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技巧篇 演講助你走向成功(2)(3 / 3)

形體語言雖然無聲,但卻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是對演講中有聲語言的必要補充和烘托。形體語言 因其獨特的有形性、可視性和直接性,成為演講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演講口才家來說,形體語言具 有不可低估的特殊價值。

◎ 形體語言是口語的有力補充

演講是“演”和“講”的藝術。演講中的“演”是在“講”的藝術基礎上起作用的,是受“講”製約 的,同時又與“講”珠聯璧合,形成完美的演講語言藝術。形體語言對口語的輔助作用大多表現在下 麵幾點。

1. 形體語言能對口語加以補充

電影中常有這樣的鏡頭:上級領導代表組織把一項重要任務交給下級,在慎重、嚴肅的談話之後,領 導同誌會有力地、久久地握著下級的手。“握手”這一形體語言延伸了口語的語意,並使之更豐富、 更完整,傳遞出了信任、鼓勵、期待的信息,達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在口語還沒有把意思表達得很清楚、很完整的情況下,形體語言的運用,可以起到限定或延伸口語的 作用。

2. 形體語言強化口語表達效果

列寧在演講時,兩眼凝望聽眾,精神飽滿,習慣用右手下劈來加強語氣,或者把手臂有力地伸向前方 ,表現出自信和堅毅。列寧的演講之所以能使聽眾達到癡迷的程度,除了他的口語極富鼓動性和感染 力之外,還得益於他獨具個性的形體語言的運用。

哭泣、鄙視、瞪眼、揮動拳頭等形體語言都能起到強化口語表達效果的作用。在口語已經把意思表達 清楚的情況下,運用形體語言能起到印證和強化口語的作用。

由於複雜的社會環境及聽眾的複雜心理,有時候演講者即使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口語的表達技巧,仍達 不到理想的效果,於是就有意識地借用形體語言來感化或震懾聽眾,以達到預定的目的。

3. 能加強口語信息的可信度

身姿、手勢、表情的自然流露,具有更多的真實性。聽眾可以從演講者的形體語言中印證口語信息的 真實性,因而形體語言可以增強了口語信息的可信度。有些演講者由於心情緊張,致使語音走調,內 容遺忘,從而削弱了演講的說服力和可信度。如果演講者表情輕鬆、神態自然,那就可以穩定聽眾情 緒,增加口語信息的可信度。因為聽眾不隻是在“察言”,也在“觀色”。

4. 特定條件下形體語言可取代口語

當講到激情奔放的內容時,演講者張開雙臂,手勢上揚,目光炯炯,停頓片刻,就會給聽眾以強烈的 感染。當講到悲哀的內容時,演講者雙眉低垂,麵露戚容,靜默不語,聽眾也會怦然心動,跟著悲傷 起來。在演講中,有時為了表達某種感情或表達一個不便明言的事實,不說一句話,全以形體語言取 代,往往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演講中眼神的運用

眼神與語言之間有一種同步效應。人們的思想感情常常通過眼神自然流露出來。眼神配合口語,能表 達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這是因為人的眼睛有上百條神經連結大腦,它們是大腦獲得信息的重要渠 道,同時又受到大腦中樞神經的控製。所以,眼睛能自如地傳遞心靈的信息,反映人的喜怒哀樂之情 。演講者在運用口語傳遞信息的同時,也自然要通過自己的眼神,把內心的激情、學識、品德、情操 、審美情趣等等傳遞給聽眾。

不同的眼神,給人以不同的印象。眼神堅定明澈,使人感到坦蕩、善良、天真;眼神陰暗狡黠,給人 以虛偽、狹隘、刁奸之感;左顧右盼,顯得心慌意亂;翹首仰視,露出凝思高傲;低頭俯視,露出膽 怯、害羞。眼神會透露人的內心真意和隱秘。演講者的眼神變化要與演講內容的發展和自己情緒的變 化相協調,要注意眼神運用的多樣性,準確地表情達意,給人以胸懷坦蕩的感覺。

眼神不僅可輔助口頭語言表達思想感情,而且有時還能直接代替語言。例如,在演講過程中,現場出 現局部騷亂等情況,演講者可以不開口,而采取盯視法,投出一道目光,使聽眾領會其意,注意聽講 。這樣,眼神便代替了語言呼喚,起到了控場作用。眼睛在演講過程中,既能輸出信息,又能接受信 息。演講者在運用目光傳遞信息的同時,也通過目光察言觀色,接受聽眾的信息反饋,使眼睛發揮組 織演講和收集演講效果的作用。正因為如此,演講者既要保持視線的目標在正前方,炯炯有神地麵對 聽眾,又要不斷地兼顧全場,了解聽眾的反應。也就是要把目光注視前方與多方位觀察巧妙地結合起 來,全方位地觀察聽眾。

要做到全方位地觀察聽眾,演講者要自如地學會運用眼神的三種技法。

◎ 虛視法

虛視法,即目光似盯未盯地望著觀眾。運用這種方法可顯示出演講者端莊大方的神態,可引導聽眾進 入描述的意境之中,還可烘托氣氛。但應注意使用不可頻繁,以免給人以傲慢的感覺。

◎ 點視法

點視法,即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重點注視某一局部聽眾。運用這種方法可對專心致誌的熱心聽眾表示 讚許和感謝;對有疑問和感到困惑的聽眾進行引導和啟發;對想詢問的聽眾給予支持和鼓勵;對影響 現場秩序的聽眾進行製止,使其收斂,達到控場的目的。運用這種方法針對性較強,目光含義要明確 ,同時要適可而止,避免與聽眾目光長時間直接接觸,以免被注視的聽眾局促不安和其他聽眾受冷落 。

◎ 環視法

環視法,即目光有節奏或周期性地環視全場。其目的主要在於掌握整個演講現場動態,照顧全場,統 帥全局。運用這種方法,可使全場聽眾產生親近感。但必須注意,一定要照顧全局,不可忽視任何角 落的聽眾;同時,頭部擺動幅度不宜過大,眼珠不可肆意亂轉。

總之,無論使用哪種眼神,都是為了表達一定的思想內容和感情,絕不可漫無目的地故弄玄虛。眼神 的運用要和有聲語言及其他體態動作密切結合,協調一致。同時,在運用眼神時,應當表現出信心和 活力,顯出風度。

保持和聽眾的視線接觸

在對你的演講材料足夠熟悉的基礎上,你可以盡可能頻繁地與聽眾進行視線接觸。直視他人的臉意味 著坦率和興趣,而目光遊移或者躲躲閃閃則被解釋為心懷鬼胎或狡猾詭詐。人們更願意看著你的臉而 不是你的頭頂。並且,如果你的眼光一成不變地盯著窗外或看著天花板,聽眾的注意力就會被你從演 講內容上引開。過了一段時間,聽眾關注的焦點開始轉移到那些方向,他們暗自揣測著你的提示卡是 否粘在了大梁上,或者窗外是否正發生重大的犯罪事件。

但更基本的還是,和聽眾保持視線接觸可以使得你察言觀色並獲得你所需的信息反饋。通過將你的視 線停留在人們的腦袋之間,或者是將視線投射在後排聽眾的頭頂上方來偽裝虛假的視線接觸,這種做 法隻會讓你得不償失。

當演講剛剛開始,你還沒有步入正軌時,找到一些用點頭示意和積極的麵部表情對你做出支持性回應 的聽眾。看著他們並利用他們的支持來幫助你度過這段令你感覺不舒服的時間。但一旦你開始正常發 揮,應擴大你的視線接觸的範圍,使之包括所有的聽眾。

事實上,你需要做的是直視單個聽眾的眼睛,並保持這種視線接觸至少3秒鍾以上。不要迅速地從一 排排臉上掃視而過。在整個房間內隨意地移動你的視線,不要掉入一種單調刻板的模式:左,中,右 ,中,左……找一個朋友或同事進行觀察,看看你的目光是否機械呆滯或者你是否老是忽略某部分聽 眾。

在任何演講甚至是手拿演講稿的演講中,你應當將85%的時間用於進行視線接觸,隻有在朗讀技術 性資料或簡單地參考一下你的筆記時,你的視線才不在聽眾席上。最重要的是,在你的開場白和總結 陳述以及列舉最為雄辯有力的觀點和最為關鍵的論據時,要確保和聽眾保持視線接觸。

演講時得體的微笑

微笑是一種良性的臉部表情,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自信的標誌、禮貌的象征、涵養的外化、 情感的體現。在演講中可以象征性格開朗與溫和,可以建立融洽氣氛,消除聽眾抵觸情緒,可激發感 情,緩解矛盾。曾在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美國哈佛大學擔任校長三十年之久的葉洛特博士說:“微笑是 人際交往成功的催化劑。”

下列場合可運用微笑技法。

1. 表達讚美、歌頌等感情色彩時應微笑。此時要博得別人笑,自己首先要笑。

2. 上台與下台時應微笑。這樣可拉近與聽眾的距離,把良好的形象留在聽眾心中。

3. 麵對聽眾提問時送上一縷微笑是無聲的讚美與鼓勵。

4. 肯定或否定聽眾的一些言行時,可以配合著點頭或搖頭,麵帶微笑。

5. 麵對喧鬧的聽眾,演講者可略停頓,同時麵帶微笑是一種含蓄的批評與指責。

6. 表達一些與微笑不相悖的情感時可微笑。法國作家阿諾?葛拉索說:“笑是沒有副作用的鎮定劑! ”

當然,演講中不能從頭到尾一味微笑,否則會讓人覺得你帶了一個假麵具上台演講,沒有感情。尤其 是不該笑的感情表達時更不能笑。例如下段演講:

“不是有人在坐車不暢時埋怨他們‘亂哄哄,路不通,車不動’嗎?不是有些漂亮的姑娘品評他們是 ‘多一個腦袋的電線杆’嗎?不是有人謾罵他們秉公處罰是自己給自己發獎金嗎?更不是有人喪盡天 良將車輪輾向我們這些可敬可愛的馬路衛士嗎?”

下列情況需注意。

表達悲痛、思考、痛苦、憤怒、失望、討厭、懊悔、批評、爭論等負麵情緒時不能微笑。

你已完全放開,不覺緊張,沒有必要運用微笑來控製情緒、鬆弛神經時可不要微笑。

另外,演講中的笑要隨內容感情變化而變化:有興奮喜悅的笑,有冷嘲熱諷的笑。演講中既要注意用 自己的“笑容”去表達內容,感染聽眾,也要保證笑的價值,該笑則笑,不該笑則止。

演講手勢的重要作用

語言學家們認為,手勢是人類進化曆程中最早使用的交際工具,是先於有聲語言的。手勢語在當時的 交際中,使用頻率之高,範圍之廣,非今日可比。

早在兩千年前就有一位古羅馬的政治家、雄辯家說過:“一切心理活動都伴隨著指手畫腳等動作。雙 目傳神的麵部表情尤其豐富,手勢恰如人體的一種語言,這種語言甚至連最野蠻的人都能理解。”一 位在華講學的心理學教授與一群聾啞兒童不期而遇,居然能用歐美流行的手勢語言同他們順利交流。 事後,這位教授風趣地說:“用手勢語交流比不懂英文的人用手勢比劃更方便、更省事。”

手是人體敏銳的表情器官之一。手勢是體態語言的主要形式,使用頻率最高。由於雙手活動幅度較大 ,活動最方便、最靈巧,形態變化也最多,因而,表現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強,最能表達出豐富 多彩的思想感情。寓意深刻、優美得體的手勢動作,能產生極大的魅力,激發聽眾的熱情,加深聽眾 對演講內容的理解,使演講獲得成功。

從手勢活動的區域來看,大體有三種情況:一種在胸部以上,常常用以表達激昂慷慨、積極向上的內 容和感情;另一種在胸腹之間,常用以表示一般性敘事說理和較平靜的情緒;還有一種在腹部以下, 常用以表示否定、鄙視、憎恨等內容和情感。

根據手的不同形狀和活動部位,手勢動作可分為手指動作、手掌動作和握拳動作。這些手勢語言具有 多種複雜的含義,應該細心辨識和掌握。例如,常用拇指和小指,分別表示讚揚與鄙夷;單手手掌向 前推出,顯出信心和力量;雙手由分而合表示親密、團結、聯合;握拳顯示情感異常激烈;等等。總 之,手勢的部位、幅度、方向、急緩、形狀、角度等不同,所表達的思想含義和感情色彩就有很大差 別。演講者不可拘泥於某種固定的模式,而要根據演講內容的不同需要,靈活運用不同的手勢。

從手勢表達的思想內容來看,手勢動作可分為情意手勢、指示手勢、象形手勢與象征手勢。

情意手勢用以表達感情,使抽象的感情具體化、形象化,使聽眾易於領悟演講者的思想情感,如揮拳 表義憤,推掌表拒絕等。

指示手勢用以指明演講中涉及的人或事物及其所在位置,從而增強真實感和親切感。指示有實指、虛 指之分。實指涉及的對象是在場聽眾視線所能達到的;虛指涉及的對象遠離會場,是聽眾無法看到的 。

象形手勢用以模擬人或物的形狀、體積、高度等,給聽眾以具體、明確的印象。這種手勢常略帶誇張 ,隻求神似,不可過分機械模仿。

象征手勢用以表現某些抽象概念,以生動具體的手勢和有聲語言構成一種易於理解的意境。例如,講 “一顆紅心獻人民”時,雙手做捧物上舉的姿勢,自然構成一種虔誠奉獻的意境,給聽眾留下鮮明具 體的印象。

手勢動作隻有在與口語表達密切配合時,其含義才最為生動具體。演講者的手勢必須隨演講的內容、 自己的情感和現場氣氛自然地表現出來。手勢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應與演講的有聲語言、麵 部表情、身體姿態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強去湊手勢。如果手勢泛濫,著意表演, 會使人感到眼花繚亂,顯得輕佻作態,嘩眾取寵。當然,也不可完全不用手勢,那樣會顯得局促不安 ,失去活力。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在環球旅行時進行過一次有趣的調查。在一小時的談判中,芬蘭人做手勢1次,意 大利人80次,法國人120次,墨西哥人180次。俄羅斯人在表露自己的感情時較為矜持,如果 說話時指手畫腳,會被看做缺乏教養,然而在西班牙和拉美一些國家人們在說話時特別喜歡用手指點 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

生活中人們常常用手勢來增強口語的感情色彩。如人在高興時常常會拍桌子、捶腿、摸胡子、揉眼睛 ,悲痛時捶胸脯,為難時會搓手,悔恨時自拍腦門,緊張時摸頭發,稱讚時豎起大拇指,蔑視、小看 人時伸出小拇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結束電視演講時,舉起右手握拳,伸出食 指和中指構成“V”字形,以象征英文“勝利”一詞的開頭字母,結果引起了全場歡呼。至今人們還 常用它來表示祝願和信心。

在人們日常交談中,說話者手掌伸開手心朝上,表示他誠實、直率;如果他一邊說,一邊用手指指, 那麼他可能相當自負;如果他一邊說話,一邊擺弄手指,或用手指彈桌子,表明他內心緊張;如果在 談話中他用單手握拳,拳臂向上,好像在宣誓的樣子,這時你可得小心點,他雖然表麵上裝得老實, 而內心卻可能打著什麼主意。

演講時手勢運用原則

我們首先看看列寧的演講:左手大拇指習慣插在背心肩口,較多地用右手做動作。不過初講時他的動 作也極少,講到後來時,就越來越多地用兩隻手做動作。尤其在講到激情、鼓舞等重要關口,還喜歡 把身體迅速前傾,用力地向前一揮手,用這一特有的典型手勢來加強演講的色彩和力量。

演講中,自然而安穩的手勢,可以幫助演講者平靜地說明問題;急劇而有力的手勢,可以幫助演講者 升華感情;穩妥而含蓄的手勢,可以幫助演講者表明心跡。下麵看看演講的手勢分類。

◎ 習慣手勢

任何一位演講者,都有一些隻有他自己才有而別人沒有的習慣性手勢,手勢的含義不明確、不固定, 隨著演講內容的不同而體現不同的含義。列寧演講喜歡揮動右手用力一斬。孫中山先生演講時常常拄 著手杖,形成了他演講的獨特形象。

演講手勢貴在自然,切忌做作;貴在協調,切忌脫節;貴在精簡,切忌泛濫;貴在變化,切忌死板; 貴在通盤考慮,切忌前緊後鬆或前鬆後緊。

◎ 指示手勢

指示手勢是用來指示具體真實形象的,分為實指和虛指兩大類。實指是演講者的手勢確指,它所指的 人或事或方向均是在場的人視線所及的。比如“我”、“你”、“我們”、“你們”、“咱們”、“ 上麵”、“地下”、“這些”、“這一個”等。其中,以“我”為中心的動作居多。虛指是指演講者 和聽眾不能看到的。比如,講到“很久很久以前”、“在那遙遠的地方”常用虛指可伴有“他的”、 “那時”、“後麵”等詞出現。指示手勢比較明了,不帶感情色彩,比較容易做。

◎ 抒情手勢

林肯在的老朋友赫恩登說,林肯對聽眾懇切地演講時,那瘦長的右手指自然地充滿著動人的力量,一 切思想情緒完全貫注在那裏。為了表現歡樂的情緒,他把兩手臂舉成五十度的角,手掌向上,好像已 抓住了他渴望的喜悅。在講到痛心處,如痛斥奴隸製時,他便緊握雙拳,在空中用力揮動。

那種抽象感情很強的手勢,在演講中運用頻率最高。比如,興奮時拍手稱快,惱怒時揮舞拳頭,急躁 時雙手相搓,果斷時猛力砍下。

◎ 模擬手勢

模擬手勢的特點是“求神似,不求形似”,因此有一定的誇張色彩。在一次演講比賽中,一個演講者 講到自己由於身患重病沒錢醫治,一個個素不相識的朋友給他寄來彙單、物品,在講到一個年僅五歲 的小女孩那天到醫院給他送來一個大梨子時,他熱淚盈眶,雙手合抱,虛擬出一個大球形,好像這梨 子就代表了人們的真情實意。這手勢信息含量很大,升華了感情。

演講中常用的手勢

演講中的手勢千變萬化,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作為一個出色的演講者,平時要認真觀察生活,刻苦 訓練,積極付諸實踐。下麵介紹演講中常用的手勢三十式。

拇指式:豎起大拇指,其餘四指自然彎曲,表示強大、肯定、讚美、第一等意。

小指式:豎起小指,其餘四指彎曲合攏,表示精細、微不足道或蔑視對方。這一手勢演講中用得不多 。

食指式:食指伸出,其餘四指彎曲並攏:這一手勢在演講中被大量采用,用來指稱人物、事物、方向 ,或者表示觀點甚至表示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向空中則表示強調,也可以表示數字“一”、“ 十”、“百”、“千”、“萬”……演講中右手比左手使用頻率大。手指不要太直,因為麵對聽眾手 指太直,針對性太強。

食指彎曲或鉤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齊肩畫線表示直線,在空中畫弧線表示弧形。

食指、中指並用式:食指、中指伸直分開,其餘三指彎曲,這一手勢在一些歐美國家與非洲國家表示 勝利的含義,由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演講中使用而大為推廣。我們在演講中運用時一般表示二、二十 、二百……

中指、無名指、小指三指並用式:表示三、三十、三百……

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並用式:表示四、四十、四百……

五指並用式:如果是五指並伸且分開,表示五、五十、五百……如果指尖向上並攏,掌心向外推出, 表示“向前”、“希望”等含義,顯示出堅定與力量,又叫手推式。

拇指、小指並用式:拇指與小指同時伸出,其餘三指並攏彎曲,表示六、六十、六百……

拇指、食指並用式:拇指、食指分開伸出,其餘三指彎曲表示八、八十、八百……如果並攏表示肯定 、讚賞之意;如果二者彎曲靠攏但未接觸,則表示“微小”、“精細”之意。

拇指、食指、中指並用式:三指相捏向前表示“這”、“這些”,用力一點表示強調,也表示數字七 、七十、七百……

O型手式:又叫圓形手勢,曾風行歐美,表示“好”、“行”的意思,也表示“零”。

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張開,其餘彎曲,這一手勢包容量很大。區域不同其意義有別:手部抬 高表示“讚美”、“歡欣”、“希望”之意;平放是“乞求”、“請施舍”之意;手部放低表示“無 可奈何”、“很坦誠”之意。

俯手式:掌心向下,其餘狀態同仰手式。這是審慎的提醒手勢,演講者有必要抑製聽眾的情緒,進而 達到控場的目的,同時表示反對、否定之意;有時表示安慰、許可之意;有時又用以指示方向。

手啄式:五指並攏呈簸箕形,指尖向前。這種手勢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向性 ,並帶有一定的挑釁性。

手包式:五指相夾相觸,指尖向上,就像一個收緊了開口的錢包,用於強調主題和重點,也表示探討 之意。

手剪式:五指並攏,手掌挺直,掌心向下,左右兩手同時運用,隨著有聲語言左右分開,表示強烈拒 絕。

手切式:手剪式的一種變式。五指並攏,手掌挺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劈下,表示果斷、堅決、排除之 意。

手抓式:五指稍彎、分開,開口向上。這種手勢主要用來吸引聽眾,控製大廳氣氛。

手壓式:手臂自然伸直,掌心向下,手掌一下一下向下壓去。當聽眾情緒激動時,可用這種手勢平息 。

撫身式:五指自然並攏,撫摸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這種手勢往往成為一些演講者的習慣手勢放在胸 前。雙手撫胸表示深思、謙遜、反躬自問,以手撫頭表示懊惱、回憶等。

揮手式:手舉過頭揮動,表示興奮、致意;雙手同時揮動表示熱情致意。

掌分式:雙手自然撐掌,用力分開。掌心向上表示“開展”、“行動起來”等意;掌心向下表示“排 除”、“取締”等意;平行伸開還表示“麵積”、“平麵”之意。

拳舉式:單手或雙手握拳,平舉胸前,表示示威、報複;高舉過肩或揮動或直錘或斜擊,表示憤怒、 呐喊等。這種手勢有較強的排他性,演講中不宜過多使用。

拍肩式:用手拍肩擊膀,表示擔負工作、責任和使命的意思。

拳擊式:雙手握拳在胸前做撞擊動作,表示事物間的矛盾衝突。

拍頭式:用手掌拍頭,表示猛醒、省悟、恍然大悟等。

捶胸式:用拳捶胸,輔之以跺腳、頓足,表示憤恨、哀戚、傷悲。演講中不多用。

搓手式:雙手摩擦,意味做好準備,期待取勝;如果速度慢表示懷疑;在冬天則表示取暖;拇指與食 指或其他指尖摩擦,通常暗示對金錢的希望。

顫手式:單手或雙手顫動,必須與其他手勢配合才能表示一個明確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