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06章 龍武(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地方官為了征稅,於是就進山編戶征稅,甚至拉人服役等,流民進山,生活也並不容易,朝廷各種賦役下來,百姓哪承受的了。

於是繼續抗稅,官府便稱他們為匪,派兵進剿,燒他們山上的房子,抓他們的人,於是這些人就聯合起來反抗官府,不僅襲擊官兵,還下山攻打城鄉,劫掠富戶,甚至搶劫商旅。

整個南贛四省交界山區,就成了法外之地。

朝廷越剿的厲害,匪亂就越嚴重。

後來王陽明去做南贛巡撫,把四省的這些地區軍政統歸他管,王陽明沒有單純的剿,而是剿撫並用,並降低稅賦,推行十家牌法,訂立鄉約等等手段,很成功的招撫了許多南贛匪,也新設了不少縣鄉,把動亂安定下去。

不過並沒有真正的解決問題。

因為治標沒治本。

本就是許多百姓負擔太重,活不下去。

到了明末,中原地區百姓都活不下去,造反的農民無數,南贛山裏當然也不例外。

許多早期移民過去的漢民,也就是客家人,還有明末時逃亡過去的內地百姓,加上地方上的佘族、猺人等少數部族,為了生存,於是紛紛又起來為盜了。

當然,他們一般自稱義勇,但剽掠鄉裏,搶劫大戶商旅,肯定算不得什麼義勇的。

當初韃子派金聲桓等出兵江西,江西就有地方士紳奉大明宗藩起兵,他們就曾封官授爵招募了四支峒賊。

張安就是當時四營之一,他的營號稱前左營。

後來他這營人馬倒是越拉越多,人馬號稱數萬,在南麵甚至控製了不少縣鄉,朱以海委派的萬元吉、楊廷麟等在江西也是到處招募義士賢紳,也拉攏了這個張安。

因為張安兵強馬壯,還授了他一個龍武新軍的番號。

張安後來帶著龍武新軍北上,還劃了饒州廣信給他駐防,給了他五千正式兵額,不過他的那龍武新軍,土蠻其實隻占少數,絕大多數還都是漢人,既有客家漢人,也有內地新民。他們參加龍武新軍,絕大多數不是因為什麼心懷忠義,心懷大明什麼的,完全就是山裏日子艱難,到處打仗,所以出來當兵也就是一起搶掠。

要知道當時的峒蠻們,包括漢人流民們,在南贛地區的耕種方式,都是與佘人、猺人是一樣的,就是刀耕火種,把塊山燒了,柴灰就是肥料了,然後在燒荒的山上拿棍子插個洞,種上山稻,有的也會種山蔗,然後就在山上搭棚子居住,也會打獵什麼的。

一個山頭沒肥力了,就換個山頭繼續刀耕火種,一直這樣遊動著,平時也會下山去跟漢商交易鹽巴鐵器等。

這種生活,其實就算到了後世幾百年後,在老撾緬甸的山區,也還有這種刀耕山種的方式,隻是大多已經定居下來,很少再不斷逐山遊居了。

艱難的環境也就造就了彪悍的性格,他們好鬥,喜爭,碰上幹旱大雨等天災時,便會下山去搶掠。

明末亂轟轟的世道下,各地峒蠻流民,就越發的活躍。

本質上來說,張安和他的龍武軍,與張獻忠、李自成他們的西營、順營也沒多大區別,都是群活不下去的窮苦百姓罷了。

要說區別,就是複雜的環境,造就張安他們這些峒賊更加彪悍的性格,他們的心裏可能就沒什麼律法、道義的約束。

更加遵奉弱肉強食這一叢林法則。

他們這幾年不僅在贛北占有兩個府地盤,而且之前萬元吉他們遣散的其餘峒賊,會到贛州、寧都、建昌、撫州等地,仍舊占據了不少地盤,仍以義勇自稱,萬元吉當時也無力整頓,也隻是授予他們團練稱號。

張安反借著朝廷旗號,把許多峒賊都招募組織起來,立起營號,遍地開花。

最開始時稱四萬人,現在卻遠遠不止。

朱定國是農民軍出身,知道農民軍雖然確實是被迫造反,但農民軍的格局大多有限,目光短淺,沒大局觀,尤其是一旦造反,再想讓他們乖乖解散歸農,可就難了。

況且這幾年天下如此動蕩,老百姓日子也難安穩,刀耕火種山中搭棚遊耕的生活,哪及的占據府縣來的爽?

當初張獻忠多少次山窮水盡,朝廷也數次招安,可哪次張獻忠真正肯接受招降?既是對朝廷的不信任,也是做過賊匪造過反的人,很難再回去過那種苦日子了。

朱以海切下一塊燒鹿脯,叉入嘴中咀嚼著,鮮嫩多汁,十分美味,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