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1章 別相信“零和博弈”,雙贏才是硬道理(1 / 3)

《伊索寓言》reference_book_ids":[7257408037470604300,6857717464541694989,6988533058454473736,7172013603778726925,726709133699239430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社會這個“江湖”變幻莫測,要想單獨一個人獲勝,概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我們必須告別單槍匹馬的時代,走出小我,尋求互利雙贏,那麼你的力量才會變大,成功的距離也會越來越近。

擁有雙贏智慧的人,會把生活、工作看成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逐的競技場;擁有雙贏智慧的人,會把所有人都當作合作的夥伴,而不是對立的敵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農夫從外地帶回一種小麥良種,種植後產量大增。農夫喜出望外,因為他成了村裏人眼中的種田能手。但是沒過多久,他變得憂心忡忡起來,因為他害怕別人偷了他的良種,偷去他的那份驕傲。於是他想盡辦法做好保密工作,拒絕村民換小麥種子的請求,一個人享受著豐收的喜悅。

好景不長,到了第三年的時候,農夫發現他的良種居然不良了,變得跟普通的麥子一樣。又過了幾年,農夫的麥子甚至連普通的麥子也不如了,產量銳減,蟲害增加,農夫因此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農夫心有不甘,帶著自己的良種跑到省城請教農科院的專家。專家聽了他的經曆之後告訴他,因為良種周圍都是普通的麥田,麥子通過花粉的相互傳播,就這樣在傳播中發生了變異,品質必然下降。如果當年能將良種分享給大家,就不會有今天的結果了。

農夫的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那就是要學會雙贏。

人際交往分為六種模式:利人利己,損人利己,舍己為人,兩敗俱傷,獨善其身,好聚好散。其中,“利人利己”模式就是我們所說的雙贏,雙贏的結果是所有人都非常樂意接受。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做事時似乎更傾向於故事中農夫采用的“損人利己”或“獨善其身”的模式,注重維護自己的利益。

俗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聰明的人在發現有利可圖時,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向周圍人發出“這裏錢多,大家一起來賺”的信息。其實,看似很多人來分一杯羹,實際上在無形之中為自己爭取到了更多的價值。如果上麵故事中的農夫能夠走出小我,尋求互利,那麼他會獲得更多成功的喜悅和榮耀。雙贏不是什麼技巧,而是人際交往的哲學,是能給雙方帶來最大利益的智慧。

當年喬丹在球場上可謂無人能敵,但他還是選擇與人合作,因為他知道那樣會讓自己變得更強。

喬丹在公牛隊的時候,皮蓬是公認的最有希望超越喬丹的新秀。皮蓬時常會對喬丹流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情,還經常對隊員說喬丹的球技在某些方麵不如自己、自己早晚有一天會取代喬丹等諸如此類的話。當然,對於皮蓬的威脅,喬丹也深有感觸,不過他並沒有因自己在隊中的地位而排擠皮蓬,反而對皮蓬多加鼓勵,希望兩個人可以愉快地合作。

有一天,喬丹問皮蓬:“你說,咱們兩個誰的三分球投得好?”皮蓬有些不高興,回答道:“明知故問,當然是你了。”喬丹笑著搖了搖頭,說:“錯!是你!我觀察過你,你投三分球時動作規範流暢,我覺得你很有天賦,以後定是籃球巨星。”皮蓬沒想到喬丹會如此高看自己,於是態度變得認真嚴肅起來。喬丹繼續說道:“其實,我投三分球時有很多弱點。我扣籃多用右手,習慣性地會用左手幫一下,而你左右手都行。”皮蓬瞪大了雙眼,驚訝萬分,因為這一細節連他自己都不知道,他開始為喬丹的友好和無私而感動。

從那以後,皮蓬和喬丹在生活中成了最好的朋友,在球場上也是合作最默契的夥伴。後來,皮蓬成了公牛隊史上17場比賽得分首次超過喬丹的隊員。可以說,喬丹的無私品質為公牛隊注入了強大的凝聚力,使公牛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神話!

曾有人將人際交往中的“兩敗俱傷”和“利人利己”模式做了這樣一個生動的比喻:一般人獲得成功的做法如同打麻將,看住上家,防著對家,扣住下家,結果我做不成,你也和不了;成功商人的做法則如同下圍棋,你占我這個點,我就占那個點,你賣汽車,我就開旅館,大家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互利互惠。擁有雙贏智慧的人,會把生活、工作看成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逐的競技場;擁有雙贏智慧的人,會把所有人都當作合作的夥伴,而不是對立的敵人。上麵故事中的喬丹與皮蓬既是對手又是合作夥伴,他們的“強強聯合”令雙方都從中受益,尤其是喬丹,將原來對他有敵對情緒的皮蓬輕鬆地變為自己的朋友。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說過:“我獲得成功的奧秘,在於有一大批人在工作中真誠地合作。”的確,眾人拾柴火焰高,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相互依賴、相互扶持、相互協作。任何人都不喜歡與自私自利的人打交道,唯有利人利己的雙贏模式才是人際交往製勝的法寶。

走自己的路,也聽聽別人怎麼說,尤其是長者的建議,即使他說得未必對,也未必跟你自身的情況相符,但是參考一下過來人的意見,畢竟是有益而無害的。

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偉大詩人但丁說過這樣一句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很多人,都很欣賞這句豪言壯語,將其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的確,它能夠給予人們堅定的信心和巨大的力量。然而,這句話雖豪邁灑脫、力量無窮,卻要一分為二地理解。如果自己是對的,堅持走自己的路當然無可厚非,但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本來就涉世未深,認識和經驗都很有限,那麼一味自我堅持未必就是好事。

有一個瞎子,經過一條幹涸了的小溪時,不慎失足掉落橋下,所幸他雙手及時抓住了橋旁的橫木。瞎子大呼“救命”,正逢有路人經過,路人喊道:“不要怕,盡管放手,底下便是地麵。”瞎子不信,緊抱橫木,仍大哭大喊。直到力氣用盡,失手掉在地麵後,他才相信路人說的話——橋下真的沒有水。

正是由於瞎子盲目地堅持,才無端受了更多的驚嚇和辛苦。當下,許多固執己見、獨斷專行的人也常常像過河的瞎子,不肯聽取別人的意見,總是要在吃過一些虧後,才能學乖一些。

羅斯福總統曾對公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的判斷有75%是正確的,那麼我的行事便會到達更高的期望。”這樣一個偉人都承認自己在判斷上最高隻有75%的正確率,那你又當如何呢?所謂忠言逆耳,智者擇其善言而從之,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對你未必沒有益處。如果在做事之前,能多聽聽別人的建議,那麼你可能會少走很多彎路,少受很多挫折。

黃恒大學畢業後進入通訊公司工作,由於工作能力出眾,很快他就做到主管一職。後來,他還參加了單位為培養人才而設立的“考研直通車”活動。參加培訓不久,黃恒身上就表現出了許多剛畢業大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浮躁、偏激、做事沒標準、對企業管理模式不認可等。最後在定崗測評中,黃恒被降級為普通文員,同時考研資格也被取消。當時,黃恒的心情可想而知:委屈、失望、不被理解……各種負麵情緒在黃恒心裏翻騰。跟他一起被降級的還有5個人,其中兩個在降級後的第四天就遞交了辭職信。

黃恒十分猶豫,他想自己是否還要在這裏繼續做下去。黃恒連續幾天因去留問題而愁眉不展,一點兒工作的心思都沒有。對桌的王姐看出了黃恒的心思,對他說:“走到今天這一步,你自己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其實你沒有必要離開,你的工作能力還是深受領導認可的。隻要改正自身問題,你定有很好的發展。”黃恒細想一下,自己以前的思考和做事方式的確存在問題。在王姐的鼓勵下,黃恒重新振作,很快調整了心態,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更加積極努力。

當黃恒文員測評合格後,公司為了更加深入地測評他的表現,以便讓他重新獲得“考研直通車”的資格,就在沒有講明原因的情況下,通知他暫時停止手頭的工作,以觀察他的表現。這一次,對於公司這樣的安排,黃恒不再抱怨,隻是默默地做事。他幫老員工整理資料、輸入文件,他教新員工如何做報表、如何記錄數據等。他力所能及地幫助大家做事,獲得同事們的高度讚揚,也獲得了領導的認可,最終獲得企管中心主管一職,並且重新獲得了考研資格,而在當初6個被降級的人中,黃恒是唯一留下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