓用鹽,也大多是吃的私鹽,價格較低,不過國家的鹽稅鹽利也盡被侵吞。

崇禎年間,王夫之老家衡州,鹽每斤三四分白銀,這還是從廣東那邊運來的私鹽,從廣東到長沙武昌,這條私鹽航線,可是極其暴利。在他與堵胤錫等起兵之初,還立馬靠控製這條鹽運線,每年獲得上百萬兩銀子以充義軍軍費。

如關中的華州等地,鹽價甚至升到每斤九分銀了。

向來缺鹽的雲貴,多靠井鹽和青海的鹽,在戰亂路阻的情況下,有許多人甚至一兩年都沒嚐過鹽味,不得不刮硝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