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篇 做一名“節能型”員工:讓節約成為你的職業精神(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

“幹,才能馬克思主義;不幹,半點馬列主義也沒有。”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我們打井的,講幹勁,要猛如虎;講細勁,要細如繡花。”

“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困難越大越有幹頭。”

“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這矛盾、那矛盾,國家沒有油是最主要的矛盾。”

“幹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經得起子孫萬代的檢查。”

在井隊掘進麵臨巨大考驗的艱難麵前,王進喜帶領工人毫不退縮——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停,零下四十度也是紙老虎。工人休息了,王進喜仍然在井場量鑽杆。在打55#油井時王進喜一天不離井場,鋪著羊皮袱,頭枕鑽頭在鑽杆上休息。“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在突發井噴的危急關頭,王進喜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泥漿,用身體攪拌泥漿,經過3個多小時的搶修,終於製服了井噴,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也贏得了鐵人的稱號。

鐵人王進喜平凡而光輝的人生,充分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他的這種樸實節儉是和中國農民的優秀品格一脈相承的。無論是在建設工業化的建國之初還是在建設信息化的今天,這種節儉樸實卻不能丟,因為這是我們民族性格中最珍貴的部分,也是我們的工作能夠取得不斷勝利的保證。

“公司的事就是我的事”——節約需要一顆忠誠的心

作為一名員工,如果你能夠幫公司節約資源,那麼公司一定會按比例給你報酬。也許你的報酬不會很快兌現,但是它一定會來,隻不過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當你養成節約習慣,將公司的資產像自己的財產一樣愛護,你的老板和同事都會看在眼裏。

在福海油脂公司,有一名老員工——修配車間主任鄭述平。在公司,他負責修配車間的維修工作,憑著自己熟練的維修技術和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贏得了領導和員工的好評。而這隻是一方麵,他出色的另一麵,是他的節儉意識,他在工作中總是千方百計為公司節省材料,變廢為寶。

在福海油脂公司辦公室的後麵西側,有一大堆拆卸的廢舊設備和廢舊配件,更確切地說,那是一堆“廢鐵”。可是,鄭述平好像對它特別感興趣,他不顧烈日暴曬,不怕蚊蟲叮咬,經常光臨這堆“廢鐵”。隻見他手中拿著鋼卷尺,量量這,量量那,在廢鐵堆上挑挑揀揀,當發現有用的鋼軸、尺帶輪、鐵板、三角鐵、鐵管等,就用氣割把它割下來,拉回修配車間留作備用。當車間急用時,經車床一加工就能用,既節約了時間又省下了采購費用,既方便又經濟,就此一項,估計每年可為公司節約數萬元資金。

每一名員工都應該明白,自己的工資收益完全來自公司的收益,因此,公司的利益就是自己利益的來源。“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幫公司節約實際上是在為自己謀福利。

喬治到一家鋼鐵公司工作還不滿一個月,就發現許多煉鐵的礦石並未得到充分的冶煉,很多礦石中仍殘留著尚未煉好的鐵。這種情況如果一直持續下去的話,將會給公司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為此,他便找到負責技術的工程師反映他所擔心的問題。然而工程師卻十分自信地講道:“我們的冶煉技術絕對堪稱世界一流,你所擔心的問題根本不可能存在。”

無奈之餘,喬治隻好拿著未被充分冶煉的礦石去找公司負責技術的總工程師反映問題。聽完喬治反映的情況,出於職業的敏感,總工程師嚴肅地說道:“竟然有這種問題,為什麼沒有人向我反映呢?”

總工程師立即召集負責技術的工程師來到車間檢查問題,果然發現了很多冶煉並不充分的礦石。公司的總經理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經過之後,不僅獎勵了喬治,還提升他為負責技術監督的工程師。總經理感慨萬分地說:“我們公司並不缺少工程師,可是我們缺少對公司負責、對工作負責、為公司著想的精神,以至於這麼多工程師沒有一個人發現問題,甚至當有人提出了問題,他們還認為不會給公司帶來很大的損失而不願理睬或不以為然。要知道,這些小問題,日積月累就會變成大問題。當它變成大問題時,給公司帶來的經濟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

許多員工認為自己隻是一個打工者,與公司隻是一種雇用與被雇用的關係,甚至有意無意地將自己置於同老板或上司對立的地位。他們總是認為公司的一切與自己無關,節約下來的一切也隻是給公司節約,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雖然工作與取得報酬有直接的關係,但事實並沒有這麼簡單。如果讓這種想法控製你的思想,那麼可以斷言,你不會有什麼好的發展;如果你能注意節約公司的財物,哪怕隻是一張小小的紙片也會給你帶來成功的機會。

一位年輕人到一家大公司應聘。當他走進辦公室時,看到門口地麵上有一張白紙,出於習慣,年輕人彎腰撿起白紙並把它交給了前台小姐。結果,在眾多的應聘者中,這位年輕人戰勝了其他條件比他更好的人,成了這家公司的正式員工。公司董事長在給他分配任務時說:“其實門口那張白紙是我們故意放的,那是對所有應聘者的一個考驗,但隻有你通過了。隻有懂得珍惜公司最細微的財物的員工,才能給公司創造財富。”這位年輕人後來果然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當然,在他給公司帶來利潤的同時,也為自己帶來了財富。

在崇尚利潤至上的今天,每一名員工都應有一種為公司節約的意識,隻有公司贏利,員工才會贏利。

被動和拖延就是最大的浪費——積極主動把工作做好

立即行動,絕不拖延,才可能創造利潤。也許猶豫不決可以避免做錯事,但同時也浪費了時間和機會。所以,要想創造利潤,做一名“節能型”的員工,你就要將認定的某件事立即付之行動,絕不拖延。

19世紀50年代,受舊金山淘金熱的影響,年輕的美國小夥子李威·施特勞斯也按捺不住了。他放棄了自己輕鬆的文職工作,隨哥哥來到舊金山。到舊金山不久,他開辦了一家百貨店。

一天,一位來店裏買東西的淘金工人無意中對施特勞斯說:“你們的帆布包真的很適合我們,為什麼不用帆布做成褲子給我們淘金工人穿呢?我想,那一定比我們現在的棉布工裝褲結實耐用多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施特勞斯經過一整夜反複思考,決定立即采納這位淘金工人的建議。他馬上取出一塊帆布到裁縫店,做出了第一條帆布工裝短褲。這種工裝褲誕生以後,果然受到了眾多礦工的喜愛。這種工裝褲就是現在風靡全球的牛仔褲的前身。

過了些日子,一位從遠方來看望施特勞斯的朋友見到工人購買工裝褲的情形,向他建議道:“我認為,你應該聘請一些有豐富經驗的裁縫,先把這種褲子重新設計一番,再投入一些資金,並進行相應的廣告宣傳,然後把它完全推向市場。”聰明的施特勞斯又立即接納了這位朋友的建議,把經過重新設計的工裝褲推向了市場。令施特勞斯沒有想到的是,這種褲子不但吸引了大批礦工的喜愛,而且受到了年輕人的青睞。

後來,他引進設備,組裝生產線,開始大批量地生產這種工裝褲——牛仔褲,並利用各種媒體對牛仔褲進行大肆宣傳,甚至還大談特談起“牛仔文化”,無孔不入的宣傳使牛仔褲廣得人心。牛仔褲的市場前景越來越光明、越來越廣闊,他的公司因此獲得了蓬勃發展。

如果當初施特勞斯猶豫不決,遲遲不去行動,他的公司一定不會有大的發展。

對每一個渴望有所成就的人來說,拖延是最具破壞性的。它是一種最危險的惡習,它會浪費公司的時間,還會給公司造成巨大的損失。

某公司老板要赴海外出差,並且要在一個國際性的商務會議上發表演說。他身邊的幾名要員忙得頭暈眼花,要把他赴洋公幹所需的各種物件都準備妥當,包括演講稿在內。

在該老板赴洋的那天早晨,各部門主管都來送行。有人問其中一個部門主管:“你負責的文件打好了沒有?”

對方睜著惺忪睡眼,說道:“我一直工作到早上4點鍾,實在熬不住就去睡了。反正我負責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寫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飛機上不可能複讀一遍。待他上飛機後,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發傳真傳去就可以了。”

誰知轉眼之間,老板打電話來了,第一件事就問這位主管:“你負責預備的那份文件和數據呢?”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聞言,很是惱怒:“怎麼會這樣?我已計劃好利用在飛機上的時間,與同行的外籍顧問研究一下自己的報告和數據,以便不白白浪費坐飛機的時間呢!”

天啊!這位主管臉色一片慘白。

這就是拖延工作產生的不良後果。拖延不僅僅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還浪費著企業的時間,並且也會因此使企業遭受損失。

堅決果斷、立即行動是優秀員工一貫的工作作風,而被動出擊、優柔寡斷則是不負責、不敬業的表現。成功企業的員工,大多數都是積極主動的,是能抓住機會果斷出擊的員工。而發展平平的企業的員工,則大多數是被動且猶豫不決的員工,他們喜歡找出種種理由來拖延工作,擔心失敗會牽連到自己,直到最後企業失去機遇,逐漸退出。

在工作中,我們應意識到被動和拖延是最大的浪費。這與節能型企業精神是相違背的。要建設節能型企業,做一名“節能型”員工,就必須要遏製被動和拖延的工作惡習,用最少的資源作出最多的業績。

把浪費扼殺在搖籃裏——會節約的員工懂得用方法

在工作中,無論對於企業還是對於個人來說,所能掌控的時間和資源總是有限的。一般而言,一個“節能型”的員工會懂得如何在工作中運用正確的方法,提高效率、作出業績,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出最大的成果來。關於這一點,管理大師德魯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書中有另外一種理解:“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效率和效能不應偏廢,但這並不意味著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樣的重要性。我們當然希望同時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與效能無法兼得時,我們首先應著眼於效能,然後再設法提高效率。”

“正確地做事”強調的是效率,其結果是讓我們更快地朝目標邁進;“做正確的事”強調的則是效能,其結果是確保我們的工作是在堅實地朝著自己的目標邁進。效率重視的是做一件工作的最好方法。如果我們有了明確的目標,確保自己是在“做正確的事”,接下來要“成事”,就是“方法”的問題了。

正如世界上出現鎖以後就必然有與之相對應的鑰匙一樣,問題與方法也是共存的。而如何找到最合適、最高效的工作方法,是每一個員工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我們的工作,其實就是通過不同的手段,達到解決問題、實現目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選擇好的方法至關重要。因為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我們能以最少的時間、最少的資源達到目標。這樣不僅為我們節省了時間,更使我們在與別人的競爭中占盡先機,處於領先地位。

會節約的員工就是能正確地做事,懂得做正確的事的人。他們十分注重工作方法,張弛有度。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生活方向,善於安排時間、控製節奏,知道自己該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

“正確地做事”與“做正確的事”有著本質的區別。“正確地做事”是以“做正確的事”為前提的,如果沒有這樣的前提,“正確地做事”將變得毫無意義。首先要做正確的事,然後才存在正確地做事。試想,在一個工業企業裏,員工在生產線上,按照要求生產產品,其質量、操作行為都達到了標準,他是在正確地做事。但是如果這個產品根本就沒有買主,沒有用戶,這就不是在做正確的事。這時無論他做事的方式方法多麼正確,其結果都是徒勞無益的。

正確地做事,更要做正確的事。這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種很重要的管理思想。任何時候,對於任何人或者組織而言,“做正確的事”都要遠比“正確地做事”重要。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言,“做正確的事”是由企業戰略來解決的,“正確地做事”則是執行問題。如果做的是正確的事,即使執行中有一些偏差,其結果可能不會致命;但如果做的是錯誤的事情,即使執行得完美無缺,其結果對於企業來說也肯定是災難。

對企業而言,倡導“正確地做事”的工作方法和培養“正確地做事”的人與倡導“做正確的事”的工作方法和培養“做正確的事”的人,其產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保守的、被動接受的,而後者是進取創新的、主動的。

麥肯錫資深谘詢顧問奧姆威爾·格林紹曾指出:“我們不一定知道正確的道路是什麼,但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這是一條對所有人都具有重要意義的告誡,他告訴我們一個十分重要的工作方法,如果我們一時還弄不清楚“正確的道路”(正確的事)在哪裏,最起碼,那就先停下自己手頭的工作吧,先找出“正確的事”。

找出“正確的事”這個過程就是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有時候,一個問題會擺到你的辦公桌上讓你去解決。問題本身已經相當清楚,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很清楚。但是,不管你要衝向哪個方向,想先從那個地方下手,正確的工作方法隻能是:在此之前,請你確保自己正在解決的是正確的問題——很有可能,它並不是先前交給你的那個問題。

其實,讓工作高效卓越的方法是有機而複雜的。就跟醫學問題一樣,病人到醫生的辦公室說,自己有一點發燒,他會告訴醫生自己的症狀:嗓子痛、頭疼、鼻子堵塞。醫生不會馬上就相信病人的結論,他會翻開病曆,問一些探究性的問題,然後再作出自己的診斷。病人也許是發燒,也許是感冒了,還可能得了什麼更嚴重的病,但醫生不會依靠病人對自己的判斷進行診斷。

所以,要搞清楚交給你的問題是不是真正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更深入地挖掘和收集事實。

當黑白電視機處於成熟期,而彩色電視機正方興未艾時,若仍選定黑白電視機為目標產品,則不論其生產效率有多高,這種產品肯定要滯銷。雖然提高生產效率是在正確地做事,但因為做了不正確的事,導致損失巨大。

當你確信自己是在為一個錯誤的問題傷腦筋時,你會做些什麼呢?當醫生認為病人的輕微症狀掩蓋了某些更為嚴重的問題時,他會告訴自己的病人:“瓊斯先生,我可以治療你的頭疼,不過我認為這是某種更為嚴重的病情的症狀,我會做進一步的檢查。”按照同樣的方法,你應該去找你的客戶或者是你的老板——隻要是最開始要求你進行投入的人就行——告訴他:“你讓我去了解X問題,但真正對我們的業績有影響的是來自於對Y問題的解決。隻要你真想的話,我現在就可以解決X問題,不過我認為把精力放在Y問題上麵更符合我們的利益。”

如果你有支持自己的資料,客戶既可以接受你的建議,也可以讓你繼續處理原來的問題,但是你已經盡到了根據客戶的最佳利益行事的責任。

這也是會節約的員工的工作原則,正確做事,更要做正確的事。而首先找出“正確的問題”,則是做正確的事的第一步。

而接下來,我們介紹的是把“正確的問題”做到正確的一些快速高效的工作方法:

1改進原來不合理的工作方式

原有的工作方法未必就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對原有的方法加以認真分析,找出那些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進,使之與實現目標要求相適應。

也可在明確的目的基礎上,提出實現目的的各種設想,從中選擇最佳的手段和方法。

2統籌安排做事順序

即考慮做工作時采取什麼樣的順序最合理,要善於打破自然的時間順序,采取電影導演的“分切”、“組合”式手法,重新進行排列。

3合並處理,分類解決

如果有兩項或幾項工作,它們既互不相同,又有類似之處,互有聯係,實質上又是服務於同一目的的,就可以把這兩項或幾項工作結合為一,利用其相同或相關的特點,一起研究解決。這樣自然就能夠省去重複勞動的時間。

4適當給予休息

盡可能把不同性質的工作內容互相穿插,避免打疲勞戰,如寫報告需要幾個小時,中間可以找人談談別的事情,讓大腦休息一下;又如上午在辦公室開會,下午到群眾中去搞調查研究。

5經常性問題,統一處理

即用相同的方法來安排那些必須時常進行的工作。例如,記錄時使用通用的記號,這樣一來就簡單了。對於經常性的詢問,事先可準備好標準答複。

其實,正確的事不僅僅隻有選擇自己所愛的工作,也不僅僅是提高工作效率,它還包括許多其他的事情,這些都需要大家在以後的工作中慢慢體會。

自覺自願、自動自發——內在驅動力造就節約美德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堅持勤儉節約,建設節能型企業是現代社會的要求,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需要,這是一項重要的工作,也應成為有責任心的企業的自覺行為。

小杜所在的公司是通過銀行卡發工資的。這個月底,他像往常一樣去銀行取錢,當他查詢餘額準備轉賬時,突然發現這個月的工資多了500元。“這是怎麼回事呢?錢雖然不是很多,但問題還是要弄明白的,不能白白沾公司的光呀!”小杜這樣尋思著。

第二天剛一上班,小杜就找到了會計。

小杜問道:“你是不是把工資弄錯了,我的工資怎麼會無緣無故多了500元呢?”

“哈哈,我一猜你就是為了那500塊錢的事。發工資那天,是經理特意打電話叮囑我,多給你算500塊錢的,我也沒細問。”

聽到會計這麼說,小杜心裏的疑問就更多了。

會計突然又說道:“對了,我差點忘了,經理叫你去一趟,他會向你說明原因的。”

於是,小杜來到了經理的辦公室。經理一見到小杜,沒等他開口,就拿出了一個小機器零件來。

小杜接過來一看,原來是他上次在車間外撿的一個齒輪。

小杜平時有收集零部件的習慣,這些部件雖然舊,但還可以用,上回車間師傅需要幾個齒輪,本打算去買,小杜剛好幫上了忙。

經理開口了:“你的節約意識很強,我能看得出,你這個零件是從廢機器上取下來的。你的節約精神值得向全公司推廣,那500元錢,就是對你這種節約精神的獎勵。”

小杜聽後開心地笑了。

月底的工作總結會上,經理當眾表揚了小杜,並號召全體員工向他學習。

經理說:“據我所知,小杜有個百寶箱,箱裏裝著各種各樣的舊零部件,這些零件都是他從廢機器上拆下來的,都是可以再利用的。每次修機器,這個百寶箱都能幫上忙,而不用花錢上市場去購買,可以說,小杜心裏是裝著公司的,懂得錢賺得不容易,要處處節約。設想一下,如果我們都能像他一樣,那該為公司節約多少錢啊!”

像小杜這樣為公司著想的員工,肯定能在其他方麵為公司著想,自然也就是能為企業賺錢的員工。一個具有成本意識、處處維護公司利益的員工才是老板願意接受的員工。

擁有節約意識的員工能時刻想到為公司減少成本。在使用公司財物時,他們盡量減少損耗;在與客戶談判時,他們本能地替公司壓低成本、提高利潤;在經營項目時,他們盡量用最少的投資,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記住一句話:“隻有節儉,企業才能生存;隻有節儉,員工才能有所發展。”所有的老板都知道,隻有節儉的員工才會更忠誠於自己的企業,更願意為工作盡心盡力,於是老板會給他們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成功機會。

有一位管理界的名人原來在一家具有係統化管理的外企打工,同事們都用公司的電話打一些私人電話,但他在打私人電話時,總是到樓下去打公用電話。有些同事嘲笑他,說他傻。他卻認為,打電話雖然是小事,但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打私人電話不用公司的電話,體現的正是一種敬業,一種節儉。正是憑著這些工作的美德,老板信任他,客戶青睞他,不久,他就在行業中傳出名聲,成了一個社會名人。

工作中有了節儉的美德,就能在工作中積極主動,奮力進取,精誠協作,高度負責,什麼困難都能克服。這種美德,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就是要為企業節省成本,努力使企業用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利潤。

節儉美德的擁有其實很容易,就是工作中多留意一支筆、一張紙、一度電的問題,如果連這些都做不到,那麼這樣的員工其實是很難真正擔當起重任的。

節約是水,灌溉職業之樹;節約是風,讓職業之帆遠航。擁有了節約美德,就能更接近成功。

現在一些企業的部分員工總是認為錢是企業的,浪費的是企業的資源,反正有企業“埋單”,即使節省下來也裝不到自己的腰包裏,何必節儉呢?這類人對於節儉抱著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平時在工作當中總是大手大腳的,隨意地浪費原料、辦公用品等,不經意間損害著企業的利益。

這類浪費現象的普遍存在,一方麵說明這樣的員工缺乏責任感,持有這種態度的員工,不會是一名優秀的員工;從另一方麵來說,這樣的員工並沒有真正地理解節儉的美德對於員工自身的意義。

所以,為企業節約每一分錢不僅是員工的責任,也是一種美德的表現。

在2003年度《財富》全球500強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以營業收入計算,豐田公司排在第8位,但是以利潤計算,豐田公司卻排在第7位。數據顯示,2003年豐田公司的利潤總額遠遠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的利潤總和,也比排在行業第二位的日產汽車的4459億美元高一倍多。豐田公司的驚人利潤從何而來呢?

豐田公司的利潤,很大一部分是由公司員工自覺節約省下來的。豐田公司的厲行節約是全球有名的。舉個簡單的例子:

豐田公司的員工很在意組裝流水線上的零件與操作工人之間的距離。如果這一距離不合適,取件就需要來回走動,這種走動就是一種時間浪費,要堅決避免。另外,豐田公司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整個流水線上有一根繩子連動著,任何一個員工一旦發現“流”過來的零件存在瑕疵就會拉動繩子,讓整個流水線停下來,並將這個零件修複,絕不讓它進入下一個工序。

在豐田公司,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名設計師在設計汽車門把手時發現,原來的汽車門把手零件過多,這樣就會增加采購成本。於是他利用晚上的時間對門把手進行了重新設計,結果把門把手的零件從34個減少到5個,這樣一來,采購成本節約了40%,安裝時間也節約了75%。

當然,員工的利益也因為豐田公司利潤的增長而不斷增加,這兩者之間是成正比的。節約給豐田的員工帶來了切實的好處,豐田的員工也就會自覺自願地為公司省錢,最後兩者實現“雙贏”。

可見,崇尚節約,建設節能型企業是與每位員工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每位員工都應以自身做起,杜絕浪費,自動自發地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不僅會給員工帶來物質利益上的好處,而且對員工的個人職業成長來說也有相當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