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二篇 建立綠色節能機製,樹立節能新標準(2 / 3)

2005年以來,遼陽石化大力組建節能項目,相繼建成10個高效低耗重點項目。其中,55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將煉油業務由公司的短板變為專長,使公司成為國內唯一內陸全部加工外油的企業。在這些項目立項之初,遼陽石化就強調新建項目要節能優先,確保增產不增能耗。以550萬噸/年俄油加工裝置為例,遼陽石化在關鍵塔罐、機泵和加熱爐等“耗能大戶”上下了硬工夫,把節能理念滲透到每個操作環節,實現係統集成優化控製。新裝置投入使用後,12項煉油技術指標全部達到考核值,其中綜合能耗為45千克標油/噸,綜合商品率為9597%,輕油收率為848%,加工損失率為062%,噸油現金加工費為523元,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隨後,遼陽石化對煉油、烯烴、尼龍等生產線也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全麵淘汰高能耗落後裝置和技術。“十一五”期間,遼陽石化整體關閉了鞍山煉油廠250萬噸/年常減壓、80萬噸/年減黏裂化、60萬噸/年催化裂化等裝置,關閉了16萬噸/年芳烴抽提、2萬噸/年滌長、50萬噸/年糠醛抽提、6萬噸/年滌短裝置4套老裝置,總計淘汰14套舊裝置,極大地實現了能耗加速下降,產業鏈條優化。

正是通過對低能耗項目的引進和高能耗項目的淘汰,遼陽石化完成了由高能耗低效率向低能耗高效率的轉變。經統計,遼陽石化關停低效產能減少產值48億元,不足總產值的2%,但能耗總量卻下降69萬噸標煤/年,占總能耗的194%,節能效益十分明顯。而如果這些落後裝置繼續運行的話,能耗將高出11%。

節能降耗離不開細節管理,更離不開製度的有效執行。在遼陽石化公司,能源製度、監測和考核體係一直得到有效執行,並且形成了公司、廠、車間、班組四級管理網絡,在全公司395個一線生產班組、23套重點生產裝置中分別推行班組成本核算和清潔生產,充分調動員工參與節能減排的積極性,各項能源循環使用、梯級使用的措施相繼出台。聚酯車間員工提出,部分設備夾套中的冷卻水可以由原來的軟化水改為冷凍循環水,實現每小時節水5立方米。烯烴廠員工建議,對20萬噸乙烯裂解裝置鍋爐水脫氧器R108停止蒸汽排放,回收利用,每小時可節省09兆帕低壓蒸汽2噸,一年可創效約200多萬元。

遼陽石化各層次職責權限十分明確,並且建立了早會、周生產優化會、月經濟活動分析會等節能通報分析製度。層層落實節能,全員緊抓不放鬆,才把節能效益一點點地挖了出來。

在績效考核上,遼陽石化增加了節能指標考核體係,增加節能節水經濟考核權重,有力地推進了節能工作。在每個月召開的經濟活動分析會上,把能耗指標作為重點研究內容。哪一個基層單位的能耗指標高,就將是結構調整的目標。在這樣的壓力麵前,任何人都不敢掉以輕心。這就是遼陽石化踐行節約節能的力度,在這樣的力度之下,才能取得如此顯著的成績。

大慶電力集團:技術改進攻克節能難關

對於能源行業的大型企業來說,建設節能型企業的責任巨大,因為通常耗能越高的企業,節約的潛力也越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要把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國策和重大戰略。中國石油石化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龍頭支柱和國家經濟命脈,對於節能的主題,必須站在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的高度,落實科學發展觀,承擔應有的責任,為國家節能減排作出巨大的貢獻。

建設節能型企業,建立科學的決策機製是關鍵。決策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企業的切身利益,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科學決策是最大的節約,盲目拍板則是最大的浪費。據有關資料統計,“七五”到“九五”期間,我國的投資決策失誤率在30%左右,資金浪費及經濟損失大約在4000億元。在建設節能型石油石化企業的過程中,科學到位的決策應該擺在第一位,無論上項目,還是買設備,都要編製好方案,反複進行科學論證,既要考慮到生產開發,又要考慮到環式資源的綜合利用。大慶石油管理局深刻地意識到這一點,始終堅持科學的決策,堅持開發與節約並重、節約優先,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相適應的原則,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態勢。

作為集團公司最大的地區服務公司,大慶局地處資源富集區、國家最大能源生產基地,產能巨大,節能空間也很廣闊。

結合能源行業的特性,大慶石油管理局在技術攻關上下了苦工夫,通過技術上的突破和改進,達到節能增效的效果。科技攻關,是大慶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堅持節約發展、建設資源節能型企業的重要手段。

大慶石油管理局的技術創新是涵蓋了石油、電力、節水等方方麵麵的。

比如,在油田居民集中的東風地區、讓乘地區,大慶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熱電聯產和燃煤集中供熱鍋爐房改造,“十五”期間,共取消燃油鍋爐房118座,停運590台燃油鍋爐,新增代油能力6882萬噸,新增能力節約價值約55億元。

為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大慶局加強了節能技術改造和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和應用。化工集團甲醇廠通過對一甲醇裝置節能擴產改造,用電單耗由原來的950千瓦時/噸降至230千瓦時/噸,年節約天然氣558萬立方米。物業集團應用采暖管網水力平衡調節技術和熱網平衡技術等,解決供熱係統水力失調問題和局部低溫問題,實現均衡供熱,采暖係統能耗降低5%。而鑽探集團鑽井二公司則積極組織研發人員進行項目科研攻關,在4個鑽井隊推廣應用ZJ15DJ節能鑽機,降低鑽井用電單耗,同比節電303萬千瓦時。鑽探集團、建設集團、創業集團等單位則通過應用鍋爐遠紅外節能塗料、鍋爐節煤劑、柴油添加劑等節能產品,年節油700多噸,節煤2000多噸。

節電節水技術,也是大慶局用來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一個籌碼。通過開展11個節能改造項目和7個節水技術改造項目,大慶電力集團年節電622萬千瓦時,年節水475萬立方米。在餘熱利用和廢舊資源利用方麵,大慶局電力集團、物業集團、創業集團、昆侖集團等單位多途徑開展粉煤灰綜合利用,粉煤灰綜合利用率平均達到7716%。

正是因為把節約節能上升到了企業責任的高度,才能做到這樣全心全力地厲行節約。通過大慶石油管理局的有效運作,2006年,大慶通過加強管理和采取技術改造,全年累計節約能源4695萬噸標準煤,節水289萬立方米,節約價值593639萬元。全局粉煤灰綜合利用率達到8854%。2008年,電力集團燃機電廠發電耗水1507噸/萬千瓦時,同比減少445噸/萬千瓦時,節約用水98354萬噸,減少支出388497萬元,而發電量卻提高了10%。

毛主席曾說:“團結起來力量大。”在創建節約型企業、構建節約型社會的過程中,需要的是我們同心同德,把節約的力量擰成一股繩,把節約上升到責任的高度,把節約的精神落實到技術研發、經營管理、具體工作等各個方麵,才能像大慶石油管理局這樣,取得令人驚喜的節能效益。

萬科:現代“葛朗台”,節流又環保

受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我國國內房地產業暫時陷入低穀,房地產遭遇資金“瓶頸”,把企業調整的重點由擴張轉向開源節流的平穩過渡。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曾在2009年3月3日的一次訪談中曝出萬科節流內幕:“降低成本是我們應對經濟危機的另一辦法。萬科從去年開始,在辦公室開一半的燈,給員工隻發圓珠筆芯,不發圓珠筆,這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辦公室隻開一半的燈、不發筆隻發筆芯等,這在萬科其實不算什麼,在萬科,比這還“摳門”的節流方法到處都是,萬科的節流可以說是做到事無巨細,十足的現代“葛朗台”。雖然,短期內,這是由於地產業遭遇寒冬所致,但從節約型社會的大形勢來說,開源節流,無論在哪一個行業,都將被視為長期的發展策略。

萬科的中高層出差,大多隻乘坐經濟艙。同時,更多的會議采用各地分公司一起通過視頻的模式召開。既可以減少中高層旅途奔波勞累,也能夠減少差旅支出,同時讓更多的員工在第一時間獲得集團的會議精神。

其實,萬科的節約,不單單是為降低成本,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麵就是出於高度的環保意識。比如采用雙麵用紙、提議員工自帶水杯,這樣不僅使資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且環保、衛生。甚至,連廁所裏的衛生紙公司都鼓勵隻用一張,2008年公司定下的節約管理成本的目標,當時大家都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沒有想到,年底核算,竟然達到了目標。節約就是這樣一點點摳出來的,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萬科的節約與環保其實還隻是地產界厲行節約的一個縮影。在潘石屹的SOHO中國公司等,也都在各方麵開展了節約的舉措。其中,差旅費用、公關費用是房地產公司將下狠心裁下的成本。交際費用的支出要提前申報,嚴格控製出差的次數和人員規模等類似的手段,也新增到許多房企新的管理製度中。

有一家房地產公司,以往公司的董事及其管理層人員都可以乘坐飛機往返內地各城市工作,自然飛機也就成為這些人員出行的首選交通方式。可是,時間一長,公司背負了很重的財務負擔,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帶來很大影響。為此,公司為乘坐飛機的開支定立新例,除非公司主席或行政總裁批準,或前往該地時可為公司帶來收益,才可獲飛行開支津貼。這樣的情況不僅在房地產公司,在許多其他的企業都很多見。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葛朗台”的做派令人厭惡,但如今卻人人做上了“守財奴”。這反映出國人在節約意識上的進步。其實節約並不是貧窮的表現,相反,節約是倡導環保與簡約的一種時尚的工作態度和方式。用盡可能少的資源,創造盡可能多的效益,何樂而不為呢?

蘭雁集團:從細節入手增收節支

細微之處見效益。據有關資料統計,一個沒有關緊的水龍頭,一個月至少白白流掉1~6立方米水,一個漏水的馬桶一個月會白白流掉3~25立方米水。如果一個水龍頭以一秒鍾漏一滴水計算,一年將損失360噸水。所以說,節約在一點一滴的瑣碎小事當中。細節屢被忽視,資源就在不知不覺中被消耗殆盡。對於企業來說也是如此,不重視工作的細節,就不可能在節約上創造明顯的效益。

山東淄博的蘭雁集團就是一個善於從細節入手,讓節能減排、增收節支的工作出成效的企業。

蘭雁集團是一個紡織集團,在冬季,織布車間內必須保持一定的溫濕度,空壓機是噴氣織機的動力源,在工作過程中排風量大、風速快,當外部環境溫度過低、機房內溫度低時,容易造成空壓機疏水管路結冰,無法正常工作。為保證空壓機室內的溫度,通常使用光排進行采暖,為了節約能源,蘭雁集團的車間技術人員對空壓機的通風口進行了改造,將室內的通風口拆開,讓熱量散在室內來提高房內的溫度。通過這一小小的改造,每月可節約用氣80噸,按冬季取暖4個月,每噸氣150元計算,就能節約資金4萬餘元。使空壓機“自造”暖氣代替光排取暖,小小的改動,將餘熱變成了“能源”。

蘭雁集團重視細節的習慣反映在節能的各個方麵,其中在廢物回收方麵,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在蘭雁集團準漿分廠的高速整經車間的角落裏,堆放著許多報廢的經軸軸頭。業務骨幹王延海找到設備管理員李向鐸,共同商議利用這些廢經軸軸頭加工新軸頭的方案。最終試驗成功並投入生產。通常,製作一個新軸頭要500元,而利用廢軸頭加工一個新軸頭的費用隻有140元。在廢棄紙管再利用方麵,先是由服裝分廠將可再次利用的紙管收集起來,定點存放,然後檢驗分廠安排拉回,再次投入使用。經試驗,這些紙管投產後,既不影響卷布質量,又能節約成本。

節約就體現在這些細枝末節處。正是在這些細節上下了苦工夫,蘭雁集團的節約經營才能取得如此成效。蘭雁集團研發的絲光堿回收項目自2008年投產以來,每月可回收液態堿696噸,一年可節約資金457萬餘元,在為企業節省下成本的同時,也造福了社會,保護了環境,一舉多得。

蘭雁集團狠抓節約細節的成果反映出,節約並不是難事,從細微小事做起就能見效。我們要從每一件具體小事做起,樹立“細化節約”的節約觀念;時時把節約放在心上,處處厲行節約,防止浪費;樹立可持續的發展觀,自覺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

中石油:作業中實現“零排放”

眾所周知,排放是環境汙染的罪魁禍首。環境資源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要大力開展節能的工作,也在要“減排”上加大力度,加重投資。國家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必須要落實到各個企業中來。對於企業來說,減排是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建設資源節能型企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隨著節能型社會的構建進程,許多企業也開始提“零排放”的口號。即利用清潔生產,3R(Reduce,Reuse,Recycle)及生態產業等技術,實現對自然資源的完全循環利用,從而不給大氣、水體和土壤遺留任何廢棄物。所以零排放,就其內容而言,一方麵是要控製生產過程中不得已產生的廢棄物的排放,將其減少到零;另一方麵是將不得已排放的廢棄物充分利用,最終消滅它。

2007年5月10日,一艘油輪在冀東南堡油田海上石油平台裝船。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5月3日宣布,在渤海灣灘海地區發現儲量規模達10億噸的大油田——冀東南堡油田。這是40多年來我國石油勘探又一個激動人心的發現,對於落實國家關於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戰略方針,實現我國原油生產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增強我國能源安全供應的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將有力地促進京津唐乃至環渤海灣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冀東南堡油田是新發現的一塊油田,中石油集團在這塊油田上實行的是“海油陸采”,通過應用定向井、水平井、分支井和叢式井組等特色技術,大幅度節約用海用地,有效利用海洋和土地資源,並對人工島上鑽井平台集中控製管理,嚐試了在作業中實現“零排放”。

中石油在製訂油田開發建設方案時,研究製訂了循環式的資源綜合利用方案,充分考慮伴生天然氣的回收利用,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油氣自用和損耗;采用高效汙水處理和再生利用技術,提高采出水回注率及綜合利用水平。

“零排放”,從過程來說,是指將一種產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棄物變為另一種產業的原料或燃料,從而通過循環利用使相關產業形成產業生態係統。從技術角度講,在產業生產過程中,能量、能源、資源的轉化都遵循一定的自然規律,資源轉化為各種能量、各種能量相互轉化、原材料轉化為產品,都不可能實現100%的轉化。根據能量守恒定律和物質不滅定律,其損失的部分最終以水、氣、聲、渣、熱等形式排入環境。我國環保工作起步較晚,以現有的技術、經濟條件,真正做到將不得已排放的廢棄物減少到零,可謂是任務艱巨。有些企業通過對不得已排放廢棄物的充分利用,實現了所謂的“零排放”,也隻是改變了汙染物排放的方式、渠道和節點,一些汙染物最終要進入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講,真正的“零排放”隻是一種理論的、理想的狀態。但這和經濟學中的帕累托改進一樣,在接近這種理想狀態的過程中,我們就能把減排的工作做到最好。

華為:讓節能減排貫穿整個企業流程

黨的十七大提出,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作為國民經濟的核心基礎產業,電子信息,製造業也積極行動起來,從降低設備功耗、提高性能與能源效益和采取廢能源回收等方麵,推出並實施了節能減排的計劃。對行業的標杆企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來說,節能減排也是其戰略轉型中重要的一環。

華為構建了一個端到端全流程的綠色管理體係,致力於構築節約型,同時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網絡,從設計、到生產管理、到供應鏈管理、到運營和環境管理、到最後的退出循環管理,均有相應的環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