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24章 遷都(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禦營必須得能打,要能打就不能太多,必須是鋼刀刀尖。

原來的省營,則改設巡防警備營,每省的巡防警備營由總督、巡撫統領指揮,設總鎮,置總兵、副將,省下每分巡道設協,設參將、遊擊。每道的協鎮下轄十營左右,每營的人數則比禦營數減少。

其編製有馬隊、步隊,沿海、沿江、沿大湖地區,還設水營。一個步隊滿營設兵、兵、夫共三百人,下轄左中右三哨,每哨八棚,每棚正兵九人。馬隊營滿員則官兵夫共一百九,也設左右右三哨,每哨則隻四棚,每棚仍正兵九人。

巡防警備營的職責也體現在名字裏,巡防、警備,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守衛地方、清鄉剿匪,重點區域、特殊時期的武裝巡邏、搶險救援等任務。

每省的巡防警備營,或三五協鎮,大約萬餘人馬,不過省巡捕警備營的士兵,則采用義務兵製,省內年滿十八歲的青年都有義務參軍。選中後需義務服役三年,服役期間有補貼,但待遇比禦營京營低。

暫擬餉分三等,馬兵、字識月支銀兩元,戰兵月支銀一塊五,守兵月支銀一元,每月支米三鬥,餉按月支放,米按夏冬兩季支放。

軍官待遇也比禦營的低。

不過雖然說低,但就算是義務兵,其實也是有餉的,而且守備營也設有士官,為保證其戰鬥力,義務兵在服役兩年就可以參加選留,如果表現好,素質過硬的可以晉升為初級士官,或是專業兵種,如馬營、水營的技術兵,也可轉士官。

士官優秀的也可以晉升為軍官。

而役滿三年沒能升士官的義務兵,全都退役。

警備營士官、軍官待遇都比禦營的低,但如果表現好也可以選入禦營,不過警備營的士官、軍官如果轉入禦營,一般要降級使用。

各自承擔的任務不同,選拔標準不同,待遇也不同。

省警備營各省設一鎮,每道設一協鎮,算下來也不少,如果漢地十八省皆設,則起碼三十萬人,這幾乎與禦營數量相當。

所以把他們當成第二梯隊的武裝力量,既填補禦營數量不足,也能減少軍費開支,還能起到守外虛內的作用,避免危及腹心。

禦營馬兵一月是四塊二餉,但實際上發九存三,再補三,意味著一年實際是十五月餉,因此是警備營的兩倍多,相當於警備隊三十一月半的餉。

警備營做為地方守衛部隊,甚至裝備都可以差一些,騎兵、炮兵數量少,水營的戰艦也不需要那麼好。

步兵以火槍為主,鎧甲甚至也可以以輕甲為主。

這樣一來,警備營就算三十萬人,其軍餉和裝備、訓練等開支軍費,可能不到禦營的三分之一甚至隻有四分之一,但卻能填補禦營數量的不足。

禦營隸屬五軍都督府,而省警備營隸屬兵部,各省禦營歸禦營提督統領,而省營也設提督,但他們卻受巡撫、總督節製,兩個係統,互不統屬,糧餉、後勤則都受朝廷節製。

朱以海的計劃裏,每省駐一鎮禦營,再設一鎮警備營,兩鎮互補後,地方上再編團練保甲,做為民兵預備役,基本上就完善了。

於一些偏遠險要山區,再設立一些帶有建設屯墾性質的屯鎮,基本上後明朝的軍製就確立起來了。

險要地設屯鎮,屯鎮是軍墾建設兵團,隻有軍官和部份士官是正式編製有餉的,其餘的都是農兵,平時墾荒種地,閑時訓練,再輪番當值守衛巡邏,朝廷給他們劃地墾荒,再給他們提供裝備,訓練或當值的時候給些補貼就行了。

甚至這些補貼也是來自屯鎮的屯田糧上繳所得,相當於原衛所的改進,但也不全是原來的衛所,點選、授田、派官等都完全不同。

四十萬的禦營、三十萬的省營,然後大約三十萬的屯鎮,加上幾十鎮的團練預備役,基本上足夠了。

現在河北山西兩省的這十鎮人馬,就可以整編出兩鎮省警備營,然後在太行、燕山整頓出幾鎮屯鎮。

剩下的兵,朱以海建議把他們安置到宣府外,也就是張家口外的張北壩上一帶,另外古北口、喜峰口外的承德一帶,另外遼西努魯兒虎山與鬆嶺之間的大淩河、青龍河等河穀地,在那裏建立村莊屯寨,墾荒種地。

長城外的這些地方,朱以海並不打算就完全拱手讓給遊牧民族,比如承德與赤峰之間的老哈河上遊地區,這裏是明初的大寧衛所在。

明初設大寧衛,這可是塊戰略要地,左為七老圖山,右為努魯兒虎山,北有老哈河穿境而過,土地肥沃,水草豐美,自古就是優良的牧場。尤其是北通科爾沁大草原,東通朝陽,南通喜峰口,西南通古北口,幅員千裏,多大山深穀,阻險足以自固。

要定都北京,這塊地方是絕不可放棄的。

朱棣當年靖難成功,也是得到寧王和朵顏三衛的支持,但後來他成功後,卻擔心寧王等的威脅,於是內遷諸衛,雖然他遷都北京,數次北伐,但內遷大寧衛依然留下了巨大的隱患,為此後北京被敵人數度兵臨城下埋下禍端。

他早就計劃,將來肯定是要把長城外這一圈地拿回來直轄,努魯兒虎山以南至海,以西到遼河,將來設遼西省,努魯兒虎山以西到壩上,南抵燕山,北抵西倫木倫河,設熱河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