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後記 美國頂尖大學的語言學博士是怎樣煉成的?(1 / 3)

《活著》reference_book_ids":[7206142813858171916,702963939869406313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一、學術版《活著》

二十多年前,我前往美國去修讀博士學位。走以前我是國內大學裏的第二語言教師,因為當時自己還沒有學成過一門外語卻天天在教別人怎麼學第二語言,始終覺得那樣的職業水平實在是於情於理、於自己的良心和求知探索的精神都說不過去,認定了出國留學、學成一門外語,是從事這樣職業的一個前提條件。當時我申請的是應用語言學專業,專注於第二語言習得及教學法的研究。我的終極目的也很明確,去學得一套最好的第二語言教學法。

我選擇的學校是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當年的資訊不發達,加州大學在國內雖說有點名氣,可我卻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實際上進入了全美國應用語言學專業排名第一的地方,更不知道跟我這個跨學科專業直接相關的語言學、人類學、社會學這幾個專業,UCLA 都排在全美前十名之內。所以我就讀的專業不但具有他人難以超越的學術壟斷地位,更重要的是在這樣的地位和榮譽中,專業對於學術的要求就變得極為嚴格,每個細節都要以領先全人類的相關研究為己任,我身邊的氛圍真可以說是人人爭先,個個拚命,包括所有老美同學在內的每一個人都是日日夜夜在努力用功。帶著淩雲壯誌去留學的我,從來就沒想到過在學術上“活著”都能夠成為核心問題。

我的第一堂課是一門閱讀課程,首先探討了閱讀的速度。有關研究說美國的大學生應該具備每小時400頁的速度才能有效達到在學術領域生存的目的。課畢,老師說課後的作業主要就是閱讀,量不算大,大概每天一個小時,然後推薦了文章和書目,約 400 頁的量!我第一個學期有三門課,每門每周上兩次課,每次都有作業,大約都是 400 頁的閱讀量。這樣,我一周要麵臨 2400 頁的閱讀量。

我能讀多快?中文小說大概是每小時 60 ~ 100 頁,大學時在宿舍裏大家輪著等武俠小說看測出來的速度。英文呢?從來沒試過。於是,帶著第一天在美國上學的興奮和焦慮,在好不容易把該讀的東西從圖書館等處收集齊了之後,拉開架勢,測一下閱讀速度 :每小時 14 ~ 15 頁!

這還能活著嗎!?我拚命地讀,希望速度會有所提高進而能夠解決我麵臨的困難。咬緊牙關十幾二十個小時讀下來,速度僅僅穩定在了 16 ~ 17 頁。UCLA是三學期製,每個學期隻有十周。十周下來,我的閱讀速度是翻了一倍,大概到了 30 頁,可這還是遠遠不能到達生存要求啊。

於是,隻好是不吃不睡,隻好是什麼活動都沒有,閱讀 ! 能讀多少是多少!

課堂上是討論式的,不讀就完全要從課上掉出來了,讓別人當弱智看,那太丟人了。

當時第一個學期每天隻有一到兩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而且還是分成幾次的,實在熬不住了,睡上個二三十分鍾,或是衝個澡,清醒一下。不吃,是因為肚子裏飽了就會犯困,所以隻是零零碎碎地吃一點東西,熬著。這真是實實在在拿著生命來燃燒。小時候老記得拿破侖厲害,睡覺很少,經常是坐在椅子上打個盹,起來就可以指揮千軍萬馬,現在發現不過如此,我也可以嘛。在中國的大學裏不是玩嗎,天天打球,還真得感謝國內大學為我奠定了出色的體魄,不然我靠什麼去燃燒呀。

當然還有一層很大的語言壓力是寫作。係裏規定所有交上去的作業必須打印,格式和排版遵從美國出版協會對我們行業的具體要求,有一整本書可查。當時出國前在國內摸一下電腦還是很“神聖”的事,根本沒用過呀。在 UCLA 上學之初,從打字到排版製表等基本的文字處理都是“盲”,那個寫作速度可想而知。

再加上作為母語不是英語的學生,我交上去的作業還必須事先請人做英語的校對,因為我們這所著名的“科研型大學”在學生守則裏明確寫著“教授是幫助學生學習學術內容的,不會受理英語語言有問題的作業”。好家夥,我必須比別人提前三四周開始準備期末的論文,提前一周完成再去校對。就這麼點生命,燒吧。直到頭一個十星期過完才能夠喘上一口氣。幸虧是三學期製,不然還真怕等不及喘這一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