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8章 所有人情世故,有一半是在說話裏(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雖然隻是一個笑話,但告訴我們一個“言多必失”的道理。西晉文學家傅玄在《口銘》中就記錄著“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樣一句話。古人通過這句話來警示世人:張嘴吃東西有可能吃進細菌和病毒,而張嘴說話則有可能招來禍端。

相信很多人都吃過“禍從口出”的苦頭。有時因為自己的一句無心之言,就招來了是非,引起了軒然大波。

邱新接到一家知名企業的麵試通知,既興奮又緊張,因為她從來沒有麵試的經驗。她買了兩本麵試寶典之類的書,準備好好惡補一下。真正麵試的那一天終於來到了。邱新走進考場後才發覺,前來麵試的其他五個人都是男生。考場是一個很小的會議室,中間是一張圓桌。考官坐在圓桌一邊,麵試的幾個人坐在另外一邊。秘書小姐拿來六杯水,其他幾個男生拿起麵前的水杯就喝。邱新一轉念,心想:幾位考官還沒有水喝呢,我們怎麼可以搶先呢?於是她很有禮貌地把杯子遞給離自己最近的一位考官。

“還是女孩心細啊!”一位考官說。這時另外幾個正在喝水的男生立刻放下手中的水杯,麵露慚愧。邱新暗暗竊喜,對考官露出謙遜的笑容。主考官介紹了公司運營方麵的情況,然後詢問麵試者的專業以及對公司的想法。由於剛才的“喝水事件”,另外幾個男生都比較拘謹,而邱新反倒和考官們談笑自如。

麵試結束,考官們走出會議室討論了一會兒,然後把邱新叫了出去。主考官對她說:“我們想把你安排在外事部門,不過戶口方麵可能還需要再爭取。”聽到這句話,邱新先是興奮,而後又犯難說:“公司不是可以解決嗎?”邱新心想:要是戶口解決不了,自己也許就不會來應聘……邱新左思右想,輕輕咬著下唇說:“要不,我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主考官突然愣住了,邱新馬上意識到自己說錯了什麼。“好吧。”主考官微笑著說,“不過要記得,以後你參加麵試的時候,不要說‘和父母商量’之類的話,因為這樣會顯得你缺乏主見,明白嗎?”邱新抬頭看了看主考官的表情,知道自己已經錯失了這次機會。

僅僅因一句話,邱新就失去了在主考官心中的好感,失去了一份好工作。古語有雲:“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話說得好,小則可以打動人心,討人喜歡,大則可以明哲保身、興邦立國。比如張儀、蘇秦遊說諸侯而令戰國格局為之改變;諸葛亮說服孫權而令三國成鼎立之勢。相反,話說得不好,樹敵傷友,甚至喪命失江山。中外曆史上因一言不慎而招致殺身之禍的大有人在,因一言之失導致兵戎相見、血流成河的浩劫也屢見不鮮。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都滿腔熱血,像一個燃燒的火把,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把自己的才華都表現出來,然而沒有經過世事的沉澱,沒有經過社會的打磨,滿身棱角的你們必定會處處碰壁。言辭謹慎,不露鋒芒,才是成功者智慧的體現。通常隻有淺薄的人才會信口開河,說話不過大腦,同時隨口胡說隻能暴露一個人的膚淺,也容易讓旁人一眼看穿他的心思。言語作為人與人溝通的橋梁,隻有措辭得當,才能諸事皆成,避免紛爭與麻煩。

說話既是一門贏得人心的藝術,又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技巧。古往今來,勝者多為能言善道之人,敗者多為不善言辭之人。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說話不僅是你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決定你事業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

不會說話,一萬句無用;會說話,一句足矣。好口才可以決定一個機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幫助一個人成就一番事業。沒經過大腦思考的話,就算說出來,也往往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災禍,所以在每句話脫口之前,都要在頭腦中好好思考一番,三思而後說。

生活中,誰也避免不了傷害別人或被別人傷害,無論這種傷害是無意的還是有心的,善於道歉和善於接受道歉,都是一個修補人際裂痕的重要途徑。

自古以來,“道歉”一詞在中國文化中往往是與“錯”聯係在一起的,因為隻有犯了錯的人才需要道歉。從另一種角度來說,道歉就意味著一個人承認自己有過錯。

中國有句古話叫“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正如這句話所言,每個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都難免會犯錯誤,為自己的過錯而道歉本無可厚非,然而在當今這個時代,許多人即便知道自己做錯了也不肯主動向人道歉。不願道歉的原因不外乎認為向他人承認錯誤就是向對方昭告自己的愚蠢,就是向對方屈服等。所以,對於自尊心強的人來說,道歉永遠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

不敢承認錯誤的行為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一個人隻有敢於為自己的過錯道歉,才能算是一個真正敢作敢為、敢擔當的人。此外,道歉更為重要的價值在於它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當我們傷害了別人或被別人傷害時,無論這種傷害是有心還是無意,一句“對不起”,往往能化解問題,避免事端。

麗莎和冰凇是同一家公司的員工,私底下又是好朋友,後來兩人受別人的挑撥,產生誤會、發生爭吵。當時的麗莎很不理智,說了很多令人難以接受的話,深深地傷害了冰凇,冰凇也毫不退讓,給予猛烈的還擊。就這樣,兩人從此反目成仇,工作上相互挑剔對方的毛病,私底下又向周圍人述說對方的不是。

後來麗莎從另一個朋友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後,十分懊悔。麗莎心想,雖然冰凇這段時間對自己惡語相向,但畢竟是自己有錯在先。於是她鼓足了勇氣向冰凇道歉,她將事情的原委向冰凇做了詳細的解釋,並為自己的不冷靜行為道歉。麗莎誠懇的態度感動了冰凇,冰凇也向麗莎檢討了自己,於是兩人又言歸於好,恢複了往日的親密,兩人在工作上更是密切合作,佳績不斷,深得上司的賞識。

生活中,擅長道歉的人即便在工作與人際關係中出現了失誤、惹下了麻煩,也能夠較為容易地將其解決。相反,那些不擅長道歉的人往往容易因為一些小事使人際關係惡化,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帶來麻煩。從上麵的故事中我們不難看出,麗莎和冰凇兩人從親密的朋友到對立的敵人,又回歸到親密的朋友,其中道歉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人與人之間發生衝突,彼此間就容易產生隔閡,有隔閡就會對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而道歉是化解衝突的最佳武器,很多時候,一句“對不起”往往就能夠解決很多麻煩。

道歉也是一門學問,絕對不是隨隨便便一句“對不起”就可以的。下麵教你五個道歉技巧,讓你的道歉更打動人心。

第一,了解自己錯在哪裏。考慮一下自己到底在哪裏出了錯,傷害到了他人,清楚地認識到錯誤並做有針對性的道歉效果會更好。

第二,真誠禮貌的道歉用語。有愧對他人之處,你可以說:“深感歉疚”“非常慚愧”;渴望對方見諒時,你可以說:“多多包涵”“請您原諒”;有勞他人時,你可以說:“打擾了”“麻煩了”;一般場合下,你可以說:“對不起”“很抱歉”“失禮了”。

第三,及時地道歉。如果你意識到自己錯了,就要馬上說“對不起”,否則拖得越久,就越會讓他人“窩火”,也越難解決問題。及時道歉,還有助於讓對方“退一步海闊天空”,從而避免因小失大。

第四,大方得體地道歉。道歉絕非恥辱或貶低,要大大方方,堂堂正正,而不是遮遮掩掩。此外,無需過分貶低自己,說什麼“我真笨”“我真不是個東西”,這容易讓對方看不起你,也容易讓一些欺軟怕硬者得寸進尺,不但化解不了衝突,還給自己增添了心理負擔。

第五,借助“物語”道歉。如果有些道歉的話你當麵難以啟齒,那不妨以書信或者留言條的形式進行道歉。當對方看到你的道歉信之後,定能心領神會,隔閡也便能隨之消失。

或許道歉有時不能解決問題,但道歉卻是正視問題、反省錯誤、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不要認為承認錯誤就是一種低頭認輸的表現,這反而更能體現出你的勇氣與胸懷,並且一句“對不起”還可以為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總之,當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就請立即承認錯誤,隻有這樣,你才能修補好因你的錯誤而產生的人際裂痕,才能避免惹出更大的事端。

儒家學說最核心的理論之一便是“中庸之道”,凡事不可走極端。做事不能做得太過分,說話不能說得太尖刻。要懷有慈悲之心,給別人機會,也是給自己機會。即便自己占盡優勢,也不能得理不饒人;對惡人、壞人,也不應趕盡殺絕、不留餘地。

所謂“混世法則”,就是為人處世必須要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則。為人處世,最要緊的兩個方麵就是言辭和行為。說話是一門藝術,既要能夠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又要避免引來別人的反感;做事,要在顧全自己的基本利益的同時,讓別人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即便對別人的為人處世方式頗有微詞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那就是,話不要太損,事不能做絕。這樣做,除了給別人留有後路,顧全別人的自尊心之外,還能為自己留下台階,以應付可能產生的後果。

明朝,能夠被稱為真宰相的人隻有兩個,一個是嚴嵩,另一個是張居正。嚴嵩在位二十多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獨攬軍國大權,黨同伐異,可謂壞事做絕,大明王朝被他折騰得烏煙瘴氣、千瘡百孔,氣數殆盡。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嚴嵩的兒子嚴世蕃被朝廷以謀反罪控訴,他受到牽連,貶為平民,家財全部被充公。全家人無處棲身,最終落得餓死在墓舍的淒慘下場。嚴嵩壞事做絕,他的死可以說是惡人有惡報,死有餘辜。張居正一生清廉,生前為朝廷鞠躬盡瘁,居功至偉。然而在他死後卻也不得好報。他的弟弟和三個兒子都被發配到邊疆去充軍,家產被全部查抄,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通過研究張居正身為宰相期間的所作所為,我們不難發現,他與嚴嵩恰恰相反,恰是“好事做絕”。他剛正不阿,為社稷考慮,積極推行改革;他不畏權貴,為正國法,敢於直言勸諫皇帝。這兩點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張居正樹敵太多,推行的政策有利於匡正時弊、振興國家,然而卻費力不討好,上下均對他有很深的怨念。

時任左諭德官的於慎行評價張居正:“殫精畢智,勤於國家,結怨於上下。當其柄政,舉朝爭頌其功而不言其過;今日既敗,舉朝爭索其罪不敢言其達,皆非實情也。”張居正雖然對社稷居功至偉,卻忘記了“切忌功高震主”這一為官的基本守則。正如我們在職場中,工作完成得再漂亮,對公司做的貢獻再大,若是得罪了老板,一切都白搭。

嚴嵩和張居正的悲劇,起碼讓我們懂得了一個為人處世的真理,那就是不管好事壞事,都不能做得太絕。

林嘉是個自尊心非常強的女孩子,而且心思細膩。有一天在單位,中午休息的時候,突然下起了雨。林嘉看到一個女同事拿起林嘉的傘,就要往外邊走,於是叫住了她,說“小玲,你拿的是你自己的傘嗎?”“不是啊,這不你的傘嗎,我借用一下!”小玲是個性格大大咧咧的女孩子,平時自己的東西都是放那兒大家隨便用。可是,林嘉不樂意了,冷冷地對小玲說了一句:“說是‘借’我的傘,你對我說‘借’這個字了嗎?以後,我的東西誰都不許用!”小玲愣了一下,頓時羞得滿臉通紅,把林嘉的傘放在原處,氣衝衝地走了出去。周圍的同事見此情景,也紛紛為小玲鳴不平。大家都是同事,本來沒多大點兒事,至於這樣嗎?!從那之後,她們都疏遠林嘉,不樂意跟她交往了。

其實,對於這樣一件不涉及原則的生活小事,林嘉根本就不應該這樣處理。當然,林嘉對小玲的行為不滿,那是很正常的。然而,這種不滿需要有一種合理的表達方式。她對小玲說的話太損,讓人家沒有台階下,最終導致小玲又氣又惱。周圍同事看到林嘉這樣對待小玲,也覺得林嘉這人太苛刻,說話太損,所以才疏遠她。

說話、做事正如下圍棋一樣,贏一目也是贏,贏一百目也是贏,為何非要讓人家滿盤皆輸、不給人留餘地呢?很多時候,說話、做事往往遵循一個道理。話說得太損,會讓人家難堪,一次兩次,你可以說自己“忠言逆耳”。若是長久下來,即便是“忠言”,別人也會對你心懷不滿。再說,懂得說話的藝術,忠言也可以不逆耳。事情做得太絕,讓人沒有台階下,不給人翻身的機會、這樣不僅傷透對方的心,還會給自己日後的發展留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