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3章 克製情緒,是人際溝通的關鍵一課(2 / 3)

因此,卡耐基說:“在爭辯中獲勝的唯一秘訣就是不要爭辯。”

但是爭辯並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即使我們不打算和對方爭辯,又如何避免對方不跟我們爭辯呢?有下麵幾種方法供參考。

1.不要正麵反對別人的意見

在生活中免不了出現意見分歧,由於需要我們不得不更正別人錯誤的觀點,那麼不妨這麼說:“我倒是有一個想法,但也許不對,我們來一起討論一下吧。”絕對不要直接指出對方的錯誤,否則一場爭辯將不可避免。

富蘭克林年輕的時候曾經是一個喜好爭辯的人,有一天,一位長官對他的做法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把他叫到一旁,教育了一頓:“你真是無藥可救,你已經打擊了每一個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你的朋友發覺,如果你不在場,他們會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沒有人能再教你什麼;沒有人打算告訴你些什麼,因為那樣會吃力不討好,又弄得很不愉快。因此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知識了,但你的舊知識又很有限。”

富蘭克林接受了這個教訓,從此立下了一條規矩:決不正麵反對別人的意見。從此以後他不再說“我以為”,“我覺得”,“當然了”或者“目前我看來如此”之類的話。當別人陳述一件事情的時候絕對不立刻反駁,而是說:“在目前這件事上,我們的觀點看來好像稍有不同。”當別人表示有興趣聽他的“稍有不同”的意見時,他才坦率陳言,否則寧可守口如瓶。

富蘭克林將這個好習慣堅持了十幾年,結果,他成為美國曆史上最能幹、最親和、最圓滑的外交家。

2.爭辯隻是多讓一步少讓一步的問題

爭辯不是一個誰勝誰失敗的問題,而是一個誰多讓一步,誰少讓一步的問題,隻有這樣,才會營造出雙贏的結果,而不是兩敗俱傷。

林肯曾說過:“任何決心想有所作為的人,決不肯在私人爭執上耗費時間。在跟別人正誤參半的問題上,你要多讓一步;如果你確實是對的,就少讓一步。總之,不能失去自製。與其跟狗爭道,被他咬一口,不如讓他先走。就算宰了他,也治不好你的咬傷。”

關鍵是怎樣讓步,讓步到哪樣的程度才不至於難堪,讓你覺得雙方都可以接受。比方說,你要求上司給你加工資,而要求做比原來少的事,肯定是不現實的。如果你要求加薪並願意承擔更多的責任,上司就比較容易接受了。

3. 根據對方的原則進行判斷

不是所有的人都保持同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的差異,正是誘發爭吵的主要原因。

因此我們要在別人的價值觀上考慮問題,這個世界才會安靜祥和。

在美國內戰時期,有一次,總統問一名將軍對另外一名將軍印象如何,這位將軍用極為讚賞的語氣做了評價。在場的一位官員大為驚訝:“你知道那位軍官可是你的死敵啊!他一有機會就會惡毒地攻擊你。”

“是的,但是總統問的是我對他的看法,而不是問他對我的看法。”

我們不能因為別人和我們的價值觀不一樣就說他是錯的,有了這樣的認識,就不會時時刻刻想要理論出一個是非曲直,這樣我們生活的環境才會和諧。

麵對溝通:用心溝通,別跟自己過不去

太多的人悲歎生命的有限和生活的艱辛,卻隻有極少數的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快樂。一個人快樂與否,主要取決於什麼呢?主要取決於一種心態,特別是如何善待自己的一種心態。

生活中苦惱總是有的,有時人生的苦惱,不在於自己獲得多少,擁有多少,而是因為自己想得到更多。人有時想得到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很難達到,所以我們便感到失望與不滿。然後,我們就自己折磨自己,說自己“太笨”、“不爭氣”等等,就這樣經常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與自己較勁。

其實,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並不是你的能力不強,恰恰是因為你的願望不切實際。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天賦具有做種種事情的才能,當然相信自己的能力並不是強求自己去做一些能力做不到的事情。事實上,世間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好多事情都可能是極其荒謬的。我們應時常肯定自己,盡力發展我們能夠發展的東西,剩下的,就安心交給老天。隻要盡心盡力,隻要積極地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我們的心中就會保存一份悠然自得。從而,也不會再跟自己過不去,責備、怨恨自己了,因為,我們盡力了!即使在生命結束的時候,我們也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那麼,你真正的此生無憾了!

所以,凡事別跟自己過不去,要知道,每個人都有或這或那的缺點,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這樣想,並不是為自己開脫,而是使自己的心靈不會被擠壓得支離破碎,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美好認識和執著追求。

別跟自己過不去,是一種精神的解脫,它會促使我們從容走自己選擇的路,做自己喜歡的事。當我們心裏不痛快,要學會原諒自己,這樣心裏就會少一點陰影。

同自己談話,就是發現自己,發現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經說過:“人生是由一連串無聊的符號組成。”的確,我們生活中大多數的時光都是在很普通的日子裏度過的,有時,看似很正常的生活,可感受上卻似走進生活的誤區。有點兒渾噩、有點兒疲憊、有點兒茫然、有點兒怨恨、有點兒期盼、有點兒幻想,總之,就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緒、感受占據了內心的思想、生活,而懶得去理清。

於是,我們總是在冥冥之中希望有一個天底下最了解自己的人,能夠在大千世界中坐下來靜靜傾聽自己心靈的訴說;能夠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為我們開辟一方心靈的淨土。可芸芸眾生,“萬般心事付瑤琴,弦斷有誰聽?”

其實,我們自己不就是自己最好的知音嗎?世界上還有誰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呢?還有誰能比自己更能替自己保守秘密呢?

朋友,當你煩躁、無聊的時候,不妨和自己對對話,讓心靈退入自己的靈魂中,使自己與自己親密接觸,靜下心來聆聽自己心靈的聲音,問問自己:我為何煩惱?為何不快?滿意這樣的生活嗎?我的待人處世錯在哪裏?我是不是還要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我要的是自己現在這個樣子嗎?生命如果這樣走完,我會不會有遺憾?我讓生活壓垮或埋沒了沒有?人生至此,我得到了什麼、失落了什麼?我還想追求什麼?

這樣,在自己的天地裏,你可以慢慢修複自己受傷的尊嚴,可以毫無顧忌地“得意”,可以一絲不掛地剖析自己。你還可以說服自己、感動自己、征服自己。有位作家說的一段話很有道理:“自己把自己說服,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把自己說服了、感動了、征服了,人生還有什麼樣的挫折、痛苦、不幸是我們不能征服的呢?

開闊而清靜的心靈空間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相信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這樣的心靈避風港。當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累了、煩了的時候,不妨走進自己營造的心靈小屋,安靜下來,把瑣碎的事情、生活的煩憂暫時拋到九霄雲外,靜靜地、靜靜地,傾聽自己心靈的聲音!

麵對挑戰:沉著冷靜,巧妙地處理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對你和顏悅色、欣賞有加,有很多人很喜歡刁難別人,他們喜歡挑戰你忍耐的極限。在麵對這樣的人挑戰你的時候,你是選擇大發雷霆、強硬對抗,還是冷靜地麵對,巧妙地處理呢?讓我們來看看下麵這兩個例子。

1982年秋天,在美國洛杉磯召開的中美作家會議上,美國詩人艾倫·金斯伯格對中國作家蔣子龍說:“作家先生,請您猜個謎語,怎麼樣”蔣子龍微笑著點點頭。不料艾倫·金斯伯格又說:“我這個謎語可是講了20年,一直沒有人能破得了的!”繼而他的臉上顯現出一副得意而又狡猾的樣子。

蔣子龍不甘示弱地對他說:“我從3歲開始就會猜謎語,還沒有我猜不破的謎語。”

“那好,謎語是這樣的:把一隻2.5公斤的雞放進一個隻能裝0.5公斤水的瓶子裏,您用什麼辦法把它拿出來?”

蔣子龍略加思索,沉著冷靜地說:“您怎麼放進去,我就怎麼拿出來。您既然是憑嘴一說就把雞裝進去了,那麼我就用語言這個工具再把雞拿出來。”蔣子龍微笑道。

艾倫·金斯伯格無言以對,過了一會他豎起大拇指說:“您是第一個猜中這個謎語的人。”

製作這個謎語能夠表現出詩人的豐富想象力,而蔣子龍則根據對方的思路,也憑借自己的想象,沉著機智地用語言這個工具再把雞拿出來,成為第一個猜中這個謎語的人。蔣子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不能不說得益於他的冷靜與智慧的言語策略。

一次,英國一家電視台采訪中國當代青年作家梁曉聲,現場拍攝電視采訪節目。這位英國記者忽然讓攝像機停下來,然後對梁曉聲說:“下一個問題,希望您能毫不遲疑地用‘是’或‘否’來回答,好嗎?”梁曉聲不知有詐,欣然答應。誰知那位英國記者一揚手,遮鏡板“啪”的一聲響,記者把話筒放到自己嘴邊,說道:“沒有文化大革命,就不會產生你們這一代青年作家,那麼文化大革命在您看來究竟是好是壞?”說完把話筒立即伸到梁曉聲嘴邊,攝像機對準了梁曉聲的臉。在這進退維穀之際,梁曉聲卻不動聲色地說:“在我回答您這個問題之前,我也問您一個問題: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沒有以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著名的作家,那麼您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好還是壞呢?”

在這裏,梁曉聲也是巧妙地應用了“反彈”的應答技巧。把記者刁鑽的問題用同樣刁鑽的方法彈了回去,讓這位記者知難而退。

通過這兩個例子,你應該能夠得出答案了吧。

當你麵對別人故意刁難和挑戰你的時候,你身處的局麵難免會很尷尬,進退兩難。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好的辦法,那就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首先不要發怒,要冷靜地麵對責難,然後迅速地找到對方的思考邏輯,並且用同樣的方式請對方予以解釋,使對方知難而退從而化解難題。這樣才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麵對指責:咽下怨氣,才能爭氣

證嚴法師曾說:“一般人常說,要爭一口氣,其實,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這口氣咽下去。”的確,在生活中,遭到別人的指責和抱怨的事情常可碰到。遭到別人的指責抱怨,是件極不愉快的事,有時會使人覺得很尷尬,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受到指責,更是不堪忍受。但從提高一個人的處世修養角度講,無論你遇到什麼樣的指責,都應該從容不迫、泰然處之。

大文豪蕭伯納的新作《武裝與人》首次公演,獲得了很大成功。廣大觀眾在劇終時要求蕭伯納上台,接受大家的祝賀。

可是,當蕭伯納走上舞台,準備向觀眾致意時,突然有一個人對他大聲喊道:“蕭伯納,你的劇本糟透了,誰要看!收回去吧,停演吧!”

觀眾們大吃一驚,大家想,蕭伯納這回一定會氣得渾身發抖,並用高聲的抗議來回答那個人的挑釁。誰知蕭伯納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笑容滿麵地向那個人深深鞠了一躬,彬彬有禮地說:

“我的朋友,你說得很對,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見。但遺憾的是,我們兩個人反對這麼多觀眾有什麼用呢?就算我和你意見一致,可我倆能禁止這場演出嗎?”幾句話引起全場一陣暴風雨般的掌聲。

那個故意尋釁的家夥,在觀眾的掌聲中,灰溜溜地走了。

當眾遭人指責是一件難堪的事情,但是蕭伯納卻一反常人的做法,沒有對故意尋釁者反唇相譏,而是大度地讚賞了對方,使其失去鋒芒,然後話鋒一轉,點明其孤立難堪的地位,最終使對方不戰而敗。

聰明的人都知道,別人不會無緣無故地指責你,所以在遭到指責的時候要先忍下心中的怒火,仔細分析對方指責的理由,然後對者有則改之,錯者加以耐心地解釋。

阿光今年剛從大學畢業,他學的是英文,自認為無論聽、說、讀、寫,對他來說都隻是雕蟲小技。

由於他對自己的英文能力相當自豪,因此寄了很多英文履曆到一些外商公司去應征,他認為英文人才是就業市場中的績優股,肯定人人搶著要。

然而,一個禮拜接著一個禮拜過去了,阿光投遞出去的應征信函卻了無回音,猶如石沉大海一般。

阿光的心情開始忐忑不安,此時,他卻收到了其中一家公司的來信,信裏刻薄地提到:“我們公司並不缺人,就算職位有缺,也不會雇用你,雖然你認為自己的英文程度不錯,但是從你寫的履曆看來,你的英文寫作能力很差,大概隻有高中生的水平,連一些常用的文法也錯誤百出。”

阿光看了這封信後,氣得火冒三丈,好歹自己也是個大學畢業生,怎麼可以任人將自己批評得一文不值呢!阿光越想越氣,於是提起筆來,打算寫一封回信,把對方痛罵一番,以消除自己的怨氣。

然而,當阿光下筆之際,卻忽然想到,別人不可能會無緣無故寫信批評他,也許自己真的太過自以為是,犯了一些錯誤是自己沒有察覺到的。

因此,阿光的怒氣漸漸平息,自我反省了一番,並且寫了一張致謝卡給這家公司,謝謝他們指出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用字遣詞誠懇真摯,把自己的感激之情表露無遺。

幾天後,阿光再次收到這家公司寄來的信函,他被這家公司錄取了!

不中聽的話是一把銳利的劍,可以刺穿你的心髒,但是你也可以伸手握住它,使它成為你的利器。例子中阿光正是利用這把利劍為自己贏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一切在於你如何用心來麵對人生的挫折,你可以反駁別人的批評,斥責別人的無知,但這樣並不會使你在別人的心目中地位提高,反而得不償失。

隻有痛定思痛、反求諸己的人,才可以化幹戈為玉帛,知過能改勝過學富五車,千金也難買。

麥金萊任美國總統時,因一項人事調動而遭到許多議員政客的強烈指責。在接受代表質詢時,一位國會議員脾氣暴躁、粗聲粗氣地給總統一頓難堪的譏罵。但麥金萊卻若無其事地一聲不吭,聽憑這位議員大放厥詞,然後用極其委婉的口氣說:“你現在怒氣該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沒有權利責問我的,但現在我仍願意詳細解釋給你聽……”說罷,那位氣勢洶洶的議員隻得羞愧地低下了頭。

被人指責總是不愉快的,當麵對使你十分難堪的指責時,要保持冷靜,最好暫時能忍耐住,並作出樂於傾聽的表示,不管你是否讚同,都要待聽完後再作分辯。因對方的一兩句刺耳的話,就按捺不住,激動起來,以硬碰硬,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還易將問題搞僵,將主動變為被動。

1. 讓對方亮明觀點

有些指責者在指責別人時,往往似是而非,含糊其辭,結果使人不知所雲。這時,你可向對方提出講清問題的要求,但是態度要和氣,如“你說我蠢,我究竟蠢在哪裏”或者“我到底幹了什麼傻事”以便搞清對方究竟指責和抱怨你什麼,讓對方及時亮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一策略往往能有效地製止指責者對你的攻擊,並能將原來的攻防關係轉變為彼此合作、互相尊重的關係,使雙方把注意力轉到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