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9章 熟諳職場規則讓“職商”一路飆升(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承諾並不僅僅是一個主觀上願不願意守信的問題,還是一個有沒有能力兌現的問題。人貴有自知之明,正確認識自己真實的能力,是決定信守承諾的關鍵。總之,做好分內事,不攬辦不到的活兒,對他人承諾前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對於自己根本就沒有能力做或不打算做、不應該做的事情,絕不能承諾。輕諾寡信的行為隻要有一次,就可能對你的信用造成長期難以彌補的損害。

不要輕信老板所說的話,也不要指望老板會兌現對你說的每一句承諾。因為對於老板來說,他們首先關心的是利潤,其次才是個人情誼。

做事需要講計謀,為人處世同樣需要有點心計。

你是否記得《農夫趕驢》的故事?農夫為了讓驢子前進,就在驢子眼前掛了一根胡蘿卜,驢子以為再往前一步就能夠吃到美食,就不停地往前走。農夫不打不罵,僅用一根胡蘿卜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反觀當今那些工於心計的老板不正像故事中智慧的農夫一樣,時常給員工畫一張大大的餅,進而讓下屬心甘情願地為其工作嗎?

於達2009年大學畢業,找到一份文職工作。於達為人直爽,能力出眾,備受同事們的支持和喜愛,同時也獲得了老板的賞識。有一次在與老板的私人談話中,老板意味深長地拍著於達的肩膀說:“你和他們不一樣,你不僅是我的心腹,還是我的眼睛。我需要你定期向我彙報其他員工的工作情況和他們私下裏談論的一些事情……對了,我覺得企劃部部門經理的位置很適合你,你要努力啊!我期待你的表現!”剛剛參加工作的於達並不清楚這隻是老板慣用的一個小把戲,以為是自己良好的表現贏得了老板的器重。欣喜之餘,他把每一個字都銘記在心,把自己當成老板的心腹,並決心要在老板麵前好好表現。

此後,於達不僅在工作中投入熱情和精力,還經常向老板彙報同事們的情況,小到平時同事們的閑話家常,大到老劉、小張工作之餘幹私活、出私差等,事無巨細,都一一稟報。起初,老板對這些事情相當關心,還不時給於達扔個“甜點”,例如說上幾句讚揚話、帶他出去見見客戶、邀請他共進午餐、私下裏看似親近地拉拉家常、聊聊自己的光榮史,等等。然而時間一長,老板對於達彙報的這些瑣事逐漸失去了興趣,開始用“哦”“嗯”“知道了”敷衍,且與於達私下的邀約也越來越少。老板態度的轉變於達早有發覺,但他卻認為是自己近期工作讓老板不滿意,於是更加努力地工作。

可是,即便於達百般努力,依舊沒有扭轉老板對他的態度,而且更糟糕的是,他發現自己在公司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生存環境越來越困難。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原來於達打小報告的行為很快就被同事們所察覺,同事們在他麵前不再像以前那樣嘻嘻哈哈、打打鬧鬧了,而且凡事都避著他。於達深感自己與同事們的關係越來越敏感和緊張,他們把自己真的當成老板的心腹和耳目了。老板曾經的許諾早已化成泡影,而他也不再向老板“通風報信”了,現在的他懊悔不已。

在上麵的故事中,於達犯了兩個錯誤,其一是他把老板當成自己職業生涯的一切,認為隻要依靠老板,職場中的一切都能夠搞定,於是把賭注全部壓在了老板這邊,忽略了與同事建立良好關係。其二是他對老板的錯誤認識,單純地認為老板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的,於是對老板忠心不二,堅決執行老板的一切指令,包括錯誤和模糊的指令,從而犯下了職場大忌——輕信老板所有的話。

在職場中,不要輕信老板所說的話,也不要指望老板會兌現對你說的每一句承諾。因為對於老板來說,他們首先關心的是利潤,其次才是個人情誼。也就是說,一旦遇到公司利益和個人情誼發生衝突時,老板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這是老板的本分所在,無可厚非。老板有些話有時隻是隨意那麼一說,你不妨也就隨意那麼一聽,不必盡信,不必照單全收。否則,你不僅吃不到大餅,還有可能成為犧牲品。

所謂“功過”不過是事情出現結果之後的評價而已,不必過於在意。有些人好大喜功,便難免讓人覺得他虛浮、不可靠。有功勞時主動讓給別人去領,有過錯時主動去一力承擔,這是虛懷若穀的表現。

功勞往往伴隨著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雙重獎勵,這也正是很多人樂於追逐功勞的原因所在;過錯則通常會帶來很多負麵效應,所以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既然如此,聰明人為何要推功攬過呢?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一下。“推功”就是要將功勞讓給別人,那樣損失的隻是無關緊要的虛名和蠅頭小利。然而,你主動將功勞讓給別人,不僅會讓對方感恩戴德,還會贏得上司的賞識,讓他覺得你踏實可靠,從而更加信任你。有了同事的感激之情和領導的信任,何愁事業不蒸蒸日上?“攬過”就是當團隊在工作中出現過錯,未能達成預期目標時,你應該積極將過錯承擔下來。其實,領導心裏很清楚未能完成任務,是整個團隊的失誤,絕不是某一個人的過錯。你若是主動提出承擔責任,領導並不會真的以為是你的過錯。他反而會因此而覺得你這個人有承擔責任的勇氣,能夠得到領導的賞識才是難能可貴的。

有這樣一則幽默故事:

一隻黑貓費盡力氣捉到了一隻老鼠,它並沒有把老鼠吃掉,而是逗這隻老鼠玩兒,直到耍得這隻老鼠筋疲力盡了,又把它放走。黃狗看到之後,非常不解地問:“黑貓老弟,你辛辛苦苦把老鼠捉到,為什麼不享用,而要把它放走呢?”黑貓回答道:“我是跟我的上司白貓一起過來捉這隻老鼠的,我把老鼠弄得筋疲力盡,再放它走,這樣等我的上司白貓碰到它時,就能很容易地捉住它!”

這隻黑貓就是一隻非常聰明的貓,它懂得將功勞讓給上司。如果白貓碰到這隻老鼠,自然就能明白黑貓的用意,肯定會對黑貓抱有感激之心。黑貓雖然沒有得到美味,卻得到了更加珍貴的東西,那就是白貓對它的信任。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樣的情形,下屬在彙報工作的時候,會突出上司的英明決斷和卓越領導,以此來顯示上司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其實,這就是非常聰明的做法。你將功勞推給自己的上司,他並不會真的去搶本應屬於你的功勞,相反,他會覺得你這人會做事,值得信任。由此可見,懂得推功攬過的人一定能夠在工作上如魚得水。

尊重現實是為人處世的首要法則之一。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都希望得到功勞,避免過錯。然而,聰明人恰是那些“反其道而行之”、懂得“推功攬過”的人。古往今來,凡是成功者都懂得與別人分享功勞。人人都懂得投桃報李,“送人玫瑰手有餘香”,若是你在沒成功的時候就懂得與別人分享利益,便一定能夠為自己積累大量優質的人脈,為自己的成功鋪路。這樣的人才能讓親人、朋友都聚集在自己的身邊,隻有這樣的人才會成功!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當與人同過,不當與人同功,同功則相忌;可與人共患難,不可與人共安樂,安樂則相仇。”這句話告誡我們,應當有與人共同承擔過錯的勇氣,不可與別人搶功勞,如果你跟別人搶功勞,就很容易彼此猜忌;共患難的都是生死兄弟,自然彼此照顧,然而不可與人共同享樂,共同享樂之人是靠不住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既然每個人都難免犯錯,就不要將犯錯當成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如果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中,出現了不太和諧的事情,趕緊把自己撇幹淨,生怕別人怪罪自己。這樣做不僅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反而會讓人覺得你不厚道,不夠朋友。

當然,推功攬過也要有一個限度,也要講究策略。並不是有了功勞就推給別人,什麼過錯你都主動承擔,那樣不是聰明人,是傻子!下麵,我給大家提兩點建議。

第一,攬過要適度。小過錯,不涉及原則問題時,你可以主動去承擔。因為這樣做,最多也就挨幾句批評,或者損失一點兒經濟利益,得到的是別人的信任。然而,當涉及原則問題時,就要丁是丁卯是卯,不可輕易代人受過了。

第二,推功要不露痕跡。不要低估別人的智商,如果你把功勞讓給別人時,言辭不恭,讓人覺得你態度不好,那樣不僅得不到別人的感激,甚至還有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功勞給了別人,還讓人覺得你居心叵測,那就得不償失了。

做好事急於讓人知道,說明你很可能居心不純,刻意宣揚自己的善行,以此來表現自我,這會讓人覺得做善事主要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不是真心幫助別人。做了壞事固然應該被譴責,若是你怕別人知道,至少說明你還有羞恥心,有勇於改正的勇氣。前者無心向善,後者有真心改過的勇氣,二者相較,高下立判。

做了壞事怕被別人知道,至少表明這個人還有著向善的意願,有羞恥心,有勇於改正的勇氣。做了善事急於讓人知道,說明這個人本來就沒有做好事的心思,很可能隻是迫於形勢或者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樣的人做善事的同時就已經埋下了惡根。

我們知道,一個內心保有良知的人,即便一時做了錯事,隻要能夠及時回頭就一定不會墮落太深。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即便做錯,有承認錯誤、改正錯誤的勇氣就會受到世人稱道。

做了一點善事便急於自我標榜、滿世界宣揚的人,他的內心一定是不純潔的。做善事僅僅是他沽名釣譽的手段而已,最終目的還是要為自己贏得好名聲和利益。真正有善心、有境界的人即便做了好事,也會非常低調,絕對不會到處宣揚。因為他們做善事是出於一種愛己及人的大愛心理,他們的目的便是從幫助別人中得到快樂,得到良心上的滿足,得到道德情操的升華。

有這樣一個故事。

明朝末年,戰爭連綿,再加上天災,老百姓苦不堪言,餓殍遍野。這時候,廣西桂林有一個姓黃的大商人聲稱要建一個大戲台,準備投資三萬兩銀子。他還說,附近的父老鄉親,隻要是願意來幹活兒的,哪怕隻是搬一塊磚,也可以獲得免費的一日三餐。工程持續了三年時間,也沒有完工,所花的銀子已經沒有人能夠算清了。這時候,百姓才明白,這位黃姓商人想修戲台是假,借此來為百姓謀福利才是真!他這麼做的目的,是讓災民覺得自己所得到的一日三餐是自己掙來的,而不是靠施舍。這位黃姓商人做了善事,還刻意隱瞞,這才是真正的行善。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鬥粟可當萬鍾之惠;利物者,計己之施,責人之報,雖白鎰難成一文之功。”意思就是說,施恩於人者不會到處宣揚,不會記掛在心,而且不求別人回報,那麼即便是一點小恩惠也彌足珍貴。給了別人一點好處,就斤斤計較得失,苛求別人的回報,那樣的人即便付出再大的恩惠也不值一文。

佛教教義要弟子遵守這樣一條規則,那就是做了好事不要讓人知道,越少人知道越好,這恰恰與我們本篇所表達的觀點不謀而合。

三國時期徐州刺史陶謙以仁德聞名於世。他小時候就是一個性情寬厚的孩子,有一次,他打壞了一個雞蛋。陶謙的家裏窮,他知道打壞一個雞蛋非同小可,非被爸媽打屁股不可。於是,他想了想,悄悄地將雞蛋破開的那個小洞朝牆放,這樣從外看就看不到了。陶謙的母親發現這個破開的雞蛋,便知道是陶謙不小心弄壞的,她不僅沒有責備他,還幫著他隱瞞。陶母之所以沒有揭穿,是因為她懂得“做壞事怕人知道”是一種難得的品質。

“有心插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你做了好事,別人對你抱有感激之情,等到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自然會傾力幫忙;若是你做了一點善事逢人便說,必然會招來白眼,給人留下斤斤計較、愛慕虛榮的印象。

在社交活動中,你幫了別人的忙,別人也一定會領情。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小賬本,誰幫過他、誰害過他,他都會記得清清楚楚。你若真心待人,別人自然懂得投桃報李。念念不忘自己對別人的一點小恩情,隻會招致反感,並因此失去朋友。

人往往有一個通病,即自以為有見解,自以為有口才,逮到機會就大發宏論,發現錯誤就咬住不放。其實這種做法並不明智,可能會對自己的職場生涯產生負麵影響。

在職場中,上司是團隊的核心人物,代表著一個團隊的形象與能力,他的言行和決策大多經過深思熟慮,且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從而保障整個團隊高效地運行。然而,上司也是人,不是神,也有說錯話、做錯事、下達錯誤指令的時候。那麼,當你發現自己的上司有錯時,你該怎麼辦呢?

下麵讓我們來看看這兩位職場新人是如何處理的。

故事一:公司召開年終總結大會,經理講話時出了個錯,將一組數字說錯了。其實大多數員工並沒有發現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數字本應該是多少。這時做財務工作的張宏站了起來,衝著台上正講得眉飛色舞的經理高聲糾正道:“你講錯了,講錯了!那是年初的數字,現在的數字應該是……”全場嘩然,經理的臉羞得通紅,情緒也頓時低落下來,可以說,他的顏麵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一掃而光。此後不久,張宏因一點兒小錯誤被經理解雇了。

故事二:公司新招了一批新員工,在新員工見麵會上,主管逐一點名。當喊到“劉樺”的名字時,全場一片寂靜,見沒有人應答,主管又高聲喊了兩遍。這時一個員工怯生生地站起來,低聲地說:“主管,我叫劉燁(yè),不叫劉樺(huà)。”人群中發出一陣低低的嘲笑聲,主管的臉立刻沉了下來。這時一個精幹的小夥子站了起來,滿含歉意地說:“報告主管,我是打字員劉煒,是我把字打錯了。”聽到這句話,主管先是一驚,然後鎮定地說:“太馬虎了,下次注意。”主管揮揮手,示意他坐下,繼續點名。沒過多久,打字員劉煒被提升為公關部經理,而那個叫劉燁的員工卻被解雇了。

中國人可以吃暗虧,也可以吃明虧,但就是絕對不願吃“沒麵子”的虧。可以說,中國人在處理人際關係時是最講究“麵子”的。在第一個故事中,經理在會上將一組數字講錯了,做財務工作的張宏根本沒必要馬上糾正。因為其他人不知道經理說錯了,而他這樣大張旗鼓地喊出來,肯定會讓經理在眾人麵前顏麵盡失。倘若張宏在後來的工作中,不經意地把財務報表給上司看,那麼上司在看到財務報表時,便會知道自己在會上說錯了,也會因為張宏刻意維護自己的麵子而對其好感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