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七卷 金石部(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磁石

代赭(zhě)石

【釋名】 也稱須丸、血師、土朱、鐵朱。

【集解】 [別錄說]代赭生齊國山穀,赤紅青色,如雞冠有澤,染爪甲不渝者良。采無時。[時珍說]赭石很多山中都有,以西北出者為良。宋時處州歲貢萬斤。今人煆紅以醋淬三次或七次,研末,水飛過用,取其相製,並為肝經血分引用。《相感誌》中說,代赭石以酒醋煮,插鐵釘於內,扇之成汗。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主帶下百病,難產胞不出,墮胎,養血氣,除五髒血脈中熱,血痹血痢大人小兒驚氣入腹,及陰痿不舉。安胎健脾,止反胃、吐血、鼻血,月經不止,腸風痔瘺,泄痢脫精,尿血遺溺,夜多小便,小兒驚癇疳疾,金瘡

長肉。

【附方】 1.哮喘,睡臥不得。用代赭石,研末,米醋調服。宜常服用。2.傷寒無汗。用代赭石、幹薑,等分研末,熱醋調勻搽在兩手心上,然後緊握雙拳夾在大腿間。蓋被靜臥,汗出病愈。3.急慢驚風。用代赭石火煆、醋淬十次研細,水飛後曬幹。每服一錢或半錢,真金湯調下。連進三服,如腳脛上出現紅斑,即是邪出病愈之證。如始終不現紅斑,即無救。4.小腸疝氣。用代赭石火煆、醋淬研細。每服二錢,白開水送下。5.吐血、流鼻血。用代赭石一兩,火煆、醋淬多次,研細。每服一錢,開水送下。6.婦女血崩。用代赭石火煆醋淬七次,研細。每服二錢,開水送下。7.眼睛紅腫,不能開視。用代赭石二分、石膏一分,研細,清水調勻,敷兩眼角和太陽穴。各種瘡癤。用代赭石、虢丹、牛皮膠,等分研末,衝入一碗好酒,等澄清後,取酒服。沉渣敷患處,幹了就換。8.傷寒病已愈而複發。用百合七個劈破,冷水浸一夜;另取代赭石一兩、滑石三兩、冷水二盅,合煎成一盅。把百合汁加入,再煎成一盅,溫服。

代赭石

禹(yǔ)餘糧

【釋名】 又名白餘糧。

【集解 】 [別錄說]禹餘糧生於東海池澤,及山島中或池澤中。[弘景說]今多出東陽,形如鵝鴨卵,外有殼重疊,中有黃細末如蒲黃,無沙者佳。近年茅山鑿地大得之,極精好,狀如牛黃,重重甲錯。其佳處乃紫色靡靡如麵,嚼之無複磣,仙經服食用之。南人又呼平澤中一種藤,葉如菝葜,根做塊有節,似菝葜而色赤,味似薯蕷,謂為禹餘糧,此與生池澤者複有仿佛。或疑今石即是太一也。[時珍說]禹餘糧乃是石頭中的黃粉,生於池澤;其生山穀者,為太一餘糧。陶引藤生禹餘糧,蘇引草生禹餘糧,名字雖相同但實質上有所不同,懸殊很大。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咳逆寒熱煩滿,下赤白,血閉症瘕,大熱。煉餌服之,不饑輕身延年。療小腹痛結煩疼。治邪氣及骨節疼,四肢不仁,痔瘺等疾。久服耐寒暑。催生,固大腸。

【發明】 [時珍說]禹餘糧手足陽明血分重劑也。其性澀,故主下焦前後諸病。李知先詩中說:下焦有病人難會,須用餘糧、赤石脂。抱樸子說:禹餘糧丸日再服,三日後令人多氣力,負擔遠行,身輕不極。其方藥多不錄。

【附方】 1.大腸咳嗽,咳則遺矢者。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方同下。2.冷勞腸泄不止。神效太一丹:禹餘糧四兩,火煆醋淬,烏頭一兩,冷水浸一夜,去皮臍焙,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溫水下五丸。3.傷寒下痢不止。心下痞硬,利在下焦者,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赤石脂、禹餘糧各一斤,並碾碎,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分開後再服用。4.赤自帶下。禹餘糧火煆醋淬、幹薑等分。赤下幹薑減半,為末。空心服二錢匕。5.崩中漏下青黃赤白,使人無子。禹餘糧煆研,赤石脂煆研,牡蠣煆研,烏賊骨,伏龍肝炒,桂心,等分研末。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忌蔥、蒜。6.盲腸氣痛,婦人少腹痛。禹餘糧為末。海米飲服二錢,日二服,極效。7.產後煩躁。禹餘糧一枚,狀如酸餡者,人地埋一半緊築,炭灰一斤煆之。濕土罨一宿,打破,去外麵石,取裏麵細者研,水淘五七度,日幹,再研萬遍。用甘草湯服二錢,一服立效。

石膽

【釋名】又稱膽礬、黑石、畢石、君石、銅勒、立製石。[時珍說]膽以色味命名,俗因其似礬,呼為膽礬。

【集解】 [時珍說]石膽出蒲州山穴中,鴨嘴色者為上,俗呼膽礬;出羌裏者,色稍黑次之;信州又次之。此物乃生於石,其經煎煉者,即多偽也。但以火燒之成汁者,必偽也。塗於鐵及銅上燒之紅者,真也。又以銅器盛水,投少許入中,及不青碧,數日不異者,真也。《玉洞要訣》雲:石膽,陽石也。出嵩嶽及蒲州中條山。稟靈石異氣,形如瑟瑟,其性流通,精感入石,能化五金,變化無窮。 《夢溪筆談》載:鉛山有苦泉,流為澗,挹水熬之,則成膽礬。所熬之釜,久亦化為銅也。此乃煎熬作偽,非真石膽也,不可入藥。

【氣味】 味酸、辛,性寒,有毒。

【主治】 主目痛,金瘡,諸癇痙。女子陰蝕痛,石淋寒熱,崩中下血,諸邪毒氣。令人有子。煉餌服,增壽。散癥積,咳逆上氣,及鼠瘺惡瘡。治蟲牙,鼻內息肉。帶下赤白,麵黃,女子髒急。

【附方 】 1.老小風痰。膽礬末一錢,小兒一字,溫醋湯調下,立吐出涎,便醒。2.女人頭暈天地轉動,名說心眩,非血風也。膽礬一兩,細研,用胡餅劑子一個,按平一指厚,以篦子勒成骰子,大塊勿界斷,於瓦上焙幹。每服一骰子,為末,燈心竹茹湯調下。3.口舌生瘡。用石膽半兩,放在鍋內煆紅,露一夜,研細。每次取少許搽瘡上,吐出酸涎水。如此數次,病愈。4.走馬牙疳。用紅棗一個,去核,填入石膽,包在紙內,煆紅。等全冷後,研細敷牙,使涎外出。5.赤白癜風。用石膽、牡蠣各半兩,共研為末,調醋塗。6.甲疽腫痛(甲疽是腳指甲與肉間的腫痛,常潰爛流膿)。用石膽一兩燒至煙盡,研末敷患處。幾次即愈。7.痔瘡熱腫。用石膽煆後研細,蜜水調勻搽瘡上。8.鳳眼赤爛。用膽礬三錢,燒過,研細,泡熱水中每天洗眼。9.腋下狐臭。膽礬半生半熟,入輕粉少許,為末。每用半錢,以自然薑汁調塗,十分熱痛乃止。數日一用,以愈為度。10.赤白癜風。膽礬、牡蠣粉各半兩,生研,醋調,擦之。

砒(pī)石

【釋名】 也稱信石、人言,生者名砒黃,煉後名砒霜。[時珍說]砒,性猛如貔,故名。唯出信州,故人呼為信石,又隱信字為人言。

【集解】 [頌說]砒霜,今近銅山處亦有,唯信州所出為佳。色如鵝子黃,明澈不雜。[承說]人在上風十餘丈外站立,下風所拂草木皆死;以它和飯毒鼠,死鼠有毒能毒死貓、犬,毒性過於射罔。[時珍說]此為錫之苗,故新錫器盛酒,日久能殺人,因為有砒毒。生砒黃以赤色者為良,熟砒霜以白色者為良。

【修治】 [時珍說]醫家都說生砒見火則毒甚,而雷氏用火煆,今所用者多是飛煉,因為想求速效,故不惜其毒,這怎麼讓病痊愈呢?

【氣味】 味苦、酸,性暖,有毒。

【主治】 砒黃:治瘧疾腎氣,帶之辟蚤虱。冷水磨服,解熱毒,治痰壅。磨服,治癖積氣。除逆喘積痢,爛肉,蝕瘀腐瘰鬁。砒霜:療諸瘧風痰在胸膈,可作吐藥,不可久服,傷人。治婦人血氣衝心痛,落胎。蝕癰疽敗肉,枯痔殺蟲,殺人及禽獸。

【附方】 1.中風痰壅。用砒霜一粒如綠豆大,研細先以清水送服少許,再飲熱水,大吐即愈。如不吐,可再服。2.病一二年不愈,人衰瘦不堪。用砒霜、鉛丹各半兩,共投入已熔化的黃蠟中,柳條攪拌,條焦則換,六七條之後,取出做成丸子,如梧子大(小兒服者隻做成黍米大),冷水送下。3.瘧疾。用砒石一錢、綠豆粉一兩,共研為末,加水調成丸子,如綠豆大。鉛丹為衣,陰幹。發病日,五更起來,以冷水送服五至七丸。又方:砒石(醋煮過)、硫黃、綠豆,等分研末,包成若幹個小包,每包分量約一粒豆子大。每服一包,空心服,新汲水下。這是一個很有效的治瘧方。4.走馬牙疳。用砒石銅綠,等分研末,攤紙上貼患處。極有效。5.項上瘰鬁。用砒黃研細,加濃墨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炒幹,收存備用。用時,以針挑破瘰鬁,將藥半丸貼上。 6.一切漏瘡有孔。用信石,新瓦火煆,研末,以津調少許於紙撚上,插入,蝕去惡管,漏多勿齊上。最妙。

礞(méng)石

【釋名】 又名青礞石。[時珍說]其色濛濛然,故名。

【集解】 [時珍說]礞石,江北各個山上往往有它,旴山出產的最佳。有青、白二種,以青者為佳。堅細而青黑,打開中有白星點,煆後則星黃如麩金。其無星點者,不入藥用。通城縣一山產之,工人以為器物。

【修治】 [時珍說]用大坩堝一個,以礞石四兩打碎,入硝石四兩拌勻。炭火十五斤簇定,煆至硝盡,其石色如金為度。取出研末,水飛去消毒,曬幹用。

【氣味】 甘、鹹,平,無毒。

【主治】 食積不消,留滯髒腑,宿食癥塊久不瘥。小兒食積羸瘦,婦人積年食癥,攻刺心腹。得巴豆、硇砂、大黃、荊三棱做丸服良。治積痰驚癇,咳嗽喘急。

【發明】 [時珍說]青礞石氣平味鹹,其性下行,陰也沉也,乃厥陰之藥。肝經風木太過,來製脾土,氣不運化,積滯生痰,壅塞上中二焦,變生風熱諸病,故宜此藥重墜。製以硝石,其性疏快,使木平氣下,而痰積通利,諸證自除。湯衡《嬰孩寶鑒》,言礞石乃治驚利痰之聖藥。吐痰在水上,以礞石末糝之,痰即隨水而下,則其沉墜之性可知。然隻可用之救急,氣弱脾虛者,不宜久服。楊士瀛謂其功能利痰,而性非胃家所好。如慢驚之類,皆宜佐以木香。而王隱君則謂痰為百病,不論虛實寒熱,概用滾痰丸通治百病,豈理也哉?

【附方】 1.治痰為百病,唯水瀉雙娠者不可服。滾痰丸:礞石、焰硝各二兩,煆過研飛曬幹,一兩。大黃酒蒸八兩,黃芩酒洗八兩,沉香五錢。為末,水丸梧子大。常服一二十丸,欲利大便則服一二百丸,溫水下。2.一切積病。金寶神丹:治一切虛冷久積,滑泄久痢,癖塊,血刺心腹,下痢,及婦人崩中漏下。青礞石半斤為末,硝石末二兩,坩堝內鋪頭蓋底,按實。炭火二十斤,煆過取出,入赤石脂末二兩,滴水丸芡子大。候幹,入坩堝內,小火煆紅,收之。每服一丸至二三丸,空心溫水下,以少食壓之。久病瀉痢,加至五七丸。3.急慢驚風。奪命散:治急慢驚風,痰涎壅塞咽喉,命在須臾。服此墜下風痰,乃治驚利痰之聖藥也。真礞石一兩,焰硝一兩,同煆過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急驚痰熱者,薄荷自然汁入生蜜調下;慢驚脾虛者,木香湯入熟蜜調下。亦或雪糕丸綠豆大,每服二三丸。4.小兒急驚。青礞石磨水服。

花乳石

【釋名】 又名花蕊石。

【集解】 [禹錫說]花乳石出自陝、華諸郡。顏色正黃,形狀大小方圓不定。 [時珍說] 《玉冊》雲:花乳石,陰石也。生代州山穀中,有五色,可代丹砂匱藥。蜀中汶山、彭縣都能找到。

【修治】 [時珍說]凡入丸散,以罐固濟,頂火煆過,出火毒,研細水飛曬幹用。

【氣味】 酸、澀,平,無毒。

【主治】 金瘡出血,刮末敷之即合,仍不作膿。又療婦人血運惡血。治一切失血傷損,內漏目翳。

【發明】 [時珍說]花蕊石過去無氣味。如今嚐試,其氣平,其味澀而酸,蓋厥陰經血分藥也。其功專於止血,能使血化為水,酸以收之也。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惡血,惡血化則胎與胞無阻滯之患矣。東垣所謂胞衣不出,澀劑可以下之,故赤石脂亦能下胞胎,與此同義。葛可久治吐血出升鬥,有花蕊石散;和劑局方治諸血及損傷金瘡胎產,有花蕊石散,皆雲能化血為水。則此石之功,蓋非尋常草木之比也。

【附方】 1.花蕊石散。治五內崩損,噴血出鬥升,用此治之。花蕊石煆存性,研如粉。以童子小便一盅,男人酒一半,女人醋一半,煎溫,食後調服三錢,甚者五錢。能使瘀血化為黃水,後以獨參湯補之。2.花蕊石散。治一切金刃箭鏃傷,及打撲傷損。狗咬至死者,急以藥擦傷處,其血化為黃水,再擦便活,更不疼痛。如內損血入髒腑,煎童子小便,入酒少許,熱調一錢服,立刻見效。畜生抵傷,腸出不損者,急納入,桑白皮線縫之,擦藥,血止立活。婦人產後敗血不盡,血運,惡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但心頭溫暖者。急以童子小便調服一錢,取下惡物如豬肝,終身不患血風血氣。若膈上有血,化為黃水,即時吐出,或隨小便出,甚效。硫黃四兩,花蕊石一兩,並為粗末拌勻,以膠泥固濟,日幹,瓦罐一個盛之,泥封口,焙幹,安在四方磚上,磚上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秤簇匝,從巳午時自下生火,煆至炭消冷定,取出為細末,瓶收用。3.腳縫出水。好黃丹,入花蕊石末,擦之。

薑石

【集解 】 [恭說]薑石所生長的地方在土石之間,狀如薑,有五種,以色白而爛不磣者良,齊州曆城東者好,采無時。

【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熱豌豆瘡,疔毒等腫。

【附方】 1.疔瘡腫痛。白薑石末,和雞子清敷在傷痛處,幹後即可,疔自出,效果明顯。2.乳癰腫大如碗腫痛。方同上。3.產後脹衝氣噎。磽磋礪石、代赭石等分,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醋湯下。4.通身水腫。薑石燒赤,納黑牛尿中,熱服,日飲一升。

蛇黃

【集解 】[時珍說]蛇黃生於蛇腹中,如牛黃之意。世人因其難得,遂以蛇含石代替。

【修治】 [大明說]入藥燒赤,以醋淬三四次,研末水飛用。

【氣味】 冷,無毒。

【主治】 心痛疰忤,石淋,小兒驚癇,婦人產難,以水煮研服汁。鎮心。磨汁,塗腫毒。

【附方】 1.暗風癇疾。忽然仆地,不知人事,良久方醒。蛇黃,火煆醋淬七次,為末。每調酒服二錢,數服愈。年深者亦效。2.驚風癇疳。神穴丹:治急驚風、癇疾、疳熱等證。用紫色蛇黃四兩煆過,鐵粉一兩,朱砂半兩,麝香一錢,為末,糯粉糊丸芡子大,漆盤曬幹。每丸有一小穴,故名神穴丹。每服一丸,薄荷酒化下,立蘇。疳熱,冷水化下。3.小兒項軟,因風虛者。蛇含石一塊,煆七次,醋淬七次研,鬱金等分,為末,入麝香少許,白米飯丸龍眼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服,一日一服。4.瘴瘧鬼瘧,食瘧。蛇含石末一兩,研勻,入水火鼎內,上以盞蓋,六一泥固濟,煆至藥升在盞,刮下為末,米糕糊丸綠豆大,雄黃為衣。每服一丸,黑豆研水,五更送下。5.血痢不止。蛇含石二枚,火煆醋淬,研末。每服三錢,米飲下。6.腸風下血,脫肛。蛇黃二顆,火煆醋淬七次,為末。每服三錢,陳米

飲下。

金石之五 鹵石類

食鹽、大鹽、戎鹽、玄精石、樸消、芒硝、玄明粉、硇砂、硼砂、石硫黃、綠礬

食鹽

【釋名】 [時珍說]《爾雅》中稱,天生為鹵,人生為鹽。許慎《說文解字》說,鹽,鹹也。東方稱為斥,西方稱為鹵。黃帝之臣宿沙氏,初煮海水為鹽。

【集解】 [藏器說]四海之內都有鹽,唯西南較少。[時珍說]鹽的品種很多。海鹽,取海鹵煎煉而成。現在遼寧、河北、山東、兩淮、廣東、浙江、廣南出產的都是。井鹽,取井鹵煎煉而成。現在四川、雲南都生產這種鹽。池鹽,出於河東安邑,西夏靈州,現在隻有解州有。把鹵地用畦隴圍起來,把清水放進去,時間長了就變成紅色,等到夏秋季節,南風猛刮,一夜就結成鹽,叫作鹽南風。如果南風不刮,就不會結鹽。但不能灌渾濁的水,否則容易結沉澱物,汙染了鹽。海豐、深州的人,也引海水來曬鹽。並州、河北出的是堿鹽,它是用堿土煎煉成。階、成、鳳州出產崖鹽。崖鹽生在土崖之間,像白礬,也叫生鹽。以上五種都是食鹽,上供朝廷,下濟庶民。海鹽、井鹽、堿鹽這三種由人工生產。池鹽、崖鹽靠天生。

大鹽

【氣味】 甘、鹹,寒,無毒。

【主治】 治腸胃結熱,喘逆,胸中病,令人吐。治傷寒寒熱,吐胸中痰癖,止心腹疼痛,殺鬼蠱毒氣,治瘡,堅肌骨,除風邪,吐下惡物,殺蟲,去皮膚風毒,調和髒腑,消積食,令人健壯。助水髒,治霍亂心痛、金瘡,明目,止風淚邪氣,療一切蟲傷瘡腫、火灼瘡、長肉補皮膚,通大小便,療疝氣,滋五味。空心揩齒,吐水洗目,夜見小字。解毒,涼血潤燥,定痛止癢,吐一切時氣風熱、痰飲等病。

【發明】 [弘景說]五味之中,隻有鹽不可缺。西北人,食物中加鹽少,人長壽,少病,皮膚好。東南方人,食物中鹽多,人壽命短,多病,結果損人傷肺。用鹽浸魚肉,可長時間不壞,用鹽沾了布帛,容易朽爛,各有各的特點。[時珍說]《洪範》認為水潤下做鹹。《素問》載,水生鹹,是鹽的成因。水循環於天地之間,潤物之性無所不在,味道鹹,就凝結成鹽。人體中的血液與之相同。鹽的氣味鹹腥,人的血也有鹹腥味。鹹走血,有血病的不要吃鹹,多吃會影響血液循環。煎鹽時用皂莢,所以鹽的味微辛。辛走肺,鹹走腎。喘嗽水腫消渴的病人,鹽是大忌。這是它引痰吐,滯血脈,助水腫的緣故。鹽是百病之主,百病沒有不用的。所以補腎的藥用鹽,鹹歸腎,引藥氣到腎髒。補心藥用炒鹽,心苦虛,用鹹鹽補它。補脾藥用炒鹽,虛則補其母,脾是心之子。治積聚結核用鹽,是因為鹽能軟堅。許多癰疽眼目及血病的人用鹽,是因鹹走血之故。許多風熱病人用鹽,是寒勝熱之故。大小便有病的人用鹽,是鹽能潤下。骨病、齒病的人用鹽,是腎主骨,鹹入骨中。吐藥用它,是鹽引水聚。收豆腐,說的就是聚。許多益蟲和被蟲傷的人用鹽,是因為它能解毒。

【附方】 1.下部蝕瘡。將鹽炒熱,用布包好,令病人坐布上。2.胸中痰飲,欲吐不出。飲鹽開水可促使吐出。3.病後兩脅脹痛。炒鹽熨燙。4.下痢肛痛。炒鹽布包熨患處。5.風熱牙痛。用槐枝煎成濃湯兩碗,加鹽一斤煮幹,炒後研細。每天用來擦牙,同時用水衝一點來洗眼。6.蟲牙。用鹽半兩、皂莢兩個,同燒紅,研細。每夜臨睡前,用來揩牙,一月後可治愈。7.齒痛出血。每夜用鹽末厚封齒根肉上。等液汁流盡後才睡覺。流汁時,不斷敲叩牙齒。如此十夜,齒痛止,血亦停。忌食葷腥。8.小舌下垂。用筷子沾鹽點在小舌上,幾次即愈。9.耳鳴。用鹽五升,蒸熱,裝在袋中,以耳枕其上。袋冷則換。10.眼睛流淚。用鹽少許點眼中,冷水洗數次即愈。11.翳子蔽眼。用生鹽研細,以少許點眼。小兒生翳,亦可用此法治療。12.身上如有蟲行。用鹽一鬥和水一石煎熱洗澡,連洗三四次,有效。13.蜈蚣咬人,蜂蠆叮蜇。嚼鹽塗傷處或用熱鹽水浸傷處。14.解黃蠅毒。烏蒙山峽多小黃蠅,生毒蛇鱗中,齧人初無所覺,漸癢為瘡。勿搔,但以冷水沃之,擦鹽少許,即不為瘡。15.救溺水死。以大凳臥之,後足放高,用鹽擦臍中,待水自流出,切勿倒提出水。

戎鹽

【釋名】 又稱作胡鹽、羌鹽、青鹽、禿登鹽、陰土鹽。

【集解】 [時珍說]《本草·戎鹽》中說,北海青,南海赤,而諸注乃用白鹽,似與本文不合。按《涼州異物誌》中所講:薑賴之墟,今稱龍城。剛鹵千裏,蒺藜之形。其下有鹽,累棋而生。出於胡國,故名戎鹽。讚說:鹽山二嶽,二色為質。赤者如丹,黑者如漆。小大從意,鏤之為物。作獸辟惡,佩之為吉。或稱戎鹽,可以治療疾病。此說與本草本文相合,亦唯赤、黑二色,不言白者。蓋白者乃光明鹽,而青鹽、赤鹽則戎鹽也。故《西涼記》雲:青鹽池出鹽,正方半寸,其形如石,甚甜美。《真臘記》說:山間有石,味勝於鹽,可琢為器。《梁傑公傳》言,交河之間,掘磧下數尺,有紫鹽,如紅如紫,色鮮而甘。其下丈許,有瑿珀。《北戶錄》亦言,張掖池中出桃花鹽,色如桃花,隨月盈縮。今寧夏近涼州地,鹽井所出青鹽,四方皎潔如石。山丹衛即張掖地,有池產紅鹽,紅色。此二鹽,即戎鹽之青、赤二色者。醫方但用青鹽,而不用紅鹽,不知二鹽皆名戎鹽也。所謂南海、北海者,指西海之南北而言,非炎方之南海也。張果《玉洞要訣》中說:赤戎鹽出西戎,稟自然水土之氣,結而成質。其地水土之氣黃赤,故鹽亦隨土氣而生。味淡於石鹽,力能伏陽精。但於火中燒汁紅赤,凝定色轉益者,即真也。亦名絳鹽。抱樸子書有做赤鹽法。又嶺南一種紅鹽,乃染成者,皆非真紅鹽也。又《丹房鏡源》雲:蠻鹽可伏雌雄,紅鹽為上。

【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明目目痛,益氣,堅肌骨,去毒蠱。心腹前,溺血吐血,齒舌血出。助水髒,益精氣,除五髒癥結,心腹積聚,癰瘡疥癬。解芫青、斑蝥毒。

【發明】 [時珍說]戎鹽功同食鹽,不經煎煉,而味鹹帶甘,入藥似勝。 《周禮注》雲,飴鹽味甜,即戎鹽,不知果否?或雲以飴拌鹽也。

【附方】 1.小便不通。戎鹽湯:用戎鹽彈丸大一枚,茯苓半斤,白術二兩,水煎,服之。2.風熱牙痛。青鹽一斤,槐枝半斤,水四碗,煎汁二碗,煮鹽至幹,炒研。日用揩牙洗目。3.牢牙明目。青鹽二兩,白鹽四兩,川椒四兩,煎汁拌鹽炒幹。日用揩牙洗目,永無齒疾目疾。4.風眼爛弦。戎鹽化水,點之。5.痔瘡漏瘡。白礬四兩,青鹽四兩,為末,豬尿脬一個盛之,陰幹。每服五錢,空心溫水下。

玄精石

【釋名】 又名太陰玄精石、太乙玄精石、陰精石、玄英石。

【集解】 [頌說]玄精石產於解州解池,及通、泰州積鹽倉中也有。其色青白、龜背者佳,采無時。另外解池有鹽精石,味更鹹苦,亦玄精之類也。[時珍說]玄精是堿鹵津液流滲天土中,年久結成石片,片狀如龜背之形。蒲、解出者,其色青白通徹。蜀中赤鹽之液所結者,色稍紅光。《夢溪筆談》說:太陰玄精生解州鹽澤之鹵,溝渠土內得之。大者如杏葉,小者如魚鱗,悉皆尖角,端正似刻,正如龜甲狀。其裙襴小橢,其前則下剡,其後則上剡,正如穿山甲相掩之處,全是龜甲,更無異也。色綠而瑩徹,叩之則直理而坼,瑩明如鑒,拆處亦六角,如柳葉大。燒過則悉解坼,薄如柳葉,片片相離,白如霜雪,平潔可愛。此乃稟積陰之氣凝結,故皆六角。今天下所用玄精,乃絳州山中所出絳石,非玄精也。

【氣味】 鹹,溫,無毒。

【主治】 除風冷邪氣濕痹,益精氣,婦人痼冷漏下,心腹積聚冷氣,止頭痛,解肌。主陰證傷寒,指甲麵色青黑,心下脹滿結硬,煩渴,虛汗不止,或時狂言,四肢逆冷,咽喉不利腫痛,脈沉細而疾,宜佐他藥服之。又合他藥,塗大風瘡。

【發明】 [頌說]古方不見用,近世補藥及傷寒多用之。其著者,治傷寒正陽丹出汗也。[時珍說]玄精石稟太陰之精,與鹽同性,其氣寒而不溫,其味甘鹹而降,同硫黃、硝石治中盛下虛,救陰助陽,有扶危拯逆之功。故鐵甕申先生來複丹用之,正取其寒,以配硝、硫之熱也。《開寶本草》言其性溫,誤矣。

【附方】 1.正陽丹:治傷寒三日,頭痛壯熱,四肢不利。太陰玄精石、硝石、硫黃各二兩,硇砂一兩,細研,入瓷瓶固濟。以火半斤,周一寸焙之,約近半日,藥成青紫色後,便可住火。待冷取出,用臘月雪水拌勻,放入罐中,屋後北陰下陰幹。又入地埋二七日,取出細研,麵糊和丸雞頭子大小。先用熱水洗之後,以艾湯研下一丸。以衣蓋汗出為瘥。2.小兒風熱、挾風蘊熱,體熱。太陰玄精石一兩,石膏七錢半,龍腦半兩,為末。每服半錢,新汲水下。3.冷熱霍亂,分利陰陽。玄精石、半夏各一兩,硫黃三錢,為末,麵糊丸梧子大。每米飲服三十丸。4.頭風腦痛。玄精石末,入羊膽中陰幹。用水調成一字,吹入鼻中,立止。5.目赤澀痛。玄精石半兩,黃檗炙一兩,為末。點之,效果良好。6.赤目失明,內外障翳。太陰玄精石陰陽火煆、石決明各一兩,蕤仁、黃連各二兩,羊子肝七個,竹刀切曬,為末,粟米飯丸梧子大。每臥時茶服二十丸。服至七日,烙頂心以助藥力,一月見效。7.目生赤脈。玄精石一兩,甘草半兩,為末。每服一錢,小兒半錢,竹葉煎湯調下。8.重舌涎出,水漿不入。太陰玄精石二兩,牛黃、朱砂、龍腦一分,為末。用針挑舌把血去掉,再用鹽湯漱口,擦末咽津,效果顯著。

樸硝(xiāo)

【釋名】 硝石樸、鹽硝、皮硝。

【集解】 [別錄說]樸硝生於益州山穀中有鹹水地方的陽麵,采無時,色青白者佳,黃者傷人,赤者殺人。又說:芒硝,生於樸硝。[時珍說]硝有三晶:生於西蜀的,俗稱川硝,最勝;生於河東的,俗稱鹽硝,次之;生於河北、青、齊的,俗稱土硝。皆生於斥鹵之地,這裏的人刮掃煎汁,經宿結成,狀如末鹽,猶有沙土混雜,其色黃白,故《別錄》雲,樸硝黃者傷人,赤者殺人。須再以水煎化,澄去滓腳,入蘿卜數枚同煮熟,去蘿卜頃入盆中,經宿則結成白硝,如冰如蠟,所以俗稱為盆硝。齊、衛之硝則底多,而上麵生細芒如鋒,別錄所謂芒硝者是也。川、晉之硝則底少,而上麵生牙如圭角,作六棱,縱橫玲瓏,洞澈可愛,《嘉祐本草》所謂馬牙硝者是也。狀如白石英,又名英硝。二硝之底,通用的名字為樸硝。取芒硝、英硝,再三以蘿卜煎煉去鹹味,即為甜硝。以二硝置之風日中吹去水氣,則輕白如粉,即為風化硝。以樸硝、芒硝、英硝同甘草煎過,鼎罐升煆,則為玄明粉。陶弘景及唐宋諸人皆不知諸硝是一物,但有精粗之異,因名迷實,謬猜亂度,殊無指歸。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百病,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聚,結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種石。煉餌服之,輕身神仙。胃中食飲熱結,破留血閉絕,停痰痞滿,推陳致新。療熱脹,養胃消穀。治腹脹,大小便不通。女子月候不通。通泄五髒百病及癥結,治天行熱疾,頭痛,消腫毒,排膿,潤毛發。

芒硝

【氣味】辛、苦,大寒,無毒。

【主治】 五髒積聚,久熱胃閉,除邪氣,破留血,腹中痰實結搏,通經脈,利大小便及月水,破五淋,推陳致新。下瘰鬁黃疸病,時疾壅熱,能散惡血,墮胎。敷漆瘡。

玄明粉

【釋名】 又稱白龍粉。

【氣味】 辛、甘,冷,無毒。

【主治】 心熱煩躁,並五髒宿滯癥結。明目,退膈上虛熱,消腫毒。

【發明】 [時珍說]《神農本草》中說樸硝煉餌服用,輕身神仙,蓋方士竄入之言。後人因此製為玄明粉。煆煉多遍,佐以甘草,去其鹹寒之毒。遇有三焦腸胃實熱積滯,少年氣壯者,量與服之,亦有速效;若脾胃虛冷,及陰虛火動者服之,是速其咎矣。

【附方】 1.新三熱厥氣痛。玄明粉三錢,熱童尿調下。2.傷寒發狂。玄明粉二錢,朱砂一錢,末之,冷水服。3.鼻血不止。玄明粉二錢,用溫水服。

玄明粉

硇(náo)砂

【釋名】 也稱狄鹽、北庭砂、氣砂、透骨將軍。

【集解】 [時珍說]硇砂屬硝石一類,是鹵液所結,產於青海,與月華相射而生,附鹽而成質。虜人采取淋煉而成,狀如鹽塊,以白淨者為良。其性至透,用黝罐盛懸火上則常幹,或加幹薑同收亦良。若近冷、遇濕,即化為水或消失。《一統誌》載,臨洮蘭縣有洞出硇砂。張匡鄴在《西域行程記》中說,高昌北庭山中,常有煙氣湧起而無雲霧,至夕光焰若炬火,照見禽鼠皆赤色,謂之火焰山。采硇砂者,皆穿木屐,若皮底阿鞋則焦矣。

【氣味】 鹹、苦、辛,溫,有毒。

【主治】 主積聚,破結血,止痛下氣,療咳嗽宿冷,去惡肉,生好肌,爛胎。亦入驢馬藥用。主體羸瘦積病,血氣不調,腸鳴,食飲不消,腰腳痛冷,痃癖痰飲,喉中結氣,反胃吐水。令人能食肥健。除冷病,大益陽事。補水髒,暖子宮,消瘀血,宿食不消,食肉飽脹,夜多小便。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婦人血氣心疼,氣塊痃癖及血崩帶下,惡瘡息肉。敷金瘡生肉。去目翳胬肉。消內積。治噎膈症瘕,積痢骨鯁,除黑痣疣贅。

【附方】 1.腎髒積冷,心腹疼,麵青腳冷。用硇砂二兩、桃仁一兩。先以酒一小碗煮硇砂,沸十多次,去掉砂石,加入桃仁泥,慢慢熬成膏,和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熱酒送下。2.臍腹疼痛。取木瓜三個,切開去瓤,將醋煮過的硇砂二兩裝入瓜內,曬在太陽下。到瓜爛時,研勻,加米醋五升煎濃,再加蜜收存。用時以附子末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丸,熱酒化下。3.心胸絞痛,有積塊。取桑條燒灰,淋去苦汁,曬幹。另按硇砂一兩和水三兩的比例,把硇砂、水、灰拌合起來,使幹濕適當,然後放入瓶中。放前,瓶底熱灰約半寸,放後,還要將灰填蓋好。處理完畢後,再以文武火煆紅。冷定取出,把藥倒在鋪好三層紙的小竹箕上,用熱水淋藥,收取濾汁,淋至硇味去盡為止。保持濾汁於熱灰中,常令鼓出小魚眼小泡。待汁幹後,再煆一次,取藥重研,加粟飯揉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空心服,酒送下。4.反胃。用硇砂二錢,加水調和,包入蕎麥麵中,煆焦。冷後,剝取中間濕藥。焙幹一錢,配檳榔二錢、丁香二個,共研細。每服七厘,燒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服至病愈為止。愈後吃白粥半月,還要服其他健胃藥。5.各種痢疾。用硇砂、丹砂各二錢半,研細。另以黃蠟半兩,去膜的巴豆仁二十一粒同在瓦罐內煮透。到豆色變紫時,取其中七粒與硇砂、丹砂共研勻,和熔蠟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九丸,淡薑湯送下。6.月經不通,臍腹積聚疼痛。用硇砂一兩,去皮、子的皂莢五個,共研為末。加頭醋一大碗熬膏,又放入陳皮末三兩。搗細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溫酒送下。7.死胎不下。用硇砂、當歸各半兩,共研為末。分兩次服,溫酒調下。8.喉痹口噤。用硇砂、芒硝等分,研勻,點喉部。9.牙齒腫痛。用老鼠一個,剝去皮後,擦上硇砂。三日後,肉化盡。取骨,瓦上焙幹,研細,加入樟腦一錢、蟾蜍二分,每用少許點牙根上,能消腫痛。10.眼生胬肉。用杏仁百枚,蒸熟後去皮尖,研搗後取淨汁。汁中加硇砂末一錢,水煮化。每日以汁點眼。11.魚骨鯁喉。用硇砂少許,嚼咽可下。12.蠍蠆叮螫。用水調硇砂塗。13.疔瘡腫毒。用好硇砂、雄黃,等分研末。針刺瘡口,擠去惡血後,以豆大的一撮藥搽入瘡中,外貼紙包好。如有毒氣入腹引起嘔吐時,可服“護心散”即愈。

硼砂

【釋名】 也稱蓬砂、鵬砂、盆砂。

【集解】 [頌說]硼砂產於南海,形狀十分光瑩,也有極大塊者。諸方很少用。[時珍說]硼砂生於西南番,有黃白二種。西麵的白如明礬,南方黃如桃膠,都是煉結成,如硇砂之類。西者柔物去垢,殺五金,與硝石同功,與砒石相得。

【氣味】 味苦、辛,性暖,無毒。[時珍說]味甘、微鹹,涼,無毒。[獨孤滔說]製汞,啞銅,結砂子。[土宿真君說]知母、鵝不食草、芸苔、紫蘇、甑帶、何首烏,皆能製伏硼砂。同砒石煆過,有變化。

【主治】 消痰止嗽,破瘕喉痹。上焦痰熱,生津液,去口氣,消障翳。除噎膈反胃,積塊結瘀肉,骨鯁,惡瘡及口齒諸病。

【附方】 1.鼻血不止。用硼砂一錢,水衝服立止。2.咽喉為穀物芒刺所傷引起腫痛。用硼砂、芒硝,等分研末,取半錢和蜜含咽。3.咽喉腫痛。用硼砂、白梅等分,搗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4.喉痹、牙疳。用硼砂粉吹痛處。5.骨鯁在咽。用硼砂一小塊含化咽汁。6.胬肉瘀突。用硼砂一錢、龍腦少許,研細,以燈草蘸藥點胬肉上。

石硫黃

【釋名】也稱石留黃、黃硇砂、黃牙、陽侯、將軍。

【集解】 [時珍說]凡產石硫黃的地方,必有溫泉,有硫黃氣。《魏書》上載,盤盤國有火山,山旁石皆焦熔,流地數十裏後凝結堅硬,即石硫黃。張華《博物誌》上說,西域硫黃出且彌山。去高昌八百裏,有山高數十丈,晝則孔中狀如煙,夜則如燈光。《庚辛玉冊》上說,硫黃有二種:石硫黃,生南海琉球山中;土硫黃,生於廣南。以嚼之無聲者為佳。今人配硝石作烽燧煙火,用為軍中要物。

【修治】 [時珍說]凡用硫黃,入丸散用,須以蘿卜剜空,入硫在內,合定,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氣;以紫背浮萍同煮過,消其火毒;以皂莢湯淘洗,去其黑漿。方法:打碎,以絹袋盛,用無灰酒煮三伏時用。

【氣味】 酸,溫,有毒。

【主治】 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

骨,除頭禿。能化金銀銅鐵奇物。療心腹積聚,邪氣冷痛在脅,咳逆上氣。腳冷疼弱無力,及鼻血惡瘡,下部惡瘡,止血,殺疥蟲。治婦人血結,下氣,治腰腎久冷,除冷風頑痹寒熱。生用治疥癬,煉服主虛損泄精。壯陽道,補筋骨勞損、風勞氣,止嗽,殺髒蟲邪魅。長肌膚,益氣力,老人風秘,並宜煉服。主虛寒久痢,滑泄霍亂,補命門不足,陽氣暴絕,陰毒傷寒,小兒慢驚。

【附方】 1.腰膝寒冷無力。用硫黃半斤,放在桑枝灰五鬥的淋汁中,沸。候幹,以大火煆後研細。另取地坑裏清水和上述的硫黃末在坩堝中熬成膏子。再加米飯揉勻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2.腳氣。用硫黃粉三兩、鍾乳粉五升,加水煮沸,煎成三升。每服三合。又方:牛乳三升,煎至一升半。取五合,調硫黃粉一兩。一次服下,蒙被而臥,須出汗為好,注意避風。如不出汗,再服藥一次。隔幾天之後,又照此服藥。如此幾次,可見效。3.陰證傷寒。煎艾湯服硫黃末三錢。安臥,出汗自愈。4.積塊作痛。用硫黃、硝石、硼砂、青皮、陳皮各四兩,共研為末,加麵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5.氣虛暴泄,日夜二三十行,腹痛不止。用硫黃二兩,枯礬半兩,共研為末,加蒸餅糊成丸子,丹砂為衣,如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溫水或鹽湯送下。此方暑天旅行宜備。6.霍亂吐瀉。用硫黃一兩、胡椒五錢,共研為末,加黃蠟一兩,熔化調丸,如皂莢子大。每服一丸,涼水送下。7.脾虛下白。用硫黃一兩、炒麵粉一分,共研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8.老人時泄時秘,交替出現。用硫黃、半夏等分,熱水泡七次,焙幹,研細,與生薑汁、蒸餅和在一起搗勻,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至二十丸,空心服,溫酒或薑湯下。婦女用醋湯送下。紅白痢:用硫黃、蛤粉,等分研末,加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湯送下。9.久瘧不止。用硫黃、丹砂,等分研末,每服二錢。發病日清晨服。寒多則硫黃用量加倍,熱多則丹砂用量加倍。又方:硫黃、臘茶,等分研末。每服二錢,冷水送下,發病日清晨服。寒多則增加硫黃用量,熱多則增加臘茶用量。服藥二次後可見效。10.腎虛頭痛。用硫黃一兩,加胡粉半兩為末,和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痛時,以冷水送服五丸。又方:硫黃末、食鹽等分,水調生麵糊藥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加蒸餅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至五丸。11.酒皶赤鼻。用生硫黃半兩、杏仁二錢、輕粉一錢,共研為末,每夜搽鼻。12.小兒聤耳。用硫黃末和蠟做成撚子插在耳中。一天換兩次。13.突然耳聾。用硫黃、雄黃,等分研末,棉花裹著塞耳內,數日可愈。14.一切惡瘡。用好硫黃三兩、蕎麥粉二兩,共研為末,滴水,捏成餅,曬幹收存。臨用時,取餅研細,以水調勻敷患處。15.疥瘡有蟲。用油煎雞蛋和硫黃粉調勻搽瘡上。16.癘風有蟲。硫黃末酒調少許,飲汁。或加大風子油更好。17.女子陰瘡。硫黃末敷之,瘥乃止。

綠礬

【釋名】 也稱皂礬、青礬。煆赤者名絳礬、礬紅。

【集解】 [頌說]綠礬產於陰州溫泉縣、池州銅陵縣。初始時為石,煎煉之後乃成。其形似樸硝而綠色,取置鐵板上,聚炭燒,礬沸流出,色赤如金汁者,為真。沸定時,汁盡,則色如黃丹。[時珍說]綠礬,晉地、河內、西安、沙州皆出產,狀如焰硝。其中深青瑩淨者,為青礬;煆過變赤,則為絳礬。

【氣味】 酸,涼,無毒。

【主治】 疳及諸瘡。喉痹蟲牙口瘡,惡瘡疥癬。釀鯽魚燒灰服,療腸風瀉血。消積滯,燥脾濕,化痰涎,除脹滿黃腫瘧疾,風眼口齒諸病。

【附方】 1.脾弱黃腫。用淘米水泡過的蒼術二斤、黃酒麵曲四兩,同炒成赤色,加綠礬一斤,拌醋,曬幹,裝入瓶中火煆,取出研細,再加醋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好酒或米湯送下。一天服二至三次。此方與平胃散同用,亦治肝氣脹滿。2.眼睛紅爛。用紅棗五個,去核,填入綠礬,火上煨熟,加水兩碗、桃柳心各七個,一起煎濃。每取少許點眼。3.瘧疾嘔吐。用綠礬一錢,幹薑泡過,加薑製半夏半兩,共研為末,每服半錢。發病日清晨服,醋湯送下。4.大便不通。用綠礬一錢,巴霜二個,同研細,放入雞蛋內攪勻。封好蛋殼破口,濕紙包裹,煨熟,同酒吃下。5.大便下血多年。用綠礬四兩,入砂鍋內,封牢,煆紅,取出加青鹽、生硫黃各一兩,研勻,再入鍋中封煆一次。冷定加熟附子末一兩,共研,以粟米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服,米湯或溫酒送下。6.婦女血崩。用綠礬二兩、水銀粉一錢,共研細,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新汲水送下。7.腹中食積。用綠礬二兩,研細,加醋一大碗,在瓷器內熬煮,以柳條攪成膏,再加赤腳烏一兩,研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丸,空心服,溫酒送下。8.走馬疳瘡。把綠礬放入鍋中,用炭火煆紅,加醋拌勻,如此三次,研細,再放入少許麝香,調勻後敷患處。用藥前以溫水把口漱淨。9.白禿頭瘡。用綠礬和楝樹子煉研塗。小兒頭瘡:用煆綠礬一兩、炒黑的淡豉一兩、輕粉二錢,研勻搽瘡上。搽前用桑木灰淋湯洗淨頭部。 耳生爛瘡:用棗子去核,填入綠礬,火煆後研細,香油調敷。10.湯火傷。用涼水和綠礬粉澆傷處,痛立止,腫亦消。小兒疳蟲。用綠礬研細,加豬膽汁調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五至七丸,米湯送下。11.婦人腳指甲內生瘡,惡肉突出,久不愈,名臭田螺。用皂礬日曬夜露。每以一兩,煎湯浸洗。仍以礬末一兩,加雄黃二錢,硫黃一錢,乳香、沒藥各一錢,研勻,搽之。12.塗染白發。綠礬、薄荷、烏頭等分研末,以鐵漿水浸。日染之。13.腋下狐臭。綠礬半生半煆為末,入少輕粉。以半錢,浴後薑汁調搽,候十分熱痛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