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篇 做一名“節能型”員工:讓節約成為你的職業精神(2 / 3)

吉拉德領著這位夫人從一輛輛新車麵前慢慢走過,邊看邊介紹。來到一輛雪佛萊車前時,他說:“夫人,您對白色情有獨鍾,瞧這輛雙門式轎車,也是白色的。”就在這時,助手走了進來,把一束玫瑰花交給了吉拉德。他把這束漂亮的鮮花送給了這位夫人,再次對她的生日表示祝賀。

那位夫人感動得熱淚盈眶,非常激動地說:“先生,太感謝您了,已經很久沒有人給我送過禮物。剛才那位福特車的經銷商看到我開著一輛舊車,以為我一定買不起新車,所以在我提出要看一看車時,他就推辭說需要出去收一筆錢,我隻好上您這兒來等他。現在想一想,也不一定非要買福特車不可。”就這樣,這位婦女在吉拉德這兒買了一輛白色的雪佛萊轎車。

一件小事被喬·吉拉德做得極其完美,同時也為他贏得了業績。

因此,不要小看一件平凡的小事,隻要有益於自己的工作和事業,無論多麼小的事情我們都應該全力以赴。用小事堆砌起來的事業大廈才是堅固的;用小事堆砌起來的工作才是真正有質量的。所有的“不平凡”,都是由許多個“平凡”累積起來的。

作為一名“節能型”員工,隻有把眾多的細小之事做好,不讓企業因為這些小事受到損失,就是最實際、最可行的節約之道。

第八章視節約為己任,從要我節約到我要節約

“一粒一粟當知來之不易”——節儉是每一個人的事

很多公司在創立之初,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受累,大有“粉骨碎身渾不怕”、“萬水千山隻等閑”之氣勢。可一旦事業有成,往往就鬆懈了下來,開始追求排場與奢華,花起錢來大手大腳,一擲千金,一點都不心疼。他們錯誤地以為,這樣才能與公司的名氣和規模相匹配,才能吸引高端的客戶與人才。結果,不少管理人員貪圖安逸,追求享受,公司內部競相攀比,大大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許多經濟成果就這樣被白白糟蹋了。

著名的德隆集團為了融資,在某省會城市租了五層樓,以四星級賓館的標準進行了豪華裝修,每年房租就高達1000萬元,而裏麵的工作人員隻有80多人。他們開出的融資回報率是年息18%,據此估算,德隆在此地融資的成本在20%~30%年息左右,所以其年收益必須要達到50%以上。結果,德隆很快就為這份奢侈付出了代價,不久就煙消雲散了。

奢侈就像一杯含有劇毒的“美酒”。有些企業效益好一點,企業領導就頭昏腦漲,大肆揮霍,擺譜、顯闊氣,不是大吃大喝,就是購買豪華小汽車,建造豪華辦公樓。企業的奢侈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資金、資源,同時還形成了一種奢侈、浪費的風氣,結果導致許多企業走上了破滅的不歸路。

美國政治學家威爾遜曾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論”,即如果有人打破了建築物一扇窗戶的玻璃,打破玻璃者未受到懲罰,而這扇窗戶又未得到及時修理的話,一些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破更多的窗戶玻璃,最終將造成千瘡百孔、積重難返的局麵。

彩虹集團是我國第一隻彩管的誕生地,是國內建廠最早、規模最大、目前效益最好的彩管製造企業,也是世界彩管業中配套最全的企業。據統計,在中國擁有彩電的家庭中,每四戶就有一戶使用的是“彩虹”牌彩管。

2001年,麵對彩電彩管市場的嚴峻形勢,彩虹集團發動全體員工開展了“抓質量,降成本,反浪費,求節約”的活動,以挖掘內部潛力,提高管理水平。

彩虹集團下屬各單位積極響應公司號召,全麵實施成本控製工程,要求人人養成精打細算的習慣,把成本控製工作貫穿於各個環節之中,不斷增加利潤。

2001年,彩虹集團節約13億元,占全年實現利潤近50%。2002年,通過開展全員參與的成本管理活動,采購成本同比降低88%,計114億元;生產成本同比降低1758%,計178億元。

此外,彩虹集團還舉辦挖潛增效成果展,79項成果參展,6400人參觀,大力宣傳了各單位、各方麵的好經驗、好方法,啟發了員工,鼓舞了員工士氣。在連續兩年開展的“智慧獻彩虹”合理化建議活動中,共提出建議4萬多條,已采納3萬條,為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發揮了巨大作用。“始終做到成本最低”,成為彩虹員工工作中談論最多的話題。

節能工作是一項需要持之以恒的係統工程,涉及人、物、管理等諸多方麵。為搞好節能工作,很多企業都製定了有目標、有管理、有考核的較為完善的節能管理製度,這些製度在企業能源節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長流水”、“長明燈”現象在一些企業裏依然存在。

為什麼總有人有意無意地成為第一個“打破玻璃者”?“破窗理論”提醒我們抓節能工作必須未雨綢繆、防微杜漸,既要及時修理“第一塊被打破的窗戶玻璃”,又要給第一個“打破玻璃者”以警示,采取措施防範再有人打破玻璃。如果缺乏節約能源的責任心,或者礙於情麵不給浪費能源者任何警告懲罰,容忍“第一塊玻璃”被打破,那麼就會給周圍的人一種打破“一塊玻璃”無關大局的暗示,從而縱容更多的人加入“破窗者”行列。這樣,再好的節能管理製度也會形同虛設,起不到警戒約束作用。每一名員工都應該以節約為榮,杜絕一切浪費,並將節約轉化為自覺行動,這樣,企業與員工才能共同得到發展。

節約創造價值,節省就是贏利

——扭轉淡薄的節約意識

節約,是一種生產力。有了節約,少了浪費,自然就可省出相當一部分的資源、能源,這實際上也就是在創造價值。反之,如果隻注重生產、發展,而忽視了節儉,盡管產出很高,但開支、浪費也大,那社會財富又怎麼能積累起來呢?在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商業社會裏,就算是從很小的地方去節省,積少成多,最後節省出來的東西也是可觀的,甚至可能成為贏利和虧本的區別。

法國作家大仲馬曾精辟地說:“節約是窮人的財富,富人的智慧。節約是世上大小所有財富的真正起始點。”

猶太人有世界公認的經商天賦,但是如果說他們的財富完全來自於天賦,是不確切的。除天賦外,猶太人的財富可以說是來自儉樸和勤奮。猶太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早在幾千年前,就有摩西率領猶太人走出埃及的記載;在“二戰”中,猶太人又慘遭屠戮。苦難的生活使猶太人養成了節約的好習慣。在猶太教的教義裏,有這樣一句話:“儉樸使人接近上帝,奢侈讓人招致懲罰。”這可謂是猶太人生活的準則。

猶太人憑著節儉,以及過人的經商天賦,雖然經受了許多苦難,但是在“二戰”以後,他們很快就在落腳地“發家致富”,擁有了巨額財富。卡特總統的財政部長布魯門切爾就是用十幾年時間白手在實業界打出一片天地的,40歲時已成為著名的本迪克斯公司的老總。

在對猶太民族懷有偏見的人看來,猶太人無法擺脫掉“吝嗇”的指責。實際上猶太人是對奢侈的東西吝嗇,他們應當被稱為“節儉家”。我們看一下猶太人商店陳列的廉價品就知道了。一般的猶太人消費的就是那些廉價品,比如說沒有香料的肥皂和沒有牌子的化妝品、餐具。無論是在芝加哥、紐約,還是在洛杉磯,隻要猶太人逛街,他們總會買價廉物美的貨品。

猶太人把“儉樸使人接近上帝,奢侈讓人招致懲罰”的理念深深地刻進了自己的骨髓裏。

在悉尼奧運會期間舉行的一個由世界各地傳媒大亨參加的新聞發布會上,人們突然發現,坐在第一排的美國傳媒巨頭NBC副總裁麥卡錫突然蹲下身子,鑽到桌子底下去了。大家目瞪口呆,滿臉疑惑,不知這位大亨為何在大庭廣眾之下會有如此不雅之舉。過了一會兒,麥卡錫從桌子底下鑽了出來,看著眾人滿臉的驚疑,揚了揚手中的雪茄說:“對不起,我的雪茄掉到桌下了。我的母親曾告訴我,要珍惜自己的每一分錢。”

美國連鎖商店大富豪克裏奇,他的商店遍及美國50個州的眾多城市,他的資產數以億計,但他仍非常節儉。有一次,他想要去看一場歌劇,在購票處看到一塊牌子上寫道:“下午5時以後入場半價收費。”克裏奇一看表是下午4時40分,於是他在入口處等了20分鍾,到了下午5時才買票進場。

從麥卡錫和克裏奇身上,我們看到了猶太人節儉的思想。愈是富有,愈要有節儉思想,愈要有良好的教養,愈要有本民族的傳統美德。

猶太人在商業上獲得的巨大成功,得益於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養成了節約的習慣。

19世紀末20世紀初,猶太人踏上北美大陸時,大多窮困潦倒,一貧如洗。當時上岸的移民平均身帶15美元,而其中猶太人隻帶10美元。

貧窮的猶太人的唯一辦法是投資10美元,成為流動的街頭小商小販。他們用5美元辦執照,1美元買籃子,剩下4美元辦貨。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如戈德曼、萊曼、洛布、薩斯和庫恩家族等,都是從沿街叫賣的小本經營發跡的。這種發家致富的途徑和方式,對猶太人而言,其實是輕車熟路。

經過幾代之後,猶太人的形象大變。作為一個群體,猶太人已爭取到了更高的生活水準和收入,在發達國家中,猶太人是富中之富。從職業公布上看,在美國,猶太人除商業、金融業外,也大多從事“白領”職業,如律師、醫生。

曾經有人為猶太人畫了兩幅絕妙的肖像:“現在讓我們來觀察一下現實的、世俗的猶太人的世俗基礎是什麼呢?實際需要。猶太人的世俗偶像是什麼呢?做生意。他們的世俗上帝是什麼呢?金錢。”

猶太民族是個幽默而機智的民族,他們滿嘴是精明而風趣的笑話,但是從不調侃金錢。

有一次,勞布找格小婷借錢。“格小婷,我眼下手頭拮據,能借我1萬先令嗎?”“親愛的勞布,可以借。”“那你要百分之幾的利息?”“9!”“9?”勞布叫了起來,“你發瘋了,你怎麼向一個教友要9%的利息呢?上帝從天上看下來時,他對你會有什麼想法?”

“上帝從天上看下來時,9像個6。”

勞布無言以對。

猶太人幾乎用很隨意的口氣,像談論鄰人一樣談論上帝。但他們對金錢永遠是極其認真的。

因為金錢對猶太人而言,是比天國的精神上帝更為實在的世俗上帝。對注重現實生活的猶太人而言,對必須靠錢生活的猶太人而言,是世俗上帝——金錢——得以使他們的肉體生存,也隻有在世俗上帝保證肉體生存之後,他們才能膜拜精神上帝,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因此,對猶太人而言,錢居於生死之間;在他們的生活中,錢處於中心地位。他們隱藏著內心的苦楚和悲涼,精心侍奉他們的世俗上帝。

猶太人將節約作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他們曾因為這種方式渡過難關,他們也因為這種方式而成為百萬富翁,這就是他們擁有經商天賦的奧秘。

節約是一種美德,更是員工愛企業如家的重要表現,是企業對每個員工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的客觀需要。每一個員工都要向猶太人學習,讓節約成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使公司和自己變得更加富有。

講排場、耍闊氣、愛擺譜

——改善鋪張浪費的工作作風

創業容易守業難。一些企業企業之初篳路藍縷、以君山林,再苦再累,也毫無怨言,大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英雄氣概。然而,一旦事業有成,便大擺闊氣,花錢如流水。有些企業為了追求表麵的風光,不惜血本,瘋狂造勢,大肆宣傳和廣告,完全不考慮成本和效益。這種狂熱的做法使無數企業飲恨退出了市場。

說到不惜血本的造勢,就不得不提及當年的央視“標王之爭”。

1995年秦池酒廠以6666萬元中標。在當時,6666萬元意味著三萬噸白酒,足以把豪華的梅地亞中心淹沒到半腰。1996年梅地亞中心再次召開廣告招標大會,廠長姬長孔說,“1995年,我們每天向中央電視台開進一輛桑塔納,開出一輛奧迪,今年我們每天要開進一輛豪華奔馳,爭取開出一輛加長林肯。”最後秦池以3212118億元成為“標王”,那時的廣告投標就如脫韁的野馬,讓人無從駕馭,到了發熱、發狂甚至發瘋的地步。一個外國記者問秦池老總3212118億是怎麼算出來的,他說:“這是我的手機號碼”。投資的隨意性由此可見一斑!3212118億元相當於1996年全年利潤的64倍,結果第二年秦池便一蹶不振,走到了破產的邊緣。

同樣的悲劇也曾在愛多身上上演。

在秦池以32億餘元天價中標後,第二年11月8日梅地亞中心再次廣告招標,愛多的老總胡誌標和步步高的老總段永平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最後胡誌標以21億的天價成為“標王”。緊接著,愛多又找到成龍拍了個“愛多VCD,好功夫”的廣告片。成龍開價是450萬,相當於愛多的全部利潤。不僅如此,1997年,愛多的老總胡誌標喜結連理,給全國各地的愛多經銷大戶和各個媒體的知名記者送了一份喜帖。喜帖上還貼了2張百元大鈔,討一個“兩人圓滿”的彩頭。胡誌標和他的秘書、總裁助理林瑩舉行了一場轟動的婚禮,138萬響的鞭炮,18輛車牌號碼連在一起的白色奔馳車,1000多位身份顯赫的貴賓。這樣奢侈的結果,就是兩個月之後,愛多爆發嚴重危機,隨後轟然垮台。胡誌標也因為奢侈所造成的資金緊張,不惜鋌而走險,進行金融詐騙,最後落了個鋃鐺入獄的下場。

盲目的攀比、一味的奢華,使得許多明星企業由盛轉衰,由強變弱,甚至消失得無影無蹤。無數企業似乎無法逃脫“富不過三代”的宿命,它像一條咒語一般纏繞在許多中國企業,尤其是家庭企業身上。

講排場、要闊氣、愛擺譜,這樣的鋪張浪費隻會無故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讓企業背負起沉重的債務,挫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嚴重的有可能導致企業一蹶不振、瀕臨破產,幾十年的辛勞付之東流。因此,無論是企業的管理者還是員工,都應該認識到大興奢侈之風給企業所帶來的隱患,應該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力戒奢侈之風,倡導建立起節儉的企業文化,以保持企業持久、健康地發展。

一張紙、一度電、一滴水——節約從細節小處著手

企業生存如居家過日子,企業員工若不會精打細算,不能量入計出,不能開源節流、杜絕浪費,企業的利潤就無法增加。

一位優秀的企業員工必然會以節約為己任。他腦海中存在“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意識,有節約的習慣,會自我約束、自我監督,像關心自己的家一樣關心企業,從而實現個人與企業的“雙贏”和共同發展。

艾瑪大學畢業後,在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工作。她工作認真又踏實,同事們剛開始對她的印象都挺好。可不久,同事們發現她有一些奇怪的舉止:她從來不用公司的一次性紙杯和筷子,總是自備水杯和筷子;她拒絕吃用泡沫塑料飯盒裝的盒飯,總是自備餐具;她經常拿用過一麵的紙起草文件,而且經常提醒同事也要這樣。每天下班,她都要確認所有的電源開關都關閉後才會回家。

許多同事都有點受不了艾瑪,認為她是在裝腔作勢。後來,有人忍不住把她的“怪癖”報告給了公司老總。

同事們都以為老總會製止艾瑪,誰知老總隻把艾瑪找去談了一次話,然後就什麼也不提了。半個月後的公司例會上,老總突然宣布:艾瑪的那一係列原來被同事看成“怪癖”的行為,現在被列入《員工準則》,要求成為每位員工主動完成的事情。同事們大吃一驚。不過在新製度施行一個月後,他們驚訝地發現當月的辦公費用竟然節約了許多,同事們便開始理解艾瑪了。

如果公司員工欠缺成本意識,就會無形中提高企業的經營成本。如果員工沒有成本意識,那麼對公司財物的損壞、浪費就會熟視無睹,讓公司白白遭受損失,這樣自然就會使公司的開支增加,成本提高。

一個優秀的員工會對勤儉節約始終身體力行。他們倡導艱苦奮鬥,提倡勤儉節約,可別小看上文中艾瑪的節儉行為,在她行為的背後其實隱藏著無數優秀、閃光的品質,例如,敬業、責任、感恩這樣的優秀員工怎麼能不得到老總的青睞呢?這既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每個員工立身做人的需要。

小馬在一家汽車公司上班,他的工作是負責焊接車底盤的部件。整個車間是流水作業,車底盤由傳送帶自動輸送,在他這道工序停留4分鍾,他必須在4分鍾內用6根焊條焊接完所有部件。公司一直為自己的自動生產線而自豪,以為省時、省工、省料,而小馬卻認為在他這道工序上還可以改進,於是他每天觀察自動生產線的傳送,計算焊條的用量,並思考改進焊接的辦法。

有一天在上班的路上,他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如果能將焊接點擊次數減少,是不是能節省點成本呢?於是,他利用業餘的時間認真研究,終於找到一種比原來少點擊7次的焊接方式。每個底盤少點擊7次,看上去微不足道,但一天下來僅他這一個崗位便可節約3根焊條,整個車間一天便可節約300根焊條。公司對他的技術革新非常滿意,給了他很高的評價。不久,焊接部主任退休,公司領導便提拔小馬做了主任。

可見,一旦某位員工養成了克勤克儉、不畏勞苦、鍥而不舍的工作品性,無論他從事什麼行業,都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從“要我節約”到“我要節約”

——讓節約成為無意識的習慣

為企業節約每一分錢是企業對員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員工的責任,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更應視節約為己任。

每一名對企業有責任感的員工,都會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會盡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每一項工作,把浪費降低到最低限度,小心地使用設備和服務設施,高效率地利用好自己的時間。這樣,不論是開動一台機器,還是進行一次車間服務,或者是在辦公室打一封信件,他都會最大限度地節約每一分錢。

廣東一家服裝公司要參加一次大型的展會,需要一批宣傳資料。老板叫來秘書小艾,請她盡快去聯係印刷廠印製宣傳材料。

小艾聽到吩咐後並沒有馬上去執行,而是對老板說:“上次展會還剩下好多資料,可以用那些嗎?”

老板回答:“你找出來核對一下,看看內容是不是一樣。”

小艾便找出資料進行核對。

過了一會兒,小艾又找到老板。

“老板,我核對過了,絕大部分內容都一樣,隻有一個電話號碼變了。”

“那就去重印吧!”老板回答道。

小艾還在想這件事,她一直都覺得可惜,這麼多資料,隻因為一個電話號碼的改變就不能用了。重印不僅要花費一大筆錢,還要花費時間。

“難道真的沒辦法再用上這些資料了嗎?”小艾想。

無意間,她看見了桌上的一份資料。這份資料是老板開會時用的,因為老板臨時改變了一個數據,於是她用一個改正紙把數據改了過來。

突然,她靈機一動,那些宣傳材料上的電話號碼不也可以用印有新號碼的不幹膠紙改一下嗎?隻要貼得整齊,是不會影響美觀的。

於是,她馬上到老板辦公室,向老板請示。

老板有點不放心,問:“那樣能行嗎?”

“我仔細點,不會影響閱讀的。”

“好,你去試試吧!”

兩個小時後,小艾把整理好的材料給老板過目。現在,在原先那個電話號碼上,是一條不幹膠,上麵是一個工整的新電話號碼,看起來一點也沒有不協調的感覺。

老板讚揚了小艾一番,並立即開了一個小型會議。在會上,老板說:“小艾的創意非常妙,雖然節省的錢不多,但是可以看出她已經將節約當成了自己的責任,主動去想辦法為公司節約。如果大家都能像她那樣視節約為己任,那麼公司就不愁沒有大的發展了。”

當然,為企業節約隻靠一名員工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隻有每一名員工都視節約為己任,才能為企業、為公司贏得利潤。不僅如此,員工也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因為你的努力早已被老板看在眼裏,公司贏利自然也不會虧待你。

小馬在一家規模不算大,被一些人稱為“工作室”的小公司上班。算上老板,公司也就10多個人,可是公司裏的員工都非常賣力。老板是一個和他年紀相仿的中年人,對待下屬一直比較“人性化”,也就是說老板和每位員工都沒有那種上下級的關係,彼此之間顯得沒有什麼拘束。

公司的員工很注重節約辦公用品,就以易耗損品——筆的使用為例,公司從來都沒有出現過那種一次性的水筆,取而代之的是圓珠筆,都是那種可以換筆芯的。公司裏如果誰的圓珠筆用完了,便可以到公共的“用品配給區”換筆芯。在小馬的公司裏,很難見到一支嶄新的圓珠筆,通常情況下,上場“打仗”的都是那些“傷兵殘將”。

在其他方麵,員工都為公司節省了大量的辦公用品,公司因此節省了大量的資金。老板在每次過節的時候,給大家分發一些福利,過年放假的時候,老板還會多開出一個月的工資,以此回報員工們的努力和節儉。

每一名員工做的這些似乎都是一些小事,卻會對一個企業的成敗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企業的每一名員工都能學會節約,那麼,日積月累,將會給公司造成巨大的財富。

第九章節約為公司,也是為自己,

讓節儉成為你的職業精神

“聚沙可成塔,積水可成淵”

——節約從踏實工作開始

俗話說:“聚沙可成塔,積水可成淵。”就節約來講,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倡導節約之風,踐行節約的美德,這就要求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厲行節約之風發揚到工作中去,從踏踏實實的工作開始,不然我們又何談節約?

工作中,有很多人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拚搏,開拓進取,但毋庸置疑,也有許多人整天無所事事,消耗了公司的資源卻沒有為公司創造效益。不幹事的人無非幾種類型:一是因為理想不堅定,責任心差,工作沒有動力,沒有目標,不想幹。二是因為不注意學習,麵對困難和問題時不注意調查研究,在遇到考驗時不知所措,不會幹。三是不能吃苦,不願付出艱辛,不願承受壓力。四是作風敷衍,應付了事。為了交差,能少幹點就少幹點,應付得過去就算了,工作沒有實效。

在大慶喜噴工業油流的關鍵時刻,王進喜從玉門來到了大慶。麵對莽莽荒原,麵對冰冷的機器,麵對嚴寒饑餓,他走下車門的第一句話不問吃、不問住,而是問井場在哪裏。頭上青天一頂,腳下荒原一片。沒有地方住,王進喜就和工人幹打壘,建起臨時住所;沒有糧食,就去挖野菜,到地裏揀白菜幫和甜菜纓子吃;沒有吃飯的工具,就在野外席地而坐,鋁盔當飯盒。關鍵時刻,解放軍來了,石油專家來了,全國各地的支援來了。全國人民以堅忍不拔的意誌克服經濟困難,每人每月節約1斤糧食支援大慶。但是大慶工人每天要抬100多斤的卡瓦,沒有充足的食物,他們哪裏有力氣呢?沒糧食,他們就提出“五兩保三餐”的口號,他們的家屬率先走上荒原,開始了“五把鐵鍬鬧革命”。她們說:“鐵人能人拉肩扛,把油井打起來,我們也能人拉犁杖把地翻出來!”

王進喜更是帶頭克服困難,他一家人住在幹打壘裏麵。沒糧吃卻拒絕上級分給他的麵粉。公家分給他的車隻能幹部工人用,家人不能乘坐,妻子病了,他讓兒子騎自行車把媽媽送去醫院。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王進喜還說:“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