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1章 別相信“零和博弈”,雙贏才是硬道理(3 / 3)

團隊是一個有機的、協調的並且有章可循的整體。這個整體的能力並不等於它所有成員能力的簡單算術和,而是一種不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遠遠超出每個成員原有能力的新力量。而與團隊“合拍”的意義在於使我們自己受益的同時也讓別人受益,而那些隻顧自己“節拍”,不想讓別人受益的人,自己也很難從中得益。最後,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懂得“節拍”對自己、對別人乃至整個團隊的意義,並學會與團隊“合拍”。

無謂的競爭必然導致無謂的結局。商場上的廝殺盡管非常激烈,但畢竟不同於戰場,把對手擊敗是戰爭的最高目的,而在看重利益的商場,合作往往比惡性競爭更有利可圖。

美國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戰勝對手,那就加入他們中間去。”現代社會的競爭不再是“你死我活”的模式,而是更高層次的競爭與合作。現代人追求的也不再是“單贏”,而是互惠互利的“共贏”。

比爾·蓋茨的成功源於很多因素,包括他對商機的把握,他卓越的設計能力,其中還包括他對其對手所采取的態度。下麵就讓我們來看看發生在他身上的兩個故事:

美國的RealNetworks公司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微軟公司違反壟斷法,要求索賠10億美元。但在官司還沒有結束的情況下,RealNetwork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格拉塞卻致電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希望他們可以獲得微軟的技術支持,使自己的音樂文件能夠在網絡和便攜設備上播放。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比爾·蓋茨一定會堅決拒絕,但出人意料的是,比爾·蓋茨對格拉塞的提議表現出出奇的歡迎,他通過微軟的發言人表示,如果RealNetworks公司真的想要整合軟件的話,他很有興趣合作。

眾所周知,微軟和蘋果兩大公司自20世紀80年代起就一直處於競爭狀態,比爾·蓋茨和喬布斯為爭奪個人計算機這一新興市場的控製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微軟公司明顯占據了領先優勢,並占領了大約90%的市場份額。與此同時,蘋果公司則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1997年,比爾·蓋茨向蘋果公司投資1.5億美元,把蘋果公司從倒閉的邊緣拉了回來。在2000年,微軟又為蘋果公司推出Office2001。自此,微軟與蘋果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雙贏,兩者的關係進入一個新紀元。

麵對對手,要不屈不撓、咬緊牙關、永不退縮……這似乎是所有人的共識。然而明智的比爾·蓋茨卻選擇了另一種方式:與其拆台,不如把對手變成自己的幫手。

在大多數人的認識中,競爭的雙方永遠是利益對立的冤家對頭,因此競爭就意味著“你死我活”,競爭就意味著不能有合作。其實,換一種思路來看,情況並不一定是這樣的。正如枝頭上誘人的果子,無論樹下的人爭得如何激烈,如果夠不到,依舊是無法摘得。倘若大家相互配合,相互攙扶,那麼果子便能手到擒來,而且還有可能摘到更高枝頭上的更加美味的果子。這就是與對手合作的好處。

與比爾·蓋茨相比,約翰·列儂似乎更有遠見,他在對手還未與其形成對手之前,就把對方變成了自己的幫手。

1957年,當時還默默無名的約翰·列儂在一次小型演出中認識了15歲的保羅·麥卡特尼。在約翰演出結束後,保羅就在一旁批評約翰唱得不對,吉他也彈得不好。對此約翰很不服氣,於是保羅就用左手彈了一段漂亮的吉他,向約翰展示自己的天才。保羅不僅彈得非常好,而且還能記住所有的歌詞,這讓約翰大為驚訝。這時,約翰心中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與其讓這小子將來成為自己的敵人,不如現在就邀他合作。就這樣,20世紀最成功的音樂搭檔誕生了——約翰和保羅攜手合作,組建了“披頭士”樂隊。後來,這支樂隊風靡全球,成了曆史上影響最為深遠的樂隊。

一個能成為競爭對手的人,一定能對我們構成威脅,同時這也說明他是具有一定實力的。與這樣的人結合,就是所謂的“強強聯合”,其結果必然是雙方受益。顯然約翰·列儂就認清了這一點,從而成就了自己的音樂夢想。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這蘊涵哲理的名言揭示了競爭與合作的辯證關係——競爭不排斥合作。團結就是力量,聯合就有優勢。希望所有的人能夠明智地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在積極競爭的同時,發揚團結協作精神,從而品嚐到最高枝頭上的最美味的果子。

人與人之間的爭鬥大都起因於利益。如果你信奉“零和博弈”,把他人的得益視之為你的損失,進而從中作梗,希望利益能夠歸屬於自己,那麼,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在《伊索寓言》中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一天夜裏,狐狸來到了水井邊,俯身看到井底水麵上的月亮。餓得發昏的狐狸認為這是一張大烙餅,於是一腳跨進吊桶,下到了井底,同時與之相連的另一隻吊桶升到了井口。下到井底後,狐狸才意識到這張“大烙餅”是吃不得的,自己犯了致命的錯誤,處境十分不利,似乎隻能等死了。這時,狐狸隻期望會有另一個饑餓的替死鬼來打這張“大烙餅”的主意,從而把自己從井下窘迫的境地換出來。

可是一天一夜過去了,始終沒有動物走近水井。正當狐狸絕望之際,一隻口渴的灰熊途經此地。狐狸喜上眉梢,它熱情地對灰熊打招呼:“喂,朋友,我免費招待你一頓晚餐,你覺得怎麼樣?”看到灰熊流口水的樣子,狐狸暗自竊喜,指著井底的月亮說:“你看這個大烙餅,我自己也吃不完,不如你站到桶裏下到井底來,我們一起吃吧。”狐狸眉飛色舞地編織著謊話,這隻灰熊果然中了它的圈套,跨進了桶裏。灰熊的體重足夠把狐狸升到井口,於是這隻被困的狐狸得救了。

故事中狐狸和灰熊所進行的博弈,我們稱為零和博弈。零和博弈是在社會競爭中常見的一種博弈,可以說,它是一種完全對抗、激烈競爭的對局。零和博弈是指博弈中的各方在激烈的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為“零”,雙方不存在任何的合作。換句話說,自己的收益是建立在他人的損失之上的。

職場如戰場,人與人之間的爭鬥大都起因於利益。如果你信奉“零和博弈”,把他人的得益視之為你的損失,進而從中作梗,希望利益能夠歸屬於自己,那麼,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其實在今天,現實生活中很少會出現類似狐狸和灰熊這種“有你沒我”的局麵,而且更重要的是,“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上。

1904年夏天,在美國聖路易斯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期間,有一個製作薄餅的小商販把自己的薄餅手推車推到了會展中心附近。值得慶幸的是,政府允許他在會場附近販賣他的薄餅,但遺憾的是,由於烈日當空,他的薄餅不能引起遊人們的興趣。在薄餅攤旁邊有一個兜售冰激淩的小攤,與他的情況剛好相反,冰激淩賣得非常快,攤主忙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盛冰激淩的杯碟用完了。匆忙之際,心胸寬廣的薄餅攤商販將自己的薄餅卷成錐形,給冰激淩攤主當碟子用。結果冷的冰激淩和熱的薄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受到大家廣泛的歡迎,還被譽為“世界博覽會的真正明星”,這就是今天風靡全球的蛋筒冰激淩的由來。

在當今社會,共贏的觀念正在逐漸取代“零和博弈”的觀念。畢竟一個人的影響力有限,能調動的資源也很有限,若想有長遠的發展,獲取更大的利益,那麼就要學會優勢互補,善於與別人合作。而且唯有通過有效的合作,充分照顧到合作者的利益,各方才能互利互惠,達到皆大歡喜的共贏局麵。正如兩個小商販無意的合作,成就了風靡世界的經典,當然同時也成全了自己的腰包。

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個人的才智也是不全麵的,而聰明之人往往善於與他人合作,善於借助他人的力量實現共贏。總之,請不要被“零和博弈”的理論所蒙蔽,利益有時可以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