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十二章 贏得信賴——讓他人主動幫忙(2 / 3)

李立是一個誠實的人,此時,他該怎麼辦呢?

無疑,李立麵臨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是不把鄭爽的話告訴上司,另一種選擇是十分誠實地把鄭爽的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上司。

如果李立選擇前者,上司的氣會慢慢地消下來。有一天當他冷靜下來後,會比較公正、合理地處理好這種關係的。

如果選擇後者,上司會更加生氣。生氣之後他會進一步設想,李立在我麵前講他同事的壞話,肯定也會在其他人麵前講我的壞話。因此,對你也不能信任,至少要留一手。

上麵的這件事,使用謊言,能使三方麵都得到好處;而講實話,卻會讓每個人都受到損害。可見,謊言在適當的時候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然而,要說好善意的謊言並不比真話容易,首先我們應消除對謊言的偏見和犯罪感。隻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把謊言說好。說好謊言應做到以下三點。

1. 真實

謊言也是生活中的一種真實,是無法真實時的一種真實。有時候,人們無法表露自己的真實意圖,隻能選擇一種模糊不清的語言來表達真實。當你的同事拿著新方案讓你提建議,而你覺得實在太差時,你卻不可能直接告訴她:“你做得太沒有水平了。”這會讓同事感到難堪。於是你隻能模棱兩可地說:“你自己再看看。”“你自己再看看”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是不太好或是還可以?這就是假話中的真實。這樣的謊言與違心的奉承和虛假的諂媚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2. 必須

許多情況下,謊言非說不可。有時候說謊言是出於禮儀。例如,當你應邀去參加單位或朋友的慶祝活動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你必須把自己的悲傷和惱怒掩蓋起來,帶著笑意投入歡樂的場合。這種掩蓋是為了禮儀需要,我們不能一味地加以指責。

3. 合情合理

這是謊言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許多謊言明顯是與事實不符的。但因為它合乎情理,所以運用適當的謊言同樣能體現我們的善良和愛心。例如: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作為丈夫應該讓妻子知道病情嗎?許多人都會認為:不應該把事情的真相告訴妻子,也不應該在她麵前流露痛苦的表情增加她的心理壓力,應該讓妻子在剩下的時光裏生活得盡可能快活。當丈夫忍受著即將失去妻子的痛苦而說謊言時,他那與實情不符的安慰反而會帶給我們感動,因為在這謊言裏包含了丈夫對妻子的關愛以及對個人悲傷的克製。

說謊言時,如果你能夠做到以上3點,那麼謊言一樣會給你帶來無窮魅力。隻要你心存善意,把謊言僅作為交際的一種策略,就是一種美麗的謊言。這種謊言是在善意基礎上交際的必要策略,這同醜惡的謊言有著本質的不同。

以請教的方式提建議

向別人請教,有利於找出你們的共同點,這種共同點,既包括在意見上的一致性,又包括你們在心理上的相互接受。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你還是個高中生的時候,你會遇到初中的小弟弟、小妹妹向你請教各種問題,充滿敬仰地要求你談談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時,無論你多麼不高興,多麼忙,都會帶著一絲驕傲,認真地解答他們的每一個幼稚的問題,並從他們的目光中得到某種心理滿足。靜下心來仔細分析這樣的經曆,就可以發現,成就感是多麼早又是多麼牢固地根植於我們的心靈深處。別人向我們求教,這就表明自己在某些方麵是具有優越性的,如果說我們受到了崇拜,這大概有點兒過分,但至少說明我們受到了重視、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在被別人請教時,我們心中湧起的愉悅感和自豪感往往並不能為我們自己所清醒地意識到,但它卻主宰著我們的情感,甚至是我們的理智。每一個健康的、心智正常的人都會對這種感受樂此不疲,即使是領導也不例外。

在工作上,請教的姿態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更有內容上的意義。這樣你可以親自聆聽上司在這方麵的想法。這種想法在很多時候是他真實意誌的浮現,而他卻並未在公開場合予以說明,而且很有可能是下屬在考慮問題時所忽略了的重要方麵。這樣,在未提出自己的意見之前,首先請教一下上司的想法,可以使你做到進退自如。一旦發現自己的想法還欠深入,考慮得不是很周到,你還有機會回去後再把自己的建議完善一下。如果你的建議是源於未能領會上司的意圖,那麼,它不僅毫無意義、分文不值,而且還暴露了你自己的弱點,這對你絕非幸事。

許多研究者都發現,“認同”是人們之間相互理解的有效方法,也是說服他人的有效手段。如果你試圖改變某人的個人愛好或想法,你越是使自己等同於他,你就越具有說服力。因此,一個優秀的推銷員總是使自己的聲調、音量、節奏與顧客相稱。正如心理學家哈斯所說的那樣:“一個造酒廠的老板可以告訴你一種啤酒為什麼比另一種要好,但你的朋友,無論是知識淵博的,還是學識疏淺的,都可能對你選擇哪一種啤酒具有更大的影響。”而影響力是攻心的前提。

有經驗的攻心者,他們常常事先要了解一些對方的情況,並善於利用這些已知情況,作為“根據地”、“立足點”,然後,在與對方接觸中,首先求同,隨著共同的東西增多,雙方也就越熟悉,越能感受到心理上的親近,從而消除疑慮和戒心,使對方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你的觀點和建議。

下屬在提出建議之前,先請教一下上司,就是要尋找談話的共同點,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礎。如果你提的是補充性建議,首先就要從明確肯定上司的大框架開始,提出你的修正意見,作一些枝節性或局部性的改動和補充,以使上司的方案或觀點更為完善,更有說服力,更能有效地執行。

如果提出的是反對性意見,到哪裏去找共同點呢?其實不然,共同點是不僅僅局限於方案本身的,還在於培養雙方共同的心理感受,使對方願意接受你。可以說,越是你準備提反對性意見,你就越可能招致敵意,越需要尋找共同點來減輕這種敵意,獲得對方的心理認同。此時,雖然你可能不讚成上司的觀點,但你一定要表示尊重上司的觀點,表明你對它的理性思考。你應設身處地地從上司的立場出發來考慮問題,並以充分的事實材料和嚴謹的理論分析做依據,在請教中談出自己的看法,在聆聽中對其加以剖析,隻要你有理有據,上司一定會心悅誠服地放棄自己的立場,仔細傾聽你的建議和看法。在這種情況下,上司是很容易被說服,采納你的意見和建議的。

塑造權威的表象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權威效應來影響他人,製造一些權威的表象。給自己冠上一些權威的頭銜,或者象征某種權威的身份標誌,都能讓人對你刮目相看,給他人以心的震撼,讓人敬仰、信服,接受你,讚同你,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為來屈從於你的暗示和建議。

假如你眼部不適,到醫院就診,如果其他條件相同,有一位眼科專家和一位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年輕大夫供你選擇,你會選擇哪個呢?相信你一定會選擇專家。

假如你要報一個作文培訓班,你是願意上一個由專業的著名作家來授課的班,還是願意上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中文師範專業畢業的年輕老師的班?相信一般情況下,你會選擇著名作家。

這些都說明,權威對我們的影響力非常大。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實驗證明了權威的力量。

美國某大學心理係的一堂課上,—位教授向學生們隆重介紹了一位來賓——“施米特博士”,說他是世界聞名的化學家。施米特博士從隨身攜帶的皮包中拿出一個裝著液體的玻璃瓶,說:“這是我正在研究的一種物質,它的揮發性很強,當我拔出瓶塞,它馬上會揮發出來。但它完全無害,氣味很小。當你們聞到氣味,就請立刻舉手。”

說完話,博士拿出一個秒表,並拔開瓶塞。一會功夫,隻見學生們從第一排到最後一排都依次舉起了手。但是後來,心理學教授告訴學生們:施米特博士隻是本校的一位老師化裝的,而那種物質隻不過是蒸餾水(沒有氣味)。

這個實驗中,人們寧可相信權威,而不相信自己的鼻子。對於本來沒有氣味的蒸餾水,由於這位“權威”專家的語言暗示而讓多數學生都認為它有氣味。這就是權威的影響力,是權威效應的作用所致。

權威效應,是指一個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說的話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別人重視,並讓他們相信其正確性,即“人微言輕、人貴言重”。

如果現在有一個普通的人對你說,你現在這個年紀吃一些什麼補品會大有好處,你對他的介紹一定會心存質疑。但是如果這個人的頭銜是國際營養學會高級研究員,你會對他的上述言論作何感想?當你知道他去年被授予了諾貝爾生物學獎,你又會對他上麵的話作何感想?在很大程度上,你會相信他的話。實際上,你相信的首先是他的頭銜,其次才是他的話。

這就是權威效應的奧妙所在,你可以不是權威,但是如果你讓人感覺你是權威,認為你是權威,那麼他們就會由衷地相信你的話。

我們中國人都講究謙虛、卑下、不多嘴多舌,但是假如你有什麼資格、身份、資曆一定要表明出來,藏在心裏沒人知道,人家還會小看你,不把你說的話當回事,不把你當重要人來對待。就算沒有,也可以製造一些。

像華貴的衣服、好的辦公地點、富麗的裝飾、製服、名片等能夠象征權威、象征身份地位的外部標誌,同樣能夠獲得人們的認可,使人們對其產生信任感。就是說,一種權威的象征與真正的權威一樣,能夠對人們產生足夠大的影響力。

假如你準備自主創業,開一家公司。你在市中心租了一套辦公室,裝飾豪華,並把幾個獲獎證書或獎杯陳列其中,別人就會以為你財力雄厚,勢力穩固,技術專業過關,對你的信任度就會直線上升,如果洽談合適,很容易就能拍板成交。

假如你是新入行的推銷人員,對你來說,最行之有效的快捷的投資之一,就是給自己買幾件值錢的衣服。就算預算吃緊,寧可買下這兩身衣服,也不去多買幾身廉價服裝。這有利於為你建立良好的形象,外加你對所推銷產品的專業性能和市場行情的準確把握和介紹,別人一定會更選擇相信你,進而購買。

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

人們通常這樣來形象地說明皮格馬利翁效應:“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古希臘有一個有名的神話故事。

一位年輕的塞浦路斯國王名叫皮格馬利翁,他很喜歡雕塑,是個有名的雕刻家。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塊潔白無瑕的象牙,就用它精心地雕刻了一個美麗可愛的少女。這個雕塑實在是太美了。皮格馬利翁每天都用深情愛慕的眼神呆呆地凝視她,久而久之,他竟然深深地愛上了這個雕塑,熱切地希望她成為一個真正的少女。他給雕像穿上美麗的長袍,擁抱她、親吻她,他真誠地期望自己的愛能被她接受。後來皮格馬利翁的誠心感動了天神,天神就使這個雕像真的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少女,和他生活在一起。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期待效應。意思是,熱切的期望能使被期望者達到期望者的要求。

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了一個有名的實驗。

新學期剛開始,該校的校長就對兩位老師說:“根據過去三四年來的教學效果顯示,你們兩位是本校最好的老師。為了獎勵你們,今年學校特地從全校挑選了一些最聰明的學生給你們教。記住,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同齡的孩子都要高。”校長熱誠地凝視著他們,再三叮嚀:要像平常一樣教他們,不要讓孩子或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

這兩位老師非常高興,感到自己受到了特別的對待和重視,感受到校長對自己的殷切期望和信任,從此,更加努力教學了。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自覺地流露出對學生的信任、熱情和期望,學生也從老師的眼神和言談舉止中,接收到這種暗示的信息,感到自己就是與眾不同的,就是天才,就是英雄,就是智商高,最主要的是感到了老師的期待。結果,一年之後,這兩個班級的學生成績是全校中最優秀的,甚至比其他班學生的分數值高出好幾倍。知道結果後,校長不好意思地告訴這兩位教師真相:他們所教的這些學生智商並不比別的學生高。

這兩位老師哪裏會料到事情是這樣的,隻得慶幸是自己教得好了。隨後,校長又告訴他們另一個真相:他們兩個也不是本校最好的教師,而是在教師中隨機抽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