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五部分 重要參考文獻(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一對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工作來說,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集中精力提高法律草案審議質量。立法工作包括立項、起草、審議、修改、表決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常委會、各專門委員會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法律草案審議上。審議工作是法律明確規定由常委會和各專門委員會承擔的職責。從上一屆立法工作情況看,不少法律草案在審議過程中都做了大量修改,而且很多都是實質性修改。應當說,法律草案審議,工作量大,要求也很高。做好這項工作很不容易,對提高立法質量至關重要。

第三,關於增強監督工作實效。人大監督工作容易搞虛,不容易做實。增強實效是做好人大監督工作的關鍵。從這些年的經驗來看,要增強人大監督工作實效,很重要的一條,是要圍繞中心、突出重點、一抓到底。這裏,我要強調的是,我們要在突出監督重點的基礎上善於抓住其中的關鍵問題,把監督工作做實做好。實際上一部法律有的幾十條,多的上百條,甚至幾百條,但核心內容往往集中在那麼幾條上。實際工作中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會很多,但關鍵問題往往也就那麼幾個。抓住了這些要害,就牽住了“牛鼻子”,就能以點帶麵、舉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無論是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還是開展執法檢查,都要站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更多地考慮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重大問題,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立足長遠、著眼當前,切實抓住那些帶有普遍性和傾向性、經過努力可以解決的突出問題作為監督工作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人大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在抓住關鍵問題的基礎上,我們要把聽取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和執法檢查結合起來,把推動改進工作和修改完善法律結合起來,圍繞一個主題,綜合加以運用,不斷進行跟蹤監督。事實證明,監督工作針對性越強、越集中,監督工作效果就越明顯、越好。

第四,關於充分發揮專門委員會的作用。專門委員會是代表大會的常設工作機構,大會閉會期間由常委會領導。代表大會一年開一次例會,常委會兩個月開一次例會,而各專門委員會是經常性地開展工作。長期以來,各專門委員會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領導下,認真研究、審議和擬訂有關議案,協助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開展立法、監督等各項工作,為提高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工作質量和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各專門委員會要根據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精神,結合自身實際,盡快把各項工作開展起來。這裏,我想對專門委員會工作提個建議,能不能在調查研究上再下點工夫。我們的專門委員會人才薈萃、知識密集,不少委員是頂尖專家,很多委員是長期主管一方的高級領導幹部,有紮實的理論功底,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希望能充分發揮這一特點和優勢,緊緊圍繞關係改革發展穩定全局和人民群眾關注的重大問題,每年選一、兩個課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有真知灼見、真正有分量的調研報告。這樣既可以充實自己,提高人大工作質量和水平,又可以為中央決策提供參考。

第五,關於依法集體行使職權。人大工作的方式方法與黨政機關有很大不同,人大主要是通過會議形式,按照民主集中製原則,依照法定程序,集體行使職權,集體決定問題。這裏主要有三條。一是要講程序。在人大,立法有立法的程序,監督有監督的程序,其他工作也有規則。我們要有程序觀念,一定要按照程序走,不能怕麻煩。人大工作在程序上要做到無懈可擊。坦率地講,我剛到人大工作時也很不習慣,同一件事要過好幾遍,開好幾個會。後來想通了,程序也是法。正是因為人大是依法按程序辦事,少數服從多數,會議決定問題,保證了人大製定的法律和作出的決定符合實際,具有權威性。二是集體有權,個人無權。也就是說,人大是集體行使職權。不管是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還是委員,都是一人一票。審議中,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包括提出不同意見,在集思廣益、基本取得共識的基礎上再進行表決,按多數人的意見作出決定。三是盡職盡責但不越權。憲法和有關法律明確規定了各國家機關的職權和行使職權的程序。人大行使職權,要盡職盡責,不能失職,而且要切實做好,做出成效,但不能事無巨細,什麼都管,更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代行行政權、審判權和檢察權。政府的日常工作和法院、檢察院的具體業務工作,由他們依法按程序辦,人大不該管、管不了、也管不好。常委會組成人員、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個人不要直接處理具體問題,不要幹涉具體司法案件。至於大家接到的人民群眾來信,可以按照程序轉信訪部門,由他們統一辦理,督促有關部門解決問題、改進工作。

三、切實加強常委會自身建設

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權,代表人民決定國家重大問題。加強常委會自身建設,對於充分發揮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依法履行職責的工作機關和密切聯係人民群眾的代表機關的作用至關重要。這裏,提三點意見與大家共勉。

第一,加強學習。重視學習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做好人大工作,迫切需要我們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首先,要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領會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七大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決策上來,統一到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的目標任務上來,牢固樹立黨的觀念、政治觀念、大局觀念、群眾觀念和法治觀念,不斷增強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二是,要抓緊學習憲法和法律。在人大工作的同誌,應當熟悉憲法和法律知識,這是我們做好立法、監督等各項工作的基本功。要有意識地加強憲法和法律的學習,特別是要熟悉人大工作的議事規則和議事程序,掌握人大工作的必備知識。三是,要廣泛學習各方麵知識。人大工作涉及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備個方麵,每次常委會會議議程涉及的領域跨度也很大,要履行好職責,需要學習各領域、各方麵的知識,善於用全局的、長遠的眼光分析問題、提出意見。四是,要堅持理論聯係實際,學以致用。要密切聯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從人大工作的特點出發,重視在實踐中學習,善於向群眾學習,把加強學習與提高能力結合起來,更好地推動常委會各項工作。

第二,完善製度。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高度,把加強常委會製度建設作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做好新形勢下人大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加強常委會製度建設方麵做了大量工作,先後製定和完善了涉及6個方麵的13個配套工作文件,促進了常委會工作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黨的十七大對加強人大常委會製度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屆常委會要繼續把製度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在認真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進一步修改完善已有的配套工作文件和具體工作規則,及時研究製定新的工作製度和工作程序。

第三,改進作風。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強作風建設,核心是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人大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務必保持謙虛謹慎、艱苦奮鬥的作風,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管好自己、管好親屬、管好身邊工作人員,自覺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的監督。要以飽滿的政治熱情、良好的精神風貌做好人大工作。在座很多同誌長期在黨政機關工作,現在到人大來,隻是工作崗位的變動,不是退居“二線”。實際上,人大工作挺忙的,無論是立法、監督還是對外交往,都有大量工作要做。當然,到人大工作,換了環境,確實有一個轉變工作習慣、調整工作方法的問題。希望大家繼續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昂揚向上的工作熱情、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不辱使命,不負重托。

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一致,繼往開來,紮實工作,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開創人大工作新局麵,為推動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文獻11]

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切實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

羅幹

一、深刻認識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重大意義,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部署上來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出發,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為指導,在認真總結我國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標誌著我們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規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質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導思想,屬於意識形態範疇。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經曆著深刻的變革,政法隊伍和政法工作必須適應現階段形勢要求,進一步明確執法指導思想,集中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堅持用正確的思想武裝政法幹警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這對於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政法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保持政法隊伍永遠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政治本色,切實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職責,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適應新時期政法工作新形勢新任務的客觀需要。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正處在難得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處在人民內部矛盾凸顯、刑事犯罪高發、對敵鬥爭複雜的時期。人民內部矛盾以及由此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盡快提高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妥善調處不同利益主體間的利益糾紛,成為政法機關日益迫切的重大任務。社會管理、經濟管理等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滋生和誘發違法犯罪的因素大量存在,政法機關防範、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的任務長期而艱巨。敵對勢力對我顛覆滲透的策略發生新變化,維護國家政治穩定、鞏固國家政權的任務重大而艱巨。與此同時,隨著人民群眾民主法治意識的不斷提高,通過司法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需求日益增強,對政法機關公正執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應對新挑戰、適應新要求,必須用科學、先進、正確的法治理念武裝政法幹警頭腦,保證政法機關的執法指導思想和觀念,始終符合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始終符合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提高執法能力和執法水平,更好地履行職責,完成使命。

(二)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確保政法工作社會主義方向的客觀需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社會各階層的利益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在我國經濟充滿生機活力的同時,市場經濟利益法則也影響著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這種情況下,政法隊伍難免會受到影響。政法幹警思想上的任何偏差和動搖,都可能使執法目標和方向發生錯誤,使手中的執法權力被錯用,影響社會主義法製建設。

多年來,同國外法律製度和思想的接觸,一方麵使我們有效地借鑒吸收了其有益的成分,促進了我國立法和執法水平的提高。但另一方麵,西方國家各種法治思想的消極影響也不可忽視。在執法實踐中,有的簡單套用外國的一些“法律術語”,造成執法思想和執法活動的混亂;有的不從我國國情出發,片麵崇尚外國的法律思想和製度,主張全盤照搬照用。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企圖打著依法治國的幌子否定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打著司法改革的旗號否定社會主義製度,利用個案炒作詆毀政法機關和政法隊伍形象,企圖在政法意識形態領域製造混亂和影響,以實現其政治圖謀。

在警惕西方法治思想負麵影響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左”的以及封建思想殘餘的影響依然存在。有的改革創新意識不強,對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夠;有的特權思想嚴重,群眾觀念和人權意識淡薄等。這些也是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相容的。

意識形態領域曆來是敵對勢力同我們激烈爭奪的重要陣地。敵對勢力要搞亂一個社會、顛覆一個政權,往往先從意識形態領域打開缺口,先從搞亂人們思想入手。對此,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對政法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問題正本清源,用正確的法治理念統一政法幹警的執法思想,牢牢掌握政法領域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堅定不移地堅持我國政法工作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

(三)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解決執法工作現實問題,建設高素質政法隊伍的客觀需要。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堅持不懈地狠抓隊伍建設,政法隊伍的總體素質不斷提高,政法幹警為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應當看到,政法隊伍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執法不嚴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為,甚至執法犯法等現象,有的還相當嚴重。這些問題的存在,往往與一些政法幹警執法理念出現偏差有直接關係。沒有正確的執法理念,再好的製度在執法實踐中也會被扭曲。解決現實工作中的問題,必須從思想教育入手,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好權從何來、為誰掌權、為誰執法、如何執法等重大思想問題,引導廣大政法幹警在正確的執法理念指導下,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始終做到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民主法製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出了一係列正確的法治理念。我國社會主義製度是先進的社會製度,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也一定是先進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體現以下本質要求:

一是必須反映和堅持社會主義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符合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堅持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堅持執法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堅持平等、自由、正義、效率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內在的價值追求。

二是必須反映和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體現人民主權原則,確認人民的主體地位,反映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誌,始終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永恒的價值追求。

三是必須反映和堅持黨的領導。在我國,共產黨執政,是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新中國法製建設的偉大成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全麵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進行。

四是必須反映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特別是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思想道德要求。

五是必須反映和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的原則要求。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形成和發展必須吸收入類法治文明的優秀成果,但不能照搬照抄外國的模式。這是一個基本政治原則,也是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具體體現。脫離中國國情,不從中國的經濟社會狀況、曆史和現實狀況出發,盲目照搬照抄國外的東西,不僅不會起到積極作用,甚至會給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乃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來不良的後果。

六是必須反映和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一種先進的理念,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作為意識形態,應當不斷適應社會經濟狀況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個領域都發生了並將繼續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必須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指導下,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始終充滿生機活力。

按照這些本質要求,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可以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麵的內容。其中,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這五個方麵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我們要全麵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和深刻內涵,並自覺堅持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實踐。

第一,要深刻理解和牢固樹立依法治國的理念。依法治國,是我們黨總結執政經驗教訓作出的必然選擇,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式的重大轉變。堅持和實行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國,就是把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製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民主的製度化、法律化,從而保障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依法治國的核心就是要確立和實現以憲法和法律為治理國家的最具權威價值的取向。這一理念的基本內涵,一是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違法行為都必須受到追究。現實生活中,有的習慣於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在執法中給予不同對待,這種思想和做法實際上是封建等級觀念的殘餘。在社會主義法治之下,絕不允許一部分人受到法律的約束而另一部分人成為“法外之民”的現象存在,認為法律隻管民不管官,隻管他人不管自己,將自己視作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思想觀念,必須徹底破除和摒棄。二是樹立和維護法律權威。沒有法律權威就沒有秩序。維護法律權威,必須確立法律是人們基本行為準則的觀念,人人都要自覺把法律作為指導和規範自身社會活動的基本準則。維護法律權威,必須努力維護社會主義法製的統一和尊嚴,堅決反對從本部門、本地區利益出發破壞國家法製統一的行為。對執行國家法律講價錢、打折扣,甚至製定和實施一些違反國家法律規定和法治原則的“土政策”、“土辦法”,必須反對和製止。三是嚴格依法辦事。這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要堅持職權由法定、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