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2章 戴上“傻人”麵具,大愚者最容易生存(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三國演義》reference_book_ids":[7023706537877064711,7257453146853608507,6890728370670144526,7078184356296002568,7229640720594766906,7233628637570796605,6838936284967209991,722073298459531986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看透而不說透,知根卻不亮底。退可獨善其身,進可兼濟天下。大智若愚的人,大智在內,若愚在外,將才華隱藏得很深,往往給人留下普普通通的印象,實際上,他們用的是心功。

英國19世紀政治家查士德斐爾爵士曾說過:“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

職場中有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越是有本事的人,往往越低調,看上去就像什麼都不會一樣;而那些看上去精明無比,經常鼓吹自己無所不能的人,一到關鍵時刻就腿軟,往往什麼都做不好。其實,前一種人看似愚鈍,實際上卻是心明眼亮;後一種人表麵上精明靈巧,骨子裏卻很糊塗。前一種人可謂“傻中精”,後一種人則是“精中傻”。顯然,“傻中精”是真正的精明,“精中傻”往往是真正的愚鈍。

有一位老板,帶著自己三個得力的部下去打高爾夫。前兩個部下先打,但他們表現得十分差勁。第一位的球隻打出了二十多米,第二位更為離譜,把球打到了水塘裏。老板拿起杆問第三位部下:“你能把球打到對麵的那座斜坡上嗎?”這位部下目測了一下,大約有80米的距離,他胸有成竹地回答說:“當然能!”然後他啪的一杆,球就飛出了一道優美的弧線,足足有100米遠,完成得十分出色。當他得意揚揚地回頭看老板時,老板卻是一副苦瓜臉。

其實,第三位部下根本不理解老板的弦外之音。這種場合,是讓老板滿足虛榮心、展示領導權威的機會,他卻賣弄聰明,以為憑借自己的技藝可以在老板麵前討個頭彩,留下個好印象,進而為今後在公司的發展增加籌碼,不料無意間駁了老板的麵子。與其說他耍小聰明,倒不如說他蠢笨如牛。在這種場合,越賣力表現自己的才能,就越會讓自己陷入不利之境。

真正精明的人不會把“精明”寫在臉上,真正聰明的人也不會把自己的“聰明”告訴人家。智者的智慧隻有在關鍵時刻才會表現出來,這時的智慧往往最有爆發力,最能引起眾人關注,也最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安身立命,平安地度過一生。如果連性命都丟了,那麼理想和抱負也將成為泡影。聰明的劉備適時地放下身段,認清形勢,假裝愚鈍,逃避了迫害,如此後來才有機會三分天下,劉備可謂是“傻中精”的典範。

心事宜明是做人的準則,而才華須韞則是做事的準則。英國19世紀政治家查士德斐爾爵士說:“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告訴人家你比他更聰明。”這個社會向來不乏精明之人,但是“傻中精”還是“精中傻”卻大為不同,真正聰明的人從不炫耀才華,隻有蠢材才經常賣弄學問。

糊塗是一種氣度,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世上的許多人、許多事,根本沒有必要搞得那麼清楚,得過且過,難得糊塗,才是智者的處世之道。

世人都想做聰明人,而不願淪為糊塗人,於是往往千萬百計地向人展現自己的聰明。殊不知,很多時候糊塗才是智者的一種生存方式。聰明過了頭往往會招致不必要的麻煩,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古語有雲:“聰明難,糊塗更難。”可見,聰明是一門學問,而糊塗卻是一門比聰明更為高深的學問。

三國時期,可謂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無數文臣武將都在這段曆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在眾多的文臣武將中,不得不提一下真正的智者——司馬懿。司馬懿本是一個絕頂聰明、老謀深算的人,卻總是喜歡佯裝糊塗。當年在五丈原,就是憑借著“糊塗”的功夫,拖垮了老對手諸葛亮,居功至偉,權傾朝野。但也正因功高蓋主,免不了惹來朝廷的猜疑和同僚們的忌妒。身處險境時,司馬懿又開始裝糊塗,以病重為由長期在家休養,給人一種行將就木的假象。當然,他的政敵並沒有輕信,派出一個手下以探病為由,刺探司馬懿是真病還是假病。既然如此,司馬懿幹脆順水推舟、將計就計,裝出一副病入膏肓、日薄西山的模樣。司馬懿精湛的演技,果然把來人蒙騙過去,回去向上麵稟告說司馬懿病情嚴重,將不久於世。就這樣,他的敵人放鬆了對他的警惕。與此同時,司馬懿暗中廣招人才、培植羽翼,並神不知鬼不覺地安排自己的兩個兒子掌握了禁軍的兵權。後來,他找準時機,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將曹家軍一網打盡。至此,魏國就被司馬懿牢牢控製在手中。

做人難,人難做,這一切往往都離不開“聰明”與“糊塗”的關係。糊塗是一種人生境界,是一種為人之道,是似糊塗而非真糊塗,是似愚笨而非真愚笨,大智若愚者才有大智慧。正如故事中的司馬懿通過收斂自己的鋒芒、隱藏自己的才華、迷惑了政敵,讓對方認為自己毫無威脅,並放下了對自己的戒備和迫害之心,而後他暗度陳倉,伺機而動,最後取得了勝利。

鋒芒畢露滿足的隻是人一時的虛榮之心,並且在得意之時就可能為自己埋下隱患。然而,適時地裝傻卻能讓事情有著不一樣的發展軌跡。

一天,王梅和劉麗一同去拜訪一位老教授。老教授為人耿直、嚴肅,平時不苟言笑。三個人坐了半天,除了開頭說了幾句應酬話,剩下的隻是令人尷尬的沉默。這時王梅看到老教授家養著熱帶魚,其中幾條更是色彩斑斕,遊起來讓人眼花繚亂,這讓王梅興奮不已。一旁的劉麗很是納悶,王梅明明在自己家裏見過這種魚,並且自己也曾向其介紹過它的名稱、產地以及習性,為什麼現在她會有這樣的表現?老教授見王梅神情專注的樣子,笑問道:“好看嗎?最近才買的,你們以前見過嗎?”劉麗剛想開口說見過,王梅卻搶先說:“還真沒見過,它叫什麼名字?哪天我也去買一條養!”老教授一聽,來了興致,神采飛揚地大談起養魚經,王梅頻頻點頭,聽得極為認真。老教授似乎遇到了知音,與王梅說說笑笑,如數家珍地給她講解每條魚的來曆、名稱、特征,然後又請王梅到書房看他手機裏的各種名貴魚的照片,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至此,劉麗明白了聰明的王梅裝糊塗的真正用意。

有些人表麵上看起來很糊塗,但他們心中絕對能看清形勢。正如王梅明明認識老教授所養的魚,卻裝傻充愣,不過也正因此才打開了老教授的話匣子,緩解了緊張的氣氛。試想,如果劉麗說出自己見過的話,那麼接下來三個人或許依舊在那裏麵麵相覷,不知說些什麼好。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這句話絕非是文人憑空臆造,而是智者對紛紜經世的總結。生活中,你若凡事都斤斤計較、凡事都要弄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麼長此以往,隻會令自己疲憊不堪。世間萬物並非如溪水般清澈見底,人之見地亦不可能完全統一,待人、遇事有時不得不“糊塗”一些。

糊塗是一種氣度,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人們都喜歡與簡單、老實的人交往,因為與這樣的人交往會使人備感輕鬆,不用耗費心機、防範戒備。回想在日常生活中,但凡大受歡迎之人無不是糊塗在臉上、智慧在心中。隻有愚人才將聰明表露在外,而“糊塗一張臉,聰明一顆心”才是智者的處世之道。

一朝之念不能忍,鬥勝爭強禍不少。忍氣不下心病生,終生將你苦纏繞。讓人一步又何妨,量大福大無煩惱。

寬容忍讓,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正如俗語所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退一步海闊天空”等,均是這種美德的體現。然而,在當今社會競爭意識的猛烈衝擊下,中國人傳統的忍讓哲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人和人之間相處,難免會產生一些摩擦和磕磕碰碰,自己的自尊心和切身利益也難免會在無意或有意間受到他人的傷害,而此時持什麼態度,則反映出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和胸懷肚量。

韓明通過層層選拔,終於得到了一個自己滿意的職位。一天,公司洗手間的馬桶壞了,因為韓明是公司裏的小字輩,又是新來的員工,於是他義不容辭地幫忙修理,同事們都對勤快的韓明豎起了大拇指。可是,這個馬桶老出問題,韓明一次次地修理,修到最後韓明也有點兒不耐煩了,索性就不再理會。然而同事們卻總會大喊:“韓明,馬桶壞了,你趕快去修一下呀!”“韓明,怎麼搞的,馬桶壞了你也不去修?”時間長了,韓明覺得自己委屈至極,難道自己是來公司修馬桶的嗎?

有一天,同事又喊韓明去修馬桶,韓明積壓在心中的怒火突然爆發出來,一邊將手中的筆狠狠地摔在桌子上,一邊憤憤地朝喊他的同事說道:“我不是馬桶修理工,以後別再叫我修馬桶!”韓明的激烈反應讓同事們有點兒措手不及,對他的熱心腸的印象頓時蕩然無存。在這之後,韓明雖然感受到同事們對自己多了幾分“敬畏”,但同時也感到同事們與自己的距離越來越遠。

其實,即使韓明修理馬桶,同事們也不會輕視他,反倒是他對委屈的發泄,讓同事們瞧不起。同事們頻繁叫韓明修理馬桶似乎隻是一種習慣罷了,韓明根本不需要心存芥蒂。此外,韓明還踩踏了職場的雷區,即肆無忌憚地向同事發泄委屈。同事之間不比家人和朋友,關係複雜,言辭上稍有得罪就可能為自己今後的工作帶來麻煩。試想,如果韓明能夠適時地忍讓,就不會給同事們留下一個小肚雞腸的印象,也不會遭到同事們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