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篇 做一名“節能型”員工:讓節約成為你的職業精神(1 / 3)

第七章要“參與”而不僅是配合

——改變“節約與己無關”的思維定式

工作中沒有“不關我的事”

社會在發展,個人的職責範圍也會跟著擴大,所以不要總以“不關我的事”為由來推卸責任。要知道,抱著“不關我的事”這種想法的員工永遠不會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隻會給公司帶來時間、金錢等資源的浪費。

李航是一家IT公司的銷售部經理。一天,他到一家銷售公司聯係一款最新的打印設備的銷售事宜,因為是一款定位為大眾化的新品,並且廠家即將開展大規模的廣告宣傳,為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對經銷商的讓利幅度也非常大。李航便決定在媒體大量宣傳報道之前同一些信譽與關係都比較好的經銷商敲定首批的訂量。

不巧的是,同他一直保持密切業務關係的那家公司的老板不在。當他提起即將推出的新品時,一位負責接待他的員工冷冷地說:“等老板回來再說吧!”

李航繼續把廠家準備如何做該款新設備的宣傳,需要經銷商如何配合進行渠道開拓的設想向這位接待人員講解,試圖得到他的理解和回應。但是,令他失望的是,那個銷售人員根本不聽他的解釋,隻用非常簡單的一句話搪塞道:“這不關我的事,和我說沒有用!”

李航沒有任何辦法,隻好悻悻地走了出來。

他來到有業務聯係的第二家公司。不巧的是,這家公司的老板也不在。雖然很失望,但他還是想試一試,看能否說服接待他的人。

接待他的是一位新來不久的年輕小姐,人特別熱情。當得知李航是來自一家著名的IT公司的銷售經理的時候,她立即表現出了一個公司員工應有的極大熱情,馬上倒了一杯水給李航,還主動介紹了自己的情況。

李航向她說明了來意,她以自己剛剛學到的營銷知識,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不錯的商機,無論如何不能因為老板不在就讓它白白溜走。她主動要求第二天就給他們公司送貨,其他具體事宜等老板回來以後再由老板定奪。

結果很清楚,第二家公司在老板不在的時候,由於那位女員工的熱情接待,為公司促成了一樁生意。這款產品在整個市場上隻有該公司一家經營,不到一個月就銷售了近3000台,為老板淨賺了6萬多元。

可見,一句“不關我的事”,一次賺錢的機會就飛到了別人那裏。其實,“不關我的事”不僅會給企業造成損失,同時,也會造成員工消極怠工,工作效率下降,這些都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浪費。

隻有在工作中積極主動的員工才能擁有美好的前景,因為在他們取得進步的同時,也給公司帶來了業績。

在很多人眼裏,李敏的運氣特別好。她的專業在這個行業裏並不占什麼優勢,而她長相一般,能力也並不出類拔萃,但她在進入公司後短短的兩年時間裏,在每一個部門都做得有聲有色,每一次調動都令人刮目相看。關於她的升遷,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大致上都有這麼一點就是,大家覺得是好運氣眷顧了她,給了她得天獨厚的機會,否則她憑什麼從行政部文員到營銷部經理,一路綠燈,一路凱歌呢?

其實,隻有李敏自己清楚機會是怎麼得來的。

進這家大公司的時候,專業優勢不明顯的她先被分到行政部,做一個並不起眼的文員。那個部門,能言善道、八麵玲瓏的女孩子和深諳權術、勢利平庸的男人比比皆是。她不惹是非,隻是恪盡職守。不過偶爾露露崢嶸,比如發現別人輸錯了數據,她悄悄地就修正了,並不大肆渲染。領導讓她做什麼,她就竭盡所能,總是在第一時間做到讓人無可挑剔。別人紮堆抱怨工作百無聊賴、老板苛刻、地鐵太擠時,她卻在悄悄熟悉公司的各個部門、產品以及主要客戶的情況。

有一次,營銷部經理偶爾經過她的辦公室,看到她處理一件小事情時表現出的得體和分寸感,就打報告要求她去頂他們部門的一個空缺。

營銷部令她的世界驟然廣闊起來。同原先一樣,她的工作特色就是默默地努力。半年後,她的幾份紮實的調查分析報告,為她贏得了一片喝彩。一年後,她已經是營銷部公認的舉足輕重的人物了,看到她在會議上氣定神閑、無懈可擊的發言,原來行政部的同事大跌眼鏡。

剛剛榮升營銷部經理不久,領導請她喝茶,問她願不願意接受挑戰,去情況並不樂觀的北方公司。

李敏選擇了庫存積壓最厲害的第一銷售處,開始了她的第一步工作。寒風凜冽的冬天,她一個人借了一輛自行車,找代理公司產品的代理商,了解產品滯銷的原因。幾個月後,情況就開始明顯改善了。

不知情的人,當然以為她這兩年走運,哪裏知道她一天下來腰酸背痛的艱辛。

第一張大單子是去拜訪某局長時,偶然聽到他同業內另一位局長在打電話,談論第二天去某風景點開會的消息。李敏回公司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他們在那裏入住的酒店。第二天傍晚,一身旅行裝束的李敏與局長們相遇在酒店大堂裏,她說是來自助旅遊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或者年長的局長們涵養好,不忍心揭穿她。

幾天下來,他們邀請她一起參加活動,唱歌、打牌、聚餐。再後來,認識她的人同她關係更密切了,不認識她的人也慢慢接納了她,她的客戶名單上增加了強勢的一群人。第一張大單子就在半年後出現在了這群人中。

李敏通過自己的認真負責,把公司當做自己的家,為公司創造了績效,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成功的機會。

所以,作為一名“節能型”員工,徹底摒除“不關我的事”的思想,養成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的工作習慣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每一名員工都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節省大量的時間,從而為企業減少生產成本,創造出更多的利潤。

別讓浪費侵蝕你的大腦

在這樣一個充滿競爭的時代,許多公司的總花銷總是占總成本相當大的比例。生產成本的膨脹,生產價格過高,導致企業的競爭力下降。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對節約的一種認真的態度,自然而然地讓浪費侵蝕了自己的大腦。

1998年4月,海爾集團在全公司範圍內掀起了向洗衣機本部住宅設施事業部衛浴分廠廠長魏小娥學習的活動,學習她“認真解決每一個問題的精神”。

為了發展海爾整體衛浴設施的生產,1997年8月,33歲的魏小娥被派往日本,學習掌握世界上最先進的整體衛浴生產技術。在學習期間,魏小娥注意到,日本人試模期廢品率一般都在30%~60%,設備調試正常後,廢品率為2%。

“為什麼不把合格率提高到100%呢?”魏小娥問日本的技術人員。“100%?你覺得可能嗎?”技術人員反問道。從對話中,魏小娥意識到,不是日本人能力不夠,而是思想上的桎梏使得他們停滯於2%。作為一個海爾人,魏小娥的標準是100%,即“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她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的學習時間,3個月後,帶著先進的技術知識和趕超日本人的信念回到了海爾。

時隔半年,日本模具專家宮川先生來華訪問,見到了“徒弟”魏小娥,她此時已是衛浴分廠的廠長。麵對一塵不染的生產現場、操作熟練的員工和100%合格的產品,他驚呆了,反過來向徒弟請教。

“有幾個問題曾使我絞盡腦汁地想辦法解決,但最終都沒有成功。日本衛浴產品的生產現場過於髒亂,我們一直想做得更好一些,但難度太大了。你們是怎樣做到現場清潔的?100%的合格率是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的,對我們來說,2%的廢品率、5%的不良品率已經是合乎標準的了,你們又是怎樣提高產品合格率的呢?”

“認真。”魏小娥簡單的回答又讓宮川先生大吃一驚。

認真,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

從日本學習歸國之後,魏小娥重點抓衛浴分廠的模具質量工作。無論是工作日還是節假日,魏小娥緊繃的質量之弦從未放鬆過。在一次試模的前一天,魏小娥在原料中發現了一根頭發,這無疑是操作工在工作時無意間落入的。一根頭發絲就是廢品的定時炸彈,萬一混進原料中就會出現廢品。魏小娥馬上給操作工統一製作了白衣、白帽,並要求大家統一剪短發。這樣,又一個可能出現2%廢品的原因被消滅在萌芽之中。

就是憑著這種近乎苛刻的認真態度,海爾的整體浴房的合格率達到了100%。沒有了廢品,生產成本自然下降了,企業也就獲得了更大的利潤空間。

要想成為一名節能型的員工,秘訣就隻有一條,就是把節約當做一項認真的工作,深入到自己的意識中。那麼首先就要認真工作,哪怕隻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認真對待。

我們來看下麵一個事例,從中你會發現,認真對於一名員工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有三個人去一家公司應聘采購主管。他們當中一人是某知名管理學院畢業的,一人畢業於某商學院,一人則是一家民辦高校的畢業生。應聘者經過測試,留下的是那個民辦高校的畢業生。

在整個應聘過程中,他們經過一番測試後,在專業知識與經驗上各有千秋,難分伯仲。隨後招聘公司總經理親自麵試,他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題目為: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廠采購4999個信封,你需要從公司帶去多少錢?

幾分鍾後,應試者都交了答卷。

第一名應聘者的答案是430元。

總經理問:“你是怎麼計算的呢?”

“就采購5000個信封計算,可能要400元,其他雜費就算30元吧!”答者說。

總經理未置可否。

第二名應聘者的答案是415元。

對此他解釋道:“假設5000個信封大概需要400元,另外可能需用15元其他費用。”

總經理對此答案同樣沒表態。

但當他拿到第三個人的答卷,見上麵寫的答案是41942元時,不覺有些驚異,立即問:

“你能解釋一下你的答案嗎?”

“當然可以,”第三個人自信地回答道,“信封每個8分錢,4999個是39992元。從公司到某工廠,乘汽車來回票價10元,午餐費6元。從工廠到汽車站有一裏半路,請一輛三輪車搬信封需用35元。因此,最後總費用為41942元。”

總經理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收起他們的試卷,說:“好吧,今天到此為止,明天你們等通知吧。”

那些工作認真的員工,必定在乎他們正在做的事情的結果,那麼他們就必定會堅持把事情做好。領導們當然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們很欣賞那些工作態度認真的員工。

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任何細小的浪費都有可能導致成本的急劇攀升。老板在維持公司運營的情況下當然希望員工能夠替公司節約成本,這對於想得到老板信任和器重的員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學習德國和日本企業的節約精神

“節儉是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大凡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重要的特點——非常節儉。一個企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應從細節抓起,提倡節約。將節儉的觀念運用到現代企業經營中,就能不斷地降低各種成本,提高經營績效。

說到節儉立業,不得不提到日本企業和德國企業。

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一向以“小氣”而聞名。

我國有個考察團訪問日本,參觀了赫赫有名的豐田公司,結果驚奇地發現了一些令人驚訝的細節:

抽水馬桶裏放三塊磚,以便節省衝水量;男用的便池用白漆畫了兩個白色鞋印,定位而立,以便節省清洗用水;A4紙正麵寫完了,裁成4段訂成小冊子,反麵作為便條紙;一隻手套用破了,按規定隻能換一隻,另一隻等用破了再換。豐田汽車公司如此有錢,卻連一個東京總公司也沒有,原因是東京地價太貴,而且應酬難免增多。

豐田公司視“浪費”為企業的最大毒瘤,並且將浪費仔細分析為:加工時間的浪費、等待的浪費、製造不良的浪費、動作的浪費、搬運的浪費、在庫的浪費。

上麵那些做法,按中國人的說法算是十足的“小家子氣”,然而,豐田公司在某種意義上正是靠這“小家子氣”發家致富、走向成功的。

幾十年來,豐田公司一直沿襲精打細算的優良傳統。“豐田生產方式”的創造者大野耐一曾經強調說:“豐田生產方式的目標,在於杜絕企業內部的各種浪費,以提高生產效率。”

原來,豐田成功的秘密很簡單,就是盡量節儉。豐田公司的2002年度中期決算報告顯示,增長的2243億日元收入中,1500億來自降低成本的努力,也就是說,在增長的營業收入中,“摳”出來的錢占總收入的一半還多。

德國企業也毫不遜色,下麵這個例子就體現了它們的節約精神。

在德國備受人們尊敬的阿爾迪公司,是沃爾瑪唯一感到頭痛的競爭對手。根據《福布斯》雜誌的估計,公司共同創立者卡爾·布萊希特兄弟的財產價值高達230億美元。阿爾迪不懈地提高效率,在節約經營成本方麵不斷改進。它的銷售額在歐洲已占有35%的份額,與占有68%市場份額的法國家樂福公司展開競爭。

阿爾迪“摳門”的具體做法是設有專門的采購公司,它的任務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尋找最便宜的商品。一旦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阿爾迪往往長期訂貨。由於阿爾迪穩定及巨大的采購量,供應商可以有計劃地安排生產,更新設備,同時也不用再做廣告,從而將成本降到最低,使供貨價格更優惠。

其實,阿爾迪每家店鋪的營業麵積並不是很大,多在500~800平方米,店鋪裝修崇尚簡樸,店堂內外不懸掛廣告招貼,平時也很少刊登促銷廣告。

另外,在阿爾迪,收銀台甚至不使用已經很普及的條碼掃描儀,隻用普通的收款機。每家連鎖店隻設兩三個收銀台,聘用的營業人員一般僅為3~4人,人均服務麵積超過100平方米。各類東西也不貼價簽,所有員工包括店長在內,每人都身兼數職,沒有固定崗位,可謂“多麵手”。業務繁忙時,全部人員會集中在收銀台結賬,閑時輪流理貨,清理廢棄包裝,這又省下了一筆員工的開支。

阿爾迪經營的商品隻有700多種,然而每種商品都是人們的日常必用品,而且物美價廉。這種簡化的商業經營模式減少了商品采購、銷售及管理的各種費用。

德國的阿爾迪和日本的本田公司都是數得上的大企業,它們如此節儉,這相對於中國企業習慣於大肆鋪張、企業費用居高不下等情況而言,是一麵很好的鏡子。德國人和日本人的節儉意識應當引起我們每個人認真思考:如何把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

積極補位,避免無謂的浪費

在企業中,由於職能的閑置或重疊、分工沒有落實好,都會導致缺位、錯位的現象發生。有時做一件事需要得到他人的協助,如果分工沒有做好,那麼要做的這件事就很難完成了。在工作中,如果有一名員工缺位,那麼就很有可能帶來工作的等待、停滯,這樣一來,便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作的效率,造成時間資源的浪費。

所以,如果企業要想提高生產效率,避免缺位、錯位現象發生,導致時間資源浪費,那麼就需要每一名員工的積極補位。隻有在工作中具有積極補位的意識,才可以避免一些無謂的浪費,才可以提高企業的效率,創造更多的利潤。

於凱是北京首汽集團第三營運分企業車隊司機。他從事出租汽車駕駛員行業已經20餘年,累計行程近150萬公裏,從未接到服務投訴。他在車廂裏備有擦手巾、雨傘、地圖、紙筆、針線包、塑料袋等物品;啟動、加油、換擋、轉彎,每一個動作都要做得穩點兒、再穩點兒;注意觀察乘客神態,隨時準備提供必要服務……這些傳統的服務內容和模式他都做到了。但他不滿足,積極探索超前服務、無痕跡服務,讓乘客從心裏記住這座城市、這個國家。他利用業餘時間,閱讀了大量社會心理學、消費心理學的文章,自覺提高服務素養。他征求乘客意見,特意購買一些介紹北京周邊景點、特色餐飲和購物指南一類的書籍放在車內,適應外地遊客不斷增多的新特點。

如今,於凱已經成為出租車公司的一個品牌。在2002年,北京首汽集團以於凱的名字命名了品牌出租汽車車隊“於凱車隊”。自此,他以爭做“禮儀北京、人文奧運”的文明使者為目標,組織同事們開展職業禮儀學習實踐活動,像親人一樣對待乘客,與乘客共享美好旅程。

雖然是很小的事情,卻讓初來北京的外賓感動不已。

一次,一位外國乘客坐於凱的車到琉璃廠時,下起了小雨,一身西服的外賓露出了失望的神情。可車剛一停穩,於凱即遞過一把雨傘,這讓他喜出望外,打著雨傘不慌不忙地逛完了琉璃廠和古玩城。隨後於凱又送外賓到了機場,外賓讓他稍等一下。外賓告訴於凱,他是第一次來北京,於凱細致周到、友好的服務使他對北京和中國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想用剛買的一把新傘換下於凱的那把舊傘作為紀念。“中國好!北京好!你好!”握別時,外賓用很生硬的中國話說。於凱就是這樣通過出租車這一流動窗口,展示了中國和首都人民的精神風貌。

於凱在22年的司機生涯中,用真情架起了一座與乘客相互理解的橋梁,把溫暖送給四麵八方,體現了出租行業“一心為乘客,服務最光榮”的宗旨,贏得了廣大乘客的尊敬和愛戴,並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旅遊係統勞動模範、全國用戶滿意服務十大明星、全國城市公共交通標兵、全國文明出租汽車駕駛員等多項榮譽稱號。

每一名員工都應該有補位意識,不要像機器一樣隻做分配給自己的工作。一位知名企業家曾說過:“除非你願意在工作中超過一般人的平均水平,否則你便不具備在高層工作的能力。”

在企業中,如果你能做到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努力地多做一點,你就會取得更好的成績,獲得更多的收益。

積極補位,從另一方麵也可以理解為多做一些分外的工作。沒有哪個老板不欣賞這樣的員工,因為任何一個老板都知道,隻有這樣的員工才能使企業避免浪費,才能為企業創造利潤。

凱特在一家五金店做事,每月的薪水是75美元。有一天,一位顧客買了一大批貨物,有鏟子、鉗子、馬鞍、盤子、水桶、籮筐,等等。這位顧客過幾天就要結婚了,提前購買一些生活和勞動用具是當地的一種習俗。貨物堆放在獨輪車上,裝了滿滿一車,騾子拉起來也有些吃力,顧客希望凱特能幫他把這些東西送到他家去。其實送貨並非是凱特的職責,凱特完全是自願為客戶運送如此沉重貨物的。

途中車輪一不小心陷進了一個不深不淺的泥潭裏,顧客和凱特使盡了所有的力氣,車子仍然紋絲不動。恰巧有一位心地善良的商人駕著馬車路過,幫他們把車子拉出了泥潭。

當凱特推著空車艱難地返回商店時,已經很晚了,但老板並沒有因凱特的額外工作而稱讚他。一個星期後,那位商人找到凱特並告訴他說:“我發現你工作十分努力,熱情很高,尤其我注意到你卸貨時清點物品數目的細心和專注。因此,我願意為你提供一個月薪500美元的職位。”凱特接受了這份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我們能積極補位,急工作之所急,多做些分外的事,這無疑會給公司創造更多的利潤;從個人職業成長的角度來看,也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積極補位,其實就在我們工作中的每一天每一件小事上。如果你是一名貨運管理員,也許就可以在發貨清單上發現一個未被發現的錯誤;如果你是一個過磅員,也許就可以質疑並糾正磅秤的刻度錯誤;如果你是一名郵差,也許你會按照包裹上不準確的地址找到準確的收件人。隻要我們做到了這些,就等於為企業節約了成本,創造了利潤。

人在職場,不但需要我們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而且需要我們善於補位。隻要是可以為企業節約下成本,創造利潤的事情,我們就應該把它做好。隻有樹立起主人翁的意識,積極補位、主動承擔分外工作,我們才會在個人的職業道路上走得更遠。

做好小事,就是為公司省錢

每個公司裏,幾乎都有想幹大事的人。他們認為幹大事是有能力的表現,會讓使自己顯得風光。具體到一項計劃,他們總想幹那些顯得重要和表麵上風光的工作,所以對待一些小事和細節,就心不在焉,敷衍了事。

要知道,一項計劃是由很多細小的工作組成的,而每一項細小的工作又是由許多細節組成的。如果不注重細節,不重視做好每一項細小的工作,就容易出現紕漏,1%的錯誤往往會帶來100%的失敗。所以,執行一項計劃時,要把每一個細節都做好,這樣才能為公司節約成本,贏得利潤。

維斯卡亞公司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最為著名的機械製造公司,其產品銷往全世界,並代表著當時重型機械製造業的最高水平。許多人畢業後到該公司求職都遭到拒絕,因為,該公司的技術人員爆滿,不再需要此類技術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誌於此的求職者閃爍著誘人的光環。

詹姆斯和許多人的命運一樣,在該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招聘會上被拒,但詹姆斯並不灰心,他發誓一定要進入這家公司工作。

於是,他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請求公司分派給他任何工作,他將不計任何報酬來完成。公司起初覺得不可思議,但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也用不著操心,於是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的廢鐵屑。

一年下來,詹姆斯勤勤懇懇地重複著這種既簡單又勞累的工作。為了糊口,下班後他還得去酒吧打工。盡管他得到了老板及工人們的一致好感,但仍然沒有一個人提到錄用他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初,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理由均是產品質量問題,為此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召開會議,商議對策。當會議進行一大半還不見眉目時,詹姆斯闖入會議室,提出要見總經理。在會上,他就該問題出現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分析,並且就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隨後拿出了自己的產品改造設計圖。

這個設計非常先進,既恰到好處地保留了原來的優點,又克服了已經出現的弊病。

總經理及董事覺得這個編外清潔工很是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及現狀。於是,詹姆斯當著高層決策者們的麵,將自己的意圖和盤托出。之後經董事會舉手表決,詹姆斯當即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詹姆斯利用清掃工到處走動的便利特點,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還做了詳細記錄。他發現了工程技術上所存在的技術問題並想出了解決的辦法。這樣,他花了一年時間搞的設計,並做的大量統計數據,為最後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礎。

任何一個公司都欣賞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好的員工,因為這樣的員工會為公司創造大的利潤。

做好小事就是為公司省錢,換一句話說,做好小事實際上就是為公司創收。

喬·吉拉德認為,賣汽車,人品重於商品。一個成功的汽車銷售商肯定有一顆尊重普通人的愛心。他的愛心體現在他的每一個細小的行為中。

有一天,一位中年婦女從對麵的福特汽車銷售商行出來後,走進了吉拉德的汽車展銷室。她說自己很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就像她表姐開的那輛一樣,但是福特車行的經銷商讓她過一個小時之後再去,所以她先到這兒來瞧一瞧。

“夫人,歡迎您來看我們的車。”吉拉德微笑著說。婦女興奮地告訴他:“今天是我55歲的生日,想買一輛白色的福特車送給自己作為生日禮物。”“夫人,祝您生日快樂!”吉拉德熱情地祝賀道。隨後,他輕聲地向身邊的助手交代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