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7章 用心管理是關鍵(1 / 3)

●為夢想而奮鬥

從前,有五位探險家在非洲一片茂密的叢林裏探險。隊長名叫馬克格夫,四名隊員分別是巴裏、麥克裏斯、約翰斯、吉姆。在進入叢林前,馬克格夫曾答應給他們優厚的工資。

在任務即將完成的時候,馬克格夫不幸得了病而長眠在叢林中。馬克格夫臨死前,交給四名隊員一個沉甸甸的箱子。他十分誠懇地對四人說道:“我要你們向我保證,一步也不離開這隻箱子。如果你們把箱子送到我朋友麥克唐納教授手裏,你們將獲得比金子還要貴重的東西。我想你們會送到的,我也向你們保證,比金子還要貴重的東西,你們一定能得到。”

埋葬了馬克格夫以後,這四個人就上路了。多日的跋涉使得這四個人瘦骨嶙峋、疲憊不堪。他們扛著這隻沉重的箱子,在茂密的叢林裏踉踉蹌蹌地往前走。但密林的路越來越難走,箱子也越來越沉重,而他們的力氣卻越來越小了。他們像囚犯一樣在泥潭中掙紮著。

一切都像在做惡夢,隻有這隻箱子是實在的,是這隻箱子在撐著他們的身軀!否則他們全倒下了。他們互相監視著,不準任何人單獨亂動這隻箱子。在最艱難的時候,他們想到了未來的報酬是多少,當然,有了比金子還重要的東西……

終於有一天,綠色的屏障突然拉開,他們經過千辛萬苦終於走出了叢林。

四個人急忙找到麥克唐納教授,迫不急待地問起應得的報酬。

教授似乎沒聽懂,隻是無可奈何地把手一攤,說道:“我是一無所有啊,噢,或許箱子裏有什麼寶貝吧。”

於是當著四個人的麵,教授打開了箱子。大家一看,都傻了眼,滿滿一堆無用的木頭!

“這開的是什麼玩笑?”約翰斯說。

“屁錢都不值,我早就看出那家夥有神經病!”吉姆吼道。

“比金子還貴重的報酬在哪裏?我們上當了!”麥克裏斯憤怒地嚷著。

此刻,隻有巴裏一聲不吭,他想起了他們剛走出的密林裏,到處是一堆堆探險者的白骨,他想起了如果沒有這隻箱子,他們四人或許早就倒下去了……

巴裏站起來,對夥伴們大聲說道:“你們不要再抱怨了。我們得到了比金子還貴重的東西,那就是生命!”

馬克格夫是個智者,而且是個很有責任心的人。從表麵上看,他所給予的隻是一堆謊言和一箱木頭;其實,他給了他們行動的目的。人不同於一般動物之處是人具有高級思維能力,因此人就無法和動物一樣渾渾噩噩地生活,人的行動必須有目的。有些目的最終仍無法實現,但至少,它們曾經激勵和支撐了我們的一段生活,這就值得感謝。

有三個關於成功的故事是值得所有主管學習的,同樣也值得所有主管將這些故事告訴給他們的員工,來激勵員工的成功意識。

第一個是關於夢想的故事:雷·克洛克是一個推銷商,幾十年來他推銷了很多產品,但很不幸,都不怎麼成功。但他從來就沒有放棄過成為億萬富翁的夢想。54歲那年,他還在推銷紙杯和奶昔機。就在1955年,他發現了一個經營很好的快餐店,立即被這個快餐店給吸引住了。在他的後半生,他都經營著這家快餐店——麥當勞。他最終成為了億萬富翁。

第二個是關於生存狀態的故事:有一個人看見一隻沒有腿的狐狸生活得非常的好,他很驚訝,但很快就發現狐狸是靠動物死屍的碎肉來養活自己的,因為總有動物在他麵前被獅子吃掉。於是這個人從此什麼事情都不幹,專心地等著真主給他安排食物。過了幾天以後,他一粒米都沒有等到。就在他餓得就要受不住的時候,有一個聲音傳來:“人應該像雄獅一樣有餘食給別人吃,為什麼要像狐狸一樣仰仗別人,食人餘食呢?”

第三個是關於理想的故事:遠古的時候,有一種叫做鵬的鳥。有一次,大鵬鳥向南海飛去。它在南海海麵上用翅膀擊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裏。它向高空飛去,卷起一股暴風,一下子就飛出九萬裏。它飛出去一次,要過半年才飛回南海休息。當它飛向高空的時候,它的背靠著青天,而雲層卻在它的下邊。生活在窪地裏的小麻雀對大鵬鳥很不理解,它們總想不明白這隻鳥飛來飛去究竟是想飛到什麼地方。

領導者首先應該教導自己的員工產生夢想,然後讓他們審視自己的生存狀態,最後確定他們的夢想,並為夢想而奮鬥。

成功的主管必須有成功的意識,並且教導員工自我培養成功的意識。成功的意識體現在兩個方麵:

第一個方麵是要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某人在屋簷下躲雨,看見一個和尚正撐傘走過,於是說:“大師,普度一下眾生吧,帶我一段如何?”和尚說:“我在雨裏,你在簷下,而簷下無雨,你不需要我度。”這人立刻跳出簷下,站在雨中說道:“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度我了吧?”和尚說:“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為有傘;而你被淋,因為無傘。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傘度我。你要不被雨淋,不必找我,請去找傘!”說完便走了。主管要教導員工不要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任何人來把握,自己的命運隻能自己主宰。

第二個方麵是永遠保持積極的心態。雨後,一隻蜘蛛艱難地向牆上爬去,由於牆壁潮濕,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會掉下來,它一次次地向上爬,又一次次地掉下來……第一個人看到了,他說:這隻蜘蛛真愚蠢,它從旁邊幹燥的地方繞一下就能爬上去,我以後可不能像它那樣愚蠢。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第二個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屢敗屢戰的精神感動,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第三個人看到了,深深地歎了一口氣,自言自語:我的一生不正如這隻蜘蛛嗎,忙忙碌碌而無所得,於是他日漸消沉。很多時候,你想自己成為怎樣的,你就能成為怎樣的,因此主管必須永遠保持積極的心態。

如同任何一位獲得成功的人,成功的領導者必然在心中存在著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這種信念讓他克服橫擋在前麵的障礙、困難,這個信念讓他勝過其他對手。對於做管理的人來說,挫折是最忠實的朋友,如何使自己和自己的員工不像其他人那樣因為遭到拒絕而改變目標,這取決於他對挫折的態度。

成功的主管必須有成功的意識,並且教導員工自我培養成功的意識。

●分段實現目標

太遠大的目標對員工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激勵作用,相反,他們會因為看不到實現目標的曙光而懈怠。聰明的領導者會把大目標化為小目標,讓員工帶著希望一步步前進,最後實現原本遙不可及的宏偉藍圖。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麼一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麵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馬拉鬆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隻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於是,當時的報紙充滿了對山田本一的嘲諷。

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經驗。

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麵對這位名將,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仍迷惑不解。

10年後,這個謎終於被解開了,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麼說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

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裏外終點線上的那麵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在現實中,我們做事之所以會半途而廢,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難度較大,而是覺得成功離我們較遠,確切地說,我們不是因為失敗而放棄,而是因為倦怠而失敗。一個人如此,一個團隊也如此。作為一個主管,隻要稍微具有一點山田本一的智慧,就可以帶領自己的員工創造一個又一個佳績。

聰明的領導者會把大目標化為小目標,讓員工帶著希望一步步前進,最後實現原本遙不可及的宏偉藍圖。

●跟下屬借智慧

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作為主管,如果不知道借助下屬的智慧進行部門的建設,就會既費力又收效甚微。

老實的主管通常喜歡一個人悶著頭做事,他們認為既然自己是主管,那整個部門的管理就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

古時候,一位國王打算擴建宮殿,招募天下的能工巧匠。

告示一經張貼,前來競標的隊伍十分踴躍。經過層層篩選,最後有兩組人馬入選:一組為工匠,另外一組則為和尚。

國王說:各自建一幢房屋,所需的器材工具,官家全數供應。工程必須在最短的時日完成,建築成績要加以評比,最後得勝者將給以重賞。

此時的工匠團隊,迫不及待地領了大批的工具,以及五顏六色的油漆彩筆,經過全體員工不眠不休的整修與粉刷之後,一座金碧輝煌的建築呈獻在人們眼前。

另一方麵,卻見和尚們隻領了木材和玻璃而已。原來,他們建成的是一幢玻璃屋,特別之處是這些玻璃是可以反射的。

到了工程結束的時候,已到了日落時分,正是評比揭曉的關鍵時刻。這時從天空中所照射下來的落日餘暉,把工匠建築上的五顏六色恰好輝映在和尚的玻璃屋上。

這時候,和尚所建的玻璃屋,呈現出柔和而不刺眼、寧靜而不嘈雜、含蓄而不外顯、自然而不做作的高貴氣質來,與工匠所製造的眼花繚亂的顏色,呈現出非常強烈的對比。

和尚與工匠建築的理念迥然不同。和尚利用最簡單的法則來駕馭最複雜的環境,用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成效,用最無形的觀念超越有形的物質。換句話說,他們是充分的借用、活用及善用別人的無形智能與資源罷了。

未來時代的競爭優勢,已經慢慢地從有形的資源移轉到無形的智能上。因此,誰能夠充分運用與開發自己和別人的智能,誰就是這個時代的最大贏家。惟有不斷地創造知識與智能,才有永續的競爭力。

懂得借下屬智慧的主管是聰明的,他們知道如何把下屬的智慧變成自己的智慧,繼而變成整個團隊的智慧。一個好的團隊就這樣產生了。

老實的主管通常喜歡一個人悶著頭做事,他們認為既然自己是主管,那整個部門的管理就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

●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很多主管都習慣應用“極限哲學”,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地把艱巨的任務委托給下屬,而從不考慮下屬是否有能力完成它。

或者,他們“高標準,嚴要求”,讓下屬去做實現不太現實的目標。因為目標的實現超出了下屬的能力範圍,所以,即使他們盡了十二分的力也完不成。最後不僅浪費了時間,也挫傷了下屬的信心。

一位武術大師隱居於山林中。人們千裏迢迢的來跟他學武。

人們到達深山的時候,發現大師正從山穀裏挑水。他挑得不多,兩隻木桶裏水都沒有裝滿。

人們不解地問:“大師,這是什麼道理?”

大師說:“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多,而在於挑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

眾人越發不解。

大師笑道:“你們看這個桶。”

眾人看去,桶裏畫了一條線。大師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超過這條線,否則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開始還需要畫一條線,挑的次數多了以後就不用看那條線了,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眾人又問:“那麼底線應該定多低呢?”

大師說:“一般來說,越低越好,因為這樣低的目標容易實現,人的勇氣不容易受到挫傷,相反會培養起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長此以往,循序漸進,自然會挑得更多、挑得更穩。”

誠然,在製定和規劃目標時一定要“取法於上”,但一定不要太脫離自己的實際情況。挑水如同武術,武術如同做人。循序漸進,逐步實現目標,才能避免許多無謂的挫折。

每個人做事都要量力而行,主管委派任務當然也要根據下屬的實際能力而定。

因為目標的實現超出了下屬的能力範圍,所以,即使他們盡了十二分的力也完不成。最後不僅浪費了時間,也挫傷了下屬的信心。

●把無用變為有用

管理界在用人上有一個古老的觀念:不用一個多餘的人。而在推銷行業,推銷員就經常會與“無用”的人打交道。這些人隻是對推銷員的產品感興趣,或者是若無其事地了解一下,或者耽擱了他半天時間,又揚長而去,連一句感謝的話也沒有。對於此種情況,那些優秀的推銷員不會感到失望,甚至惱火,也不會責怪,乃至謾罵。而是會十分高興,因為他們認為那些看似“無用”的顧客就是他們將來的潛在顧客。

對比而言,管理界的觀念確實已經落後。對於老實的主管來說,養 “無用”的人才純屬多餘,但對有頭腦的主管來說,沒有“無用”的員工,隻有沒有頭腦的主管。

從前曾有一個人認為,隻有腳下的一寸土地對他來說是有用的,隻要有這一寸土地,他就可以立足於這世界上,要那無際無邊的大地幹什麼用?

這時,旁邊有一位智者問他:“那麼,我現在就讓人把除了你腳下的一寸土地以外的大地全挖掉,怎麼樣?”

這個人頓時感到,自己立於一個孤島上,茫然四顧,全是萬丈深淵,害怕極了,哪怕向前邁出半步,就會掉進萬丈深淵,後果不堪設想。

那無邊無際的大地是有用還是無用呢?實際上,那看似無用的,正有著無窮無盡的用處。老實的推銷員應該記住:不要隨意把任何一個員工劃到“無用”的範疇裏麵去,最明智的做法是把“無用”變為“有用”。

對於老實的主管來說,養 “無用”的人才純屬多餘,但對有頭腦的主管來說,沒有“無用”的員工,隻有沒有頭腦的主管。

●善用逆反心理

威爾遜是美國一個專門經營香煙生意的商人。但他的運氣似乎不太好。開業幾年,店裏各種牌子的香煙問津者寥寥無幾,經常虧損。商店也到了破產、關門大吉的邊緣。他苦思悶想了很長時間也找不到生意不景氣的原因。有一天,他突發奇想,決定改變一下經營方法。

一天早晨,他在自己的商店門口做了一幅別具一格的廣告:“據估算,本店生產的香煙尼古丁、焦油的含量比別的商店的香煙高1%左右,請不要購買本店生產的香煙。”此外,他還用紅色大字醒目地聲明:“曾經有人因吸了這種煙而死亡。”

這一廣告,獨出心裁。很快引起電視台記者的注意,並對他進行了采訪。人們通過電視新聞節目,對威爾遜和他的商店熟悉起來了,買煙的人漸漸多起來,甚至有一些人專門從外地趕來買這種煙,並聲稱:“我就是要抽這種煙。看到底能不能死人?”還有一些人想以抽這種“會抽死人的煙”來顯示自己男子漢的氣概,結果,威爾遜商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買賣也越做越大。後來發展成為擁有5家分廠、14家分店的大公司。

“逆反心理”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心理現象。你不讓我做某件事,我偏要做給你看看。聰明的威爾遜正是把人們的這一心理運用到他的經營活動中而大發其財。

很多主管,麵對有逆反心理的員工不知道如何是好,他們認為這些“刺頭”隻有用強硬的措施來“鎮壓”才能服帖。其實他們大錯特錯了。對於有逆反心理的員工來說,你越“鎮壓”,他們的逆反心理越大,相反,如果你因勢利導,利用他們的逆反心理大做文章,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很多主管,麵對有逆反心理的員工不知道如何是好,他們認為這些“刺頭”隻有用強硬的措施來“鎮壓”才能服帖。

●以身試法

大多數領導者都習慣性的以為:規矩是給員工定的,自己隻是規矩的製定者。這種觀念在私營企業的老板身上有其明顯。公司就是我們家的,那些製度和規矩都是我製定的,我想怎樣就怎樣,誰敢管我?

聯想集團有個規矩,凡開會遲到者都要罰站。在媒體的一次采訪中,柳傳誌表示:我也被罰過三次。

他描述說:公司規定,如果不請假而遲到就一定要罰站。但是這三次,都是我在無法請假的情況下發生的,比如:有一次被關在電梯裏邊。罰站的時候是挺嚴肅,而且是很尷尬的一件事情,因為這並不是隨便站著就可以敷衍了事的。在20個人開會的時候,遲到的人進來以後會議要停一下,靜默看他站一分鍾,有點兒像默哀,真是挺難受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大的會場,會采用通報的方式。第一個罰站的人是我的一個老領導。他罰站的時候,站了一身汗,我坐了一身汗。後來我跟他說:“今天晚上我到你們家去,給你站一分鍾。”不好做,但是也就這麼硬做下來了。

不計其數之後,出了問題就要受罰的觀念就會深入人心。不管誰犯了錯誤都會受罰,公平感就會產生,團隊就會精神百倍。

以身作則不是整天在下屬麵前喊喊口號就可以了,行動遠比口號有說服力。因為很多雙眼睛時刻在關注著你的一舉一動,他們以你為樣板,你怎麼做他們就怎麼做。一個不能“以身試法”的主管是不能贏得員工的信任的,也無法讓員工心服口服地去按照他製定的規章製度行事。

以身作則不是整天在下屬麵前喊喊口號就可以了,行動遠比口號有說服力。

●讓製度助你一臂之力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每周下來,他們隻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但他們常常互相攻擊,扯皮不止,粥吃到嘴裏全是涼的。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均,也隻能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