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章 寧可不識字,也不可不會識人讀心(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一次公司舉辦的全國性經銷商會議上,有一個經銷商向王亮的老板提出希望公司追加市場推廣費用,加大電視廣告宣傳等投放,從而可以讓經銷商進行更好的宣傳,推進市場銷售。老板聽完沉默了幾秒鍾後說:“你提出的意見我讚同,加大市場投放,擴大宣傳是好事,不過這件事我們內部可能還要再探討探討。”這時,老板轉過頭問王亮有什麼意見。王亮是做市場推廣工作的,當然清楚市場推廣對銷售的促進作用,於是就順著老板的“我讚同”,將加大廣告投放的好處大肆渲染了一番。

王亮說完之後,不少經銷商也跟著附和起來,大聲嚷嚷道:“今年市場不景氣,如果公司不加大廣告投放,我們就不能完成銷售任務了。”在經銷商們的重壓下,公司老板不得不當眾許諾下一季度將追加廣告投放費用100萬元。

經銷商會議剛剛結束,老板立刻把王亮叫進了辦公室,訓斥了半個多小時,說他沒有聽懂自己的話,逆了自己的意思。這時王亮才明白,剛才在大會上,老板所謂的“我讚同”完全是虛話,是反話,他根本不想加大投放。

這件事後,老板對王亮的態度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不僅經常挑剔他的工作,還在三個月後撤了他的副經理一職。事實上,老板本來希望王亮能夠聽懂自己的“暗語”,替他出麵回絕那位經銷商的要求,不想王亮卻會錯了意、表錯了態。

王亮的經曆向我們證明了領會意圖、讀懂他人“暗語”的利害關係,同時告訴我們,有時人們的意圖往往不會自己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而是希望他人揣摩出來。回想一下,有時上司在某些公開場合不好向下屬直接闡述意見時,是不是就會使用意思模糊甚至意思相反的“暗語”呢?有時同事間的交流礙於麵子或同事關係考量,是不是也會使用讓其他人摸不著頭腦的“暗語”呢?

職場中到處充滿了“暗語”。對於每一位職場人士,特別是剛剛走入職場的新人來說,聽不懂“暗語”危害甚大:輕則使你難以與同事融洽相處,重則可能觸及老板或上司的雷區,落得像王亮一樣的下場。那麼,如何才能讀懂他人的“暗語”、聽出言外之意呢?

首先,要學會察言觀色,了解不同的表達方式。職場暗語作為一種非正式的表達方式,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習慣用它去表情達意,所以同樣的信息在不同人那裏會有很大的差異。而你若想識別別人所說的話是正話還是反話,是暗語還是明語,關鍵一點就是要了解說話者一貫的表述方式與表述習慣,以此去捕捉其言辭中隱藏的真實意圖。

其次,要能夠理解說話者的語境與立場。同樣一句話,真正的意思可能由於說話者所處語境的不同而有著天壤之別。例如,有一個員工做了錯事,他的上司把他叫到辦公室,先是態度認真、語氣嚴厲地批評了一頓,然後又態度平和地鼓勵了幾句;同樣是這個員工,又犯了一個錯誤,這次他的上司在公司大會上,當著其他員工的麵,表麵語氣溫和,實際上卻暗含批評地教育了他一番。毫無疑問,第一次的批評是上司明語表達的,第二次則采用了暗語。有時領導為顧全受批評者的麵子,會將批評的言辭包含在鼓勵之中,目的是希望受批評者聽出其言外之意,予以改正。總之,在與人溝通時,哪些語言表述屬於暗語,哪些有著雙重的意義,一定要考慮到說話者說話時所處的語境與立場,這些都是破譯“暗語”的關鍵因素。

讀懂“暗語”,準確領會他人意圖並非一日之功。因此人要多去體會,多加分析,還要善於借助各種途徑和方法,例如,利用朋友聚會、單位出差等機會多與上司和同事交流,進而增進彼此的感情和了解,為更好地揣摩其意圖做好準備。

謊話畢竟是謊話,假的永遠也真不了。隻要我們注意觀察,細加分辨,就會發現很多說謊者都會有大量的破綻和堵不完的漏洞。

西方社會流行著這樣一句話:“當真理還坐在那裏穿鞋的時候,謊言已經跑出很遠了。”的確,人類社會存在著各種謊言,不管它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不管它是有心的,還是無意的。

善意的謊言是美麗的,這種謊言不是欺騙,不是居心叵測,為我們的幸福和希望適度地說一些小謊,是一種理解、尊重和寬容。然而,當謊言充滿一己私欲、充滿惡意時,那麼它會變得非常可怕,如果我們不幸被一個惡意謊言所欺騙,那麼我們的生活和事業就有可能受到影響。

正如我們控製不了天氣一樣,我們也阻止不了別人說謊,唯一能做的就是鑒別謊言,區分善惡,讓自己不上當。一個人城府再深,也不可能徹底掩飾自己的全部心思;一個人本性再虛偽,也不可能永遠不露出自己的真麵目。一個不經意的眼神、話語、動作、手勢,都可能隱含著其內心真正的秘密。以下是由心理學家和行為學家總結出來的八個識破謊言的招數,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第一招:不提及自身和謊言中牽扯的人的姓名

任何人在說謊時,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會有種不舒服的感覺,因此都會本能地將自己從所說的謊言中剔除出去。例如,當劉磊問他的朋友大勇昨晚為什麼不來參加聚會的時候,大勇抱怨說:“汽車拋錨了,不得不等著把它修好。”這時,說謊者大勇說的是“汽車拋錨了”而不是“我的汽車拋錨了”,他故意將“我”剔除在謊言之外,以尋求心理安慰。所以,當你向某人提問,對方總是避免使用“我”字時,那麼他可能就有被懷疑的理由了。

第二招:真假笑說明一切

發自內心的笑和虛情假意、敷衍了事的笑會有明顯的差異。真正的微笑來得快,但消失得慢;真正的微笑看起來是均勻的,特別是麵部的兩邊會是對稱的;真正的微笑會牽扯到從鼻子到嘴角的皺紋,以及眼睛周圍的笑紋。與真笑相比,偽裝的笑容往往是一側擺出不太真實的表情,而另一側還想做出積極回應的假笑,所以看上去會不自然。此外,偽裝的笑容來得比較慢,且有些不均衡;人在假笑時因眼部肌肉沒有被充分調動,所以一般不會出現笑紋。

第三招:反複問說謊者同一個問題

提出一個問題,等對方回答,然後一會兒再問同一個問題,而後再找機會問他第三次、第四次……大多數說謊者前兩次的答案會保持不變。注意,每次提問要間隔一段時間,特別是第二次和第三次,因為在這段時間,說謊者的身體容易平複下來,而且他會想:“我已經蒙混過關了。”當說謊者放下戒備,身體慢慢放鬆到正常狀態時,趁他不注意時再次提及這個問題,那麼此時說謊者不是惱羞成怒,就是傾向於坦白了。

第四招:音量和音調突變

在說謊時音調會不自覺地升高,為的是掩飾自己虛弱的內心。例如,當你問老公剛剛是誰打來的電話時,他突然開始像喜鵲一樣說話,那麼你可能就要有所警惕了。

第五招:說謊者從不忘記

找你的朋友試試,問問他兩天前的晚上從下班離開辦公室直到回家睡覺這段時間都做過什麼。你會發現,他在敘述過程中難免會犯幾個錯誤。一般情況下,人要想記住一段時間內的所有細節是很困難的,因此大多數人都會反複糾正自己,不斷把思緒理順。比如你的朋友會說:“我到家後就跑去看電視……噢,不,我先給媽媽打了個電話,然後才坐在電視機前。”但若他是一個說謊者,那麼他在陳述時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因為他早已在頭腦中把假定的情景想好了。所以他絕對不會說:“等一下,我說錯了。”然而,恰恰是這種在陳述時不願承認自己有錯的舉動使說謊者暴露了自己的真麵目。

第六招:真實表情閃現時間極短

人們維持一個正常的表情雖然隻有幾秒鍾,但在一張“偽裝的臉”上,真實的情感停留的時間更為短暫,這需要你留心觀察。

第七招:說謊者愛觸摸自己

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要求誌願者們用謊言回答麵談者的提問,然後他分別記錄說謊前、說謊時、說謊後各個時間段裏的非語言行為,並與不說謊時的行為加以比較。結果發現,誌願者們說謊的時候,回答變得更加簡短,且還伴有擺弄手指、下意識地撫摸身體某一部位等細微舉動。可見,說謊的人往往愛觸摸自己。

第八招:說謊時眼睛會向右上方看

“說謊者從不看你的眼睛”,這是高明的說謊者牢記的“忠告”,所以他們常常會反其道而行,加倍專注地盯著他人的眼睛,甚至關注對方瞳孔的膨脹程度。因此,如果你與人對話時,對方緊緊盯著你的眼睛看,那麼就要小心他所說的話了。另外,還有一個眼部特征能夠暴露說謊者的身份。我們知道,如果人們在試圖記起確實發生過的事情時,眼睛往往會向左上方看。因為當人的大腦“建築”一個聲音或圖像,即編造謊言時,眼球往往會向右上方運動。這種“眼動”是人的自然反射活動,除了受過嚴格訓練,一般人是難以假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