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一篇 新時代,打造節能型企業勢在必行(2 / 3)

鄭州鋁業公司早於2000年就通過了英國摩迪公司國際質量認證,作為河南省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企業,擁有多項國家級鋁加工技術專利。依靠自主創新,公司集成創新了“短流程生產鋁箔成套技術”,公司生產的0005mm和00045mm超薄鋁箔被國家行業協會譽為“中國鋁加工工業的驕傲”。憑借著過硬的品質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鄭州鋁業公司在國內外擁有優質的客戶群,產品遍銷全國,遠銷北美、歐洲、中東及東亞的等地區。

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對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意味著中國企業必須向高技術、低投入、高產出、未來市場需求巨大的具較強競爭力的優秀企業轉變,而節能降耗是完成這種轉變必不可少的過程。為了適應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企業發展應該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3R”為原則(即減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le)和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以建立生態產業鏈為發展載體,以清潔生產為主要生產手段,實現物質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嚴控“黑色GDP”——官員政績考核需過綠色關

溫家寶總理多次強調,要毫不鬆懈地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工作。加大節能減排的力度,其中第一就是要落實電力、鋼鐵、水泥、煤炭、造紙等行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計劃。建立淘汰落後產能退出機製,完善和落實關閉企業的配套政策措施。即關閉重汙染、高耗能的企業。但一些地方仍死死抱住黑色“GDP”,一項項節能減排的工作在當地企業、政府的“軟執行”之下成了“紙上談兵”。

“黑色GDP”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創造出來的經濟增長,在黑色GDP遲遲不肯退出的同時,是綠色GDP的“難產”。一些專家提出,隻有“動真格”,才能換來碧水藍天。隻有把節能減排工作與官員的政績考核掛上鉤,才能從根本上嚴控黑色GDP,使綠色GDP順產。

2009年兩會召開之前,一份文件將綠色GDP納入幹部考核體係。2月14日,《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發布,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確立了幹部環保考核製。

應中央的號召,2009年3月6日開始,廣東省珠海市對各區、各經濟功能區2008年度的環保工作實績考核拉開序幕,珠海市2008年考核指標體係緊緊扣住當前國家、省、市環保工作的要求,將“四個百分百”和工業園區產業整合、節能減排等納入其中。

市政府委托鄧星明等7名專家組成專家組,對各區和各經濟功能區的落實情況進行技術評估,重點評估各區汙染減排、環保模範城重點環保工程落實情況、工業汙染防治、生態保護、飲用水水源保護等方麵內容,並形成了評估報告。

在廣東來說,珠海是較早開始對基層黨政領導實施環保實績考核的城市,將重點環保工程落實情況、工業汙染防治、生態保護、飲用水水源保護等納入基層幹部考核範圍,實行考核結果不合格“一票否決”製,把考核評定結果作為獎罰和調整任用幹部的重要依據。這成為珠海市對當地地方政府政績實施綠色考核的標誌。

這讓人們真正的意識到,中央政府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的決心。環境保護政績成為和GDP總量、經濟發展指標一樣重要,甚至比經濟指標還重要的指標,這種考核機製會迫使、敦促基層官員不得不積極挖掘綠色效應,杜絕生態惡化,追求綠色政績。

在機製約束和意識的灌輸之下,久而久之,就能培養出重視環保、崇尚和追求生態文明的發展理念和社會氛圍,科學發展觀就能得到真正的落實,汙染行為就會受到自覺抵製和打擊,建設和諧社會就能最終從理想變為現實。

但節能減排工作如何真正得到貫徹,還得依賴於基層幹部的切實執行。如果基層官員熱衷於“黑色GDP”,不能摒除眼前利益的誘惑,節能減排工作就無法得到有力的保障和支持,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事業的長遠發展就會成為紙上談兵。而如果基層官員有足夠強的生態危機意識,有足夠大的“環保責任壓力”,設置環保做不好就“一票否決”的“高壓線”,就能真正集中力量把這項工作做好。

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已經成為地方官員、基層官員不能推卸的職責。通過製度性啟蒙,將在全社會建立起生態文明的意識,讓科學發展觀在工作中得到深入的落實。

重慶32家企業被查處

——環境破壞威脅經濟可持續發展

2009年3月,重慶市開展了一項長江環保執法行動,18家超標排汙企業受到行政處罰,11家存在環保問題的企業被要求限期治理,3家存在安全生產隱患的企業移交相關部門處理。通過有力的查處,重慶市有力震懾了違法排汙行為,有效防止了水汙染事故的發生。

按照環境保護部的統一部署,2009年2月以來重慶市環保局抽調執法人員組成10個檢查組,會同長江、嘉陵江、烏江沿線24個區縣(自治縣)環保部門,對長江流域重慶段工業企業、城鎮汙水處理廠排汙情況進行了拉網式執法檢查。據統計,這次行動重慶共出動執法人員2600餘人次,檢查企業173家、城鎮汙水處理廠39家、市政排汙口322個。

重慶市對屢查屢犯的企業按最高限額處罰,對違法排汙拒不改正的企業實行按日累加處罰;對存在汙染事故隱患的企業要求限期整改,堅決整頓或關閉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及汙染嚴重的化工企業。

經過調查和整治,如今長江、嘉陵江、烏江重慶段8個國控斷麵水質均為Ⅱ類,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下一步,重慶市還將進一步強化長江、嘉陵江和烏江沿線汙染源環境監管,嚴厲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同時加大重點流域綜合整治力度,加快沿江高危產業結構調整,健全長江流域環境應急體係,落實流域環境安全責任,建立起重點流域環境安全監管的長效機製,確保長江水環境安全。

由此看來,當前國內政府和企業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烈,地方上已經出台了一些切實的舉措。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人類為維護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在研究和解決環境問題中進行的各種活動的總稱。在社會發展的初期,生產的落後促使人類要不斷地發展,人類利用自身力量去影響和改變局部地區的自然生態係統,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環境問題,如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河流淤塞、改道及決口,危害人類的生存。我國環境問題日漸突出就逐漸反應了這個問題。

環境破壞直接威脅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強調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要能力的發展,強調的是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人們享有平等的生存和發展機會。可持續發展是基於環境保護之上的經濟良性循環,而傳統的經濟發展卻沒有珍惜資源,節能降耗的意識,從而導致環境受到破壞。

大氣汙染、水土流失、能源枯竭、溫室效應、有機化學品汙染等,這些問題早已存在了幾十年。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範圍內爆發了許多生態危機,更是環境破壞所顯現出的更嚴重的後果。糧食危機,沙漠退化,疫情頻發、旱情、澇災等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越來越密集,這都是因為長期以來的資源過度消耗,超出自然負荷,其結果已經威脅到了生物及人類的安全。

有科學家提出,如果按照這種粗放的方式持續發展下去,悲觀地講,人類很可能進入不了下一個千年。不僅資源承受不了這樣的增長結果,更主要的是生態環境承受不了這樣的結果,生命之網會在環境的嚴重破壞中被撕破。在這種情況下,環境保護刻不容緩。要發展,就必須轉變發展的思路,把目光放長遠,放棄些許眼前利益,為實現人類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而努力。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就要從環境保護入手,就要從節能減排入手,就要從提高企業資源利用率和廢物資源回收利用入手,就要從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的節約入手,為重建一個美好健康的家園而努力奮鬥。

節能減排,我們在行動

——企業是構建“兩型”社會的主體

兩型社會指的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其內涵等同於節約型社會。隨著我國經濟規模進一步擴大,工業化不斷推進,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城市化步伐加快,資源供需矛盾和環境壓力將越來越大。建設節約型社會,走循環經濟道路已經成為我們必然的選擇。

溫家寶總理說:“建設節約型社會,既要有長遠的規劃和部署,又要做好近期安排。”其中,節能減排的工作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而這一工作的主體顯然是各大中型企業。企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的縮影,建設“兩型”社會首先要加強節能型企業的建設工作。同時,崇尚節約也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和企業不可推卸的責任。由於企業在節約型社會建設的主體地位,由於資源能源節約的重要領域在生產領域,所以創建節能型企業對建設節約型社會來說尤為關鍵和重要。

長期以來,一些企業由於技術裝備落後、產品老化,致使企業高投入、低產出;生產經營管理粗放,造成資源過度消耗、浪費嚴重,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得不償失;再加上企業經營者和員工頭腦中節約意識十分淡薄,在生產經營上大手大腳,不能精打細算,由此帶來了資源與生產的極大浪費。如今,隨著企業改革和結構調整力度的不斷加大,很多企業都逐漸意識到構建節能型企業的重要性,意識到過去的生產經營方式是既損害自身,又危害環境的不良做法。

大慶企業就是響應號召,走上節能型企業道路的排頭兵。

大慶石化總經理楊繼剛對此介紹說:“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具體到企業,就是全員節能、科技降耗、循環利用,讓能耗‘老虎’節食瘦身。”

以前,大慶企業的部分裝置陳舊、工藝落後,節能減排難度較大。但是大慶人從2005年年底,開始組織專業人員對用能、用水和排汙狀況進行摸底調查。同時,設立1000萬元專項獎金用於獎勵先進,2006年兌現370萬元。通過一係列措施,極大地調動了員工參與節能減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到2007年,大慶石化兩年節約166萬噸標油,節水875萬噸,汙水減排621萬噸,實現了用能、用水和排汙總量同比降低15%的節能減排工作目標。

另外,大慶人提出“科技降耗,挖掘潛能”的口號,推廣“兩高兩低”理念,即應用高技術,達到高效益,實現低排放、低成本。

通過技術攻關,重點消除能源消耗、排放大戶的“瓶頸”。公司優化了裂解爐燒焦方案和運行方案。通過技術革新,生產流程縮短,年創收近4000萬元,每年降低新鮮水消耗231萬噸。

對此,大慶市市委書記韓學鍵說:“大慶擁有中國最大的油田,是一座石化能源城市,同時它又擁有全國最大的城市濕地,是中國內陸首家環保模範城市。在綠色大慶的創建中,大慶石化功不可沒!”

企業是社會的細胞,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微觀主體,也是社會、自然資源的重要占有者和使用者,更是社會財富和社會文明的主要創造者。建設節約型社會,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責無旁貸。但建設節能型企業,任務艱巨,內涵豐富,頭緒繁多,需要全員參與,持之以恒,長期努力,積極倡導和樹立“節約型觀念”,踏踏實實把節約的理念奉行到工作的每一個行為之中,才能實現企業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跳出“節約歸己”的老舊意識

——節約已成為全球共識

從意識層麵上說,節約分為自覺性節約和製度性節約。自覺性節約是指在一定節約意識和節約文化環境中節約主題自覺主動進行的活動,這時節約就成為一種無意識的習慣。自覺式節約最初是來源於“節約歸己”的認識之上的。“節約歸己”之所以能夠成為千百年來的社會共識,就是源於每一個人的節約行為都是圍繞個人私利而形成的自覺行為。

製度性節約是指國家或者企業運用機製、政策等製度性手段確保實現節約目標的過程,從而使節約成為一種製度。但是,實際上,製度性節約最終隻有轉化為自覺節約才是真正的節約。正如一個節約型的企業一定要形成節約文化,否則無法在更廣泛的領域內開展節約活動。

台塑集團的董事長王永慶在企業管理中就致力於把節儉培養成一種企業文化氛圍。他的理念是:“追根究底,點點滴滴求其合理化。”目的是消滅任何一點不合理成本。

台塑集團的員工食堂采用的是自助餐形式,要求吃得好又不浪費。為此,王永慶專門請幾位營養家,花了兩年時間,為台塑集團編製了一份詳盡的“全年度統一菜單”。這份菜單對於營養搭配、成本控製與采購方式等都予以周全設計,然後分發到各單位食堂,使其從采購、驗收到每一道菜的製作方法都有章可循,既節省了成本,又保證能讓員工吃得高興。

台塑在籌設生產高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工廠時,王永慶仍堅持自己奉行的一貫政策。除製程和儀器設備向國外訂購外,自己的人員負責基本設計和工廠建造,以便節省大量的設計費與工程費等。結果是,聚乙烯廠投資總計花費12億台幣,聚丙烯廠花費16億台幣,在建廠成本上,假如美國人來做需要140元,日本人要100元,而王永慶的台塑公司隻用67元就夠了。

在王永慶努力構建的節約文化下,台塑的員工大多都養成了主動自覺節約的意識。這也是台塑之所有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PVC粉生產廠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實,節約意識是推動企業發展和一國經濟前進的重要動力。現在,節約已經成為一種全球共識,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大型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中小企業,都在厲行節儉。

作為社會生活中的個體,我們應該建立起自覺的節約行為,跳出“節約歸己”的狹隘思維方式。因為在現代社會,由於節約的主體多元化,節約的領域已經超出了自我的日常生活方麵,節約已經成為全人類的共識,我們更應該把節約發揚為一種在現代文化背景下的自覺行為。

資源有限,節約無垠

——節約應成為全社會的自律行為

資源永遠是有限的,無論是石油、天然氣、水還是我們手中銀行裏的存款,如果不節約利用,揮霍無度,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

“勤儉節約”曆來是中華民族的傳家寶。中國自古就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偉大領袖毛主席當年一句擲地有聲的“浪費就是最大的犯罪”,曾指引著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實現著一個又一個的跨越。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一些人的腦中,節約似乎成了摳門小氣和貧窮的代名詞。不想節約,不恥節約,正是這種的意識造就了人們的浪費行為。

隨著時代的變遷,在創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勤儉節約、艱苦創業”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命題,如今又被賦予新的曆史使命和戰略意義。無論從悠久的傳統文化,還是從貼近生活的現代文明,我們都應該推崇節約,因為節約關乎我們的行為品德,更關乎國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資源有限,節約無垠。正如溫家寶總理指出的:“一個很小的問題,乘以13億,就會變成一個大問題,一個很大的總量,除以13億,就會變成一個小數目。”中國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中國人就能節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約50億,可以用來建5000所希望小學,就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1公斤大米約有米粒40000個,若全國13億人口每人每天節約1粒大米,則全國每天可節約32500公斤大米,每年可節約1200萬公斤大米,就可養活35000人,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啊!

正所謂“每個人的一小步,就是社會的一大步”,節約離不開每個人的參與,節約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隻有當節約融入了每個人的生活理念,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萬涓成流,就能為國家降低巨大的能源消耗。

進入21世紀以來,有限資源的匱乏與窮絕,未來發展的需求與壓力,都在時刻發出不能過度消費能源和資源的警報。接踵而至的“煤荒”、“電荒”和“油荒”,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品嚐到資源短缺的苦澀。當連續幾年高溫天氣襲擊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時候,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用電量和用水量急劇攀升,節約能源和資源成為日益急迫的呼聲。

溫家寶總理曾說:“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事關現代化進程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福利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節約能源,匹夫有責。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中,我們都應該把節約作為自己的一項自覺行動,時時刻刻用自律來約束自己,全社會共同形成良好的風氣。

反思我們的生活,很多人可能覺得1度電微不足道,節約1度電沒有任何意義,可就是這區區1度電卻有相當大的用處,能為生活帶來不少便利。有了這1度電,25瓦的燈泡能連續點亮40小時,家用冰箱能運行一天,普通電風扇能連續運行15小時,電視機能開10小時,能將8千克的水燒開,能用吸塵器把房間打掃5遍,能使電動自行車跑上80公裏,可用電炒鍋燒兩個美味的菜,可借助電熱淋浴器洗一個非常舒服的熱水澡。

回顧我們的工作,那些司空見慣的事情你發現、思考並且糾正過嗎?在日常使用電燈、電話、電腦、空調、飲水機、複印紙、公文紙的時候,我們每個人何曾注意過節約?在井下生產作業的時候,使用的各種材料,我們誰去留心過節約?有些人為了出成績,隻開采好采的截麵,條件艱苦的就放棄了,原本計劃開采的煤,卻被我們為了一點眼前的利益,給盲目,甚至毀滅性的開采給浪費掉了。

“千裏之堤,潰於蟻穴。”有些看似點滴微不足道的浪費,就像“蟻穴”一樣,侵蝕著堅固的根基。小而言之,養成一個良好的工作習慣是節約,處處精打細算是節約,不浪費一度電、一滴水、一滴油、一塊煤、一顆釘、一張紙也是節約。大而言之,更新一個與時俱進的全新觀念,完善一個嚴謹的規章製度是節約,擁有一顆愛企敬業的事業心、具有一個高度主人翁的責任感、提出一條合理化的建議是節約,開展一個成本管理修舊利費、回收複用的活動,突破一項重大的科技成果,實現一項先進工藝的改進等,也都是節約。節約就應該深入到我們生產生活的意識當中。

波斯著名詩人薩迪說:“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饑寒。”這對我們國家和企業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國家要繁榮,企業要發展,不僅要能開發資源,還要會合理地利用資源。在積累資本的同時要節約開支,讓每一分財富都用得恰到好處,既要開源又要節流,兩者並重,才能實現全麵的小康社會,才能實現企業的騰飛。

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勤儉節約,才能細水長流。讓節約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習慣,成為一種常識,讓簡約生活成為一種時尚。讓節約每滴油、每升水、每度電、每斤糧都成為每個企業和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

第三章打造“節能型企業”,

開拓企業經營新思路

微利時代,節約就是競爭力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將麵臨或已經麵臨微利的挑戰。微利時代的到來是一種必然,經濟全球化使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麵臨的生存形勢也越來越嚴峻。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就是贏得利潤,因為利潤是企業生存的關鍵。然而企業的利潤和成本密切相關,有效地降低運營成本已經成為當今大多數企業競相追逐的目標。因此,在利潤空間日趨狹窄的情況下,誰的成本低,誰就可以獲得生存和發展。

所以說,麵對日益嚴重的能源危機,麵對嚴重的浪費現象,麵對這樣一個微利時代,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注意提高自己的節約意識,樹立自己的節約精神。

百安居家居裝飾建材連鎖店,是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是擁有30多年曆史的大型國際裝飾建材零售集團——英國翠豐集團的零售商,從1999年進入中國內地,至今已開設23家連鎖店。中國公司2004年的營業額約為32億元人民幣,利潤達7000萬元人民幣。

百安居何以能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獲得這麼高的利潤呢?原因在於它們深知節約的奧妙,時刻注意用節約來提高自己的效益。百安居總經理用的簽字筆價格僅為15元,很多人都不相信這是事實,但隻要到過百安居的人都知道,百安居從領導者到普通員工都很注重節約。

百安居有著非常詳細、嚴密的製度,他們正是通過這些製度,從費用細化、財務預算、操作規範等各個方麵來控製自己的成本。對於各項開支,百安居都有一套成型的操作流程和控製手冊。該手冊從電、水、印刷品、勞保用品、電話、辦公用品、設備和商店易耗品8個方麵提出控製成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