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2章 戴上“傻人”麵具,大愚者最容易生存(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下麵我們再來看看另一位職場新人的故事:

付研是公司新聘任的總經理秘書,這天,付研去總經理那兒取文件。“總經理,您好,昨天我交給您的文件簽字了嗎?”付研小心地詢問道。“什麼文件?我怎麼沒有看見,你這個秘書是怎麼當的……”可能此時總經理心情不好,把付研數落了一頓。付研心中嘀咕:“我把文件交給您的時候,副總也在,我們都看見您將文件放在桌子上了。”付研本想把這話說出來的,但她還是硬生生地吞回肚子裏。她平靜地對總經理說:“對不起,我現在回去找找那份文件。”於是,付研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把電腦中的文件重新調出來再次打印。當付研再把文件放到總經理的麵前時,總經理連看都沒看就簽了字。

付研是在總經理的身邊幹得最長久的一位秘書,公司裏的人都覺得付研很能幹。其實,付研要是忍受不了委屈,非要事事和總經理辯個清楚、論個高下,可能早就離開公司了。

讓步是一種智慧,屈服是一種手段。世上之事,沒必要都爭個水落石出。如果你分毫不讓,一味地據理力爭的話,那麼即使占了上風,也不算是真正的冠軍,起碼你缺乏那份寬容的氣魄。而且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事,不可能每次都占據上風,總有不得不讓步、不得不屈服的時候。在這一點上,故事中的付研就是智慧的。

人在社會中,注定要學會忍受、學會退讓。有時候,能不能獲得生存的砝碼,全在一個人的態度上。讓步與屈服並非就是妥協,因為人生不可能永遠都執著,過分的執著必定會使人走進死胡同。從一定意義上說,不懂得退讓,也就難以進步。

一個人的機智,不在於能否在爭鬥中獲勝,而在於能否化幹戈為玉帛。寬容忍讓,正是要避免與他人發生不必要的衝突。讓步並不代表無能,妥協並不代表懦弱,這更是一種風度、智慧和胸襟。一個強者,要強在心裏,而不是外表,有時一次小小的讓步就能給你帶來人生的機遇。

花要半開,酒要半醉。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高調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

人的一生中,立身根基不外乎以下兩件:一是做人,一是做事。做人之難,是難於在躁動的情緒和強烈的欲望中穩定自己的心態;成事之難,是難於從紛亂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織中理出頭緒。而最能完善自己、發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處世之道便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高調做事是一種做事的尺度。高調做事不僅能激發人的誌氣和潛能,還能提升做人的品質和層次。高調做事不等於“我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而是向既定目標的拚搏。一個人隻有有了目標,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更容易取得成功。而低調做人則是一種姿態、一種風度、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謀略、一種胸襟。低調就是放低姿態,用平和的心來看待世間的一切。古語有雲:“曲高者,和必寡;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可見,低調之人,更容易被世人所接受,也不會成為眾矢之的。此外,低調之人大都擁有一顆平凡樸素的心,因此不易被外界所左右,凡事都能夠冷靜麵對,而這正是一個人成就大事的基本前提。

低調做人,無論在官場上,還是在商場上,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實則高深莫測的處世謀略。它給人的感覺是不知進取、軟弱無能,卻能使人放棄戒備心理。

古往今來,有很多人都是因為太愛炫耀自己的才華,目空一切,最終樹大招風而惹禍上身的。《三國演義》中的楊修就是其中的一個。文學才子楊修當時在曹操手下做主簿,聰慧過人、思維敏捷,深受曹操喜愛。因七步成詩而聞名於世的曹植曾是楊修的學生,不難看出,楊修的文學天賦非同一般,史書上也把楊修稱為“三國時期第一聰明人”。然而,楊修卻不懂得低調做人的道理。他雖才華橫溢,卻總仗著自己才華出眾而不把別人放在眼裏,經常會做詩諷刺他人,有時甚至連曹操的麵子都不給,時常自作聰明地向周圍人解釋曹操的意圖,最終惹怒了曹操,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把他處以死刑。

不懂得低調做人的道理,有再多的才華又有什麼用?隻能落得一個可悲的下場。“楊修死得有點兒不值,但是一點兒都不冤”,這是後人對楊修可悲命運的評論。其實以楊修的才學和智慧,本可以給後人留下更多的詩賦,在中國古代文壇上占有一席之地,但事與願違,這都是他目空一切的後果。

低調做人,隱藏的是真實的才華、聲望、智謀,甚至野心。這種甘當弱者、隱藏鋒芒、以低調示人的做人之術,才是精於謀略、善於攻心的真正智者。

一次,前外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在候機室裏候機時,突然聽見候機室門外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原來是一位縣委書記出國考察,下屬的三四十號人都爭先恐後地前來送行。後來,龍永圖在與朋友談起此事時,感觸頗深地評價道:“這就是角色、意識的錯位,錯得實在是離譜。”

不久,龍永圖到意大利參加一個國際性會議,對會場的布置頗為驚訝,因為會場上沒有豪華的擺設,沒設嘉賓席和領導席,並且擺放的都是一樣的普通長凳。與會者都是國際經濟界有頭有臉的人物,他們沒有對樸素的會場表現出絲毫不滿,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隨意就座。龍永圖也在一條長凳上坐了下來,隨後走過來一位老太太,對他禮貌地點點頭打招呼,然後很自然地坐到他旁邊。趁會議還沒開始的空檔,老太太與龍永圖閑聊了一會兒。

輕鬆的談話氛圍,讓龍永圖忘記了詢問這位老太太的身份。直到會議結束後,他才想起向會議的組織者打聽:“剛才坐在我身邊的那位長者是誰?”組織者感到十分驚訝,反問龍永圖:“你真的不知道嗎?”龍永圖回答說:“不認識。”對方笑了笑,說:“她是荷蘭女王啊!”龍永圖震驚了,嘴裏連連說道:“真難以想象!”對於這次會議,龍永圖同樣深有感觸:“她哪像女王啊?女王也是角色、意識的錯位,然而她錯得讓人可親可敬!”

低調、謙遜是使人終生受益的美德。一個人隻有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才能積蓄力量,避免給別人造成浮誇的印象。同時,低調做人也是高調做事的前提條件、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隻有懂得了這個道理,才有可能邁向成功。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一門精深的學問,也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如果能遵循此理,便能收獲廣闊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業,更重要的是,還能為自己贏得一個豐富、充實的人生。

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所謂做人要中庸,就是為人處世要不偏不倚,同時又能容忍別人的不足,有海涵別人的強大內心。做事要一流,就是做事時,要一開始就給自己定下比較高的標準,力求做到最好。

“中庸”是論語中出現頻率比較高的詞彙。孔子如此強調“中庸之道”,恰恰可以體現其重要性。所謂“中”,是指我們待人接物要不偏不倚,恰到好處;所謂“庸”,是指我們要有一顆容人之心,能夠聽得進別人的不同意見,忍得了別人的無理糾纏。日常生活中,有人汲汲於物欲,有人則過分刻苦自勵;有人揮金如土,有人則是一毛不拔,這都不是正確的生活之道。就像人的一隻手,始終緊握拳頭是畸形,隻張不合也是畸形,一定要拳掌轉換自如,這才是正常人的手。所以,凡事要適可而止,要不偏不倚,這就是中庸之道。中庸是古人做人的最高行為準則,正如於丹所言,中庸也就是哲學上講的那個“度”。

其實,做人是一件既簡單又複雜的事情。之所以說它簡單,是因為如何做人、如何與人相處是沒有“理想”模式的,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進入社會之後,最先要學的便是做人;說它複雜是因為,如何做人牽涉甚廣。既要從根本上確立自己的準則,又需要根據外界環境,不斷對自己的行為準則進行微調,以適應這個社會,適應自己的生活圈子。最簡單的事情,往往也是最難做到最好的。做人也是一樣的道理,人人都會做人,然而與此同時,人人又都需要學做人。

朋友在一起閑聊時,經常說起:“做生意在於做人,人做得好,生意自然就做得好!”然而,如何做人才算做得好呢?我們不難發現,生意做得好的人永遠是少數。這也能夠從側麵反映出,做人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認為做人首要的原則就是,要恪守中庸之道。隻要我們做人恪守中庸之道,就不會偏激,讓不良情緒蒙蔽理智,我們的人際關係就會非常融洽,朋友就會越來越多,人脈關係質量也會顯著提升。這個世界之所以豐富多彩正是因為有各種不同的事物,有各具特色的人。做人恪守中庸之道,就能夠接受不同的人或事,就能忍受各種不同的人和事。觀察人或事會更加係統,更加全麵,得出的結論才會更接近真理。中庸之道之所以能夠曆經幾千年的傳承,依舊熠熠生輝,也從側麵體現出這種為人處世哲學的價值。

所謂“做事要一流”,就是指在做事時不能對自己放鬆要求,凡事要爭取做到最好。“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為人處世的不變真理。孔子說:“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意思就是說,若是你一開始的目標是一流,得到的隻能是中流;如果一開始的目標是中流,得到的僅僅是末流;如果你一開始設定的目標是末流,那麼結果就是你什麼也得不到。人生存在這個社會中,其存在價值是通過做事體現出來的。追求做事一流,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也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