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節 我——一個小女孩(2 / 3)

湖北 王著

我,一個活潑、好動、淘氣的小女孩。媽媽、姥姥總說我投錯了胎,一天到晚沒有閑著的時候。左鄰右舍都叫我假小子。

兩歲多,在幼兒園時,我就跟在男孩後麵摸、爬、滾、打。上學了,我依然如故。我想:男孩就男孩,當男孩也沒什麼不好的,不就是淘氣了點嗎?

俗話說:“馬蜂窩捅不得。”可我就捅過,你信嗎?兩年前的暑假,我在姥姥家住,發現金銀藤上有一個灰色的馬蜂窩。我想:姥姥、姥爺總是出出進進,萬一被馬蜂蜇著,那可怎麼辦呢?一定要捅掉它。星期天,表哥來了,我倆製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一切準備就緒,開始行動了,我先端著半臉盆水,悄悄地走到金銀藤前,對準馬蜂窩使勁一潑,隻見馬蜂窩搖晃了一下,有的馬蜂就飛了出來,我趕緊跑進了北屋,順手關上門。幾乎與此同時,剩下的馬蜂全飛了出來。站在一邊的表哥拿著竹竿,對準馬蜂窩捅了下去,馬蜂窩掉了,緊接著表哥便飛快地跑進了南屋,那速度比我還快上一倍。我們的閃電戰術成功了,我倆不由得哈哈笑了起來。事後,姥姥知道了,說了我們一頓。我聽了反而很得意。因為我們幹了別人不敢幹的事,同時也為姥姥除了一害。

別看我淘氣,可我挺愛幫助人。五年級品德考試的前一天,老師給我們說了複習的重點,我的好朋友薑蕾蕾沒有來,我真為她著急,我想放學後去她家給她補課,可是一放學,我又有點猶豫了,現在已經4點多了,我到家得幾點呀?媽媽又得說我了。可她是我的好朋友,考不好也有我的責任。最後,我還是去薑蕾蕾家,給她補課。等我回到家已經5點半了,媽媽果真說了我一頓,當我把情況跟媽媽一說,她還誇了我一通,我心裏美滋滋的。

我就是這麼個假小子,聽了我的自我介紹,你覺得我怎麼樣?

亮點評析

小作者善於通過具體事例寫出入物特點,使文章顯得有血有肉,給讀者的印象十分鮮明。全文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藻,而是樸樸實實地寫出了自己想要說的話,這一點是值得借鑒的。

蕩蕩何時長大

山東 陳聲蕩

瞧,這裏站著一位小朋友,剃著平頭,濃濃的眉毛,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他是誰呢?他就是我,陳聲蕩。

人們都說我長得可愛,可是美中不足,鼻子上長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斑,同學們都笑我那粒斑是蚊子屎。不過,我並不為這事而煩惱,整天快活得像神仙。

讀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小考是默寫生字。老師說:“默寫完了可以出去,不會寫的用圈表示。”我聽了十分高興,因為我很想出去玩,既然老師說可以用圈表示,就是說用圈表示也是對的。我便畫了一頁的圓圈交給老師。等卷子發下來,我往書包裏一塞,回家交給爸爸,正等著爸爸表揚我,爸爸卻把我“修理”了一頓……

有一次放學回家,我老遠看見路邊大樹上有一個東西。走近一看,是個鳥窩,我便悄悄地爬上去,看也沒看便急忙伸手去摸,還真有兩個蛋。我正高興,沒想到大鳥飛回來了,對準我的手狠狠地啄了一下,嚇得我從樹上摔下來……

因為好動、好奇,我身上留下許多“紀念品”。每當我受傷回來擦藥時,媽媽總是感歎:“我的蕩蕩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啊!”

亮點評析

寫入作文重在選材,要選取那些最能體現人物性格的材料表現人物。本文介紹“我”的三則材料很精彩,將“我”無憂無慮、懵懵懂懂的形象非常生動地凸現出來。

這個調皮鬼是誰?

湖南 朱試徽

在我們班上,你從同學們送給她的“藍精靈”的綽號中,就能猜著她身上準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這個人一有空閑便拿出鉛筆在隨身攜帶的素描本上勾勾畫畫,畫熟了,便三筆兩筆地畫出一隻哈巴狗或一隻胖鵝。有時,她畫厭了,又不知從哪個旮旯裏摸出一團五彩繽紛的橡皮泥捏起來。要麼捏個豬八戒,要麼捏個大肚子七品芝麻官。無論是畫畫還是捏橡皮泥,她都喜歡開點玩笑,不是把七品芝麻官的烏紗帽給捏丟了,便是將小狗的尾巴畫成了馬尾巴,叫人看了真要笑破肚皮。在家裏,這個女孩子鬼點子還蠻多呢。有一次她到鄉下外婆家裏去做客。那期間,她常和表哥到河邊去撈魚蝦。雖然她明知自己打水仗不是表哥的對手,卻偏偏愛“引火燒身”,直到弄得渾身上下濕淋淋的才罷休,回家後,媽媽看到她那副狼狽相就氣不打一處來,一把逮住她,正要動手打她的時候,她卻搶先將手往媽媽的胳肢窩裏一陣“搗鼓”,等媽媽手一縮,她就腳踩西瓜皮——溜之大吉了,當她換好衣服再次見到母親時,就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學著電視中古人的樣子走到母親跟前,跪下一隻腳低著頭說:“拜見母親大人,女兒請罪。”那副滑稽的神態,把火氣未消的母親弄得啼笑皆非,隻好歎口氣:“唉,真是豆腐掉進灰裏麵——吹也不是,打也不是!”

你們說,這個調皮鬼是誰?如果你願意為我保密的話,我就告訴你:這個人就是我!

亮點評析

文章的成功之處在於它的細節描寫:如在描述“她”與表哥打水仗回來後,弄得母親啼笑皆非這一段。小作者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不惜筆墨,寫得精彩有趣,表現了“她”聰明、機靈、頑皮等性格特點。主題鮮明,形象生動。

我是個相聲迷

山東 陳曉媛

相聲,大家都熟悉,它是一個古老又風趣的民間藝術,講究的是:說、學、逗、唱。我相信大家一定很喜歡,當然我更是格外地喜歡,可以說我是個小相聲迷。

我們家的音像櫃裏裝得滿滿的,都是相聲磁帶。有相聲大師劉寶瑞、侯寶林的,還有馬季、薑昆的……真是應有盡有。隻要我有時間哪怕是一點點空閑,我都要打開錄音機聽一些我喜愛的相聲段子,尤其是做家務活、整理我的“小天地”、製作手工時更是忘不了,這樣還可以一舉兩得呢!你們可別小看聽相聲,相聲裏的知識特別豐富,有曆史的、文學的、歌舞的……每聽一段相聲,能了解許多生活常識,也能增長許多有用的知識。

記得有一次,媽媽正在看報紙,一個字讓她迷惑不解。這個字真奇怪,上下是個“小”字,中間是個“大”字。讀什麼呢?媽媽邊說邊查字典。這時,我走過來,看了一眼媽媽正在查的那個字,非常自信地說:“這個字念gá,是一種用玉米做的食品,可以做尜棗。”媽媽驚喜地問:“你怎麼認識,課本裏學過嗎?”“這不就是薑昆相聲裏說的馬牙尜尜棗嗎!”我得意地回答。然後認真地對媽媽解釋說:“其實,我以前聽這段兒時,也不明白這個‘尜’字的意思。是因為我對這句話特別感興趣,覺得說起來特有相聲的味兒,這才留心地查了這個字。”媽媽聽了會心地笑了。

我喜歡相聲,因為它風趣、幽默;我偏愛相聲,因為它語言豐富,知識廣博。相聲使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使我學到許多書上學不到的知識。現在,我能整段整段地背誦劉寶瑞的懈學士》、侯寶林的《說話》、薑昆的《想入非非》……

亮點評析

小作者抓住自己愛聽相聲這一特點,具體地描述了自己聽相聲、長知識的兩件事情,生動有趣地表達了自己對相聲的熱愛之情。結尾總結全文,說明了愛相聲的好處和入迷的程度。

我的家

廣西 王一凡

凡是到過我家的人,都會羨慕地說:“你家真好!”的確,我為自己能生長在這個家庭而感到榮幸。

說到我家就得先提我爸爸。他是我家的頂梁柱,也是唯一的男性“黨代表”。雖說他有點“霸權主義”,但因為事業心和責任感很強,還是得到了我們的一致擁護,威信最高。爸爸愛書,他的書房堆滿了書。他博學多才,善於談古論今,引經據典。爸爸愛吹笛子,興致來了,吹上幾曲,媽媽伴唱,我與姐姐伴舞,家中充滿了歡樂!爸爸還愛勞動,他在樓頂的“院子”裏種滿花草,春夏招蜂引蝶,秋冬常青不衰,總之,四季都有好景象,我們美其名曰:“空中花園”。

媽媽是典型的賢妻良母。除了上班幹好本職工作外,她默默無聞、無微不至地照料全家人的生活起居,從無怨言。閑暇之餘,她還愛“爬格子”,經常有文章在報紙上發表,在單位素有“女秀才”、“才女”之美稱。媽媽善解人意,在我遇到困難時,她總是教導我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我獨立自主的能力。我有什麼事都願意跟她說,兩人常常在“空中花園”遊戲談笑。媽媽既是長輩,也是我的良師益友。

我還有個正在上高三的姐姐,她是學生幹部。她不僅學習好,還經常參加社會文體活動,曾在桂林市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連續六年獲得跳高第二名;在今年的市健美操比賽中獲第一名,並獲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在市中學生武術比賽中獲拳術第一名、棍術第三名;她還被選中參加錄製由教育部門製作的武術教學光盤。姐姐非常愛我,我崇拜姐姐,決心向她學習。

家,一個多麼溫馨的家!每當提起它,我總是感到十分親切,我愛我家!

亮點評析

博學多才的爸爸、賢妻良母的媽媽、多才多藝的姐姐,“我”的一家人各有各的特點。在短短的篇幅中,小作者給他們的每一個特點都舉出了相應的小例子,避免了空洞的毛病。

寫文章之前,為全文定上一個基調,並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來,這樣可以使小讀者們能容易地把握到文章的脈絡,給人深刻的印象。如我們還不懂得如何在遣詞造句的時候把這種基調表現出來,那最簡單辦法,就是如本文小作者那樣,使用前後呼應的方法把基調點出來。

鳥迷

陝西 徐靜

我的爺爺喜歡養鳥,而且養得入迷,那隻被他稱為“金絲雀”的小鳥是他的命根子。

我把一隻小鳥稱作爺爺的命根子並不誇張,買回這隻鳥的那天,爺爺就與往常不一樣,平時總是一副苦瓜臉的他,一下子樂嗬起來。院子裏的爺爺奶奶們都說爺爺變成了“老頑童”。可不是嗎?爺爺每天早早起床,起這麼早幹什麼呢?當然是看他的心肝寶貝了。每天一早爺爺總是先用手指點點籠中的“金絲雀”,爾後再努努嘴,與它說上幾句知心話,最後便樂嗬嗬地提著鳥籠準備出去。奶奶看見了總會嘮叨道:“老頭子,這麼早出去幹嗎?退休了,還不在家裏享享清福?”要是平時,爺爺一聽奶奶嘮叨一定會與她爭上幾句,可是這會兒,他不想破壞好心情,頭也不回地走了。

有一天放學,忽然下起了大雨,同學們都有家長送傘。我想,爺爺一定會來接我的。可是等到同學們都走完了,還沒見爺爺的影子,我隻好冒雨跑回家。

一到家,我生氣地把書包往桌子上一扔,怒氣衝衝地準備找爺爺“算賬”,轉了一圈才在廚房找到了爺爺,隻見他正在專心致誌地為“金絲雀”拌食呢!這時,我氣不打一處來,一把奪過爺爺手中的勺子就嚷起來:“就知道你的鳥,平時你都來接我,今天下這麼大的雨,怎麼不來接我?看,我的衣服都淋濕了。”“哦,哦!”爺爺毫不在意,慢悠悠地回答,“下雨了?”爺爺又像發現了什麼,驚奇地問我。我一聽,心想,爺爺總算還記得我,故意沉下臉:“你以為呢?”哪知,爺爺卻怪起我來:“唉!你怎麼不早說?我的金絲雀還在陽台上呢!”話沒說完,他就趕緊往陽台上跑去。啊!原來爺爺想的還是他的鳥啊!

沒辦法,爺爺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想幹的事誰也攔不住。不過,自從爺爺有了那隻鳥,心情越來越好,鄰居們都說爺爺是越活越年輕了。我願爺爺的晚年幸福、健康、長壽。

我愛我這個愛鳥著迷的爺爺。

亮點評析

文章題目為“鳥迷”,怎麼才能體現爺爺愛鳥如命呢?功夫都下在第四段對爺爺喂鳥時的動作以及“我”與爺爺的對話描寫上。這段動作和對話描寫細致入微,具體生動。把爺爺愛鳥寫活了,這比反複強調爺爺多麼愛鳥有用得多。

我的倔奶奶

北京 權靜

今年3月,奶奶賣掉了鄉下的房子,來到了我家。說實話,奶奶剛到我家時,我對她的印象並不好。奶奶說話總是凶巴巴的,一次,我吃飯不小心掉了幾粒飯粒兒,奶奶見了,臉立刻拉下來了,生氣地對我說:“你多大啦,還掉飯粒,下巴漏呀?下次我再見到你吃飯掉飯粒,就使勁揍你!”你聽聽,奶奶說話像架著機關槍似的,我心裏真不舒服!還有一次,星期天我寫完作業,準備和鄰居劉旋跳皮筋。因為隻有兩個人,還得再找一個人神皮筋。我頓時想到了奶奶,就用乞求的口吻說:“好奶奶,您能跟我們一塊玩兒,神下皮筋嗎?”“我是你花多少錢雇的,不行!”奶奶氣哼哼地說。我聽了,頓時一股怒火直衝上來,脫口而出:“你就不能好好說嗎!”“鬼東西,你還教訓我……”奶奶跟我,真是別扭死了。

媽媽看出了我和奶奶的緊張關係,不斷開導我說:“靜靜,你就不能換一個角度看看奶奶?”換一個角度是什麼角度呢?

從此,我便留心觀察奶奶,果然發現了奶奶的許多優點:一次我放學回家,發現家裏亮堂堂的,玻璃擦得幹幹淨淨,書櫃裏的書擺得整整齊齊,就連樓道裏的窗戶也擦得一塵不染,奶奶正幹得滿頭大汗。我心裏一熱,趕緊說:“奶奶,快歇歇吧!”奶奶又是甩來一句硬邦邦的話:“都歇著,誰幹!”我聽了,心裏一點也不生氣。

日子長了,我發現奶奶閑不住。媽媽怕奶奶累著,常常把來不及洗的髒衣服都偷偷藏起來。可奶奶好像有這方麵的特異功能,居然把衣服一件不少地找出來,又吭哧吭哧地洗起來;奶奶還有一個特點,洗衣服從不用洗衣機,都用手搓。她還有理論:洗衣機洗不幹淨,其實她怕費電。媽媽總勸她少幹點兒活,奶奶還是那麼一句話:“沒有人是幹活兒累死的!”

奶奶就是這樣,性格倔,但善良、勤勞。她像個熱水瓶,裏麵的水熱,但外殼涼。聽爸爸媽媽說,她吃了一輩子苦。就看她那雙老樹皮一樣的手,臉上刀刻一樣的皺紋和佝僂的身軀吧,不正說明她大半輩子的艱辛嗎!

了解了奶奶,知道了她的脾氣,我再也不和她較勁了。她發火,我就來個冷處理,裝沒聽見,或者打個哈哈。有時還講笑話逗奶奶樂,把學校的趣事講給她聽,她成了我的忠實聽眾。有時我不說,她還主動問我:“今天有什麼樂子事?”

真的,現在我很喜歡我的倔奶奶。

亮點評析

這篇文章的突出特點是小作者緊緊抓住了奶奶的“倔”這個性格進行重墨描寫,在“倔”字上下功夫。結尾寫“我”改變了對奶奶的態度,也使這個倔奶奶的形象更豐滿、完整了。

爸爸是個老頑童

湖南 陳穎

其實,我的爸爸才三十多歲,高高大大的,戴著一副近視眼鏡,一套西裝穿在他身上,可瀟灑啦!他是我們學校的教導主任,什麼課都能教。別看他在學校那麼認真,模樣兒令人敬畏,在家裏呀,可有意思啦!難怪媽媽戲稱他為“老頑童”哩!

可不是嗎?我脾氣倔,他就給我起外號——倔強、賴毛、陳倔穎……我要是考試完畢,爸爸就假裝一本正經地問我:“今天吃什麼?雞蛋?還是鴕鳥蛋?”我告訴他我得了雙百分,他就笑著把我舉過頭頂說:“哈哈,不吃蛋,我們吃湯圓串!”這時,我就想,下次一定要考個雙百分回來。當我和小夥伴們打子彈殼的時候,他也來參加,如果我們不要他來,他就用一個手指來撓我們的癢,說什麼是一指禪,我們怕癢,隻好同意他參加。他就教我們瞄準,教我們用子彈殼搭長城,壘太空堡壘,可好玩了!

星期日,我和爸爸下軍棋。眼看他要輸了,他卻拿起一顆棋子把我的師長吃了。我想,他的軍長、司令已經沒有了,又從哪兒來的個軍長、司令呢?我就看了一下那顆棋子,這是什麼軍長、司令?是排長!我氣得大叫:“爸爸你耍賴,不算厲害。”他卻狡辯:“我的排長先開槍,把你的師長打死了。”下次下棋,我可得防著他點。

昨天晚上,我的襪子髒了,就把它放在桌子上。爸爸一把把襪子扔到地上。我叫他去撿,他把襪子撿來了,可是,他卻把襪子放在媽媽鼻子前,讓媽媽聞了好一陣臭味。

我的爸爸真是個老頑童!

亮點評析

爸爸在學校令人敬畏,在家中卻是個老頑童,給我起外號,揶揄嘲弄我,為打子彈殼撓別人癢,下棋耍賴,拿襪子臭媽媽,大量生動豐富的材料將一個老頑童刻畫得呼之欲出。文章充滿喜劇色彩,輕鬆、活潑,引人捧腹。

我的“瘦馬”爸爸

湖北 黃駟楠

我的爸爸又瘦又高,皮膚黝黑,正好屬“馬”,所以我叫他“瘦馬”爸爸。“瘦馬”爸爸今年四十又六,是位中藥師,平時言語不多,但對中藥材卻是津津樂道,是位行家,而且連年被評上市中藥部門的“十佳”。

“瘦馬”爸爸最大的愛好是收集民間藥方,特別是有關醫治頑症的秘方。記得有一位阿姨無意中說起自己咳嗽三年,走遍市裏各大醫院,吃藥打針不計其數,仍然毫無效果、痛苦不堪。爸爸聽見了主動上去招呼,按照收集的秘方,開出三服中藥叫那位阿姨服用試試,誰知,服用三天後藥到病除,至今兩三年了沒再犯過,而爸爸卻分文未收。那位阿姨及其全家的感激之情難以言語,從此跟我家做了朋友。由於受爸爸的影響,我在很小的時候就不但知道了什麼黃芪呀、天麻呀、人參呀,等等,而且還知道中醫藥是祖國的一大寶貴財富呢!

我愛我的“瘦馬”爸爸!

亮點評析

小作者先概括介紹爸爸的外號、外貌、愛好等方麵的特點,然後描述了一件具體事例——爸爸如何精心鑽研業務,搜集民間古方,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結尾用抒情讚美的口氣,既總結了全文,又呼應了開頭,妙不可言。

我愛胡子爸爸

李靖

我的爸爸四十多歲了,身體很壯實,上下樓梯總是“咚咚咚”地跑,一隻手便能將沉重的煤氣瓶拎上樓。他的臉經常會變,一會幾年輕,一會兒蒼老。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他的胡子在作怪。忙得不可開交時,爸爸總是胡子滿麵;等任務完成了,他又容光煥發。我小時候還以為爸爸的臉會像變形金剛一樣變形呢!

仔細看,爸爸胡子的大本營在下巴頦上,那兒駐紮著密密麻麻的胡子大軍,比兵馬俑還多還神氣呢!有兩支部隊分別從左右兩邊向上攀登,在人中會師。另兩支不太整齊的小分隊向耳朵方向延伸。脖子上的胡子最不遵守紀律了,稀稀拉拉,東一茬,西一茬,好像掉隊的小兵在玩耍。

漸漸地,我看出了其中的道理。

有一次,爸爸和同事編一本介紹浙江輕工業和紡織業的書。書都編排好了,就差印刷了。這時,有人提出用繁體字印刷,可以給台灣、香港的客戶看。眼看這個主意要定了,爸爸堅決不同意,和他們爭論得麵紅耳赤。那天晚上在家打電話時,爸爸大聲說:“香港已經回歸了,台灣遲早也要統一。他們那兒的人都在學簡體字,而我們卻出繁體字的書,你們可別辦傻事啊!”爸爸的嗓門可真大,連他的胡子大軍也在為他搖旗呐喊,為他助威。爭論了好久,這本書終於用簡體字出版了。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爸爸接到了一個出國任務,要去引進一種先進設備。出國之前,有許多準備工作要做,於是他便沒日沒夜地幹了好幾天,剛剃幹淨的胡子又悄悄地長滿了臉。到完成準備工作的那天早上,爸爸簡直成了原始人,胡子像一片森林似的覆蓋了他帶著笑容的臉。

前幾個月,爸爸要評“高工”了。他在台燈下堆積如山的材料裏度過了一個又一個不眠之夜。和往常一樣,他的胡子又爭先恐後地在臉上發展地盤了。媽媽問爸爸:“是不是要給評委送些禮啊?”爸爸看看他的材料,看看媽媽,又看看我,摸著胡子沉思了半晌,搖了搖頭。媽媽默默地點了點頭。這時,我覺得爸爸的胡子顯得又威嚴,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