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6、徘徊在書架之間(1 / 1)

◇雒永

圖書館去得多了,倘若一日不在那裏,便難以安下心來讀書。每漫步在書架之間,方感到踏實。但不知何時起,大部分的時間卻用在了徘徊。

蔡元培先生在《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曆》一文中寫道:“大學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此語意在革新北大的風氣,當時的北大,學生對學業並不在意,卻重畢業後的出路。年限滿後,單得一張文憑而已。時至今日,我周圍的境況似乎並未有所改觀,隻是“畢業後的出路”於學子而言,更加的不可確定,競爭的態勢亦愈演愈烈。這種環境下,我讀書的方向自不會過於傾向理想主義,一心想多學點技藝成為“利器”,好謀一職以安身。理想主義的信念也隨著畢業腳步的逼近而愈加難以堅持。這也許是徘徊的原因之一。

如我般的學子,大多為著現實考慮,眼前的出路自然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了,然而真正緊要的在於奮鬥的方向,如解決一道很難的數學題那般,一旦思路有了,餘下的自不在話下。讀書是最佳的捷徑,無非是因為同齡人多無經驗可言,而父輩的經驗又鮮能派上用場。惟有從書中尋得解決之道。教授人生謀略、成功方法、勵誌成長之類書籍的盛行,大概可以印證這點。而此類的書籍所雲者,又是些什麼呢?一些言人生通往成功的道路在於誠信,一些則大力倡導“厚黑”之做人藝術。其中但凡用例,無非商場中所謂的成功者的財富之道。看得多了,反倒更加無所適從,因我所受的教育,樹立起來的判斷的準則,實難以有這樣的經曆,更經不起這般考驗。這是徘徊的原因之二。

在現實中不得出路的時候,求諸曆史以為參照,想是最好的途徑。但我所涉獵的範圍,卻還是逃不出這大學的主題。閱讀之中知道,大學原本的內涵,不是單純地告訴學生,社會比校園複雜得多,用對前途的擔憂作為學業的動力。但若真的照蔡先生所言行事,我及我的周圍斷難找到這樣的人。曆史也本是“一家之言”,很難有統一的結論,至於信誰非誰,各人自有判斷。我所持的標準,無非找出相關的著作,一一比對,采取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策略而已。然後相信此時的結論當是真理,至於真理的標準,就難在探究。但多數時候還是不置可否。無論蔡元培時代,還是時下的輿論,都將學術作為大學的終極目標,而這愈使我所走的方向搖擺不定。這是徘徊的原因之三。

記得入學之初,我的各位老師曾言,大學之中,對接觸的新理念要有懷疑的精神,於學業尤甚。遂謹記在心,今這懷疑的信念深植,而求證的過程又何其漫長。我想,倘若還要通過讀書來開闊眼界,指導人生,在書架之間徘徊是免不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