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八卷 草部(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附方】 1.諸瘧寒熱。用馬蘭搗汁,再加一點水,發病日早晨服。藥中加入砂糖亦可。2.絞腸沙痛。用馬蘭根葉在口中細嚼,將汁咽下。3.打傷出血。用馬蘭、旱蓮草、鬆香、皂樹葉,冬日無葉,可用樹皮共研細,搽入傷口。4.喉痹口緊。用馬蘭根或葉搗汁,加幾滴醋滴入鼻孔中,或灌入喉中,痰出,口自開。5.水腫尿澀。用馬蘭、黑豆、小麥,加酒、水各一杯,煎成藥一杯,飯前溫服。

葉 〔主治〕通九竅,利關節,養血氣,消腹部腫塊,通小腸,長肌肉,破除瘀血。治金瘡,癰腫膿瘡,產後腹痛,產後血氣衰冷和積勞瘦弱。

鬱金香

【釋名】也稱作鬱香、紅藍花、紫述香、草麝香。

【集解】 [藏器說]鬱金香在二三月開花,狀如紅藍,四五月采摘,則有香氣。鬱草像蘭草。花萎後是純黃色,與裹著嫩蓮的芙蓉花相似,可以香酒。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治心腹間惡氣鬼疰。還可做各種香藥。

鬱金香

石香葇(róu)

【釋名】 又名石蘇。

【集解】 [誌說]石香葇生於蜀郡陵、榮、資、簡州,及南中各處,生於山岩石縫中,二月、八月采。苗莖花實俱可用。

【氣味】 辛香,溫,無毒。

【主治】 調中溫胃,止霍亂吐瀉,心腹脹滿。製硫黃。

薰草(零陵香)

【釋名】 也叫蕙草、香草、燕草、黃零草。

【集解】 [頌說]薰草大多生於低矮潮濕的地裏,葉如麻,兩兩相對,莖是方的。常在七月中旬開花,十分芳香。嶺南的人都做窯灶,用火炭將它焙幹,顏色到黃色為最好。江淮也有土生的,也可以做香,但不如湖嶺的好,現在調和在香粉和麵脂中,洗豆諸法都用它。但現在隻有吳人栽種,而且各地都有出售。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明目止淚,療泄精,去臭惡氣,治傷寒頭痛,上氣腰痛。單用,治鼻中息肉和酒糟鼻。

【附方】 1.傷寒下痢。用薰草、當歸各二兩,黃連四兩,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日三次。2.傷寒狐惑(表現為:蟲蝕下部,痛癢不止,脈數而無熱,汗出不止)。病初起時,目盡赤,七八日後,四角變黃黑。薰草、黃連各四兩,咬細。在白酸漿一鬥中浸一夜。煮成二升,分三次服用。 3.頭風旋暈,痰逆、惡心、懶食。用真零陵香、藿香葉、香附子炒,等分研末。每服二錢,茶湯送下。日服三次。4.小兒鼻塞頭熱。用薰草一兩、羊髓三兩,慢火熬成膏,去滓,以膏按摩背上。每天三至四次。5.頭風白屑。用薰草、白芷等分,加水煎成汁,倒入雞蛋白調勻,搽頭幾十次,以後永不生屑。6.牙齒疼痛。用薰草葉煎水含漱。7.夢遺失精。用薰草、人參、白術、白芍藥、生地黃、茯神、桂心、炙甘草各二兩,大棗十二枚,加水八升煮成三升,分二次服。8.婦人斷產。薰草研末。每服二錢,酒送下。連續服五次,可保一年不孕。

茅香

【釋名】 又稱嗢屍羅、香麻。

【集解】 [誌說]茅香生於劍南道各個州,其莖葉黑褐色,花白色,即非白茅香也。

花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中惡,溫胃止嘔吐,療心腹冷痛。

【附方】 冷勞久病。茅香花、艾葉四兩,燒存性,研末,粟米飯丸梧桐子大。初以蛇床子湯下二十丸至三十丸,微吐不妨,後用棗湯下。

苗、葉 【主治】 作浴湯,辟邪氣,令人身香。

茅香

藿香

【釋名】又稱兜婁婆香。

【集解】 [時珍說]藿香方莖有節中虛,葉微似茄葉,潔古、東垣隻用其葉,不用枝梗。今人並枝梗用之,因葉多偽故耳。

枝葉 【氣味】 辛,微溫,無毒。

【主治】 風水毒腫,去惡氣,止霍亂心腹痛。脾胃吐逆為要藥。助胃氣,開胃口,進飲食。溫中快氣,肺虛有寒,上焦壅熱,飲酒口臭,煎湯漱之。

【發明】 [杲說]芳香之氣助脾胃,故藿香能止嘔逆,進飲食。[好古說]手、足太陰之藥。故入順氣烏藥散,則補肺;入黃芪四君子湯,則補脾也。

【附方】 1.升降諸氣。藿香一兩,香附炒五兩,為末,每以白湯點服一錢。2.霍亂吐瀉,垂死者,服之回生。用藿香葉、陳皮各半兩,水二盞,煎一盞,溫服。3.暑月吐瀉。滑石炒二兩,藿香二錢半,丁香五分,為末。每服一二錢,淅米泔調服。4.胎氣不安,氣不升降,嘔吐酸水。香附、藿香、甘草二錢,為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服之。5.香口去臭。藿香洗淨,煎湯,時時噙漱。6.冷露瘡爛。藿香葉、細茶等分,燒灰,油調塗葉上貼之。

藿香

枝葉〔主治〕風水毒腫,去惡氣,止霍亂心腹痛。脾胃吐逆為要藥。助胃氣,開胃口,進飲食。溫中快氣,肺虛有寒,上焦壅熱,飲酒口臭,煎湯漱之。

迷迭(dié)香

【 集解 】 [時珍說]魏文帝時,從西域運來移植於庭中,曹植等對此作有賦。大意是這種草修幹柔莖,細枝弱根。繁花桔實,嚴霜弗凋。收采陰幹,摘去枝葉。入袋佩之,芳香甚烈。與現在的排香同一種氣味。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惡氣,令人衣香。

迷迭香

蘭草

【釋名】也稱水香、香水蘭、女蘭、香草、燕尾香、大澤蘭、煎澤草、蘭澤草、省頭草、都梁草、孩兒菊、千金草。

【 集解 】 [時珍說]蘭草、澤蘭是一類二種。都生長在水邊低濕處。二月舊根開始發芽生苗,紫莖枝,赤節綠葉,葉呈對節生,葉上有細齒。但是,莖圓節長,葉片光滑並有分叉的是蘭草;莖微方,節短而葉上長有毛的,叫澤蘭。現在,吳人育苗移植,稱之為香草,夏天采取,用酒油灑製,纏成把,當頭飾賣出。

葉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利尿,殺蠱毒。生血,調氣,養營,久服益氣輕身不老,通神明。它的氣味清香,能生津止渴,潤肌肉,治消渴、黃疸。煮水,浴風病,消癰腫,調月經。煎水,解中牛馬毒。主惡氣,因氣香澤可入膏塗頭發。

蘭草

香薷(rú)

【釋名】 也稱香菜、香茸、香葇、蜜蜂草。

【集解】[時珍說]香薷有野生的,有自家種的。方莖,尖葉,有刻缺,很像黃荊葉但要小些。九月份開紫色花抽穗。有細子細葉的,高隻有數寸。中州人在三月份種植,稱它為香菜,常用來充當蔬菜。

【氣味】 辛,微溫,無毒。

【主治】 鼻衄不止。有調中溫胃,順氣,散水腫,祛熱風的功能。主治腹痛、腹瀉、嘔吐、呃逆症。春月裏煮來代替茶喝,可以不生熱病。含汁漱口,除口臭。杵成末水服,止鼻血。主腳氣寒熱。

【發明】 [震亨說]香薷屬金與水,有徹上徹下的功能。解暑,利小便。用葉子濃煎製成丸服用,清肺熱。

【附方】 1.一切傷暑,頭痛發熱,轉筋,幹嘔,四肢發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樸薑汁炙過、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銼散。每服五錢,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後服下。連進二服,效果顯著。2.通身水腫。用幹香薷五十斤,銼入鍋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濃煎,濃到可以捏丸時,即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日服三次,藥量可以逐日加一點以小便能暢為愈。又一方:香薷葉一斤,水一鬥,熬爛,去渣,再熬成膏,加白術末七兩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湯送下。3.心煩脅痛。用香薷搗汁一二升服。4.鼻血不止。用香薷研末,水衝服一錢。

莖、葉〔主治〕治鼻衄不止。主治腹痛、腹瀉、嘔吐、呃逆症。春月裏煮來代替茶喝,可以不生熱病。含汁漱口,除口臭。杵成末水服,止鼻血。主腳氣寒熱。

爵床

【釋名】 又稱爵麻、香蘇、赤眼老母草。

【集解】 [時珍說]原野多有爵床。方莖對節,與大葉香薷一樣。但香薷搓之氣香,而爵床搓之不香微臭,以此為別。

莖葉 【氣味】 鹹,寒,無毒,微辛。

【主治】 腰脊痛,不得著床,俯仰艱難,除熱,可做浴湯。血脹下氣。治杖瘡,搗汁塗之立瘥。

爵床

假蘇

【釋名】 也稱薑芥、荊芥、鼠蓂。

【集解】 [頌說]假蘇到處都有生長。葉子像落藜而且很細,初生的時候假蘇有辛香味可以吃。[時珍說]荊芥原是野生,現在為世人所用的,大部分是栽培的。二月份播下種子,生長出的苗莖方葉細,為淡黃綠色。八月開小花,作穗狀花房,花房像紫蘇。花房裏有細小的子,像葶藶子一樣。其苗炒來吃,辛香可口,也可用來作生菜。

莖、穗【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散瘀血,除濕痹,祛諸多風邪,通利血脈,助脾胃。主治各種寒熱風症,比如口麵歪斜,周身麻痹,勞渴出虛汗,頭痛,背脊疼痛等病症,另可治淋巴結核及皮膚瘡腫。助消化,解酒醉。作菜時生的熟的都可以吃,還可煎茶來喝。用豉汁煎服,可治嚴重的傷寒,能發汗。也是治療婦女血症及瘡疥的重要藥物。產後中風抽搐、身體強直,研成粉末用酒送服。可散風熱,清醒頭目,利咽喉,消除瘡腫,治項強、目中黑花、陰部生瘡、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等。

【發明】 [時珍說]荊芥反魚蟹河魨的說法,本草醫方中並沒有這麼說,然而稗官小說裏,則往往有記載。據李延飛《延壽書》中說,凡是吃一切沒有鱗甲的魚,忌吃荊芥。吃了黃鱔魚後再吃它,使人吐血,唯有地漿可以解。與蟹同吃,可以動風。還有蔡絛在《鐵圍山叢話》裏記載,他住在嶺嶠,看見吃了黃鱔魚又吃荊芥的人,立即就死了,甚於鉤吻。洪邁的《夷堅誌》裏說吳國人魏幾道吃了黃鱔魚湯後,又采摘荊芥和著茶一起喝,一會兒腳發癢,上至心肺,亂走,急忙服藥,過了兩日才治好。陶九成在《輟耕錄》裏說,凡是吃了河魨,不可以服荊芥藥,因其作用相反,江陰曾有一儒者因此而喪命。《韋航紀談》載,凡服荊芥這味藥,忌吃魚。古人楊誠齋曾見一個人因此而立即死亡。李時珍評價:荊芥是日常使用的藥物,由於作用如此相反,所以詳細描述,告誡用者其副作用。又據《物類相感誌》說,河魨和荊芥一起煮三五次,更換水後就沒有毒了。這種說法與其他書所述的不同,大抵養生者,寧可信其有毒而引以為戒。

荊芥炭〔主治〕散瘀血,除濕痹,祛諸多風邪,通利血脈,助脾胃。

荊芥穗炭〔主治〕散瘀血,除濕痹,祛諸多風邪,通利血脈,助脾胃。

荊芥梗〔主治〕散瘀血,除濕痹,祛諸多風邪,通利血脈,助脾胃。

荊芥穗〔主治〕散瘀血,除濕痹,祛諸多風邪,通利血脈,助脾胃。

【附方】 1.風熱頭痛。用荊芥穗、石膏,等分研末。茶調下。2.風熱牙痛。用荊芥根、烏桕根、蔥根等分,煎湯隨時含漱。3.小兒驚症。用荊芥穗二兩、白礬半生半枯一兩,共研末,加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大,朱砂為衣。每服二十丸,薑湯下,日服二次。4.一切偏風,口眼歪斜。用青荊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起研爛,取汁濃煎成膏。將藥渣去掉三分之一,將三分之二曬幹為末。以膏和末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早晚各服一次。5.中風口噤。用荊芥穗研細,取二錢,酒送服。6.產後中風,手足抽筋,產後血運,不省人事。用荊芥穗子,微焙為末。每服三錢,酒或童便送下。口噤則挑齒灌入,齒緊則由鼻灌入。7.產後血眩風虛,精神昏冒。用荊芥穗一兩三錢、桃仁五錢去皮尖,炒,共研末。每服三錢,水送下。如喘,加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炒各三錢。8.產後下痢。用荊芥穗四五枝,燒存性,不能觸油火。燒好後加麝香少許,以熱開水調下。9.口鼻出血如泉湧。用荊芥燒存性,研細。每服二錢,陳皮煎湯送下。二服可愈。10.吐血不止。用荊芥連根洗過,搗汁半碗服下。服幹穗末亦可。又一方:荊芥穗為末,生地黃汁調服二錢。11.小便尿血。用荊芥、縮砂,等分研末。每服三錢,糯米湯送下,日服三次。12.血崩不止。和荊芥穗在麻油燈上燒焦,研細。每服二錢。13.痔漏腫痛。用荊芥煮湯,每日洗痛處。14.大便下血。用荊芥炒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婦女用酒送下。又一方:荊芥二兩、槐花一兩,同炒研細。每服三錢,茶送下。15.瘰鬁潰爛,牽至胸前兩腋,塊如茄子大。用荊芥根下段剪碎,煎湯熱洗。洗後,見破爛處有紫黑點,以針刺破,讓惡血流出。另用樟腦、雄黃,等分研末,麻油調勻掃爛處出水。次日洗過又掃,直至病愈。16.疔腫諸毒。用荊芥一把,切細,加水五升煮成一升,分為兩次服飲。17.一切瘡疥。用荊芥研末,加地黃自然榨汁熬膏,調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服三五十丸,茶或酒送下。18.腳丫濕爛。用荊芥葉搗爛敷上。19.小兒風寒,煩熱有痰,不省人事。荊芥穗半兩焙,麝香、龍腦各一字,為末,每茶服半錢。20.頭目諸疾,眼疾,風氣頭痛,頭昏目眩等。荊芥穗為末。每服三錢,酒送下。21.癃閉不通,小腹急痛。用荊芥、大黃,等分研末。每服三錢,溫水送下。小便不通者,大黃用量減半;大便不通者荊芥用量減半。

薄荷

【釋名】 也稱蕃荷菜、南薄荷、金錢薄荷。

【集解】 [頌說]薄荷到處都有生長,莖葉像荏略微尖長些,是治風寒的必要藥,所以人們大多都栽種它。還有一種胡薄荷,與此相類似,區別在於味道不甜,生長在江浙一帶,那裏的人多用來當茶飲,俗稱為新羅薄荷。還有一種石薄荷,生長於江南山石之間,葉子微小,冬天呈紫色,也可生吃。[時珍說]薄荷,多數人有栽種。二月份宿根長出苗,清明前後可分植。方莖赤色,其葉子為對生,初時形狀不長而且葉梢是圓的,長成後就變成尖形。吳越、川蜀的人多用此代替茶葉。蘇州所產的,莖小而氣味芬芳,江西、川蜀稍粗。藥用的薄荷以蘇州出產為最好。《物類相感誌》中記載,凡收薄荷,必須隔夜用糞水澆灌,雨後再去收割,則性涼,反之則性不涼。野生的,莖葉氣味都相似,唯獨在蘇州城黌宮前有幾十畝土地所種的是龍腦薄荷,名震天下。其芬芳之妙,與其他地方的完全不同。如果離開本地,其香味愈清冽。現在的人常把它加進糖果和製成糕點來享用。

莖、葉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成汁服用,能發汗。長期作菜生或熟吃,卻腎氣,辟邪毒,除勞氣,解勞乏,使人口氣香潔。煎湯可洗治膝瘡。四季都可以吃。另可治因中風而失語、吐痰及各種傷風頭腦風,是治小兒風涎的要藥。榨汁服,可去心髒風熱及口齒諸病。治淋巴結核瘡疥,風瘙癮疹。搗成汁含漱,去舌苔語澀。用葉塞鼻,止衄血。塗蜂螫蛇傷。

【發明】 [時珍說]戴原禮氏治療貓咬傷,取薄荷的汁塗在傷口上效果顯著,是因它們相互克製的緣故。[陸農師說]薄荷,貓、狗及虎的酒;桑葚,鳩的酒;芮草,魚的酒。《食醫心鏡》裏寫道,薄荷煎豉湯,暖酒和飲、煎茶、生吃都可以,比菜更有益處。

薄荷

莖、葉〔主治〕 治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成汁服用,能發汗。除勞氣,解勞乏,使人口氣香潔。

【附方】 1.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風熱。薄荷研細,加煉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含一丸。用白砂糖調丸亦可。2.眼瞼紅爛。用薄荷在生薑中浸一夜,取出曬幹,研末,沸湯泡洗。3.瘰鬁結核。用新薄荷二斤,搗爛取汁,皂莢一個,水浸去皮,黑牽牛半生半炒各一兩,皂莢仁一兩半,一起搗爛,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連翹湯送下。4.衄血不止。用薄荷汁滴入鼻中,或以幹薄荷水煮,棉裹塞鼻。5.血痢不止。用薄荷葉煎湯常服。 6.火毒生瘡。用薄荷煎汁頻塗。立愈。

積雪草

【釋名】也稱胡薄荷、地錢草、連錢草、海蘇。

【集解】 [別錄說]積雪草生長在荊州的川穀中。[恭說]積雪草葉子呈圓形大小如銅錢,莖細而剛勁,蔓生。[頌說]積雪草現在到處都有生長。八九月份采摘苗葉,也能當作生菜吃,與薄荷相似,但味不太甜。生長在江浙一帶的,那裏的人多用來當作茶,俗稱新羅薄荷,又叫連錢草。《庚辛玉冊》裏說:地錢,是陰草。生長在荊楚、江淮、閩浙一帶,多長在宮院寺廟砌縫中,葉圓似錢,引蔓伏地而生,香如細辛,不見它開過花。

莖、葉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大熱,惡瘡癰疽,全身皮膚發紅、發熱。搗成汁服,主治熱腫丹毒。主暑熱,小兒寒熱。腹內熱結,搗汁服。單用可治頸淋巴結核及潰爛、鼠漏。可治皮膚腫毒,風疹疥癬。治風氣攻胸,做成湯來喝,見效快。研成汁塗眼病。

【附方】 1.熱毒癰腫。秋後收積雪草陰幹為末,水調敷。2.婦人小腹疼痛。用夏五月采的積雪草,曬幹,搗篩為末,每次服二錢,以好醋和勻,服用。3.男女血病。九仙驅紅散:治嘔吐諸血及便血、婦人崩中神效。用積雪草五錢,當歸酒洗、梔子仁酒炒、薄黃炒、黃連炒、條黃芩酒炒、生地黃酒洗、陳愧花炒各一錢,上部加藕節一錢五分,下部加地榆一錢五分,水二鍾,煎一鍾服,神效。此方得之甚秘,此草與本草主治不同,不可曉也。4.牙痛塞耳。用連錢草即積雪草,和水溝汙泥同搗爛,隨左右塞耳內。

薺苧(qí zhù)

【釋名】 也稱臭蘇、青白蘇。

【集解】 [時珍說]薺苧處處平地都有生長。葉子像野生紫蘇但比其長一點,有毛氣臭,味道不是很好。

莖、葉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冷氣泄痢。生食,除胸間酸水。搗碎,敷蟻瘺效果顯著。

蘇(別名白蘇)

【釋名】 也稱紫蘇、赤蘇、桂荏。

【集解】 [頌說]蘇到處都有,以背麵都呈紫色的為最好。夏天采摘莖葉,秋天采摘種子。有幾種:水蘇、魚蘇、山魚蘇都屬荏類。[時珍說]紫蘇、白蘇,都在二三月份下種,或者往年種子在地裏自己生長。其莖方,葉圓而有尖,四周有鋸齒。土地肥沃的正、背麵都是紫色。土地瘠瘦時葉的正、背麵都是白色的,即白蘇,就是荏。采嫩紫蘇的葉和著蔬菜吃,或用鹽和梅汁製成酸菜吃,很香。夏天其葉可做成湯來喝。五六月份連其根一起采收,用火煨它的根,在陰處晾幹,過冬葉子也不會落:八月份開鈿紫花,後形成穗狀花房,如荊芥穗。九月半枯時收種子,種子細如芥子但色為黃赤色,也可以榨取油,叫作荏油。《務本新書》裏道,凡是在低窪空曠的地方都可以種植紫蘇,以遮攔六畜。收摘種子打出的油,用來點燈很明亮,或熬出油用來保存器具。《丹房鏡源》中說:紫蘇子油能使五金八石變軟。《沙州記》裏說:乞弗虜之地,不種植五穀糧食,隻吃紫蘇子。故王禎說,紫蘇有遮護的功能,又有作燈油的用途,不可缺少。如今有一種花紫蘇,其葉細齒密,好像是用剪刀剪成的一樣,香味、顏色、莖、子與紫蘇並無不同,人稱回回蘇。

莖、葉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下氣除寒,補中益氣,通暢心經,益脾胃,其子功效更好。主治一切寒氣造成的病症,如心腹脹滿,開胃下食,止腳氣和腹瀉,通順大小腸。煮成水喝特別好,與橘皮相適應。另有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魚蟹毒的作用。治蛇犬傷。用葉子做湯,可解一切魚肉毒。

【發明】 [機說]宋仁宗命令翰林院定湯藥,上奏說:紫蘇煎湯為第一,用它能散胸膈浮氣,但不知道喝多了會泄人真氣。

子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下氣,除寒溫中,益五髒,補虛勞,潤心肺,研成汁煮粥長期吃,能使身體強壯。可治腹瀉、嘔吐、反胃,利大小便,消痰止咳嗽,平肺氣喘急,順氣治風邪,利膈寬腸,解魚蟹毒。

紫蘇子〔主治〕主治下氣,除寒溫中,益五髒,補虛勞,潤心肺。研成汁煮粥長期吃,能使身體強壯。

葉〔主治〕下氣除寒,補中益氣,通暢心經,益脾胃。主治一切寒氣造成的病症。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魚蟹毒。治蛇犬傷。

梗〔主治〕下氣除寒,補中益氣,通暢心經,益脾胃。主治一切寒氣造成的病症。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魚蟹毒。治蛇犬傷。

【附方】 1.治乳腺炎。紫蘇煎湯頻服。同時搗爛敷於乳房。效果很好。2.夢中遺精。紫蘇子一升炒研細為末,用酒衝服一錢,每日一次。3.風寒濕痹。此症因內寒濕氣入於經絡,致四肢攣急,腳腫不可落地。用紫蘇子二兩擂碎,水三升,研取汁,將粳米二合,加前汁做粥煮食。4.食蟹中毒。紫蘇子煮汁喝。5.瘋狗咬傷。紫蘇葉嚼爛後敷塗在傷口上。6.腹瀉霍亂脹痛。生紫蘇搗成汁後喝最佳。幹紫蘇煮汁也可。7.吐血不止。紫蘇不拘多少,放入大鍋內,加水直至煎幹,去滓後熬膏,將炒熟的赤豆搗為末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次用酒衝服三五十丸。8.刀瘡出血不止。將嫩紫蘇葉、桑葉同時搗爛後貼傷口。9.毒蛇咬人。紫蘇葉搗汁後敷於傷口。10.呃逆不止。將紫蘇汁煮成濃汁,一次服三盞即止。

【釋名】 白蘇,魚蘇。

【集解】 [別錄說]荏葉,九月采,陰幹。[宏景說]荏狀如蘇,高碩白色,不甚香。其子研之,雜米作糜,甚肥美,下氣補益。笮其子作油,日煎之,即今油帛及和漆所用者,服食斷穀亦用之,名為重油。[頌說]白蘇,方莖圓葉,不紫,亦甚香,實亦入藥。

葉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調中,去臭氣。調氣,潤心肺,長肌膚,益顏色,消宿食,止上氣咳嗽,去狐臭,敷蟲咬。

子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咳逆,下氣,溫中補體。生食,止渴潤肺。止嗽。

【附方】 男女陰腫。男子:荏葉生搗,和醋封之。女子:綿裹裏,三四易。

子〔主治〕咳逆,下氣,溫中補體。生食,止渴潤肺。止嗽。

水蘇

【釋名】 也稱雞蘇、香蘇、龍腦薄荷、芥蒩、芥苴。

【集解】 [頌說]水蘇處處都有,多數生長在水邊。[時珍說]水蘇三月份長出苗,方莖中空虛。葉子像紫蘇葉稍長一點,齒密一些,正麵有皺呈青色,對節生長。氣味很辛烈。六七月開花成穗像紫蘇的花穗,水紅色。花穗中有細子,形狀像荊芥子。可以播種且容易成活,隔年的根也能長出苗。在肥沃土地上成長的苗高達四五尺,南方人多用來當作菜,或用來煮雞。長江以北的地方很多,然而人們不吃它。

水蘇

莖、葉【氣味】 辛,微溫,無毒。

【主治】 下氣,助消化。可除口臭,去邪毒及體內一切惡氣。長期服用可通神明,輕身耐老長壽。治吐血衄血、婦科出血、血性白帶、便血及肺痿病。釀成清酒和酒煮汁常服,治頭痛目眩及產後抽搐。亦可作菜吃,能消除胃裏的酸水。

【附方】 1.漏血欲死。用水蘇煮汁一升服。2.吐血、下血。用水蘇莖葉,煎汁服。3.吐血咳嗽。用水蘇焙幹研細,每服一錢,米湯送下。4.鼻血不止。用水蘇五合,香豉二合,同搗爛,搓成小團,如棗核大,塞鼻孔中,血即止。又一方:水蘇二兩,防風一兩,共研末。每服二錢,溫水送下。同時以水蘇葉塞鼻。又一方:水蘇、生地黃,等分研末,冷水送服。5.風熱頭痛,熱結上焦,致生風氣,痰厥頭痛。用水蘇葉五兩,皂莢炙去皮、去子三兩,芫花醋炒焦一兩,共研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飯後服,荊芥湯送。 6.耳卒聾閉。用水蘇葉生搗,棉裹塞耳。7.頭生白屑。用水蘇煮汁或燒灰淋汁洗頭。8.蛇虺蜇傷。用水蘇研末,酒衝服。並塗傷處。

草之四 濕草類

菊、野菊、艾、蓍、茵陳蒿、青蒿、白蒿、黃花蒿、牡蒿、茺蔚、角蒿、劉寄奴草、夏枯草、麗春草、青葙、旋覆花、雞冠、紅藍花、番紅花、燕脂、大薊小薊、苧麻、續斷、苦芺、漏盧、胡盧巴、大青、蠡實、檾麻、惡實、蒼耳、天名精、箬、蘆、甘蕉、麻黃、 木賊、龍常草、燈心草

【釋名】 也稱節華、女節、女華、女莖、日精、更生、傅延年、治薔、金蕊、陰成、周盈。

【集解】 [時珍說]菊的種類有一百多種,宿根自生,莖、葉、花、色,各不相同。宋朝劉蒙泉等人,雖然都有菊譜,也未能詳盡記載。其莖有株蔓、紫赤、青綠的差別;葉有大小、厚薄、尖禿之異;花有千葉單葉、有蕊無蕊、有子無子、黃白紅紫、雜色深淺、大小之別;味有甘、苦、辛之辨。還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大概隻有單葉的甘菊才能用來泡茶和入藥。如《菊譜》中所記載的甘菊、鄧州黃、鄧州白、紅菊。甘菊原產於山野,現在的人都栽種。它的花細碎,品位不太高,花蕊類似蜂窠,中間有細子,也可以菊枝壓在土中種植。嫩葉和花都可以食。白菊花稍大,味不很甜,也在秋季采收。無種子的菊,稱為牡菊。將它燒灰撒在土中,能殺死青蛙——這是物質相克的原因。

花、葉、根、莖、實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各種風症及頭眩腫痛,流淚,死肌,惡風及風濕性關節炎。長期服用利血氣,輕身延年益壽。治腰痛無常,除胸中煩熱,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還可治頭目風熱、暈眩倒地、腦骨疼痛、全身浮腫,用菊作枕頭可明目。生熟都可食。能養目血去翳膜,主用於肝氣不足。

白菊【氣味】 苦、辛,平,無毒。

【主治】 治風眩,能使頭發不白。可用來染胡須和頭發。同巨勝、茯苓製成蜜丸服用,去風眩,延年,益顏色。

【發明】 [時珍說]菊,春生夏茂,秋花冬實,飽經露霜,備受四季之氣。葉枯不落,花槁不謝。味兼甘苦,平。過去人們認為它能除風熱,益肝補陰,殊不知它得木水的精華尤其多,可補肺腎二髒。補水能製火,益金能平木。木平則風息,火降則熱除,用來治頭及眼的各種風熱,療效甚佳。黃菊能滋陰,白菊能壯陽,紅菊能行婦人血,都可入藥。神仙都懂得這個道理,何況人呢?它的苗可作蔬菜,葉可生吃,花可做糕餅,根及種子可入藥。裝入布袋內可作枕頭,蜜釀後可作飲品,菊的全身都是寶。古代聖賢將菊比作君子,神農將它列為上品,隱士將它放入酒中,文人墨客將它落下的花瓣拿來食用。費長房說飲菊酒九日,可以避邪。

白菊〔主治〕治風眩,能使頭發不白。可用來染胡須和頭發。同巨勝、茯苓製成蜜丸服用,去風眩,延年,益顏色。

【附方】 1.服食甘菊。《玉函方》記載:王子喬養顏延壽方是用甘菊,三月的前五天采它的苗,叫玉英;六月的前五天采它的葉,叫容成;九月的前五天采它的花,叫金精;十二月前五日采它的根莖,叫長生。將上述四物一起陰幹一百天後,各取等分,搗杵千次後成末,每次用酒送服一錢。或者將蜜煉熟後做成梧桐子大的蜜丸,用酒送服七丸,每日三次。服百日後會身輕麵潤,服一年令白發變黑。服二年,齒落更生。服五年,八十歲的可返老還童。2.服食白菊。《太清靈寶方》引:九月九日采菊花二斤,茯苓一斤,一同搗碎後篩出末。每次服二錢,溫酒調下,一日三次;或 者用煉過的鬆脂,和末做成雞蛋大的丸,每次服一丸。久服令人延年益壽。3.酒醉不醒。將九月九日采的真菊研末,飲服一方寸匕。4.婦女陰腫。用甘菊苗搗爛熬湯,先熏後洗。5.膝風疼痛。用菊花、陳艾做護膝,長期使用則自愈。6.風熱頭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錢為末,每次服一錢半,用茶調下。7.痘瘡入目,生翳障。用白菊花、穀精草、綠豆皮各等分搗成末,每次取一錢,幹柿餅一個,淘粟米水一盞,同煮待水煮幹時吃柿餅,每日三個。少則五七日,多則半月見效。

野菊

【釋名】 又稱苦薏。

【集解】 [時珍說]苦薏處處原野極多,與菊無異,但葉薄小而多尖,花小而蕊多,如蜂窠狀,氣味苦辛慘烈。

根、葉、莖、花【氣味】 苦、辛,溫,有小毒。

【主治】 調中止泄,破血,婦人腹內宿血宜之。治癰腫疔毒。

【附方】 癰疽疔腫,一切無名腫毒。用野菊連根搗爛,酒煎熱服取汗,以渣敷之即愈。又一方:用野菊花、蒼耳草各一握,共搗,入酒一碗,絞汁服,以渣敷之,取汗即愈。或六月六日采蒼耳葉,九月九日采野菊花,為末,每酒服三錢,亦可。

野菊

根、葉、莖、花〔主治〕調中止泄,破血,婦人腹內宿血宜之。治癰腫疔毒。

【釋名】 也稱冰台、醫草、黃草、艾蒿。

【集解】 [頌說]艾到處都有,以覆蓋在道上及向陽的為最好。初春遍地生苗,莖似蒿,葉背呈白色,以苗短的為良。[時珍說]艾用來灸百病尤其好。近來以蘄州艾為最好,它已成為當地的特產,人們很看重它,稱為蘄艾。艾多在山上及平原地區生長。二月宿根重新生苗成叢狀生長,它的莖直生,為白色,高四五尺。葉向四麵散開,形狀似蒿,分為五個尖,椏上又有小尖,葉麵青色背麵為白色,有茸毛,柔軟而厚實。七八月,葉間長出穗如車前穗。開小花結果實,累累盈枝,內有細子,霜降後開始枯萎。在五月五日收割莖,曬幹後收葉。李月池讚道:產於山陽,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荊楚歲時記》中記載,在五月五日雞未叫時,采集像人形的艾,收藏好以備灸病,非常靈驗。當日采的艾作為門神,掛在門上,可避邪氣,稱作“艾虎”。

葉 【氣味】 苦,微溫,無毒。

【主治】 灸百病。也可煎服。吐血腹瀉,陰部生瘡,婦女陰道出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生育能力。煎時不要見風。搗汁服,止傷血,殺蛔蟲。鼻血下血,膿血痢,可水煮也可製丸、散。止崩血、腸痔血,療金瘡,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癬極效。搗汁飲,心腹一切冷氣鬼氣。帶下,止霍亂轉筋,痢後寒熱。治帶脈為病,腹脹腰疼,溫中逐冷除濕。

【發明】 [詵說]春季采嫩艾作菜食,或者和麵粉做成彈子大小的餛飩,每次吞三五枚,然後再吃飯,可治惡氣。長期服用止寒痢。又可將嫩艾做成幹餅,用生薑煎服,止泄痢及產後瀉血,非常效果顯著。

艾葉〔主治〕治百病。吐血腹瀉,陰部生瘡,婦女陰道出血,利陰氣,生肌肉,辟風寒,使人有生育能力。

【附方】 1.流行傷寒。用幹艾葉三升,加水一鬥,煮一升,一次服完。出汗為好。2.妊中作寒,大燒,發斑,由紅變黑溺血。用艾葉一團,如雞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兩次服。3.中風,口歪眼斜。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頭插入耳內,四麵以麵密封,一頭以艾灸之七壯。患右灸左,患左灸右。4.中風口噤。用熟艾灸承漿穴與頰車穴,各五壯。5.咽喉腫痛。用嫩艾搗汁,細細咽下。又一方:用艾葉一把,同醋搗爛,敷喉部。6.癲癇諸風。用熟艾灸前後陰之間。灸數隨年歲增減。7.小兒臍風撮口。用艾葉燒灰。滿填臍中,外用布縛定。或用蒜蓋臍部,隔蒜用艾絨灸之。8.齒失色,舌變白,下痢,肛被蟲蝕。用艾在管中燒著,熏下部令煙直達患處。艾中加少許雄黃、罌中煙熏,效果更好。9.頭風麵瘡,癢出黃水。用艾二兩,加醋一升,煎成濃汁,攤紙上貼,一天換二三次。10.蛔蟲病。用白熟艾一升,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內服,能把蟲吐出。又一方:取生艾搗汁,天明時,先吃一點香甜食品,隨後服艾汁一升,可把蟲打下。11.老小白痢。用陳艾四兩、幹薑炮三兩,共研末,加醋煮陳米糊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12.諸痢久下。用艾葉、陳皮等分,煎服。也可用這兩味藥共研末,加酒煮爛飯成丸子。每服二三十丸,鹽湯送下。13.痔瘡。先用槐柳湯洗過,再以艾灸七壯。血穢瀉後即愈。14.產後瀉血不止。用幹艾葉、老生薑各半兩,煎濃湯服。15.忽然吐血。用熟艾三團,加水五升煮成二升,服。又一方:熟艾燒灰。取二錢,水送服。16.盜汗不止。用熟艾二錢、白茯神三錢、烏梅三個,加水一杯煎至八分,溫服。17.火眼腫痛。用艾燒煙,將碗蓋住,過會兒,刮取碗內煙煤,以溫水調勻洗眼,水中加一點黃連汁更好。18.臉上黑痣。用艾灰、桑灰各三升,淋水循環幾次取汁,濃煎成膏。常取少許敷痣上,能使痣爛脫。19.小兒爛瘡。用艾葉燒灰敷搽。20.背瘡初發。在患處先貼上濕紙,先變幹的地方是瘡頭,用艾灸,不計次數。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毒即消散。如不散,也不能內攻了。21.蟲蛇咬傷。用艾灸幾次,效果顯著。22.風蟲牙痛。化蠟少許,攤紙上,鋪艾一層,卷成筒,燒煙熏鼻。又用口吸煙氣,即可止疼消腫。23.妊娠下血。用艾葉三兩,川芎、甘草各二兩,當歸、地黃各三兩,芍藥四兩,放入水五升、清酒五升中煮成三升,再加阿膠二兩令化盡。每服一升。日服三次。24.妊娠胎動、腰痛,下血、倒產、子死腹中。用艾葉一團,如雞蛋大,加酒四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25.婦女崩中,血出不止。用熟艾一團,如雞蛋大,阿膠炒為末半兩,幹薑一錢,水五碗,同煎服。

蓍(shī)

【釋名】[時珍說]蓍也叫作耆,老人曆年多,更事久,事能盡知。

【集解 】 [別錄說]蓍原產於偏僻的山穀之中。[頌說]如今蔡州上蔡縣的白龜祠旁也有蓍,它像蒿一樣成叢生長,高五六尺,一根生有一二十莖,多的有五十莖,一抽莖便直條生長,所以不同於各種蒿。秋後在枝端開花,紅紫色,形狀如菊花,結的果實如艾實。《史記·龜策傳》中記載,隻有千年龜,才能遊弋在蓮葉之上。蓍有一百莖,而共係一根。它所生長的地方,無虎狼,無毒螫,褚先生說這是因為下有神龜守衛,上有雲氣覆蓋。傳言說如果天下和平,帝王得道,則蓍的莖長可達一丈,所以說它是神草。因此,占卜的人取它來作道具。

實 【氣味】 苦、酸,平,無毒。

【主治】 益氣,潤膚,明目,令人聰慧先知,久服輕身不饑不老。

葉 【主治】 痞疾。

【附方】 腹中痞塊。劉鬆石《保壽堂方》:蓍葉、獨蒜、穿山甲末、食鹽,一同用好醋搗和成餅,根據痞的大小貼上,燒兩炷香的時間為宜。使痞化為膿血,從大便中排出來。

實〔主治〕益氣,潤膚,明目,令人聰慧先知,久服輕身不饑不老。

茵陳蒿(hāo)

【釋名】 [藏器說]它雖為蒿類,經冬不死,更因舊苗而生,故名因陳。

【 集解 】 [弘景說]到處都有茵陳蒿。像蓬蒿但葉片更緊細些,秋後莖枯萎,過冬天也不會死,到了春天又重新生長,以前的人多把它移植來當蔬菜種。[時珍說]洪舜俞在《老圃賦》中說,酣糟紫薑之掌,沐醯青陳之絲,說的就是茵陳蒿。現在淮揚人在二月二日仍要摘野茵陳苗和粉麵,做成茵陳餅吃。

莖葉 【氣味】 苦,平,微寒,無毒。

【主治】 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令容顏白皙悅澤。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熱去腹塊,通關節,去滯熱傷寒。

【附方】 1.大熱黃疸。用茵陳切細煮湯服。生食亦可。亦治傷寒頭痛、風熱瘴瘧,利小便。2.渾身風癢。用茵陳煮濃湯洗浴即愈。3.鬁瘍風病,身上出現斑塊,白色成片。茵陳蒿兩把,加水一鬥五升,煮成七升,先以皂莢湯洗,再以茵陳湯洗。隔一天洗一次。4.風疾攣急,手足不能自由伸縮。用茵陳蒿一斤、秫米一石、麵三斤,和勻照常法釀酒,每日飲服。5.遍身黃疸。用茵陳蒿一把,同生薑一塊搗爛,每日擦胸前和四肢。6.眼熱赤腫。用茵陳蒿、車前子等分,煎湯,以細茶調服數次。

莖葉〔主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令容顏白皙悅澤。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熱去腹塊,通關節,去滯熱傷寒。

青蒿

【釋名】 也稱草蒿、方潰、香蒿。

【集解】 [別錄說]青蒿到處都有。[保升說]青蒿高四尺左右,嫩時可以用醋醃成酸菜,味道很香美。《詩經》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說的就是它。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疥瘙痂癢惡瘡,殺病蟲,積熱在骨節間,明目;夏季持續高燒,婦人血虛下陷導致出血,腹脹,及冷熱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搗成汁服用。也可以曬幹製成末,將小便加入酒中和末服。補中益氣輕身,補疲勞駐顏色,長毛發令發黑亮不衰老,兼去叉發,殺風毒。治胸痛黃疸,生青蒿搗成汁服用,並把渣貼在痛處。又治瘧疾寒熱。把生青蒿搗爛敷貼在金瘡上,可止血止疼。把它燒成灰,隔紙淋汁,和石灰煎,可治惡瘡、息肉、黑疤。

【發明】 [時珍說]《月令通纂》中載,伏內庚日,取青蒿懸在門庭內,可辟邪氣。陰幹後碾成末,在冬至、元旦,各服二錢,效果良好。

子【氣味】 甘,冷,無毒。

【主治】 明目開胃,炒後食用。治勞瘦,用健壯人的小便浸潤後服用。可治惡瘡、疥癬、風疹,煎水洗患處。治鬼氣,把它碾成末,用酒送服方寸匕。

〔主治〕疥瘙痂癢惡瘡,殺病蟲,積熱在骨節間,明目;夏季持續高燒,婦人血虛下陷導致出血,腹脹,及冷熱久痢。殺風毒。治胸痛黃疸。治瘧疾寒熱。

【附方】 1.男女勞瘦。用青蒿銼細,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時及臥時各用溫酒送下。2.虛勞盜汗,煩熱口幹。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入參末麥門冬末各一兩,熬至能捏丸時,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飯後服,米湯送下。3.瘧疾寒熱。用青蒿一把,加水二升,搗汁服。4.溫瘧,隻熱不冷,痰多。用青蒿二兩,在童便浸過,焙幹,加黃丹半兩,研末,每服二錢,白開水調下。5.赤白痢下。用青蒿、艾葉等分,同豆豉搗做餅,曬幹。每用一餅,以水一碗半煎服。6.酒痔便血。用青蒿葉或青蒿莖,研末。便前用冷水,便後用水酒調服。7.各種刀傷。用青蒿搗封傷口,血止即愈。又一方:用青蒿、麻葉、石灰等分,一起搗爛曬幹,臨用時研成末搽傷處。8.牙齒腫痛。用青蒿一把,煎水漱口。9.耳出膿汁。用青蒿末棉裹塞耳中。10.鼻中息肉。用青蒿灰、石灰等分,淋汁熬膏點息肉上。

白蒿

【釋名】 也稱蘩、由胡、蔞蒿。

【集解】 [恭說]白蒿到處都有。葉頗像細艾,上麵錯落生長有白毛,比青蒿粗。從初生到秋天,都比其他的蒿要白。[時珍說]初春生苗,如嫩蒿,可浸泡清洗淘去苦水,煮來作菜食用。進入夏季後高三四尺,莖呈方形如黃麻莖,它的葉如艾葉但背麵是青色的。一梗有三葉,葉有尖細的分叉。一節長一寸左右,節節生穗,叢簇抱莖。四五月間穗內開小花,紅紫色,也有淡白色的。每片萼內有細子四粒,粒的大小如同蒿子,有三個棱,褐色。按《閨閣事宜》載,開白花的是益母草,治婦女產後血病;開紫色花的叫野天麻,功效稍遜。

苗根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五髒邪氣,風寒濕痹,補中益氣,長毛發令黑,療心懸、少食常饑。久服輕身,耳目聰明不老。搗汁服,去熱黃及心痛。曝為末,米飲空心服一匙,治夏月暴水痢。燒灰淋汁煎,治淋瀝疾。利膈開胃,殺河魨魚毒。

【發明】 [時珍說]本經列白蒿於上品,有功無毒,而古今方家不知它的用處,難道是得不到服用它的秘訣嗎?

【附方】 惡瘡癩疾,凡是惡疾遍體,麵目有瘡者,皆可服用。用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曲及米一如釀酒法,候熟稍服用。

黃花蒿

【釋名】也叫臭蒿。

【集解】 [時珍說]香蒿、臭蒿,都可以叫作草蒿。此蒿與青蒿相似,查此蒿色綠帶淡黃,氣辛臭不可食,人家采以罨醬黃酒曲者是也。

葉 【氣味】 辛,苦,涼,無毒。

【主治】 小兒風寒驚熱。

子【氣味】 辛,涼,無毒。

【主治】 治勞,下氣開胃,止盜汗及邪氣鬼毒。

黃花蒿

子〔主治〕治勞,下氣開胃,止盜汗及邪氣鬼毒。

牡蒿

【釋名】 又稱齊頭高。

【集解】 [別錄說]牡蒿生於田野之中,五月、八月采。[弘景說]方藥不複用。

苗 【氣味】 苦,微甘,溫,無毒。

【主治】 充肌膚,益氣,令人暴肥。不可久服,血脈滿盛。擂汁服,治陰腫。

【附方】 瘧疾寒熱。齊頭蒿根、滴滴金根各一把,擂生酒一盅,未發前服。以滓敷寸口,男左女右。二日便止。

茺蔚(chōng wèi)

【釋名】 又稱益母、益明、貞蔚、野天麻、豬麻、鬱臭草、苦低草、夏枯草、土質汗。

【集解】 [別錄說]茺蔚生於海濱池澤,五月采。[弘景說]今處處有茺蔚。葉如荏,莖是方形,子形細長,有三棱。方用亦稀。

子 【氣味】 甘、甜,微溫,無毒。

【主治】 明目益精,除水腫。長期服用可以輕身。治血逆高燒,頭痛心煩,產後血脹。舂內仁生食,補中益氣,通血脈,增精髓,止渴潤肺。治風解熱,順氣活血,養肝益心,安魂定魄,調婦女經脈,治非經期大出血或出血不斷、產後胎前各種病。長期服用令婦女有孕。

苗莖、葉、根 【氣味】 苦、甘,寒,無毒。

【主治】 治蕁麻疹,可作湯洗浴。搗汁服用,主治浮腫下水。消惡毒疔腫,乳癰及丹毒等,都可用益母草莖葉擦拭。另外,服汁,可下死胎,治產後血脹悶。將汁滴入耳內,主治耳聾。搗碎可敷蛇虺毒。用來作駐顏的藥,可令人容顏光澤,除粉刺。活血破血,調經解毒。治流產及難產,胎盤不下,產後大出血、血分濕熱、複感風邪,血痛,非經期大出血或出血不斷,尿血、瀉血,疳痢痔瘡,跌打後內傷及瘀血,大小便不通。

茺蔚

子〔主治〕明目益精,除水腫。長期服用可以輕身。治血逆高燒,頭痛心煩,產後血脹。

苗、莖、葉、根〔主治〕搗汁服用,主治浮腫下水。消惡毒疔腫,乳癰及丹毒等,都可用益母草莖葉擦拭。

【附方】 1.妊娠前後各種疾病。用連根收采的正在開花的益母草,陰幹後,取葉及花、子,碾為末,加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不限丸數,以病愈為度。如做成梧桐子大的丸子,則每服為五十至七十丸。服藥時,隨不同的病症,用不同的湯汁送下:a胎前臍腹痛,用米湯;b腹痛胎動,下血不止,用當歸湯;c胎衣不下,死胎不下,橫生倒產,用炒鹽湯;d產後頭暈眼黑、發狂或不省人事,用酒服;e產後腹痛,時發寒熱,出冷汗,用童便和酒或薄荷自然汁;f產後痢疾,用米湯;g產後月經不調,用溫酒;h產後中風、半身不遂,用童便和酒;i產後氣喘咳嗽,麵目浮腫,用溫酒;j產後流鼻血、舌黑口幹,酒服;k產後大小便不通,煩躁口苦,用薄荷湯;l婦女久無子息,用溫酒。2.產婦諸疾,內髒受傷瘀血。用益母草全草洗淨,竹刀忌鐵刀切為小段,煮爛,去草取汁,約得五六鬥。澄清半日後,濾去濁渣,以清汁在慢火上煎成一鬥狀如糖稀。收存瓶中。每取一杯,和酒內服。一天兩次。3.老少尿血。用益母草搗汁服一升。4.赤白痢。用益母草曬幹、陳鹽梅燒存性,等分研末。每服三錢,白痢以幹薑湯、赤痢以甘草湯下。5.小兒疳痢。用益母草嫩葉同米煮粥吃,到病愈為止。常服嫩葉汁亦可。6.痔瘡下血。用益母草葉搗汁服。7.各種癰瘡,婦女乳癰、小兒頭瘡、黃爛熱瘡、疥疽陰蝕等。用益母草切五升,加水一鬥半,煮成一鬥,分幾次洗。8.各種疔瘡。用益母草搗爛封瘡,另取益母草絞汁內服。又一方:益母草,燒存性。先用刀劃破疔根,擠出血,然後挑藥入疔內,疔深者,用撚子把藥送入底部。過一會兒,有汙血流出,拭淨,再次上藥,直到看見紅血乃止。一二日後,根爛出,以針挑去,再敷上藥,不久,合口自愈。9.喉閉腫痛。用益母草搗爛,加新汲水一碗,絞出濃汁一次飲下。冬月用益母草根。 10.耳內化膿。用益母莖葉榨汁滴耳內。11.新生小兒。先取益母草五兩煎水浴之,不生瘡疥。

角蒿

【集解】[恭說]角蒿似白蒿,花如瞿麥,紅赤可愛,子似王不留行,黑色作角,七月、八月采。

【氣味】 辛、苦,有小毒。

【主治】 幹濕諸惡瘡有蟲者。治口齒瘡絕勝。

【附方】 1.齒齦宣露,多是疳也。角蒿燒灰,夜塗上。切忌油膩、砂糖、幹棗。2.口瘡不瘥,入胸中並生者。不拘大人小兒,以角蒿灰塗之,有汁吐去,一宿效。

角蒿

劉寄奴草

【釋名】 也稱金寄奴、烏藤菜。[時珍說]李延壽《南史》中記載,宋高祖劉裕,小字寄奴。年輕時伐荻新州,途中遇一大蛇,劉裕便射中了它。第二天他再次前往,聽見有杵臼聲。循聲尋找,看見童子數人皆著青衣,在榛林中搗藥。便問其故。童子回答,我主為劉寄奴所射,今合藥敷傷。劉裕問,為何不殺了他?童子回答,寄奴是將來的王,不能殺。劉裕大聲嗬斥,童子皆散,他就收了藥返回。從那以後,每次遭遇金瘡,敷此藥即愈。於是,人們稱此草為劉寄奴草。

【集解】 [恭說]劉寄奴草生於江南。莖像艾蒿,長三四尺,葉似山蘭草而尖長,一莖直上有穗,葉互生,子似稗而細。[時珍說]劉寄奴一莖直上。葉似蒼術,尖長糙澀,麵深背淡。九月莖端分開數枝,一枝攢簇若幹朵小花,白瓣黃蕊,如小菊花。花謝後有白絮,如苦蕒花之絮。子細長,如苦蕒子。

子、苗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破血下脹。多服令人下痢。下血止痛,治產後餘疾,止金瘡血,極效。心腹痛,下氣,水脹血氣,通婦人經脈?結,止霍亂水瀉。小兒尿血,研末服。

【附方】 1.大小便血。用劉寄奴研末,茶調勻,空心服二錢即止。2.折傷瘀血,傷及腹內。用劉寄奴、骨碎補、延胡索各一兩,加水二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溫服。3.霍亂成痢。用劉寄奴草煎汁內服。4.湯火傷灼。用劉寄奴搗末。先以雞毛沾糯米漿掃傷口,然後把藥末敷上。5.小兒夜啼。劉寄奴半兩,地龍妙一分,甘草一寸,水煎,灌少許。6.赤白下痢。用劉寄奴、烏梅、白薑等分,水煎服。赤多加烏梅,白多加薑。

子、苗〔主治〕破血下脹。多服令人下痢。下血止痛,治產後餘疾,止金瘡血,極效。心腹痛,下氣,水脹血氣,通婦人經脈鬱結,止霍亂水瀉。小兒尿血,研末服。

夏枯草

【釋名】又叫夕句、乃東、燕麵、鐵色草。

【集解】 [恭說]平原的沼澤地帶到處都生長夏枯草。[頌說]夏枯草在冬至過後便會長葉,像旋覆。三四月開花抽穗,為紫白色像丹參花,結子也抽穗。到了五月便枯萎了,所以應在四月采收。[時珍說]夏枯草生長在野外。苗高一二尺左右,其莖微呈方形,葉對節生,邊緣有細齒。莖端抽穗,長一二寸,穗中開淡紫色的小花,一穗有四粒小子。把嫩苗煮後,浸去苦味,然後用油鹽拌和做成酸菜吃,味道極佳。

莖、葉 【氣味】 辛、苦,寒,無毒。

【主治】 治寒熱淋巴結核、瘺管及頭瘡,破腹部結塊,散瘺管結氣、腳腫濕痹,輕身。

【附方】 1.明目補肝,肝虛目痛,冷淚不止。用夏枯草半兩、香附子一兩,共研末。每服一錢,茶湯調下。2.赤白帶下。夏枯草開花時,采來陰幹,研末。每服二錢,飯前服,米湯送下。3.血崩不止。用夏枯草研末,每服一小匙,米湯送下。4.產後血暈,心氣欲絕。用夏枯草搗爛,絞汁服一碗,極效。5.打傷金瘡。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後敷在傷處。6.汗斑白點。用夏枯草煎成濃汁,每天洗患處。

夏枯草

麗春草

【釋名】 又稱仙女蒿、定參草。

【發明】 [頌說]唐天寶中,潁川郡楊正進方,各醫皆用有效。其方中說:麗春草治療的症狀為因時患傷熱,變成陰黃,遍身壯熱,小便黃赤,眼如金色,麵又青黑,心頭氣痛,繞心如刺,頭旋欲倒,兼脅下有瘕氣,及黃疸等,經試用效果顯著。其藥春三月采花,陰幹一升,搗散。每天剛亮時空腹取三方寸匕,和生麻油一盞頓服,日一服,隔五日再進,以知為度。其根療黃疸,搗汁一盞,空腹頓服,須臾即利三兩行,其疾立已。一劑不能全愈,隔七日更一劑,永瘥。忌酒麵豬魚蒜粉酪等。

麗春草

青葙

【釋名】 也稱草蒿、萋蒿、昆侖草、野雞冠。子名草決明。

【集解】 [時珍說]青葙生長在田野間。嫩苗像莧菜,可食用。高三四尺,苗葉花與雞冠花沒有區別,但雞冠花穗有的大而扁、團,青葙卻在梢間開花,穗尖長四五寸,形狀似兔尾,水紅色,也有黃白色。它的子在穗中,與雞冠子和莧菜子一樣,難以辨認。

莖葉 【氣味】 苦,微寒,無毒。

【主治】 治邪氣皮膚中熱、瘙癢異常,殺三蟲。治惡瘡疥虱痔蝕、陰蝕。搗汁服用,大療溫鬁。止金瘡血。

子 【氣味】 苦,微寒,無毒。

【主治】 唇口發青。治五髒邪氣,益腦髓,鎮肝,明耳目,堅筋骨,祛風寒濕痹。治惡瘡疥瘡。

【附方】 鼻血不止。青葙子汁三合,灌入鼻中。

旋覆花

【釋名】也稱金沸草、金錢花、滴滴金、盜庚、夏菊、戴椹。

【集解】 [弘景說]旋覆花出產於近道下濕地,像菊花那麼大。[時珍說]旋覆花狀如金錢菊。水澤邊生者,花小瓣單;人有栽者,花大蕊簇,是土壤的貧瘠與肥沃使它這樣。根細白。

花 【氣味】 鹹,溫,小毒。

【主治】 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髒間寒熱,補中下氣。消胸上痰結,唾如膠漆,心脅痰水;膀胱留飲,風氣濕痹,皮間死肉,利大腸,暢血脈,益色澤。主水腫,逐大腹,開胃,止嘔逆不下食。行痰水,去頭目風。消堅軟痞,治噫氣。

【發明】 [時珍說]旋覆是手太陰肺、手陽明大腸藥。所治諸病,其功隻在於行水下氣通血脈。

旋覆花

花〔主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髒間寒熱,補中下氣。

【附方】 1.中風壅滯。用旋覆花洗淨,焙過,研細,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夜臥時以茶湯送下五至十丸。2.小兒眉癬(小兒眉毛眼睫,因生過癬後不能複生)。用旋覆花、赤箭(即天麻苗)、防風,等分研末,洗淨患處,以油調塗。3.耳後生瘡。用旋覆花燒過研細,以羊油調塗患處。

雞冠

【釋名】 [時珍說]以花的形狀命名。

【集解】 [時珍說]雞冠到處都有。三月長苗,入夏後高的有五六尺,矮的才幾寸。葉青而柔,頗似白莧菜。可用油鹽炒食,口味很好。六七月莖梢間開花,有紅、白、黃三色。它的穗圓長,花朵宛如雞冠,有長度長達一二尺的,層層卷出甚是可愛。穗中有子,黑細光滑,與白莧子一樣。其穗如秕麥的形狀,花期最長久,霜降後才開始凋謝。

苗 【氣味】 甘,涼,無毒。

【主治】 瘡痔及血病。

子【氣味】 甘,涼,無毒。

【主治】 止腸風瀉血,赤白痢。崩中帶下,入藥炒用。非經期陰道出血。

花【氣味】 甘,涼,無毒。

【主治】 痔瘡出血,痢膿血,赤白相雜,非經期陰道出血。將紅花和白花分開用。

花〔主治〕痔瘡出血,痢膿血,赤白相雜,非經期陰道出血。將紅花和白花分開用。

【附方】 1.吐血不止。用白雞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末。每服二錢,熱酒送下。2.便血。用雞冠花、椿根白皮,等分研末,加煉蜜和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黃芪湯送下。日服二次。3.五痔肛腫,久不愈,轉瘺瘡。用雞冠花、鳳眼草,各一兩,加水二碗煎湯多洗。4.下血脫肛。用白雞冠花、防風,等分研末,加糊做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湯送下。又一方:白雞冠花炒,棕櫚灰、羌活各一兩,共研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5.月經不止。用紅雞冠花一味曬幹研細。每服二錢,空心服,酒調下。忌食魚腥豬肉。6.產後血痛。用白雞冠花,酒煎服。7.婦人白帶。用白雞冠花曬幹為末,每天早晨空心服三錢,酒送下。如是赤帶,可用紅雞冠花。8.白帶沙淋。用白雞冠花、苦葫蘆等分,空心服,酒送下。9.赤白下痢。用雞冠花煎酒服。赤痢用紅花,白痢用白花。

紅藍花

【釋名】也稱紅花、黃藍。

【集解】 [誌說]紅藍花一般都生長在梁漢和西域。《博物誌》中說:紅藍花是張騫從西域帶回來的種子。現今魏地也有種植。[頌說]紅藍花如今到處都是。老百姓在菜圃裏種植,冬季撒子,到了春天開始長苗,夏天才開花。花下結球蝟,多刺,花就開在球上。種植的人乘著露水采摘花,采後又開,直到開盡為止。球中結子,白色的顆粒像小豆子般大小。把它的花曬幹,可以做成紅色的顏料來染布,還可做胭脂。[時珍說]紅花在二月、八月、十二月都可以下種。像種麻一樣在雨後播種。初生的嫩葉苗可以食用。它的葉如小薊葉。到五月開花,像大薊花,為紅色。清晨采花搗熟,用水淘,然後用布袋濾去黃汁又搗,把淘酸粟米的水澄清以後再淘,又用布袋絞去汁,再用青蒿覆蓋一夜,曬幹,或者捏成薄餅陰幹收用。在五月采它的果實,淘淨搗後煎汁,加入鹽醋椒料拌成蔬菜吃,味道很好。

花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產後失血過多飲食不進,腹內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紅藍花和酒煮服。也主治蠱毒腹大毒,多用破積血,少用養血,活血潤燥,止痛、散腫,通經。

【發明】 [時珍說]《養屙漫筆》中講,新昌有一個姓徐的婦女生產已死,但胸膈微熱,有個姓陸的名醫說,這是血悶的緣故,用紅花幾十斤就可以救活。於是馬上買來,用大鍋煮湯,盛了三桶放在窗格下,把徐氏抬來放在上麵,熏蒸,湯冷後又加熱。一會兒她的指頭便能動彈,半日就蘇醒過來。當初唐許胤宗用黃芪湯熏柳太後治風病就用此方法。

紅藍花

【附方】 1.風疾兼腹內血氣痛。用紅花一兩,分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2.一切腫疾。用紅花熟搗取汁服。3.喉痹壅塞。用紅花搗爛,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為止。冬月無花,可用幹花浸濕壓汁煎服。 4.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紅花煮酒服。5.產後血暈。用紅花一兩研細,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下。6.耳朵化膿出水。用紅花三錢半、枯礬五錢,共研末,先用棉花把耳擦淨,然後把藥末吹入耳內。無花則用枝葉為末亦可。

番紅花

【釋名】 也稱洎夫藍、撒法郎。

【集解】 [時珍說]番紅花出產於西番回回國和天方國。元朝時候便開始食用。按張華《博物誌》說,張騫從西域得到的紅藍花種,其實即是番紅花,隻因區域地氣不同而稍有差異。

番紅花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治心憂鬱積,氣悶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驚悸。

【附方】 傷寒發狂、驚怖恍惚。用番紅花水煎,冷服。

燕脂

【集解】 [時珍說]燕脂有四種:一種以紅藍花汁染胡粉而成,乃《蘇鶚演義》中所說的燕脂葉似薊,花似蒲,出西方,中國謂之紅藍,以染粉為婦人麵色者也。一種以山燕脂花汁染粉而成,乃段公路《北戶錄》所說的端州山間有花叢生,葉類藍,正月開花似蓼,土人采含苞者為燕脂粉,亦可染帛,如紅藍者也。一種以山榴花汁作成者,在鄭虔胡《本草》中有記載。一種以紫鉚染綿而成者,謂之胡燕脂,在李珣《南海藥譜》中有載,今南人多用紫鉚燕脂,俗呼紫梗是也。大抵皆可入血病藥用。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活血,解痘毒。

【附方】 1.乳頭裂破。燕脂、蛤粉為末,敷之。2.嬰孩鵝口,白厚如紙。用坯子燕脂,以乳汁調塗之,一宿效。男用女乳,女用男乳。3.漏瘡腫痛。豬膽七個,綿燕脂十個洗水,和勻,搽七次即可。

大薊(jì)、小薊

【釋名】 也稱虎薊、馬薊、貓薊、刺薊、山牛蒡、雞項草、千針草、野紅花。

【集解】 [頌說]小薊各地都有。二月生苗,長到二三寸時,和根一起可以當菜吃,味道很美。四月長高到一尺多,多刺,花從薊中心長出來,如紅藍花但顏色為青紫色。

大薊根,葉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出血,可令人肥健。搗根絞汁服半升,治崩中下血,立愈。主腸癰,腹髒瘀血,則生研,用酒和小便隨意服。另外,對惡瘡疥癬,則同鹽研敷。

小薊根,苗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養精保血。破舊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瘡出血,嘔血等,都取汁溫服。煎後和糖,可促進金瘡愈合,服用也佳。可退熱補虛損。苗生研後服汁,去煩熱。作菜食,除風熱。夏天熱煩不止,搗汁服半升,立愈。

大薊、小薊

大薊根〔主治〕主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出血,可令人肥健。

小薊葉〔主治〕養精保血。破舊血,生新血,暴下血、血崩,金瘡出血,嘔血等。可退熱補虛損。

【附方】 1.心熱吐血。用小薊葉和根,搗爛壓汁,每服二小碗即可。2.九竅出血。用刺薊搗汁和酒服。或取幹薊研細,冷水送服。3.崩中下血。用大、小薊根一升,泡在酒一鬥中,經過五天,取酒常飲適量。亦可用酒煎薊根服或用生薊搗汁溫服。又一方:小薊莖、葉,洗淨,切細,研汁一碗,加生地黃汁一碗,白術半兩,共煎到五成,溫服。4.墮胎下血。用小薊根、葉,益母草各五兩,加水二大碗煎成一小碗,分二次服,一日服完。5.金瘡出血不止。用小薊苗搗爛敷傷處。6.小便熱淋。用薊根搗汁服。7.疔瘡惡腫。用大薊四兩、乳香一兩、明礬五錢,共研末。每服二錢,酒送下。以出汗為見效。8.疔瘡惡腫。千針草四兩,乳香一兩,明礬五錢,為末。酒服二錢,出汗為度。

苧(zhù)麻

【釋名】 也稱績紵或紵。

【集解】 [頌說]苧麻產於閩、蜀、江、浙,現在直隸池州府南陵縣多有種植,其他州郡雖然也有,但卻不多。它的苗高七八尺,葉如楮葉但無分叉,葉麵青背白,有短毛。夏秋間開青花結細穗。根黃白而輕虛,適宜在二月、八月采割。按陸璣《草木疏》記載,一棵苧麻有數十莖,宿根在土中,春天自生,不需栽種。荊州、揚州每隔一年收割三次,各園內種植的一年可割兩次,割來後剝掉皮,用竹刀刮其表皮,厚處自然脫落,得到裏麵如筋的部分,將其煮後搓撚成線用來織布。現如今江、浙、閩中的人們仍然采用此法。[時珍說]苧,即家苧,又有山苧、野苧。都可用來刮洗後煮食救荒,或和米粉做糕餅食,味道非常甘美。

根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安胎,敷丹毒熱。治胸膈發熱,胎漏止產後大出血,產前產後心煩,邪熱,大渴,大狂,服金石藥的人。暗箭毒,蛇蟲咬傷。

【附方】 1.痰哮咳嗽。取苧根煆燒存性研末,用生豆腐蘸三五錢,食後效果甚佳。如未痊愈,可用豬肉二三片,蘸末後食用,效果更好。2.小便不通。用苧麻根、蛤粉半兩為末,每次服二錢,空腹用新鮮水送下。3.脫肛不收。苧根搗爛煎湯,倒入盆中坐浴,效果良好。4.產後腹痛。將苧麻放在腹上,立刻止。

續斷

【釋名】 也稱屬折、接骨、龍豆、南草。[時珍說]續斷、屬折、接骨,皆以功命名。

【集解】 [弘景說]《桐君藥錄》中記載,續斷生蔓延,葉細,莖如荏,大根,黃白有汁,七八月采根。如今都用莖葉節節斷、皮黃皺、狀如雞腳者,又呼為桑上寄生。時人又有接骨樹,高丈餘,葉似蒴藋皮主金瘡。

【氣味】 苦,微溫,無毒。

【主治】 傷寒,補不足,金瘡癰瘍折跌,續筋骨,婦人乳難。久服益氣力。婦人崩中漏血,金瘡血內漏,止痛生肌肉,及腕傷惡血腰痛,關節緩急。去諸溫毒,通宣血脈。助氣,補五勞七傷,破?結瘀血,消腫毒,腸風痔瘺,乳癰瘰鬁,婦人產前後一切病,胎漏,子宮冷,麵黃虛腫,縮小便,止泄精尿血。

【附方】 1.妊娠胎動。用川續斷酒浸、杜仲薑汁炒去絲,各二兩,等分研末,加煮爛了的棗肉,和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送下。2.產後諸疾,血運、心悶、煩熱、氣接不上、心頭硬、乍寒乍熱等。用續斷皮一把,加水三升煎成二升,分三次服。3.打撲傷損。用續斷葉搗爛敷傷處即可。

苦芺

【釋名】也稱鉤芺、苦板。

【集解】 [時珍說]苦芺有拇指那麼大,空心,莖頭長有苔像薊,初生的可食用。《說文》說江南人吃它以下氣,現在浙東人清明節采其嫩苗來吃,說是這樣就會一年不生瘡癤等病。也可以搗汁和米粉做成餅吃,其色青翠,久留不壞。

苗【氣味】 苦,微寒,無毒。

【主治】 麵目通身漆瘡,燒灰敷貼,也可生吃。燒灰治療金瘡。又治丹毒。煎湯洗痔,非常靈驗。下氣解熱。

漏盧

【釋名】 也稱野蘭、莢蒿、鬼油麻。

【集解】 [弘景說]喬山是黃帝所葬處,在上郡。今漏盧出產於近道。時人取苗用,把根取名鹿驪根,苦酒磨後可以療瘡疥。[恭說]此藥俗名莢蒿,莖葉似白蒿,花黃,生莢,長似細麻之莢,大如箸許,有四五瓣,七八月後皆黑,異於眾草,屬於蒿類。常用其莖、葉、子,未見用根。[藏器說]南人用苗,北土用根,為樹生,如茱萸樹,高二三尺,有毒殺蠱,山人以它洗瘡疥。

根苗 【氣味】 苦、鹹,寒,無毒。

【主治】 皮膚熱毒,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止遺溺,熱氣瘡癢如麻豆,可作浴湯。通小腸,泄精尿血,腸風,風赤眼,小兒壯熱,撲損,續筋骨,乳癰瘰鬁金瘡,止血排膿,補血長肉,通經脈。

【發明】 [時珍說]漏盧可催乳汁,消熱毒,排膿止血,生肌殺蟲。故東垣以它為手足陽明藥。古方治癰疽發背,是由於漏盧湯的功用。

根苗〔主治〕皮膚熱毒,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

【附方】 1.腹內蛔蟲。用漏盧為末,每取一匙,和餅子肉湯同服。2.小兒疳病肚脹,或常泄痢,冷熱不調。用漏盧一兩,研細。每服一錢,加豬肝一兩或鹽少許同煮熟,空心一次服完。3.冷勞泄痢。用漏盧一兩、艾葉炒四兩,共研末。取末一半,加醋三升同熬成膏,把另一半藥末加入,和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溫水送下三十丸。4.產後帶下。治方同上。5.乳汁不下,乳內脹痛,積久成癰。用漏盧二兩半、蛇蛻十條炙焦、瓜蔞十個燒存性,共研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6.風痛,筋脈拘攣。用漏盧麩炒半兩、地龍去土炒半兩,共研末;另用生薑二兩,取汁,加入三兩蜜,同煎開幾次,又加好酒五合,收存待用。服藥時,取上製的藥末,以收存的湯劑煨溫後送下。7.一切癰疽。用漏盧、連翹、生黃芪、沉香各一兩,生粉草半兩,大黃微炒一兩,共研末。每服二錢,薑棗湯調下。服至熱退便停藥。8.白禿頭瘡。用漏盧草燒灰,加豬油調勻塗搽。

胡盧巴

【釋名】又稱苦豆。

【集解】 [禹錫說]胡盧巴出廣州並黔州。春生苗,夏結子,子作細莢,至秋采。現在人們多用嶺南采來的。

【修治】 [時珍說]凡入藥,淘淨,以酒浸一宿,曬幹,蒸熟或炒過用。

【氣味】 苦,大溫,無毒。

【主治】 元髒虛冷氣。得附子、硫黃,治腎虛冷,腹脅脹滿,麵色青黑。治冷氣疝瘕,寒濕腳氣,益右腎,暖丹田。

【發明】 [宗奭說]膀胱氣,用此合桃仁麩炒等分,為末。半為散,半以酒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鹽酒下。其散以熱米飲下,與丸子相間,空心服。日各一二服。

胡盧巴

子〔主治〕元髒虛冷氣。得附子、硫黃,治腎虛冷,腹脅脹滿,麵色青黑。治冷氣疝瘕,寒濕腳氣,益右腎,暖丹田。

【附方】 1.小腸氣痛。胡盧巴炒研末,每服二錢,茴香酒下。2.腎髒虛冷,腹脅脹滿。胡盧巴炒二兩,熟附子、硫黃各七錢五分,為末,酒煮曲糊丸梧桐子大,每鹽湯下三四十丸。3.冷氣疝瘕。胡盧巴酒浸曬幹,蕎麥炒研麵,各四兩,小茴香一兩,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湯或鹽酒下。服至兩月,大便出白膿,則除根。4.陰?腫痛、偏墜,或小腸疝氣,下元虛冷,久不愈者,沉香內消丸主之。沉香、木香各半兩,胡盧巴酒浸炒,小茴香炒,各二兩,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鹽酒下。5.氣攻頭痛。胡盧巴炒,三棱酒浸焙,各半兩,幹薑炮二錢半,為末,薑湯或溫酒每服二錢。6.寒濕腳氣,腿膝疼痛,行步無力。胡盧巴酒浸一宿焙,破故紙炒香,各四兩,為末。以木瓜切頂去瓤,安藥在內令滿,用頂合住簽子固定,爛蒸,搗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溫酒下。

大青

【釋名】[時珍說]其莖葉皆深青,故名。

【集解】 [時珍說]處處有之。高二三尺,莖圓。葉長三四寸,麵青背淡,對節而生。八月開小花,紅色成簇。結青實大如椒顆,九月色赤。

莖葉 【氣味】 苦、微鹹,大寒,無毒。

【主治】 時氣頭痛,大熱口瘡。除時行熱毒,甚良。治瘟疫寒熱。治熱毒風,心煩悶,渴疾口幹,小兒熱疾風疹,及金石藥毒。主熱毒痢、黃疸、喉痹、丹毒。

【發明】 [頌說]古方治傷寒黃汗、黃疸等,有大青湯。又治傷寒頭身強、腰脊痛,葛根湯內亦用大青。大抵時疾多用之。

【附方】 1.喉風喉痹。大青葉搗汁灌之,取效止。2.小兒口瘡。大青十八銖,黃連十二銖,水三升,煮一升服。一日二服,以瘥為度。3.熱病下痢。大青湯:用大青四兩,甘草、赤石脂三兩,膠二兩,豉八合,水一鬥,煮三升,分三服,不過二劑瘥。4.小兒突然肚皮青黑,乃血氣失養,風寒乘之,危惡之候也。大青為末,納口中,以酒送下。

葉〔主治〕時氣頭痛,大熱口瘡。除時行熱毒,甚良。治瘟疫寒熱。治熱毒風,心煩悶,渴疾口幹,小兒身熱疾風疹,及金石藥毒。主熱毒痢,黃疸、喉痹、丹毒。

蠡(lǐ)實

【釋名】也稱荔實、蠡實、馬楝子、馬薤、馬帚、馬藺子、鐵掃帚、劇草、旱蒲。

【集解】 [頌說]今陝西各郡及鼎、澧州也有蠡實,靠近汴州最多。它的葉似薤而長厚,三月開紫碧花,五月結果有棱角,如麻大但為紅色有棱角。周定王在《救荒本草》中說,它的嫩苗苦,可煮熟後換掉水,浸去苦味,用油鹽調食。

實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皮膚寒熱,胃中熱氣,風濕性關節炎,強筋骨,令人嗜食。久服輕身,止心煩,利大小便,令肌膚肥健。治金瘡內出血,癰腫,婦女血氣煩悶,產後出血不止,眩暈昏仆,非經期陰道出血。消一切瘡痛,止鼻出血吐血,通小腸,消酒精毒,治黃疸雜毒,敷蛇蟲咬傷。治小腹疝痛,腹內冷積,水痢等病。

花、莖、根、葉 【主治】 去白蟲,治咽喉腫痛,多服會使人泄稀薄的大便。主要用於治癰疽惡瘡。

【附方】 1.寒疝諸疾。用蠡實一升,每日取一把,拌麵煮食,食盡一升見效。2.喉痹腫痛。用蠡實一合,升麻五分,加水一升,煎至三合,再加蜜少許攪勻慢慢飲下。又一方:蠡實八錢、牛蒡子六錢,共研末,每服一匙,空心服,溫水送下。又一方:蠡實根葉二兩,加水一升半,煮成一碗,慢慢飲下。又一方:用蠡實根搗汁三合,蜜一合,慢火合熬,點喉部,一日五至七次。3.水痢百病。用蠡實和等量的麵粉或牛骨灰,空心服一匙,米湯送下。又一方:蠡實、幹薑、黃連各等分,研為散,每服二匙,熱湯送下。效果極顯著。忌豬肉和冷水。4.腸風下血。用蠡實研破,酒浸數日,曬幹一斤,何首烏半斤,雄黃、雌黃各四兩,共研末,以浸泡蠡實的酒調末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一日三次。5.小便不通。用馬藺花炒、茴香炒、葶藶炒,共研末。每服一錢,酒送下。6.一切癰疽。用馬藺花和牛膝一同煎服。

檾(qǐng)麻

【釋名】 又稱白麻。

【集解】 [時珍說]檾麻也是今天的白麻。多生於濕地,人們可以種它。葉大似桐葉,團而有尖。六七月開黃花。結實如半磨形,有齒,嫩青老黑。中子扁黑,狀如黃葵子。其莖輕虛潔白。北人取皮作麻。以莖蘸硫黃做燈,引火甚速。其嫩子,小兒可以吃。

實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赤白冷熱痢,炒研為末,每蜜湯服一錢。癰腫無頭者,吞一枚。

根 【主治】 亦治痢。古方用之。

【附方】 1.一切眼疾。檾麻子一升,為末。以豶豬肝劈片,蘸末炙熟,再蘸再炙,末盡乃為末。每服一字,陳米飲下,日三服。2.目生翳膜,久不愈者。用檾實,以柳木作磑,磨去殼,馬尾連篩取黃肉去焦殼,每十兩可得四兩,非此法不能去殼也。用豬肝薄切,滾藥慢炙熟,為末,醋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又一方:以檾實內袋中蒸熟,曝為末,蜜丸,溫水下。

惡實

【釋名】 也稱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牽牛、蝙蝠刺。

【集解】 [時珍說]古人種惡實,用肥沃的土壤栽培它。剪嫩苗淘洗幹淨當蔬菜吃,挖根煮後曬幹做成果脯,很營養人,現在的人已經很少吃了。三月長苗,長出來的莖高的有三四尺。四月成叢狀開花,淡紫色,結的果實像楓球但要小些,花萼上的細刺百十根攢聚在一起,一個有幾十顆子。它的根粗的有手臂粗,長的近一尺,為淺青灰色。七月采子,十月采根。

子【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明目補中,除風傷,風毒腫,各種瘺管。研末浸酒服,每日服二三盞,除各種風症,去丹石毒,利腰部。在吃飯前揉捏三枚惡實子吞服,可散各種結節筋骨煩熱毒。吞一枚,出癰疽根。炒研煎飲,通利小便,潤肺散氣,利咽膈,去皮膚過敏,通十二經,消斑疹毒。

惡實

子〔主治〕明目補中,除風傷,風毒腫,各種瘺管。

【附方】 1.身腫欲裂。用牛蒡子二兩,炒過,研細。每服二錢,溫水送下。一日服三次。2.風熱浮腫,咽喉閉塞。用牛蒡子一合,炒半生半熟,研細。每服一匙,熱酒送下。3.頭痛連睛。用牛蒡子、石膏,等分研末,茶調服。4.懸癰喉痛。用牛蒡子炒、甘草生,等分研末。水煎,含咽。5.風熱痘疹。用牛蒡子炒、浮萍,等分研末。每服二錢,以薄荷湯送下。6.牙痛。用牛蒡子炒,煎水含漱。7.婦女吹乳。用牛蒡子二錢、麝香少許,溫酒送下。8.關節腫痛。用牛蒡子三兩,新豆豉炒、羌活各一兩,共研末。每服二錢,白開水送下。

根、莖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麵腫,口渴,尿多。久服會輕身耐老。治齒痛勞瘧,各種風症引起的雙腳無力,慢性濕疹,咳嗽傷肺,肺膿瘍和腹內積塊,冷氣積血。浸酒後服用可以去風和惡瘡。和著葉子搗碎,敷貼在杖瘡、金瘡上,永不畏風。又治麵目煩悶,四肢不健;通十二經脈,洗五髒惡氣,可常作菜吃,令人身體輕靈。把根切細,拌上豆、麵粉煮飯吃,可消脹壅。把莖葉煮湯,洗浴身體,可消除皮膚瘙癢。還可加入鹽花生搗爛,消除一切腫毒。

【附方】 1.時氣餘熱不退,煩躁發渴,四肢無力,不思飲食。用牛蒡根搗汁服一小碗,效果顯著。2.傷寒搐搦。用牛蒡根十條,麻黃、牛膝、天南星各六錢,先銼後研,加好酒一升,再同研,榨藥取汁,煎成黑膏。每服一錢,溫酒送下。日服三次。3.一切風疾,年久不愈。用牛蒡根一升,生地黃、枸杞子、牛膝各三升,裝在袋子裏,泡在三升酒內。每天取飲適量。4.老人中風。用牛蒡根去皮,切一升,曬幹,打成麵,加大米四合,和做成餅,在豉汁中煮熟,添蔥椒五味。經常空心取食,效果顯著。5.頭麵忽腫,或連手足紅腫。用牛蒡根洗淨研爛,加酒煎成膏,攤布上貼腫處。同時以熱酒送服根末一二匙,即感腫消痛減。6.頭風白屑。用牛蒡葉搗汁,熬濃塗頭上。次日晨,以皂莢水洗去。7.喉中熱腫。用牛蒡根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分三次服。8.牙齦腫痛。用牛蒡根一斤,搗汁,加鹽花一錢,在銀器中熬成膏,塗牙齦。9.小便不通、臍腹急痛。用牛蒡葉汁、生地黃汁各二合,和勻,加蜜二合。每取一合,又加水半碗,煎開幾次,調滑石末一錢服下。10.經期脹痛。用牛蒡根二斤,銼小,蒸三遍,裝入布袋,在二鬥酒中泡五天。飯前溫服一碗。

蒼耳

【釋名】 也稱胡枲、常思、卷耳、爵耳、豬耳、耳璫、地葵、道人頭、喝起草、野茄、縑絲草等。

【集解】 [時珍說]按周定王《救荒本草》說,蒼耳的葉為青白色,類似於黏糊菜葉。在秋天結果實,比桑葚短小且多刺。嫩苗可以炊熟食用,用水浸淘拌來吃,可以充饑。其子炒去皮,研成麵,可做成餅吃,也可熬油點燈。

莖、葉 【氣味】 苦、辛,微寒,小毒。

【主治】 中風傷寒頭痛,大風癲癇,頭風濕痹,毒在骨髓,腰膝風毒。久服可耳聰目明,輕身強誌。煮酒服用,主治狂犬咬毒。

實 【氣味】 甘,溫,有小毒。

【主治】 風寒頭痛,風濕麻痹,四肢拘攣痛,惡肉死肌疼痛。久服益氣。治肝熱,明目,治一切風氣,填髓,暖腰腳,治瘰鬁疥瘡。炒香浸酒服,祛風補益。

【附方】 1.萬應膏。治一切背上毒瘡,無名惡疔,臁瘡杖瘡,牙疼喉痹。在五月五日采蒼耳根、葉數擔,洗淨曬幹,切細,用五口大鍋,加水煮爛,用篩濾去滓,用絲布再濾一次。然後倒入幹淨鍋裏,用武火煎滾,文火熬稠攪成膏,用新罐貯封,常常敷貼即愈。牙疼敷牙上,喉痹敷在舌上或噙化,二三次即效果顯著。每日用酒服一匙,效果非常顯著。2.一切風毒,殺三蟲。割取附著地麵的蒼耳葉,洗淨曬幹後搗爛篩濾,每次服方寸匕,用酒下,日服二次,晚服三次,病輕的人每日服二次。若肌體戰栗,或出麻痘,這是風毒被擠出來的緣故,可用針刺破,除去黃汁便好。七夕重九的時候,都可采用。3.一切風症。蒼耳嫩葉一石,切碎,和麥蘖五升作塊,在蒿艾中放二十天成曲。取米一鬥,煮作飯,加入三升曲釀酒。封十四天,成熟,每次空腹暖服,療效非常好。封此酒,可用兩層布,勿太嚴密,太嚴密就會溢出來,忌食豬肉。4.急性咽喉感染。蒼耳根一把,老薑一塊,研汁入酒服,立刻見效。5.水腫、小便不利。蒼耳子灰、葶藶末各等分,每日用水下二錢。6.大風癘疾。用嫩蒼耳、荷葉等分,研成末,每次服二錢,溫酒送下。又一方:將蒼耳葉研末,用大楓子油和成梧桐子大的丸,每次服三四十丸,以茶水下,每日服二次。又一方: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在五更帶露時采蒼耳草,搗取汁,熬作錠子。取鱧魚即黑魚一尾,須半斤重者,剖開不去腸,入藥一錠,用線縫好,以酒二碗,慢火煮熟後吃,不過三五個魚就痊愈了。忌鹽、醬一百日。7.女人血虛,風邪攻腦,頭旋悶絕,忽然倒地,不知人事。用蒼耳草的嫩心,陰幹研末,以酒送服一錢,其功效迅速。也治男子各種眩暈。8.一切疔瘡惡瘡。用蒼耳草根、葉,搗爛和小兒尿絞汁,冷服一升,每日服三次,除瘡根非常靈驗。又一方,用蒼耳根、苗燒灰,和醋澱塗搽,幹後再塗,不超出十次,即拔出瘡根。又一方,用蒼耳根三兩半,烏梅肉五個,連須蔥三根,酒二盅,煎至一盅,熱服取汗。9.鼻血不止。蒼耳莖葉搗汁一小盞服。10.痔疾下血。五月五日采蒼耳的莖和葉製成末,水送服一方寸匕,效果顯著。瘟疫盛行時,全家都用冷水送服二錢,能辟邪惡,不沾染病。11.下痢膿血。蒼耳草不拘多少,洗淨,用水煮爛,去渣加入蜂蜜,用武火熬成膏,每次服一二匙。溫水送服。12.產後痢疾。蒼耳葉搗爛絞汁,溫服半盞,每日服三四次,效果甚佳。13.牙齒痛腫。蒼耳子五升,水一鬥,煮取五升,趁熱含在嘴裏,冷後便吐出,吐後又含,不過一劑即愈。莖葉也可。或者加入少許鹽。

實〔主治〕治肝熱,明目,治一切風氣,填髓,暖腳,治瘰鬁疥瘡。炒香浸酒服,祛風補益。

天名精

【釋名】也稱天蔓菁、天門精、地菘、玉門精、麥句薑、蟾蜍蘭、蛤蟆藍、豕首、彘顱、活鹿草、皺麵草、母豬芥。果實名鶴虱,根名杜牛膝。

【集解】 [時珍說]天名精,嫩苗呈綠色,類似皺葉菘芥,微有狐臭,淘洗浸泡焙熟後也可食用。一生長便抽莖,開小黃花,像野菊花。結的果實如同蒿子,最粘人的衣服。狐臭很重,炒熟後卻很香。真名叫鶴虱,生長在波斯國的最好。

葉、根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瘀血及經期腹脹腰痛欲死,下血,止血痢,利小便,除小蟲,祛麻木,除胸中積熱,止煩渴,消水腫。生肌血,止鼻出血,殺寄生蟲,除各種毒腫、疔瘡、瘺痔,刀槍內傷。身體瘙癢不止者,用天名精葉和根擦拭,立即止癢。

實 【氣味】 苦,辛,小毒。

【主治】 研末,用肥肉汁調服一方寸匕,殺蛔蟲、蟯蟲。

【附方】 1.吐血不止。用天名精,曬幹為末,每次服一二錢,用茅花泡湯調下,一日二次。2.咽喉堵塞。痰涎壅滯,飲水困難。用鶴虱草,即天名精,連同葉搗汁,用鵝毛掃入咽喉,祛痰即愈。3.急性咽喉炎。用天名精,研細後,再用生蜜和成彈子大的丸,每次含化一二丸,即愈。4.諸骨鯁咽。用天名精、馬鞭草各一把去根,同白梅肉一個,白礬一錢,搗碎做成彈子大的丸,用棉布包裹後含在嘴裏咽汁,骨刺便自軟而脫。5.脊背癰疽。用天名精搗汁一升,每日服二次,即愈。6.大腸生蟲不斷,坐臥不安。用水調鶴虱末半兩服用,不久自愈。

箬(ruò)

【 集解 】[時珍說]箬生長在南方的沼澤地。它的根和莖都像小竹,它的節、筍殼和葉都像蘆荻,葉子的上麵是青色,背麵則是淡青色,十分柔韌。新舊交替,四季常青。南方人用它的葉子包粽子,做笠和包茶、鹽,女人則用以襯鞋底。

葉 【氣味】 甜,寒,無毒。

【主治】 吐血,鼻出血,嘔血,咯血,下血(都用根、莖、節殼、葉等一同燒存性用,溫熱湯服一錢。)又能通小便,潤肺順氣,治咽喉疼痛,消癰腫。

【附方】 1.咽喉閉痛。用箬葉、燈心草,燒灰,等分吹喉部,效果好。2.月經不止。用箬葉灰、蠶紙灰,等分研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3.小便不通。用幹箬葉一兩,燒灰,加滑石半兩,研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4.婦女乳癰。用端陽節包粽子的箬葉燒灰,每服二錢,酒送下。

根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消渴客熱,止小便利。療反胃嘔逆不下食,胃中熱,傷寒內熱,彌良。解大熱,開胃,治噎噦不止。寒熱時疾煩悶,瀉痢人渴,孕婦心熱。

筍【氣味】 小苦,冷,無毒。

【主治】 膈間客熱,止渴,利小便,解河魨及諸魚蟹毒。解諸肉毒。

【發明】 [時珍說]按雷公《炮炙論·序》中說:益食加觴,須煎蘆、樸。注:用逆水蘆根並厚樸二味等分,煎湯服。蓋蘆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

【附方】 1.骨蒸肺痿,不能食者,蘇遊蘆根飲主之。蘆根、麥門冬、地骨皮、生薑各十兩,橘皮、茯苓各五兩,水二鬥,煮八升,去滓,分五服,取汗乃瘥。2.嘔噦不止,厥逆者。蘆根三斤切,水煮濃汁,頻飲二升,必效。若以童子小便煮服,不過三服愈。3.五噎吐逆,心膈氣滯,煩悶不下食。蘆根五兩,銼,以水三大盞,煮取二盞,去滓溫服。4.反胃上氣。蘆根、茅根各二兩,水四升,煮二升,分服。5.霍亂煩悶。蘆根三錢,麥門冬一錢,水煎服。6.霍亂脹痛。蘆根一升,生薑一升,橘皮五兩,水八升,煎三升,分服。

莖、葉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霍亂嘔逆,肺癰煩熱,癰疽。燒灰淋汁,煎膏,蝕惡肉,去黑子。蘆竹皮治金瘡,生肉滅瘢。

【發明】 [時珍說]古方煎藥多用勞水及陳蘆火,取其水不強,火不盛也。蘆中空虛,故能入心肺,治上焦虛熱。

【附方】 1.霍亂煩渴,腹脹。蘆葉一握,水煎服。又方:蘆葉五錢,糯米二錢半,竹茹一錢,水煎,入薑汁、蜜各半合,煎兩沸,時時呷之。2.吐血不止。蘆荻外皮燒灰,勿令白,為末,入蚌粉少許,研勻,麥門冬湯服一二錢。三服可救一人。3.肺癰咳嗽,煩滿微熱,心胸甲錯。葦莖湯:用葦莖切二升,水二鬥,煮汁五升。入桃仁五十枚,薏苡仁、瓜瓣各半升,煮取二升,服。當吐出膿血而愈。

【主治】 霍亂。水煮濃汁服,大驗。煮汁服,解中魚蟹毒。燒灰吹鼻,止衄血。亦入崩中藥。

【附方】 1.幹霍亂病,心腹脹痛。蘆蓬茸一把,水煮濃汁,頓服二升。2.諸般血病。水蘆花、紅花、槐花、白雞冠花、茅花等分,水二盅,煎一盅服。

甘蕉

【釋名】也稱芭蕉、天苴、芭苴。

【集解】 [時珍說]《異物誌》說,甘蕉,即芭蕉,是草類。看上去像樹子,每株有一圍多大。葉長有一丈多,寬有二尺多。它的莖部虛軟如芋,都是重重疊疊的皮子互相包裹著。它的根像芋頭,青色,大如車輪的中軸。花長在莖的末端,像酒杯那樣大,形狀和顏色像蓮花。果子各有一個花房,果實隨著花生長,每朵花都各自完整地閉合著,花中有六果,先後有序,但果子並非都能成熟,花自然也不是全都凋落。甘蕉的果有三種,未成熟時苦澀,成熟時甜而脆,像葡萄,可以充饑解渴。有一種果大小如拇指,長六七寸,果子的前端銳利得像羊角,每兩個果子抱在一起的,名叫羊角蕉。剝去它的皮呈黃白色,味道最甜美。有一種果大小如雞蛋,似牛乳的,名叫牛乳蕉,味道稍遜。有一種果子大小如蓮子,長四五寸,形狀成正方形的,味道最差。三種都可以用蜜製成果品。

【氣味】 甘,大寒,無毒。

【主治】 生吃,止渴潤肺。蒸熟曬裂,舂出果仁吃,可通血脈,長骨髓。止金瘡潰爛流膿,解酒毒。曬幹的甘蕉,可解熱悶口渴,去小孩咳嗽,發熱、口渴、舌紅、便秘等症,壓丹石毒。

根【氣味】 甘,大寒,無毒。

【主治】 癰腫結熱。搗爛後敷在潰爛處,可清熱解毒。把根搗爛後服汁,主治產後出血、下腹脹悶。另外,治黃疸以及天行熱狂,消渴煩悶,患癰疽熱毒並金石發動,躁熱口幹,把根絞爛服汁。又治遊風頭痛。

甘蕉

蕉油 用竹筒插入芭蕉皮中,取出,用瓶子盛裝。

【氣味】 甘,冷,無毒。

【主治】 頭中風熱,解煩渴,以及燒傷。用蕉油梳頭,使女人頭發不落,又長又黑。癲癇病發作時,流口涎,眩暈心悶要昏倒的,飲蕉油後取吐,效果很好。

葉【主治】 瘡腫熱毒初發,研成粉末和生薑汁塗在瘡腫處。

花【主治】 胸悶心痛,燒存性研成末,用鹽湯小口服二錢。

【附方】 1.脊背毒瘡。芭蕉根搗爛塗在患處,能愈合瘡口。2.一切腫毒。用芭蕉根搗爛塗患處。3.小兒驚風。用芭蕉汁、薄荷汁煎熬混勻,塗在頭頂,但要留囟門不塗;塗在四肢,但須留手心足心不塗。效果十分顯著。4.傷寒發狂。用芭蕉根搗成汁飲服。5.風蟲牙痛。用芭蕉根取汁一碗,煎熱含漱。6.血淋澀痛。用芭蕉根、旱蓮草等分,水煎服。日服兩次。7.腫毒初發。用芭蕉葉燒存性,研末,和生薑汁塗搽。

麻黃

【釋名】 也稱龍沙、卑相、卑鹽。

【集解】 [別錄說]麻黃生於晉地及河東,立秋采莖,陰幹。[時珍說]其根皮色黃赤,長者近尺。

莖 【修治】 [弘景說]折去麻黃節根,水煮十餘沸,以竹片掠去水麵上沫。根節能止汗。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五髒邪氣緩急,風脅痛,字乳餘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惡氣,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虛。治身上毒風,皮肉不仁,主壯熱瘟疫,山嵐瘴氣。通九竅,調血脈,開毛孔皮膚。去營中寒邪,泄衛中風熱。散赤目腫痛,水腫風腫,產後血滯。

【發明】 [時珍說]麻黃為肺經專藥,治肺病多用。張仲景治傷寒,無汗用麻黃,有汗用桂枝。曆代醫家解釋,皆隨文傅會,沒有明其精微之人。時珍常常思考,認為,津液為汗,汗即血。津液在營為血,在衛為汗。若寒傷營,營血內澀,不能外通於衛,衛氣閉固,津液不行,故無汗發熱而憎寒。若風傷衛,衛氣外泄,不能內護於營,營氣虛弱,津液不固,故有汗發熱而惡風。然而,風寒之邪,皆從皮毛入。肺主衛氣,包羅一身,天之象。此證雖屬於太陽,而肺實受邪氣。表現在:麵赤怫鬱,咳嗽有痰,喘而胸滿。這不是肺病嗎?由於皮毛外閉,邪熱內攻,而肺氣鬱積。故用麻黃、甘草、桂枝,引出營分之邪,達於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氣。出汗後無大熱,僅喘者,加以石膏。夏至後加石膏、知母,皆為泄肺火之藥。因此,麻黃湯雖為太陽發汗重劑,實為發散肺經火鬱之藥。腠理不密,則津液外泄,而肺氣自虛。虛則補其母脾。故用桂枝、甘草,外散風邪以救表,內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藥、泄木而固脾,泄東以補西。使薑、棗,以行脾之津液而和營衛。瀉下後微喘者加厚樸、杏仁,以利肺氣。發汗後脈沉遲者加人參,以益肺氣。朱肱加黃芩為陽旦湯,以瀉肺熱。皆是脾肺之藥。因此,桂枝雖為太陽解肌輕劑,實為理脾救肺之藥。若少陰病發熱脈沉,則有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

根節【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止汗,夏月雜粉撲之。

麻黃

根〔主治〕止汗,夏月雜粉撲之。

【附方】 1.流行熱病。用麻黃一兩,水煎至半幹,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先以熱水洗澡,然後食粥,汗出即愈。2.傷寒黃疸。用麻黃一把,去節,棉裹,加酒五升,煮至半升,一次服完,微汗見效。3.脈沉、小便不利。用麻黃四兩,加水五升煮,去沫,再加甘草二兩,煮成三升。每服一升。蓋厚被讓出汗。不汗,須再次服藥。注意避風寒。4.風痹冷痛。用麻黃去根五兩、桂心二兩,共研末,加酒二升,以慢火熬成糖稀。每服一匙,熱酒調下,汗出見效。5.產後腹痛,血下不止。用麻黃去節,研成末。每服一匙,一日二三服,血下盡即止。6.盜汗陰汗。用麻黃根、牡蠣粉,共研末,撲身上。又一方:麻黃根、椒目,等分研末。每服一錢,酒送下。外用麻黃根、舊蒲扇,共研末,撲身上。7.諸虛自汗,夜臥更甚,久則枯瘦。用黃芪、麻黃根各一兩,加牡蠣淘米水浸洗後煆過一起製成散劑。每服五錢,以水二碗,小麥百粒煎服。

木賊

【釋名】[時珍曰]此草有節,麵糙澀。用之搓擦則光淨,稱為木之賊。

【集解】 [禹錫說]木賊出秦、隴、華、成諸郡近水地。苗長尺許,叢生。每根一幹,無花葉,寸寸有節,色青,經冬不凋枯。四月采。

莖 【氣味】 甘、苦,無毒。

【主治】 目疾,退翳膜,消積塊,益肝膽,療腸風,止痢,及婦人月水不斷,崩中赤白。解肌,止淚止血,去風濕,疝痛,大腸脫肛。

【發明】 [時珍說]木賊氣溫,味微甘苦,中空而輕,陽中之陰,主升,主浮。與麻黃同形同性,故亦能發汗解肌,升散火鬱風濕,治眼目諸血疾。

【附方】 1.目昏多淚。木賊去節、蒼術淘米水泡過各一兩,共研末。每服二錢,茶調下。或加蜜做成丸子吞服亦可。2.急喉痹塞。用木賊在牛糞火上燒存性,每服一錢,冷水送下,血出即安。3.腸痔下血。用木賊、枳殼各二兩,幹薑一兩,大黃二錢半,一起在鍋內炒黑存性,研細。每服二錢,粟米湯送下。甚效。4.大腸脫肛。用木賊燒存性研末,敷肛部,並把它托入體內。藥中加龍骨亦可。5.婦女血崩。用木賊、香附子各一兩,樸硝半兩,共研末。每服三錢,血色黑者用酒一碗煎,血色赤者用水一碗煎,連渣服下。日服二次。臍下痛者,加乳香、沒藥、當歸各一錢同煎。忌食生冷硬物及豬、魚、麵等。6.月經不淨。用木賊炒三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每天服一次。7.胎動不安。用木賊去節、川芎,等分研末。每服三錢,水一碗,加金銀一錢煎服。8.小腸疝氣。用木賊銼細,微炒為末。沸湯送服二錢,效果顯著。以熱酒送下亦可。

莖〔主治〕目疾,退翳膜,消積塊,益肝膽,療腸風,止疾,及婦人月水不斷,崩中赤白。解肌,止淚止血,祛風濕,疝痛,大腸脫肛。

龍常草

【釋名】 又稱粽心草。

【集解】 [別錄說]龍常草生於河水旁,狀如龍芻,冬夏生。

莖【氣味】 鹹,溫,無毒。

【主治】 輕身,益陰氣,療痹寒濕。

燈心草

【釋名】 也稱虎須草、碧玉草。

【集解】 [時珍說]此藥屬於龍須一類,但龍須緊小而瓤實,此草稍粗而瓤虛白。吳人栽種,取瓤為燈炷,以草織席及蓑。外丹家以它伏硫、砂。

莖、根【氣味】甘,寒,無毒。

【主治】 五淋,生煮服。敗席煮服,更良。瀉肺,治陰竅澀不利,行水,除水腫癃閉。急喉痹,燒灰吹之甚捷。燒灰塗乳上,飼小兒,止夜啼。降心火,止血通氣,散腫止渴。燒灰入輕粉、麝香,治陰疳。

【附方】 1.傷口流血。用燈心草嚼爛敷患處。2.鼻血不止。用燈心草一兩為末,加丹砂一錢。每服二錢,米湯送下。3.失眠多夢。用燈心草煎水代茶喝。4.濕熱黃疸。用燈心草根四兩,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溫服。

燈心草

莖、根 〔主治〕瀉肺,治陰竅澀不利,行水,除水腫癃閉。降心火,止血通氣,散腫止渴。

草之五 濕草類

淡竹葉、地黃、牛膝、女菀、紫菀、麥門冬、萱草、槌胡根、鴨蹠草、葵、蜀葵、菟葵、龍葵、龍珠、酸漿、迎春花、蜀羊泉、敗醬、鼠曲草、決明、鹿蹄草、款冬花、地膚、瞿麥、王不留行、剪春羅、金盞草、葶藶、車前、狗舌草、馬鞭草、女青、蛇含、鼠尾草、陸英、鱧腸、狼把草、甘藍、連翹、藍、青黛、水蓼、蓼、毛蓼、葒草、火炭母草、狗尾草、三白草、虎杖、蕕草、萹蓄、藎草、蒺藜、穀精草、海金沙、地楊梅、水楊梅、地蜈蚣草、半邊蓮、紫花地丁、鬼針草、見腫消、攀倒甑

淡竹葉

【釋名】它的根叫碎骨子。

【 集解 】 [時珍說] 淡竹葉處處原野都有。春天長苗,高數寸,莖細葉綠,很像竹米落地所生的細竹的莖葉。它的根一棵有幾十條須,須上結有子,與麥門冬一樣,隻是更堅硬而已。隨時都可采集,八九月抽莖,結細小而長的穗。民間把它的根苗采來搗汁,和米做酒曲,有濃烈的芳香。

【氣味】 甘,寒,無毒。

葉 【主治】 去煩熱, 利小便, 清心。根,能墮胎催生。

地黃

【釋名】 也稱芐、芑、地髓。

【集解】 [別錄說]地黃原產在鹹陽的山川及沼澤地帶,以長在黃土地上的為佳。在二月、八月采根陰幹。[時珍說]地黃,多數人以生長在懷慶的為上品,不過是因為各地隨時代而興廢不同罷了。它的苗初生時貼地,葉如山白菜而有毛無光澤,葉麵為深青色。又似小芥葉卻要厚實些,不分丫杈。葉中攛莖,莖上有細毛,莖梢開小筒子花,紅黃色。結的果實如小麥粒。根長四五寸,細如手指,皮呈赤黃色,曬幹後成黑色。生食有土氣味,俗稱它的苗為婆婆奶。古人用它的種子播種,如今隻栽植它的根。

地黃

熟地黃〔主治〕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補血,滋補五髒。治內傷引起的虛弱,通血脈,利耳目,黑發須等。

幹地黃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元氣受傷,逐氣血虛弱,閉阻不通,填骨髓,長肌肉,除寒熱積聚及風濕麻木。治跌打損傷。長期服用可輕身不老,服用生地黃療效更好。治男子五勞七傷,婦女中氣不足、子宮大出血,破惡血溺血,利大小腸,補五髒內傷後引起的虛弱,通血脈,益氣力,利耳目。助心膽氣,強筋壯骨,提神,安魂定魄。治驚悸勞傷、心肺受損、吐血、鼻出血、婦女陰道出血、產後血虛腹痛。能涼血生血,潤膚,除皮膚疾病,祛除各種濕熱。主心髒功能失調引起的手心發熱疼痛,脾虛而臥床不起,足下發熱疼痛。治齒痛唾血。

生地黃【氣味】 性大寒。

【主治】 婦人崩中血不止,及產後血上薄心悶熱,通月水,利水道。搗貼心腹,能消瘀血。

【發明】 [戴原禮說]如果陰衰陽盛,則陽火熾盛,迫擊陰位,日漸煎熬,為虛火之症,符合地黃的滋陰退陽的屬性。

熟地黃 【修治】 [時珍說]熟地黃近時製法:揀取沉水而肥大的地黃,用加了砂仁末的好酒拌勻,放入柳木甑後在瓦鍋內蒸,透氣,晾幹,再用砂仁酒拌勻蒸晾,如此反複九次。這是因為地黃性泥,得砂仁之香後功效進發,從而調理五髒衝和之氣,歸宿到丹田的緣故。隻有用酒煮熟的不能用。

【氣味】 甘、苦,微溫,無毒。

【主治】 填骨髓,長肌肉,生精補血,滋補五髒。治內傷引起的虛弱,通血脈,利耳目,黑須發,治男子五勞七傷,女子傷中胞漏、子宮出血、月經不調、產前後百病。滋腎水,補陰,去臍腹急痛。病後脛股酸痛,不能久坐,雙目模糊。

【發明】 [元素說]生地黃性大寒可涼血,血熱人可用;熟地黃性微溫可補腎,血衰人可用。另臍下疼痛屬腎經,非熟地黃不能除,是通腎的良藥。[好古說]生地黃可治心火亢盛,手足心發熱,人手足少陰厥陰,能益腎水,涼心血。脈搏洪實的人宜用。若脈虛弱,就適宜用熟地黃,憑借火力蒸九次,可補腎中元氣。張仲景的八味丸中,以地黃為眾藥之首,這是天一所生之源。湯液四物湯,治藏血也以地黃為君,癸乙同歸一治。

【附方】 1.利血生精。用地黃切二合,與米同煮,熟後以酥二合、蜜一合同炒香放入,再煮熟食下。2.明目補腎。用生、熟地黃各二兩,川椒紅一兩,共研末,加蜜和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鹽湯送下。3.病後虛汗,口幹心躁。用熟地黃五兩,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分三次服,日服完。4.咳嗽唾血,癰疽勞瘵。用生地黃汁十六斤、人參末一斤半、白茯苓末三斤、白沙蜜十斤,拌勻,小火熬三晝夜,成膏。每服一匙,開水或酒送下。5.吐血便血。用地黃汁六合,銅器煮開,加牛皮膠一兩,等化盡後再加薑汁半杯。分三次服完。6.月經不調,久不受孕。用熟地黃半斤、當歸二兩、黃連一兩,在酒中泡一夜,取出焙幹研細為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湯或溫酒送下。7.妊娠胎動。用生地黃搗汁,煎開,加雞蛋白一枚,攪勻服下。8.產後血痛。熟地黃一斤、陳生薑半斤,同炒幹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9.產後中風。用生地黃五兩,搗出汁,生薑五兩,也搗成汁。以生地黃渣浸薑汁中,生薑渣浸生地黃汁中,過一夜。次日取兩藥炒黃,焙幹,研細。每服一匙,酒送下。10.熱悶昏迷。用生地黃汁一碗灌下。如大渴飲水不止,則用生地黃根、生薄荷葉等分搗爛,榨取汁,加麝香少許,冷水調服。覺心下頓涼,即不再服藥。11.跌打損傷,瘀血在腹。用生地黃汁三升,加酒一升半,共四升半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完。12.眼睛紅痛。用生地黃、黑豆各二兩,搗成膏,休息時先以鹽湯洗眼,再以藥膏塗蓋在眼皮上。次日晨,用水把藥膏浸濕、洗掉。13.牙疳膿血。用生地黃一斤、鹽二合,共搗成團,外用麵裹住,投火中燒焦,剝去麵殼,藥中加麝香一分,研勻,貼患處。14.耳鳴。用生地黃一截塞耳中,一天換幾次。生地黃煨熟塞耳更好。15.犬傷。用地黃搗汁,飯餅塗之,百度愈。

葉 【主治】 惡瘡似癩,患十年者,先用鹽水清洗,然後將地黃搗爛,每天塗抹患處。[時珍說]根據《抱樸子》中記載,韓子治用地黃苗喂五十歲的老馬,結果這匹馬生下三個馬駒,又活了一百三十歲才死。《朝野僉載》說,野雞被鷹喙傷後,取地黃葉來治傷口。

實 【主治】 四月份采集,陰幹,搗成末,用水送服,每日三次,功效與地黃相當。

花 【主治】 研末食用,功同地黃。如腎虛腰脊疼痛,將其研末,用酒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

牛膝

【釋名】 也稱牛莖、百倍、山莧菜、對節菜。

【集解】 [別錄說]牛膝原長在黃河流域的河穀。[時珍說]處處都有牛膝,惟以北方和巴蜀人家栽種的最良。秋季收種子,到春天便種植,嫩苗可作蔬菜。

根 【氣味】 苦、酸,平,無毒。

【主治】 寒濕引起的四肢無力、麻木,陣發寒戰、高熱、小便澀痛及各種瘡、四肢痙攣、膝痛不能屈伸。逐血氣,療傷熱火爛,墮胎。補中氣不足,益精而利陰氣,實骨髓,止頭發變白,除頭痛和腰脊痛,婦女月經不調。治陰痿,補腎,助十二經脈,逐惡血;產後心腹痛及流血不止,落死胎。強筋,補肝髒氣血不足。

莖葉【主治】 寒濕痿痹,老瘧淋秘,諸瘡。功同根,春夏宜用之。

莖葉〔主治〕寒濕痿痹,老瘧淋秘,諸瘡。功同根,春夏宜用之。

牛膝

【附方】 1.勞瘧積久。用長牛膝一把,生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三次服完。2.消渴不止,下元虛損。用牛膝五兩,研細,浸入生地黃汁五升中。日曬夜浸,直到汁盡。加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送下。久服身體有益。3.婦女血病,月經淋閉,月經不來,繞臍寒疝痛,產後血氣不調,腹中結癥瘕不散諸病。牛膝於酒中浸一晚,取出焙幹;另用幹漆炒令煙盡。各一兩為末,加生地黃汁一升,慢火上熬成濃糊,團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心服,米湯送下。4.產後尿血。用川牛膝水煎常服。5.口舌瘡爛。用牛膝浸酒含漱,亦可煎飲。6.牙齒疼痛。用牛膝研末含漱,也可以用牛膝燒灰敷患處。7.癰癤已潰。用牛膝根略刮去皮,插入瘡口中,留半寸在外,以嫩橘葉及地錦草各一把,搗後塗瘡。

女菀

【釋名】 又稱白菀、織女菀、女複、茆。

根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風寒洗洗,霍亂、泄痢,驚癇寒熱百疾。療肺傷咳逆出汗,久寒在膀胱支滿,飲酒夜食發病。

【發明】 [時珍說]按葛洪《肘後方》記載,治人麵黑令白方:用女菀三分,鉛丹一分,為末。醋漿服一刀圭,日三服。十日大便黑,十八日麵如漆,二十一日全白便止,過此太白矣。年三十後不可服。忌五辛。孫思邈《千金方》用酒服,男十日,女二十日,黑色都從大便中出來。又《名醫錄》說:宋興國時,有女任氏長相美貌,聘進士王公輔,不隨心意,鬱鬱不悶,日久麵色漸漸變黑。母家求醫。一道人用女真散,酒下二錢,一日二服。數日麵貌微白,一月如故。懇求其方,則用黃丹、女菀二物等分爾。據此,則葛氏之方,已試有驗者矣。然則紫菀治手太陰血分,白菀手太陰氣分藥也。肺熱則麵紫黑,肺清則麵白。三十歲以後則肺氣漸減,不可多次腹瀉,所以說不可服用。

紫菀

【釋名】 也稱青菀、紫蒨、返魂草、夜牽牛。

【集解】 [弘景說]紫菀在路邊處處都有。鋪地生長,花呈紫色,根有白毛。根很柔細有白毛的,叫白菀。[穎說]將它連根帶葉取來浸泡在醋裏,加入少許鹽收藏做菜,辛香,號稱仙菜。鹽不宜多,否則會腐爛。

根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咳嗽氣喘,胸中寒熱結氣。能去腹內寄生蟲及雙足萎弱無力,安五髒。療咳嗽唾膿血,止哮喘、心悸、五勞體虛,補中氣不足、小兒驚癇。還可治高燒休克,補虛順氣,勞氣虛熱,各種邪惡怪氣。能調中消痰止渴,潤肌膚,添骨髓,益肺氣,主治右脅下包塊。

紫菀

紫菀花〔主治〕咳嗽氣喘,胸中寒熱結氣。能去腹內寄生蟲及雙足萎弱無力,安五髒。療咳嗽吐膿血,止哮喘、心悸、五勞體虛,補中氣不足。

【附方】 1.肺傷咳嗽。用紫菀花五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溫服。日服三次。2.久咳不愈。紫菀、款冬花各一兩,百部半兩,搗篩為末。每服三錢,以薑三片、烏梅一個,煎湯調下。日服兩次。3.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過,共研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麥門冬

【釋名】秦國名烏韭,齊國名愛韭,楚國名馬韭,越國名羊韭。並稱禹韭、禹餘糧、忍冬、忍淩、不死草、階前草。

【集解】 [頌說]麥門冬處處都有生長。葉青似莎草,長及尺餘,四季不凋。根黃白色有須,根如連珠形。四月開淡紅花,如紅蓼花。實碧而圓如珠。江南出者葉大,或說吳地產者尤佳。

根【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饑。療身重目黃,心下支滿,虛勞客熱,口幹燥渴,止嘔吐,愈下肢麻痹,強陰益精,消穀調中保神,定肺氣,安五髒,令人肥健,美顏色,有子。去心熱,止煩熱,寒熱體勞,下痰飲。治五勞七傷,安魂定魄,止嗽,治肺痿吐膿,時疾熱狂頭痛。治熱毒大水,麵目肢節浮腫,下水,主泄精。治肺中伏火,補心氣不足,主血妄行,及經水枯,乳汁不下。久服輕身明目。

【發明】 [元素說]麥門冬若要治肺中伏火、脈氣欲絕,須加五味子、人參二味為生脈散,補肺中元氣不足。[時珍說]趙繼宗《儒醫精要》中記載,麥門冬以地黃為使,服用令人頭不白,補髓,通腎氣,定喘促,令人肌體滑澤,除身上一切惡氣不潔之疾,因為有君而有使。

根〔主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饑。療身重目黃,心下支滿,虛勞客熱,口幹燥渴,止嘔吐。

【附方】 1.消渴飲水。苦瓜搗成汁,泡麥門冬二兩,過一夜,麥門冬去心、搗爛,加黃連去皮毛研末,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每日二次飯後服。兩天可見效。2.吐血鼻血。用麥門冬去心一斤,搗爛取汁,加蜜三合,調勻,分兩次服下。3.齒縫出血。用麥門冬煎湯漱口。4.下痢口渴。用麥門冬去心三兩、烏梅肉二十個,銼細,加水一升,煮成七合,細細飲下,效果顯著。

萱草

【釋名】又叫忘憂、療愁、丹棘、鹿蔥、鹿劍、宜男。[時珍說]萱的本意是“諼”。“諼”,就是忘掉的意思。《詩》說: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說的就是因為憂思不能自遣,便以種萱草欣賞玩味來忘掉憂愁。吳地的人稱它為“療愁”。董子說,如有人想忘掉憂愁,就送他丹棘,故萱草也叫忘憂。萱草的苗可食用,氣味像蔥,而鹿所吃的九種解毒草中,萱草是其中之一,所以也叫鹿蔥。周處在《風土記》中說,懷孕的婦女如果佩戴萱草花就會生男孩,所以又叫宜男。李九華《延壽書》載,采摘萱草的苗做菜吃,會令人昏昏然像醉酒似的,所以叫作忘憂。

【集解】 [時珍說]萱草適宜生長在潮濕的地方,冬季長得很好,一叢叢的,葉子像蒲、蒜,柔弱而且顏色翠綠,新舊不斷相替,所以四季青翠。五月抽莖開花,花有六瓣,四麵垂下,早晨開放傍晚即蔫,在深秋就全部凋謝了。花有紅、黃、紫三種顏色,結的果實有三個角,裏麵有子,且有梧桐子那樣大,黑色,有光澤。萱草的根與麥門冬相似,最容易繁衍。人們采摘它的花苞,曬幹後販賣,成為菜饌中的上品。

萱草

苗花【氣味】 甘,涼,無毒。

【主治】 治小便赤澀,身體煩熱,除酒疸,消食,利濕熱。製成酸菜吃,利胸膈,安五髒,輕身明目。

根 【主治】 治沙淋,下水氣。滿身酒疸黃色的人,可將根搗汁服用。如大熱而引起鼻出血,研汁一大杯,加生薑汁半杯,咽下。將根搗碎後用擂酒送服,並將渣敷在乳頭上,可催乳,治乳癰腫痛。

【附方】 1.通身水腫。萱草根、葉曬幹研細,每服二錢,米湯送下,飯前服。2.小便不通。用萱草根煎水隨時取飲。3.便後帶血。用萱草根,加生薑油炒適量,酒衝服。

槌(chuí)胡根

【集解】[藏器說]生江南川穀蔭地,苗如萱草,其根似天門冬。凡用抽去心。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潤五髒,止消渴,除煩去熱,明目,功如麥門冬。

鴨蹠(zhí)草

【釋名】 也叫雞舌草、碧竹子、竹雞草、竹葉菜、淡竹葉、耳環草、碧蟬花、藍姑草。

【集解】 [時珍說]鴨蹠草處處平原都有。在三四月的時候生苗,莖呈紫色,像竹葉,嫩的時候可食。四五月開花像飛蛾的形狀,兩片葉子像蛾翅,碧色可愛。結的角尖曲,像鳥的嘴,種子在角中,大如小豆。豆中有仁,灰黑色而皺,形狀像蠶屎,巧匠采集它的花,取汁做畫畫的顏料,描繪的羊皮燈,顏色青碧如翠黛。

苗【氣味】 苦,大寒,無毒。

【主治】 寒熱、神誌昏迷、狂妄多言,體內積水過多,疔腫,腹內肉塊不消,又治小兒丹毒,發熱癲癇,腹脹結塊,全身氣腫,熱痢,還治蛇犬咬傷、癰疽等毒。和赤小豆煮食,可下水氣,治風濕性關節炎,利小便,消咽喉腫痛。

鴨蹠草

【釋名】 也稱露葵、滑菜。

【集解】 [頌說]葵,處處都有。將苗葉做菜,味更甜美。[時珍說]葵菜,古人種來作為家常菜,現在很少有人種了。葵有紫莖和白莖二種,以白莖為佳。它的葉大而花小,花為紫黃色,其中花最小的叫鴨腳葵。它的果實大如指尖,皮薄而扁,果仁輕虛如榆莢仁。四五月種的可留子,六七月種的叫秋葵,八九月種的叫冬葵,經年收采。正月複種的叫春葵,而宿根到春天也可再生。

苗 【氣味】 甘,寒、滑,無毒。[時珍說]凡被狂犬咬傷的人,永遠不能吃葵,一吃即病發。食葵一定要用蒜,無蒜就不要吃。

【發明】 [時珍說]《外台秘要》中記載,發天花時,片刻間周身流白漿,這是惡毒氣。高宗永徽四年,這種瘡自西域流行到中原,但煮葵菜葉,加蒜末食用就止住了。另外《聖惠方》也載,小兒發斑,用生葵菜葉絞汁,一點一點地喂,能散惡毒氣,此即今痘瘡。如今治此病,唯恐病人大小便頻繁,傷了元氣,痘發不出來。而葵菜性滑通竅,看來很不適宜,但過去人們卻依賴於它,難道是古今的時尚不同,所以治法也隨之而變了嗎?

根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惡瘡、淋症,利小便,解蜀椒毒。如小兒誤吞銅錢無法取出,煮汁飲下則奇效如神。能利竅滑胎,止消渴,散惡毒氣。

冬葵子 【氣味】 甘,寒、滑,無毒。

【主治】 五髒六腑、寒熱羸瘦、體弱多病,利小便。久服壯骨,長肌肉,輕身延年,還可治婦女乳汁內閉,腫痛。除癰疽病根,下丹石毒。通大便,消水氣,滑胎,治痢。

冬葵子〔主治〕五髒六腑、寒熱羸瘦、體弱多病,利小便。久服壯骨,長肌肉,輕身延年,還可治婦女乳汁內閉,腫痛。除癰疽病根,下丹石毒。通大便,消水氣,滑胎,治痢。

【附方】 1.流行性斑瘡。煮葵菜葉,與蒜齏合吃,效果很好。2.瘺瘡不合。先以溫熱的淘米水洗淨患處,再用葵葉微火烘暖貼上,貼過二三百葉,把膿引盡,即可合口生肉。忌魚、蒜、房事。3.湯火傷瘡。用葵葉研末,敷患處。4.消渴利便。葵根五兩,加水三碗煮汁,天明後服下。日服一次。5.漏胎下血,血盡子死。用葵根、莖燒灰,酒衝服一匙。日服三次。6.產後淋瀝。用葵子一合、樸硝八分,加水二升,煎成八合先煎葵子,後下樸硝,一頓服完。7.乳汁不通或乳房脹痛。用葵子炒香、縮砂仁,等分研末,熱酒送服二錢,效果靈驗。8.胞衣不下。用葵子一合、牛膝一兩,加水二升,煎一升服下。9.臉上瘡癤。用葵子、柏子仁、茯苓、瓜瓣各一兩,共研末,每服一匙,飯後服,酒送下,日服三次。

蜀葵

【釋名】 也稱戎葵、吳葵。

【集解】 [時珍說]家家都有種植蜀葵。初春播種,冬季宿根也自生。苗嫩時可食用。葉似葵菜稍大,也像絲瓜葉,有分叉。過小滿後,抽莖高五六尺。花像木槿而稍大些,有深紅、淺紅、紫色、黑色、白色。葉有單葉、千葉之分。以前的人描繪它莖疏葉密,葉翠花豔,有金黃色花粉,如檀心,頗為詳盡。

苗 【氣味】 甘,微寒、滑,無毒。

【主治】 除客熱,利腸胃。煮食,治丹石發熱,大人小孩熱毒下痢。作蔬菜食,滑潤七竅,治療淋症,潤燥,婦女易生產。搗爛塗火瘡,燒研塗金瘡。

根莖 【主治】 客熱,利小便,散膿血惡水。

蜀葵

【附方】 1.小便淋痛。把蜀葵根洗淨、銼細,加水煎開幾次,服之極效。2.小便尿血。用蜀葵莖研細,每服一匙,酒送下。日服三次。3.腸胃生癰,即內癰。敗血腥穢,臍腹冷痛。單葉紅蜀葵根、白芷各一兩,白枯礬、白芍藥各五錢,研末,加熔化了的黃蠟和成丸子,梧桐子大,每次空心服二十丸,米湯送下。4.諸瘡腫痛。用蜀葵根去黑皮,搗爛,加水調稠貼患處。5.婦女帶下,臍腹冷痛,麵色萎黃。蜀葵花一兩,陰幹為末,每服一小匙,空心服,溫酒送下。治赤帶用紅花,治白帶用白花。6.酒皶赤鼻。用蜀葵花研末,加豬油調勻,晚上敷塗,白天洗去。

菟(tú)葵

【釋名】也稱天葵、雷丸草。

【集解】 [恭說]菟葵苗如石龍芮,葉有光澤,花呈白色像梅花般,莖為紫黑色,煮吃很爽口。菟葵生長在低凹的沼澤和田間。[時珍說]據鄭樵《通誌》中記載,菟葵,就是天葵,生長在崖石之間,凡煉丹石的人,得到它後才能使丹石發揮出神效。所以《雷公炮炙論》載,如要使身體強壯,怎能忘記用紫背天葵?說是它能製鉛。這種說法出自天台山的一個和尚。又根據《岣嶁神書》載,紫背天葵,生長在四川,是一種有靈性的草。一般都長在水邊。

苗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尿中帶石的各種淋症,止虎蛇毒。患各種瘡,可搗汁飲用。塗在瘡上,能解毒止痛。

龍葵

【釋名】 又叫苦葵、苦菜、天茄子、天泡草。

【集解】 [恭說]龍葵到處都有。關河一帶稱其為苦菜。葉圓花白,果實像李子,成熟前呈青色,成熟後則呈黑色。隻能煮食,不能生吃。[時珍說]龍葵、龍珠,為一類二種,到處都有。四月生苗,嫩時可食,柔軟而潤滑。逐漸長高到二三尺,莖大如筷子,又像燈籠草而無毛。葉像茄葉而小。五月以後開小白花,五開五謝,花蕊呈黃色。結的果實渾圓形,大如五味子,果上長有小蒂,數顆同綴。果實味酸,裏麵有細子,也像茄子的子。但果實生青熟黑的是龍葵,生青熟赤的為龍珠,性味相差不多。

苗 【氣味】 苦、甘,滑、寒,無毒。

【主治】 解除疲勞,減少睡眠,去虛熱浮腫,治風症,補益男子元氣虛竭,女人敗血。消熱散血,壓丹石毒。

子【主治】 療腫,明目輕身,治風疾,益男子元氣,婦女敗血。

莖、葉、根 【主治】 搗爛,和土敷疔瘡、火丹瘡,效果良好。治癰疽腫毒、跌打損傷,能清腫散血。根與木通、胡荽煎湯服,可通利小便。

莖、葉、根〔主治〕搗爛,和土敷疔瘡、火丹瘡,效果良好。治癰疽腫毒、跌打損傷,能清腫散血。根與木通、胡荽煎湯服,可通利小便。

【附方】 1.脊背癰疽。用龍葵一兩為末,麝香一分,研勻塗。2.損傷。取老鴉眼睛草的莖葉,即龍葵,搗汁服,再用渣敷患處。

龍珠

【釋名】 也稱赤珠。

【集解】 [藏器說]生長在道路邊。果子圓如龍葵。把它的葉揉搓去汁後可食用。

苗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白發轉黑,令人興奮不睡。治各種熱毒,石氣發動,調中解煩。

子 【主治】 治疔腫。

酸漿

【釋名】 也稱醋漿、苦葴、苦耽、燈籠草、皮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集解】 [時珍說]酸漿與龍葵,是同一類型的兩個品種,苗、葉子都相似,隻不過酸漿的莖上有毛,而與龍葵不同罷了。從五月份到進入秋天,都開小白花,五開五謝,花蕊呈黃色,花像杯子,無瓣,但有五個尖。結有一個像鈴的殼,殼上有五個棱,一枝一顆,如懸掛的燈籠,所以又稱為燈籠草。它的葉子嫩時可食。

苗、葉、莖、根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熱煩悶,定誌益氣,利水道。搗汁服,治各種黃病效果較好。可治呼吸急促、咳嗽、風熱,明目。治慢性傳染病、高熱不退、腹內熱結、眼仁發黃、無食欲、大小便滯澀、骨熱、周身無力貪睡、嘔吐痰壅、腹部痞塊脹悶、小兒無名瘰鬁、風火邪毒引起的寒熱,腹腫大,還可殺寄生蟲,催產,去各種蟲毒。都可用酸漿煮汁飲。也可生搗汁服。

子 【氣味】 酸,平,無毒。

【主治】 煩熱,定誌益氣,利水道。難產時服,即刻產下。可除熱,治黃病,尤其益兒童。治陰虛內熱及虛勞發熱,身體消瘦如柴,脅痛熱結。

酸漿

子〔主治〕煩熱,定誌益氣,利水道。難產時服,即刻產下。可除熱,治黃病,尤其益兒童。治陰虛內熱及虛勞發熱,身體消瘦如柴,脅痛熱結。

迎春花

【集解】[時珍說]迎春花到處都有人家栽種。叢生,高的可長到二三尺,莖呈方形,葉厚。葉像初生的小椒葉但無齒,葉色麵青背淡。節節生小枝,每枝長三片葉。正月初開小花,形狀像瑞香花,黃色,不結果實。葉可食用。

葉 【氣味】 苦澀,平,無毒。

【主治】 腫毒惡瘡,取它的葉陰幹,研末,酒服二三錢,出汗即愈。

蜀羊泉

【釋名】又稱羊泉、羊飴、漆姑草。

【集解】 [別錄說]蜀羊泉生蜀郡山穀。[恭說]此草俗名漆姑,葉似菊,花紫色,子類枸杞子,根如遠誌,無心有糝。所在平澤有之,生陰濕地,三月、四月采苗葉陰幹。

【氣味】 苦,微寒,無毒。

【主治】 禿瘡,惡瘡熱氣,疥瘙痂癬蟲。療齲齒,女子陰中內傷,皮間實積。主小兒驚,生毛發,搗塗漆瘡。

【附方】 黃疸疾。漆姑草一把,搗汁和酒服。不過三五次,即愈。

蜀羊泉

敗醬

【釋名】 也稱苦菜、澤敗、鹿腸、鹿首、馬草。

【集解】 [時珍說]敗醬處處原野都有,山裏人將它拿來食用。江東人每次采來後都儲藏。初春生苗,直到深冬才開始凋謝。初生時,葉鋪地而生,像菘菜葉而狹長,有鋸齒,綠色,麵深背淺。夏秋莖高二三尺而柔弱,數寸一節,節間長葉,四麵散開如傘,頂端開成簇的白花。南方人采嫩的急火蒸後當菜吃,頗有醬的氣味。

根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瘡,馬鞍熱氣。除癰腫浮腫結熱、風濕麻木、產後痛。治毒風所引起的萎縮麻木,破多年凝血。化膿為水,治產後各種病症,止腹痛、餘疹煩渴。又可治血氣胸腹痛,除腹內包塊,催生落胎,治鼻出血吐血,白帶夾血,紅眼病和眼內息肉,耳流膿,瘡疔疥癬丹毒,排膿補瘺。

【附方】 1.腹癰有膿。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共搗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一次服下。2.產後惡露。用敗醬五兩,加水四升,煮成二升,每服二合,日服三次。3.蠼螋尿瘡。用敗醬煎汁塗搽,效果顯著。

根〔主治〕暴熱火瘡、赤氣疥癩、痔瘡、馬鞍熱氣。除癰腫浮腫熱結、風濕麻木、產後痛。治毒風所引起的萎縮麻木,破多年凝血。

鼠曲草

【釋名】 也稱米曲、鼠耳、佛耳草、無心草、香茅、黃蒿、茸母。

【主治】 鼠耳:主痹寒寒熱,止咳。調中益氣,止泄除痰,壓時氣,去熱嗽。雜米粉作糗食,甜美。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

肺氣。

【發明】 [震亨曰]治寒痰嗽,宜用佛耳草;熱痰嗽,宜用燈籠草。

決明

【釋名】 [時珍說]此為馬蹄決明,以明目之功而出名。又有草決明、石決明,功效同決明一樣。草決明即青葙子,是陶氏所謂的萋蒿。

【集解】[別錄說]決明子生於龍門川澤,十月十日采,陰幹百日。[弘景說]龍門在長安北。今處處都有。葉如茳芒。子的形狀似馬蹄,稱其為馬蹄決明,用時當搗碎。又別有草決明,是萋蒿子,在下品中。[時珍說]決明有二種:一種馬蹄決明,莖為三四尺,葉大於苜蓿,而本小末奓,晝開夜合,兩兩相貼。秋開淡黃花五出,結角如初生細豇豆,長五六寸。角中子數十粒,參差相連,狀如馬蹄,青綠色,入眼目藥最好。一種茳芒決明,《救荒本草》所謂山扁豆是也。苗莖像馬蹄決明,但葉之本小末尖,正似槐葉,夜間也不合。秋開深黃花五出,結角大如小指,長二寸許。角中子成數列,狀如黃葵子而扁,其色褐,味甘滑。兩種苗葉皆可作酒曲,俗稱獨占缸。但茳芒嫩苗及花與角子,皆可煮茹及點茶食;而馬蹄決明苗角皆韌苦,不可食。

子 【氣味】 鹹,平,無毒。

【主治】 治青光眼、眼睛渾濁、結膜炎、白內障、紅眼病流淚,久服令人炯炯有神,輕身,助肝氣。用水調末,可塗腫毒。熏太陽穴可治頭痛。又可用來貼在胸口上,止鼻涕過多。作枕頭,可治陣發性頭痛,明目,效果比黑豆好。益腎解蛇毒。每天早晨取一匙,壓碎後空腹吞下,百日後夜晚可看見物體。葉當蔬菜食用,利五髒,明目的效果也很好。

決明子〔主治〕治青光眼、眼睛混濁、結膜炎、白內障、紅眼病流淚,久服令人炯炯有神。

【附方】 1.多年失明。決明子二升研末。每食粥以後飲服一匙。2.青盲雀目。用決明一升、地膚子五兩,共研末,加米湯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湯送下。3.補肝明目。決明子一升,蔓菁子二升,以酒五升煮,曝幹為末。每飲服二錢,溫水下。日二服。4.目赤腫痛、頭風熱痛。決明子炒研,茶調敷兩太陽穴,幹則易之,一夜即愈。5.癬瘡延蔓。決明子一兩為末,入水銀、輕粉少許,研不見星,擦破上藥,立瘥,此為奇效良方。6.背瘡初起。草決明生用一升搗,生甘草一兩,水三升,煮一升,分二服。大抵血滯則生瘡,肝主藏血,決明和肝氣,不會損傷元氣。

鹿蹄草

【釋名】又稱小秦王草、秦王試劍草。

【集解】 [時珍說]按軒轅《述寶藏論》中所說:鹿蹄多生江廣平陸及寺院荒處,淮北絕少,川陝亦有。苗似堇菜,而葉頗大,背紫色。春生紫花。結青實,如天茄子。可製雌黃、丹砂。

【主治】 金瘡出血,搗塗即止。又塗一切蛇蟲犬咬毒。

鹿蹄草

款冬花

【釋名】也稱款凍、顆凍、氏冬、菟奚、橐吾、虎須。

【集解】 [頌說]如今款冬花生長在關中、雍州、華州的溪邊。葉像葵而大,根呈紫色。在十二月開黃花,有青紫色的花萼,離地一二寸,初出時像菊花的萼,通直而肥實,不結種子。各種草木中隻有它不畏冰寒,春天一到就率先長出。雖被冰雪覆蓋,到時也照樣發芽生長。春天人們采集它來代替蔬菜,味道香美可口。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咳嗽氣喘、哮喘及咽喉腫癰,各種驚癇寒熱邪氣。消渴、呼吸急促。又治肺氣及心跳急促、熱勞咳、咳聲不斷、涕唾稠粘,肺部疼痛、吐膿血。能潤心肺,益五髒,除煩消痰,清肝明目,治中風等疾病。

款冬花

款冬花 〔主治〕咳嗽氣喘、哮喘及咽喉腫癰,各種驚癇寒熱邪氣、消渴、呼吸急促。又治肺氣及心跳急促、熱勞咳、咳聲不斷、涕唾稠黏、肺部疼痛、吐膿血。能潤心肺,益五髒,除煩消痰,清肝明目,治中風等疾病。

【附方】 1.久咳不愈。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團,拌蜜少許,放在瓦罐內燒煙,罐留一孔,讓煙出,以口吸煙咽下。2.痰嗽帶血。用款冬花、百合,經蒸、焙後,等分研末,加蜜做成丸子,如龍眼大。每天臨睡時嚼服一丸,薑湯送下。3.口中疳瘡。用款冬花、黃連,等分研末,以唾液調成餅子,以蛇床子煎湯漱口,將餅子敷患處。

地膚

【釋名】 也稱地葵、地麥、落帚、獨帚、王帚、掃帚、益明、涎衣草、白地草、鴨舌草。

【集解】 [別錄說]地膚原長在荊州的溪流、沼澤田野裏。[頌說]今四川、關中一帶到處都有地膚。初生時貼地,長五六寸,根的形狀如蒿,莖赤葉青,像荊芥那樣大。三月開黃白花,結青白色的子。八九月采果實。《神仙七精散》中記載,地膚子,是星星的精靈,嫩苗可當蔬菜吃。一株長有數十顆,攢簇成團,團直向上生長,很柔弱,幹枯時可用來做掃帚。

子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膀胱熱,利小便,益精氣。令人耳聰目明,輕身,不易衰老。去皮膚內熱,使人肌膚潤澤。可散惡瘡、疝瘕、滋陰。治陰卵諸疾,去熱風,將地膚子煮水洗浴,和陽起石一同服用,治陽痿。

地膚子〔主治〕膀胱熱,利小便,益精氣。令人耳聰目明,輕身,不易衰老。去皮膚內熱。可散惡瘡、疝瘕、滋陰。治陰卵諸疾,去熱風,治陽痿。

苗、葉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搗汁服,主治痢膿血、赤白相雜。煎湯洗眼睛,可除眼熱近視、澀痛。治大腸泄瀉,順氣,腸胃不通,解惡瘡毒,利小便和各種淋症。[時珍說]據虞摶《醫學正傳》中載,虞摶的兄長在七十歲時,秋天患淋症二十幾日,百醫不效,後得一藥方,取地膚草,搗汁服後就通了。

【附方】 1.風熱赤眼。地膚子一升焙、生地黃半斤取汁,共做餅,曬幹,研細。每服三錢,空心服,酒送下。2.頭麵腫痛、惡寒發熱、大似傷寒。用地膚子同生薑研爛,熱酒衝服汗出即愈。3.小兒疝氣。用地膚子炒後研細。每服一錢,酒送下。4.血痢不止。用地膚子五兩,地榆、黃芩各一兩,共研末。每服一匙,溫水調下。5.妊娠患淋。用地膚子十二兩,加水四升,煎至二升半,分次服下。6.小便不通。用地膚草榨汁服,或用地膚草一把,加水煎服。

瞿(qú)麥

【釋名】 也稱蘧麥、巨句麥、大菊、大蘭、石竹、南天竺草。

【集解】 [頌說]處處都有瞿麥。苗高一尺左右,葉像初生小竹葉且細窄。莖纖細有節。二月至五月,莖中間開花。七月結果實成穗,像麥。長在田野的瞿麥,花大如銅錢,紅紫色。而人們栽種的瞿麥,花稍小嫵媚,有紅白、粉紅、紫紅、斑斕等色,俗稱洛陽花。果實又如燕麥,隻不過裏麵有小黑子。將它的嫩苗炸熟,用水淘洗後即可食用。

穗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腹部脹滿、小便不通,出刺,去癰腫,明目去眼角膜上的白斑,破血墮胎,下瘀血。滋養腎氣,逐膀胱邪氣,止霍亂,長毛發。主治各種淋症及月經不通,破血塊,排膿。

葉 【主治】 痔瘺並瀉血,做湯粥食。又治小兒蛔蟲,以及丹石藥發,眼睛腫痛及腫毒。搗爛擦拭,治膿瘡、婦人陰瘡。

瞿麥

葉〔主治〕痔瘺並瀉血,做湯粥食。又治小兒蛔蟲,以及丹石藥發,眼睛腫痛及腫毒。搗爛擦拭,治膿瘡、婦人陰瘡。

王不留行

【釋名】 也稱禁宮花、剪金花、金盞銀台。

【集解】 [弘景說]王不留行今處處都有。葉似酸漿,子似菘子。多人癰瘺方用。[頌說]今江浙及並河近處都有王不留行。苗莖俱青,高七八寸左右。根黃色如薺根。葉尖如小匙頭,也有似槐葉者。四月開花,黃紫色,隨莖而生,如菘子狀,又似豬藍花。五月采苗莖,曬幹用。[時珍說]王不留行多生麥地中。苗高者一二尺。三四月開小花,如鐸鈴,紅白色。結果實如燈籠草子,殼有五棱,殼內包一實,大如豆。實內細子,如菘子,生白熟黑,正圓如細珠般可愛。

王不留行

炒王不留行〔主治〕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內寒。久服輕身耐老增壽。止心煩鼻衄,癰疽惡瘡瘺乳,婦人難產。治風毒,通血脈。遊風風疹,婦人血經不勻,發背。下乳汁。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金瘡止血,逐痛出刺,除風痹內寒。久服輕身耐老增壽。止心煩鼻衄,癰疽惡瘡瘺乳,婦人難產。治風毒,通血脈。遊風風疹,婦人血經不勻,發背。下乳汁。利小便,出竹木刺。

【發明】 [時珍說]王不留行能走血分,乃陽明衝任之藥。民間有“穿山甲、王不留,婦人服了乳長流”一說,可見其性行而不住。王執中《資生經》上說,一婦人患淋日久,諸藥不見效果。他按方治諸淋,用剪金花十餘葉煎湯,讓婦人服。第二天早上,其夫來說,病情減了八分。再服,病愈。

【附方】 1.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連莖、葉陰幹,煎成濃汁溫服,很快見效。2.大便下血。用王不留行研末,每服一錢,水送下。3.刀傷失血。用王不留行十分,蒴藋葉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分,甘草十分,黃芩、幹薑、芍藥、厚樸各二分,前三味,燒存性,後六味,研末。兩組和勻。治大傷,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傷,隻須用末敷傷處即可。婦女產後亦可服用。4.婦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炮、龍骨、瞿麥穗、麥門冬,等分研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服藥後再吃豬蹄湯,並一日數次用木梳乳,助乳汁流出。5.癰疽諸瘡。用王不留行、桃枝、茱萸根皮各五兩,蛇床子、牡荊子、苦竹葉、蒺藜子各三升,大麻子一升,以水二鬥半,煮取一鬥,多次洗患處。

剪春羅

【釋名】 又稱剪紅羅。

【集解】 [時珍說]剪春羅二月生苗,高尺餘。柔莖綠葉,葉對生,抱莖。入夏開花,深紅色,花大如錢。結實大如豆,內有細子。人家多種之為玩。又有剪紅紗花,莖高三尺,葉旋覆,夏秋開花,狀如石竹花而稍大,四圍如剪,鮮紅可愛。結穗亦如石竹,穗中有細子。藥方裏看不到用它。計其功,應利小便、主癰腫。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火帶瘡繞腰生者,采花或葉搗爛,蜜調塗之。為末亦可。

金盞草

【釋名】也稱杏葉草、長春花。

【集解】 [頌說]金盞草,生長在常州。藤蔓延生長在籬下,葉葉相對。秋後結果子如芡實,子中變生一蟲,脫出後能爬行。中夏采花。[時珍說]金盞草夏季結果實在萼內,宛如尺蠖蟲多枚盤曲著的形狀,故蘇氏說它化成蟲,其實不是真正的蟲。

【氣味】 酸,寒,無毒。

【主治】 腸痔下血久不止。

金盞草

葶藶(tíng lì)

【釋名】 也稱丁曆、大室、大適、狗薺。

【集解】 [別錄說]葶藶生於槁城平澤及田野,立夏後采實,陰幹。[時珍說]郭璞說,實、葉都與芥相似,一名狗薺。狗薺即是葶藶。因此葶藶有甜苦二種。狗薺味微甘,即甜葶藶。

子 【氣味】 辛,寒,無毒。

【主治】 癥瘕積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伏留熱氣,皮間邪水上出,麵目浮腫,身暴中風熱痱癢,利小腹。久服令人虛。療肺壅上氣咳嗽,止喘促,除胸中痰飲。通月經。

【發明】 [時珍說]甘苦二種,正如牽牛,黑白二色,急緩不同;又如葫蘆,甘苦二味,良、毒也異。大概甜者下瀉性緩,雖瀉肺卻不傷胃;苦者下瀉性急,既瀉肺也易傷胃,故以大棗輔佐。然而肺中水氣滿急者,非此不能除。

【附方】 1.陽性水腫。用甜葶藶一兩半炒後研末、漢防己末二兩,和鴨血及頭同搗極爛,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視病情每服五至十丸,日服三次,以小便通暢為驗。2.通身腫滿。用苦葶藶炒四兩,研細,和棗肉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桑白皮湯送下。日服三次。3.大腹水腫。用苦葶藶二升,炒後研末,與雄雞血及頭一起搗至極爛,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小豆湯送下。日服三次。又一方:葶藶二升,用酒五升泡一夜,服一合即通,日服三次。又一方:葶藶一兩,杏仁二十枚,同熬成黃色。取出搗爛,分十次服。4.肺濕痰喘。用甜葶藶炒為末,加棗肉和成丸子服下。5.咳嗽上氣,不能睡臥,或遍體氣腫,或單麵腫、足腫。用葶藶子三升,經微火熬研後,裝入布袋,泡在清酒五升中。幾日後飲酒,每次一杯。一天飲四次。如病急,等不到酒泡透,可以榨汁服。6.肺壅喘急。用葶藶炒黃,研末,加蜜和成丸子,如彈子大。服藥時先用大棗二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二升,然後放入葶藶一丸,繼續煎水至一升,一次服下。7.月經不通。用葶藶一升,研末,加蜜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棉裹,納入陰道中。過一夜,換藥一次,汗出即可停藥。8.蟲蝕齒。葶藶、雄黃,等分研末,調臘月豬油點痛處。

葶藶子〔主治〕療肺癰上氣咳嗽,止喘促,除胸中痰飲。通月經。

車前

【釋名】 也稱當道、馬舄、牛遺、牛舌、車輪菜、地衣、蛤蟆衣。

【集解】 [頌說]四方各地、淮河流域以及接近河南北部的地方都有生長車前草。初春長出幼苗,葉子分布在地麵上如同匙麵。連年生長的有一尺多長,從中間長出幾根莖,結長穗像鼠尾。穗上的花長得很細密,色青微紅,結的果實如葶藶,紅黑色。如今人們在五月采苗,七八月采果實。有的也在園圃裏種植車前草,蜀中一帶尤其時興。將它的嫩苗當作蔬菜吃,潤腸。

子【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下腹至陰囊脹痛、小便不暢或尿後疼痛,利尿,除濕痹。長期服用輕身耐老。治男子傷中,女子尿急、尿頻、尿痛不思飲食,養肺強陰益精,使人有子,明目,療目赤腫痛。去風毒,肝中風熱,毒風衝眼,赤痛眼濁,頭痛,流淚。壓丹石毒,除心胸煩熱。治婦人難產,養肝,清小腸熱,止夏季因濕氣傷脾引起的痢疾。

【發明】 [時珍說]按《神仙服食經》中記載,車前又叫地衣,是雷的精靈,服了可隱形,在八月采收。現在的車前草五月子已經老了,而說在七八月老的,隻是土壤和氣候有所不同。唐朝張籍作詩說:“開州五月車前子,作藥人皆道有神。慚愧文君憐病眼,三千裏外寄閑人。”如此看來,也以在五月采開州的車前子為好,又可見車前子治療眼病的功效。歐陽公曾患痢疾,暴下如注,國醫不能醫治。夫人便到尋常藥店求藥,服後竟痊愈。於是極力詢問其藥方,原來是將一味車前子研末,用米湯送服二錢。說此藥能利水道而不動氣,通暢則清濁分明,而穀藏自止了。

車前

車前子〔主治〕下腹至陰囊脹痛、小便不暢或尿後疼痛,利尿,除濕痹。治男子傷中,女子尿急、尿頻、尿痛不思飲食,養肺強陰益精,療目赤腫痛。祛風毒,肝中風熱,赤痛眼濁,頭痛,流淚。治婦人難產,養肝,清小腸熱。

【附方】 1.小便血淋作痛。用車前子曬幹研細,每服二錢,車前葉煎湯送下。2.老人淋病,身體發熱。用車前子五合,煮汁,去渣,用汁煮米粥吃,效果顯著。常服此方,亦可明目。3.妊婦熱淋。用車前子五兩、葵根切一升,加水五升,煎成一升半,分三次服。4.滑胎易產。用車前子研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不飲酒者,可改用水送下。5.陰下癢痛,腫滿即成險症。用車前子研細,每服一匙,水送下,日服二次。6.久患內障。用車前子、幹地黃、麥門冬,等分研末,加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常服效果顯著。7.補虛明目,肝腎均虛,眼昏黑花,或生障翳,迎風流淚。用車前子、熟地黃酒蒸後火焙各三兩,菟絲子酒浸五兩,共研末,加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送下。日服二次。8.小便不通。用車前草一斤,加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次服。一方:上方再加冬瓜汁或桑葉汁。9.小便尿血。用車前草搗汁五合,空心服。10.鼻血不止。用車前葉搗汁飲下。11.刀傷血出。用車前葉搗爛敷傷處。12.濕氣腰痛。用車前葉連根七棵、蔥白連須七棵、棗七枚,煮酒一瓶常服。13.喉痹、乳蛾。用車前草、鳳尾草搗爛,加霜梅肉少許煮酒,共研取汁。雞毛蘸取刷喉。14.雙目紅腫。用車前草汁調樸硝末,臥時塗眼泡上,次日早晨洗去。

狗舌草

【集解】 [恭說]狗舌生渠塹濕地,叢生。葉似車前而無紋理,抽莖開花,黃白色。四五月采莖,曬幹。

【氣味】 苦,寒,小毒。

【主治】蠱疥瘙瘡,殺小蟲。研末和塗,即瘥。

馬鞭草

【釋名】 也稱龍牙草、鳳頸草。

【集解】 [弘景說]鄉村墟陌有很多馬鞭草。莖似細辛,花紫色,葉微似蓬蒿。[頌說]今衡山、廬山、江淮州郡都有馬鞭草。苗類益母而莖圓,高二三尺。又說,龍牙草生於施州,高二尺以上。春夏有苗葉,至秋冬而枯。采根洗淨可用。[時珍說]馬鞭草春月生苗,方莖,葉似益母,對生,夏秋開細紫花,作穗如車前穗,子如蓬蒿子而細,根白而小。

馬鞭草

苗、葉 〔主治〕陰瘡,腫癖血瘕,久瘧,破血殺蟲。婦人血氣肚脹,月候不勻,通月經。治金瘡,行血活血。搗塗癰腫,蠼螋尿瘡,男子陰腫。

苗、葉 【氣味】 苦,微寒,無毒。

【主治】 陰瘡,癥瘕血瘕,久瘧,破血殺蟲。搗爛煎取汁,熬如飴,每空心酒服一匕。婦人血氣肚脹,月候不勻,通月經。治金瘡,行血活血。搗塗癰腫,蠼螋尿瘡,男子陰腫。

根【氣味】 辛,澀,溫,無毒。

【主治】 赤白下痢初起,焙搗羅末,每米飲服一錢,無所忌。

【附方】 1.瘧痰寒熱。用馬鞭草搗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2.鼓脹煩渴,身幹黑瘦。用馬鞭草銼細,曬幹,加酒或水同煮至味出,去渣溫服。3.大腹水腫。用馬鞭草、鼠尾草各十斤,加水一石,煮取五鬥,去渣,再次濃煎,和粉做成丸子,如大豆大。每服二三丸,漸加至四五丸,效果甚好。4.陰囊腫痛。用馬鞭草搗爛,塗搽。5.婦女經閉,結成瘕塊。用馬鞭草的根和苗五斤,銼細,加水五鬥,煎成一鬥,去渣熬成膏,每服半匙,熱酒化下。日服二次。6.乳癰腫痛。用馬鞭草一把、酒一碗、生薑一塊,共搗汁內服,以渣敷患處。7.赤白下痢。用馬鞭草五錢、陳茶一撮,水煎服。病初起時,用馬鞭草根焙幹,搗碎成末,每服一匙,米湯送下。

女青

【釋名】 又稱雀瓢。

【集解】 [別錄說]女青,蛇銜根也。生朱崖,八月采,陰幹。[藏器說]蘿摩是白環藤,雀瓢是女青,二物相似,不能分別,終非一物也。

根【氣味】 辛,平,有毒。

【主治】 蠱毒,逐邪惡氣。

【附方】 1.人卒暴死。搗女青屑一錢,安咽中,以水或酒送下,立活也。2.吐利卒死。及大人小兒,卒腹皮青黑赤,不能喘息。急用女青末納口中,酒送下。

蛇含

【釋名】 又稱蛇銜、威蛇、小龍牙、紫背龍牙。

【集解】 [別錄說]蛇含出益州山穀,八月采,陰幹。[弘景說]蛇銜處處有之。有兩種,並生石上,亦生黃土地。當用細葉有黃花者。[時珍說]此二種:細葉者名蛇銜,大葉者名龍銜。龍銜亦入瘡膏用。

【氣味】 苦,微寒,無毒。

【主治】 驚癇,寒熱邪氣,除熱,金瘡疽痔,頭瘍。療心腹邪氣,腹痛濕痹,養胎,利小兒。治小兒寒熱丹疹。止血協風毒,癰腫赤眼。解蛇毒蜂毒。治咽喉中痛,含咽之便效。

蛇含

【發明】 [頌說]古今治丹毒瘡腫方通用蛇含。《古今錄》驗治赤疹,用蛇銜草,搗極爛敷之即瘥。赤疹由冷濕搏於肌中,甚即為熱,乃成赤疹。天熱則劇,冷則減是也。

【附方】 1.產後瀉痢。小龍牙根一握,濃煎服之甚效,即蛇含是也。2.金瘡出血。蛇含草搗敷之。3.身麵惡癬。紫背草入生礬研,敷二三次斷根。

鼠尾草

【釋名】 也稱山陵翹、烏草、水青。

【集解】[別錄說]鼠尾生平澤中,四月采葉,七月采花,陰幹。

【發明】 [弘景說]古方療痢多用它。濃煮可丸服,或煎如飴服。今人也用作飲,或研末服。日服三次。

花、葉【氣味】 苦,微寒,無毒。

鼠尾草

【主治】 鼠瘺寒熱,下痢膿血不止。白花者主白下,赤花者主赤下。全瘧疾水蠱。

陸英

【集解】[別錄說]陸英生於熊耳川穀及冤句,立秋采。[時珍說]陶、蘇《本草》、甄權《藥性論》,都說陸英是蒴藋,並有所根據。馬誌、寇宗奭雖破其說,而無的據。仍當是一物,分根莖花葉用,如蘇頌所雲也。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骨間諸痹,四肢拘攣疼酸,膝寒痛,陰痿,短氣不足,腳腫。能捋風毒,腳氣上衝,心煩悶絕,水氣虛腫。風瘙皮肌惡癢,煎湯入少酒浴之,妙。

鱧(lǐ)腸

【釋名】 又稱蓮子草、旱蓮草、金陵草、墨煙草、墨頭草、墨菜、猢孫頭、豬牙草。

【集解】[恭說]鱧腸生下濕地,所在坑渠間多有。苗似旋覆。二月、八月采,陰幹。[時珍說]旱蓮有二種:一種苗似旋覆而花白細的,是鱧腸;一種花黃紫而結房如蓮房的,是小連翹。

草 【氣味】 甘、酸,平,無毒。

【主治】 血痢。針灸瘡發,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已。汁塗眉發,生速而繁。烏髭發,益腎陰。止血排膿,通小腸。

【附方】 1.偏正頭痛。鱧腸草汁滴鼻中。2.一切眼疾,翳膜遮障,涼腦,治頭痛,能生發。五月五日平旦合之。蓮子草一握,藍葉一握,油一斤,同浸,密封四十九日。每臥時,以鐵匙點藥按摩頂上,四十九遍,久久甚佳。3.小便溺血。金陵草、車前草各等分,杵取自然汁。每空心服三杯,愈乃止。4.腸風髒毒,下血不止。旱蓮子草,瓦上焙,研末。每服二錢,米飲下。5.痔漏瘡發。旱蓮草一把,連根須洗淨,用石臼擂如泥,以極熱酒一盞衝入,取汁飲之,渣敷患處,重者不過三服即安。

鱧腸〔主治〕血痢。針灸瘡發,洪血不可止者,敷之立己。汁塗眉發,生速而繁。烏髭發,益腎陰。止血排膿,通小腸。

狼把草

【釋名】 又稱郎耶草。

【集解】 [藏器說]狼把草生於山道旁,與秋穗子並可染皂。[又說]郎耶草生於山澤間,高三四尺,葉作雁齒,如鬼針苗。鬼針,即鬼釵也。其葉有椏,如釵腳狀。[禹錫說]狼把草出近道,古方中未見用到它,隻有在《陳藏器》提到它但不詳細。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黑人發,令人不老。狼把草:主赤白久痢,小兒大腹痞滿,丹毒寒熱。取根莖煮汁服。狼把草:主丈夫血痢,不療婦人。根:治積年疳痢。取草二斤,搗絞取汁一小升,納白麵半雞子許,和勻。空腹頓服。極重者,不過三服。或收苗陰幹,搗末,蜜水半盞,服一方寸匕。可染須發,治積年癬,天陰即癢,搔出黃水者,搗末擦之。

狼把草

甘藍

【釋名】 也稱藍菜。

【集解】 [藏器說]甘藍葉寬大可食。[時珍說]甘藍屬大葉冬藍一類。河東、隴西、羌胡一帶多種食,漢族地方少有。它的葉寬大而厚,煮來吃很甘美。耐嚴寒能過冬不死。春天也開黃色的花,生角結種子,功效與藍相似。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長期食用甘藍,大有益於腎,補腦髓,利五髒六腑。利關節,通經絡中結氣,心下脹氣。能明耳目,使人精力旺盛,睡眠減少,益心力,壯筋骨。做成酸菜隔夜即變成黃色。和鹽食用,治黃毒。

子 【主治】 人多睡。

連翹

【釋名】 也稱連、異翹、旱蓮子、蘭華、三廉。根名連軺、竹根。

【集解】 [頌說]今河中、江寧、潤、淄、澤、兗、鼎、嶽、利諸州都有。有兩種:大翹生下濕地或山岡上,青葉狹長,如榆葉、水蘇,莖赤色,高三四尺,獨莖,梢間開花黃色,秋結實似蓮,內作房瓣,根黃如蒿根,八月采房;小翹生岡原上,花葉實皆似大翹而細。南方生者,葉狹而小,莖短,才高一二尺,花亦黃,實房黃黑,內含黑子如粟粒,也稱旱蓮,南人用花葉入藥。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寒熱鼠瘺瘰鬁,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去白蟲。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熱。通小腸,排膿,治瘡癤,止痛,通月經。散諸經血結氣聚,消腫。瀉心火,除脾胃濕熱,治中部血證,以為使。治耳聾。

【發明】 [時珍說]連翹狀似人心,兩片合成,其中有仁很香,是少陰心經、厥陰包絡氣分主藥。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故為十二經瘡家聖藥,兼治手足少陽手陽明三經氣分之熱。

莖、葉 【主治】 心肺積熱。

翹根 【氣味】 甘,寒、平,小毒。

【主治】 下熱氣,益陰精,令人麵悅好,明目。久服輕身耐老。以做蒸飲酒病人。治傷寒瘀熱欲發黃。

連翹

連翹〔主治〕寒熱鼠瘺瘰鬁,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熱。通小腸,排膿,治瘡癤,止痛,通月經。散諸經血結氣聚,消腫。瀉心火,除脾胃濕熱,治中部血症,以為使。治耳聾。

【附方】 1.瘰鬁結核。用連翹、芝麻等分研末,隨時吞服。2.痔瘡腫痛。用連翹煎湯熏洗,後以綠礬加麝香少許敷貼。3.癰疽腫毒。用連翹草及根各一升,加水一鬥六升,煮成三升服,至出汗。

【釋名】 [時珍說]按陸佃《埤雅》雲:月令仲夏令民無刈藍以染。鄭玄言恐傷長養之氣也。然則刈藍先王有禁,製字從監,以此故也。

【集解】 [別錄說]藍實生河內平澤,其莖葉可以染青。[弘景說]即今染襟碧所用,尖葉的為最佳。[恭說]藍有三種:一種葉圍徑二寸許,厚三四分者,堪染青,出嶺南,太常名為木藍子;陶氏所說乃是菘藍,其汁抨為澱甚青者,本經所用乃是蓼藍實也,其苗似蓼而味不辛,不堪為澱,唯作碧色爾。

藍實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解諸毒。殺蠱蚑疰鬼螫毒。久服頭不白,輕身。填骨髓,明耳目,利五髒,調六腑,通關節,治經絡中結氣,使人健少睡,益心力。療毒腫。

藍葉汁 也稱蓼藍。

【氣味】 苦、甘,寒,無毒。

【主治】 殺百藥毒。解狼毒、射罔毒。汁塗五心,止煩悶,療蜂螫毒,斑蝥、芫青、朱砂、砒石毒。

馬藍 【主治】 婦人敗血。連根焙搗下篩,酒服一錢匕。

吳藍【氣味】 苦、甘,冷,無毒。

【主治】 寒熱頭痛,赤眼,天行熱狂,疔瘡,遊風熱毒,腫毒風疹,除煩止渴,殺疳,解毒藥毒箭,金瘡血悶,毒刺蟲蛇傷,鼻衄吐血,排膿,產後血運,小兒壯熱。解金石藥毒、狼毒、射罔毒。

【發明】 [震亨說]藍屬水,能使敗血分歸經絡。[時珍說]各種藍形雖不同,而性味不遠,故能解毒除熱。隻有木藍葉力似少劣,藍子則專用蓼藍者也。至於用靛與青布,則是刈藍浸水入石灰澄成,性味不能不少異,不可與藍汁一概而論。有人病嘔吐,服玉壺諸丸不效,用藍汁入口即定,可取其殺蟲降火。如此之類,不可不知。

【附方】 1.小兒赤痢。搗青藍汁二升,分四服。2.上氣咳嗽,呷呀息氣,喉中作聲,唾粘。以藍葉水浸搗汁一升,空腹頻服。須臾以杏仁研汁,煮粥食之。一兩日將息,依前法更服,吐痰盡方瘥。3.飛血赤目,熱痛。幹藍葉切二升,車前草半兩,淡竹葉切三握,水四升,煎二升,去渣溫洗。冷即再暖,以瘥為度。4.服藥過劑,煩悶,及中毒煩悶欲死。搗藍汁服數升。5.唇邊生瘡,連年不瘥。以八月藍葉一斤,搗汁洗之,不過三度瘥。6.天泡熱瘡。藍葉搗敷之,效果良好。7.瘡疹不快。板藍根一兩,甘草一分,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取雄雞冠血三二點,同溫酒少許調下。

青黛

【釋名】 又稱靛花、青蛤粉。

【集解】 [誌說]青黛從波斯國來。今以太原並廬陵、南康等處,染靛甕上沫紫碧色者用之,與青黛同功。

【氣味】 鹹,寒,無毒。

【主治】 解諸藥毒,小兒諸熱,驚癇發熱,天行頭痛寒熱,井水研服之。亦磨敷熱瘡惡腫,金瘡下血,蛇犬等毒。《開寶》:解小兒疳熱,殺蟲。小兒丹熱,和水服之。同雞子白、大黃末,敷瘡癰蛇虺螫毒。瀉肝,散五髒鬱火,解熱,消食積。去熱煩,吐血咯血,斑瘡陰瘡,殺惡蟲。

【發明】 [宗奭說]青黛乃是藍轉化而成的。有一婦人患臍下腹上,下連二陰,遍生濕瘡,狀如馬爪瘡,他處並無,癢而痛,大小便澀,出黃汁,食亦減,身麵微腫。醫作惡瘡治,用鰻鱺魚、鬆脂、黃丹之藥塗之,更加熱痛。問她是不是愛酒食,喜歡吃魚蟹發風等物。急令洗其膏藥,以馬齒莧四兩,杵爛,入青黛一兩,再研勻塗之。立刻熱減,痛癢皆去。仍以八正散,日三服之。分敗客熱。藥幹即上。如此二日,減三分之一,五日減三分之二,二十日愈。此蓋中下焦蓄風熱毒氣也。若不出,當作腸癰內痔。仍須禁酒色發風物。然不能禁,後果患內痔。

青黛

青黛 〔主治〕解諸藥毒,小兒諸熱,驚癇發熱,天行頭痛寒熱,井水研服之。亦磨敷熱瘡惡腫,金瘡下血,蛇犬等毒。

【附方】 1.心口熱痛。薑汁調青黛一錢服之。2.內熱吐血。青黛二錢,新汲水下。3.肺熱咯血。青餅子:用青黛一兩,杏仁以牡蠣粉炒過一兩,研勻,黃蠟化和,做三十餅子。每服一餅,以幹柿半個夾定。濕紙裹,煨香嚼食,粥飲送下。日三服。4.小兒驚癇、小兒夜啼。青黛量大小,水研服之。5.爛弦風眼。青黛、黃連泡湯,日洗。6.諸毒蟲傷。青黛、雄黃等分,研末,新汲水服二錢。

水蓼(liǎo)

【釋名】 也稱虞蓼、澤蓼。

【集解】 [恭說]水蓼生長在低凹潮濕處和水邊,葉子像馬蓼,比家種的蓼大,莖呈赤色,用水洗淨就可食,味道比蓼子好。

莖、葉 【氣味】 辛,無毒。

【主治】 治蛇傷,把水蓼的莖、葉搗後敷在傷口上。絞汁服,可止蛇毒入腹引起胸悶。治腳氣腫痛成瘡,用水煮汁,捋患處,效果好。

【釋名】 蓼類皆高揚,故字從翏,高飛貌。

【集解】 [別錄說]蓼生長在雷州的河流沼澤地。[弘景說]現在處處都有蓼,它的種類也很多。人們所食用的有三種:一是青蓼,人們常食用,葉子有圓有尖,以圓的為佳,食用的就是這種。二是紫蓼,與青蓼相似,隻是顏色為紫色。三是香蓼,相似於前兩種,但有香氣,微有辛味,人們很喜歡吃。[時珍說]古人種蓼為蔬菜,收種子入藥,故《禮記》載:烹飪雞、豬、魚、鱉時,都把蓼填塞在腹中,而調製羹及魚、肉片時,也須切蓼放入。但後世人們的飲食中不再用它,也就不再栽種,隻有造酒曲的還要用蓼的汁。如今隻以平原沼澤所生的香蓼、青蓼、紫蓼為好。

實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明目溫中,耐風寒,下水氣,除麵部浮腫、癰和潰瘍。治鼻炎,除腎氣,治花斑癬,止霍亂,治小兒頭瘡。

苗、葉 【主治】 辛,溫,無毒。

【主治】 口疾病,大小腸邪氣,利中益誌。用幹苗葉釀酒,治風寒,效果極好。做菜生食,益腰腳。煮湯捋腳,可治霍亂引起的兩腿攣縮。每天煮汁飲,治腹部或肋部癖塊。搗爛後可敷接觸性皮炎。腳突然軟弱無力,可將赤蓼燒灰淋汁浸泡,再將桑葉蒸熱後蓋在腳上,立刻會好。可殺蟲,伏砒霜。

【附方】 1.霍亂煩渴。蓼子一兩、香薷二兩,每服二錢,水煎服。2.治胃脘冷,冬臥腳冷。秋日取,蓼曬幹,用六十把,加水六石煮成一石,去渣,拌米飯造酒。酒熟後,每日飲適量。十天以後,眼明氣壯。3.肝虛轉筋,吐瀉。用蓼莖、葉切三合,加水一碗、酒三合煎成四合,分二次服。4.小兒冷痢。用蓼葉搗汁服。

毛蓼

【集解】 [藏器說]毛蓼生山足,似馬蓼,葉上有毛,冬根不死。

莖、葉 【氣味】 辛,溫,有毒。

【主治】 癰腫疽瘺瘰鬁,杵碎納瘡中,引膿血,生肌。亦作湯,洗兼濯足,治腳氣。

葒(hóng )草

【釋名】 也稱蘢古、遊龍、石龍、天蓼、大蓼。

【集解】 [別錄說]葒草生長在水邊,像馬蓼但略大些,現多長在低窪處。[時珍說]葒草莖粗如拇指,有毛。葉大如商陸葉。花色淺紅,成穗。深秋子成熟,形狀扁如酸棗仁稍微小些,顏色赤黑而子仁白,微有辛味。熟後可食。

實 【氣味】 鹹,微寒,無毒。

【主治】 消渴,去熱,明目,益氣。

【附方】 1.慢性淋巴結炎。水葒花子,不論多少,一半微炒,一半生用,一同研末,飯後用好酒調服二錢,一日三次。不管是否潰爛,堅持服,效果很好。2.癖痞腹脹。用水葒花子一升,再研三十個去皮的獨頭蒜,剛取的狗腦一個,皮硝四兩,放在石臼內搗爛,攤在患處,蓋上一層油紙,再用線捆好。在酉時貼上,次日辰時取。若不見效,再貼二三次。如果化膿潰瘍,不要見怪,再看虛實,每天兼服消積類的藥,雙管齊下。服至半月,最多一個月,沒有不愈的。有喘滿不止的為實,不喘的為虛。

花 【主治】 散血,消積,止痛。

葒草

【附方】 1.胃脘血氣。水葒花一大撮,水二盅,煎取一盅服,這是百戶毛菊莊屢經試驗過的藥方。2.心氣?痛。把水葒花研末,熱酒送服二錢。另一方:男子用酒、水各一半煎服,女子用醋、水各一半煎服。

火炭母草

【集解】 [頌說]火炭母草生長在恩州原野中。莖紅且柔軟,像細蓼。葉端尖細,接近梗的地方成方形。夏季開白花,秋季結果實如椒,青黑色,味甜可食。

葉 【氣味】 酸,平,有毒。

【主治】 去皮膚風熱,流注骨節,癰腫疼痛。搗爛用鹽酒炒後敷腫痛處,每日更換。

狗尾草

【釋名】也稱莠、光明草、阿羅漢草。

【集解】 [時珍說]原野垣牆多有生長狗尾草。苗葉似粟而小,穗也似粟,黃白色而無實。采莖以竹筒盛,治目病。

狗尾草

【主治】 疣目,貫發穿,即幹滅。赤眼卷毛倒睫者,翻轉目瞼,以一二莖蘸水刮去惡血,效果很好。

三白草

【釋名】 [弘景說]葉上有三白點,俗因以名。

【集解】 [恭說]三白草生池澤畔,高尺許。葉似水葒,亦似蕺,又似菝葜。葉上有三黑點,非白也。古人秘之,隱黑為白爾。根如芹根,黃白色而粗大。[藏器說]此草初生無白,入夏葉端半白如粉。農人候之蒔田,三葉白則草便秀。故稱其為三白。若雲三黑點,蘇未識矣。其葉如薯蕷,亦不似水葒。

【氣味】 甘、辛,寒,有小毒。

【主治】 水腫腳氣,利大小便,消痰破癖,除積聚,消疔腫,搗絞汁服,令人吐逆,除瘧及胸膈熱痰,小兒痞滿。根:療腳氣風毒脛腫,搗酒服,亦甚有驗。又煎湯,洗癬瘡。

虎杖

【釋名】 也稱苦杖、大蟲杖、斑杖、酸杖。

【集解】 [保升說]處處都有虎杖。生長在潮濕的地方。三月生苗,莖如紅蓼,葉圓如杏仁。六七月開花如菊,花有四瓣花瓣,顏色紅如桃花,次第開到九月中旬才停止。在陝西西山的山腳潮濕處尤其多。

根 【氣味】 微苦,溫,無毒。

【主治】 調經,破瘀血瘀塊。浸酒服,治腹痛腹脹。治骨節風痛和血瘀,則煮汁用酒服。治大熱煩躁,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治產後子宮大量出血,惡心,惡血不下,胸悶腹脹。

【發明】 [權說]人們在夏季,將虎杖的根和甘草,一同煎為飲品,顏色如琥珀,味道甜美可愛。如把瓶放置在井中令其冷如冰,稱為冷飲,勝過茶,極解暑毒。將虎杖汁和入米粉中做糕吃味道也很美。泡酒服用,化瘀血通閉經。孕婦忌服。

【附方】 1.小便五淋。用虎杖為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2.月經不通。用虎杖三兩,淩霄花、沒藥各一兩,共研末。每服一錢,熱酒送下。又一方:虎杖一斤,去頭,晾幹,研細,在水中浸一夜,煎取二鬥。加土瓜根汁、牛膝汁各二鬥,一起熬濃,狀如糖稀。每服一合,酒送下。晝兩服,夜一服,月經即通。3.腹內結塊,堅硬如石,痛如刺。用虎杖根一石,洗幹淨,搗成末,摻入五升米飯中攪勻,倒好酒五鬥泡起來。每飲一升半,忌食鮮魚和鹽。4.消渴引飲。用虎杖、海浮石燒過、烏賊骨、丹砂,等分研末,渴時,以麥門冬湯衝服二錢。日服三次,忌酒、魚、麵、生冷、房事。

虎杖根〔主治〕調經,破瘀血瘀塊。治腹痛腹脹。治骨節風痛和血瘀。治大熱煩躁,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治產後子宮大量出血,惡心,惡血不下,胸悶腹脹。

蕕(yóu)草

【釋名】 又稱馬唐、馬飯、羊麻、羊粟、蔓於、軒於。

【集解】 [別錄說]馬唐生下濕地,莖有節生根,五月采。[藏器說]生南方廢稻田中,節節有根,著土如結縷草,堪飼馬。又說:蕕生水田中,狀如結縷草而葉長,馬可以吃它。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馬唐:調中,明耳目。《別錄》:煎取汁,明目潤肺。又說:蕕,消水氣濕痹,腳氣頑痹虛腫,小腹急,小便赤澀,並合赤小豆煮食,勿與鹽。絞汁服,止消渴。搗汁,敷毒腫。

萹蓄

【釋名】也稱扁竹、扁辨、扁蔓、粉節草、道生草。

【集解】 [頌說]萹蓄春天鋪地而生,散布在路旁。苗似瞿麥,葉似落帚葉,但不尖。細莖節節外蔓。三月開紅花。可采莖葉食用。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浸淫疥瘙疽痔,殺三蟲。療女子陰蝕。煮汁飲小兒,可療蛔蟲。主霍亂黃疸,小便不通及魃鬾病,小兒未斷奶母親又懷孕所導致的小兒往來寒熱,形瘦腹大,毛發散亂,情思不悅,微微下痢的病。

萹蓄

【附方】 1.霍亂吐利。用萹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湯吃。2.腹內蛔蟲。用萹蓄十斤,銼細,加水一石煎至一鬥。去渣,再次煎濃。頭天晚上禁食,次日空心服一升,蟲即可打下。3.痔發腫痛。用萹蓄搗爛取汁服一升。無效可再服。另取萹蓄汁和麵做餅,一天吃三次。4.惡瘡痂癢。用萹蓄搗爛封患處,痂落病愈。

藎(jìn)草

【釋名】 又稱黃草、綠竹、綠蓐、?草、王芻、鴟腳莎。

【集解】 [別錄說]藎草生青衣川穀,九月、十月采,可以染作金色。[恭說]青衣縣名,在益州西。今處處平澤溪澗側皆有。葉似竹而細薄,莖亦圓小。荊襄人煮以染黃,色極鮮好。俗名綠蓐草。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久咳上氣喘逆,久寒驚悸,痂疥白禿瘍氣,殺皮膚小蟲。治身熱邪氣,小兒身熱。洗一切惡瘡,有效。

蒺藜(jí lí)

【釋名】 也稱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集解】 [頌說]同州的沙苑及牧馬草地上蒺藜最多,路旁也有。綠葉細蔓,七月開黃紫花,似豌豆花而略小些。九月結果實成莢,味甜,微帶腥臭。災荒年可食用,將它炒後去刺,磨麵做成餅,蒸來吃,救饑荒。

子 【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惡血,破癥結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治身體風癢,頭痛,咳逆傷肺肺痿,可做摩粉。治諸風,療吐膿,去燥熱,益精,小便多,及蛔蟲心腹痛。

子〔主治〕惡血,破腫瘕結積聚,喉痹乳難。久服長肌肉,明目輕身。治身體風癢,頭痛,咳逆傷肺肺痿,可做摩粉。治諸風,療吐膿,去燥熱,益精,小便多,及蛔蟲心腹痛。

白蒺藜 【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補腎,治腰痛泄精,虛損勞乏。

【附方】 1.腰脊引痛。用蒺藜子搗成末, 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酒送下。日服三次。通身浮腫。用杜蒺藜每日煎湯洗。2.大便風秘。用蒺藜子炒一兩、豬牙皂莢去皮、酥炙五錢,共研末。每服一錢,鹽茶湯送下。3.月經不通。用杜蒺藜、當歸,等分研末。每服三錢,米湯送下。4.難產。用蒺藜子、貝母各四兩,共研末,米湯衝服三錢。過一會兒如仍不下,可再次服藥。5.腹內蛔蟲。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陰幹收存。每服一匙,日服三次。6.多年失明。用初秋采集的蒺藜子,陰幹搗成散,飯後服,水送下。日服二次。7.牙齒鬆動。用蒺藜去角,生研五錢,加淡漿水半碗,鹽少許,溫時漱口,甚效。或以蒺藜根燒灰貼牙,亦能固齒。8.多年鼻塞,不聞香臭。用蒺藜兩把,加水一大碗煮取半碗,先令病人仰臥。滿口含飯,隨後以藥汁一合灌入鼻中,如不通,可再灌。至鼻中噴出一兩個小肉坨子息肉,病即愈。9.麵上瘢痕。用蒺藜子、山梔子各一合,共研末。加醋調勻。夜塗臉上,清晨洗去。10.白癜風。用白蒺藜子六兩,生搗為末。每服二錢,熱水送下。日服二次。一月後斷根。服至半月時,白處見紅點,即預示效果顯著。

穀精草

【釋名】也稱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

【集解】 [頌說]穀精草處處都有。春生於穀田中,葉莖俱青,根花並白色。[時珍說]此草收穀後,荒田中生,江湖南北多有。叢生,葉似嫩穀身。抽細莖,高四五寸,莖頭有小白花,點點如亂星。九月采花,陰幹。

花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喉痹,齒風痛,諸瘡疥。頭風痛,目盲翳膜,痘後生翳,止血。

【發明】 [時珍說]穀精體輕性浮,能上行陽明分野。凡治目中諸病,須加用。明目退翳之功,似在菊花之上。

【附方】 1.腦痛眉痛。用穀精草二錢、地龍三錢、乳香一錢,共研末。每用半錢,燒煙筒中,熏鼻。2.偏正頭痛。用穀精草,研末,加白麵糊調勻攤紙上貼痛處,幹了改換。又一方:用穀精草末、銅綠各一錢,硝石半分,混勻,隨頭痛的左、右邊,吸入左右鼻孔中。3.鼻血不止。用穀精草為末,每服二錢,熟麵湯送下。4.目中翳膜。用穀精草、防風,等分研末,米湯衝服,甚驗。5.小兒雀盲。用羊肺,張紹棠《味古齋》版本是用羊肝一具,原物不洗,竹刀剖開,放入穀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每天吃一些,效果顯著。忌用鐵器。如不肯吃,可炙熟後搗爛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海金沙

【釋名】又稱竹園荽。

【集解】 [時珍說]江浙、湖湘、川陝皆有,生於山林下。莖細如線,引於竹木上,高尺許。其葉細如園荽葉而甚薄,背麵皆青,上多皺紋。皺處有沙子,狀如蒲黃粉,黃赤色。不開花,細根堅強。其沙及草皆可入藥。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通利小腸。得梔子、馬牙硝、蓬沙,療傷寒熱狂。或丸或散。治濕熱腫滿,小便熱淋、膏淋、血淋、石淋莖痛,解熱毒氣。

【發明】 [時珍說]海金沙,小腸、膀胱血分藥也。熱在二經血分者宜之。

【附方】 1.熱淋急痛。海金沙草陰幹為末,煎生甘草湯,調服二錢,此陳總領方也。一加滑石。2.小便不通,臍下滿悶。海金沙一兩,臘南茶半兩,搗碎,每服三錢,生薑甘草煎湯下,日二服。亦可末服。3.脾濕腫滿,腹脹如鼓,喘不得臥。海金沙散:用海金沙三錢,白術四兩,甘草半兩,黑牽牛頭末一兩半,為末。每服一錢,煎倒流水調下,得利為妙。

海金沙〔主治〕通利小腸。得梔子、馬牙硝、蓬沙,療傷寒熱狂。或丸或散。治濕熱腫滿,小便熱淋、膏淋、血淋、石淋莖痛,解熱毒氣。

地楊梅

【集解】[藏器說]生江東濕地,苗如莎草,四五月有子,似楊梅也。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赤白痢,取莖、子煎湯服。

水楊梅

【釋名】 又稱地椒。

【集解】 [時珍說]生水邊,條葉甚多,生子如楊梅狀。《庚辛玉冊》雲:地椒一名水楊梅,多生近道陰濕處,荒田野中亦有之。叢生,苗葉似菊。莖端開黃花,實類椒而不赤。實可結伏三黃、白礬,製丹砂、粉霜。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疔瘡腫毒。

地蜈蚣草

【集解】[時珍說]地蜈蚣草生村落田野間。左蔓伸向右邊,右蔓伸向左邊。葉密而對生,如蜈蚣形,穗長,人稱過路蜈蚣。蔓延上樹者,稱為飛天蜈蚣。根、苗皆可用。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解諸毒,及大便不通,搗汁。療癰腫,搗塗,並末服,能消毒排膿。被蜈蚣傷者,加入鹽少許搗塗,或末敷。

半邊蓮

【集解】[時珍說]半邊蓮,小草也。生陰濕塍塹邊。就地細梗引蔓,節節而生細葉。秋開小花,淡紅紫色,隻有半邊,如蓮花狀,故名。又稱急解索。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蛇虺傷,搗汁飲,以渣圍塗之。又治寒齁氣喘,及瘧疾寒熱,同雄黃各二錢,搗泥,碗內覆之,待色青,以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九丸,空心鹽湯下。

〔主治〕 蛇虺傷,搗汁飲,以渣圍塗之。又治寒齁氣喘,及瘧疾寒熱,同雄黃各二錢,搗泥,碗內覆之,待色青,以飯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九丸,空心鹽湯下。

紫花地丁

【釋名】 又稱箭頭草、獨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集解】 [時珍說]處處都有。其葉似柳而微細,夏開紫花結角。平地生者起莖,溝壑邊生者起蔓。《普濟方》中說:鄉村籬落生者,夏秋開小白花,如鈴兒倒垂,葉微似木香花之葉。此與紫花者相戾,恐怕是另外一種。

【氣味】 苦、辛,寒,無毒。

【主治】 一切癰疽發背,疔腫瘰鬁,無名腫毒惡瘡。

【附方】 1.黃疸內熱。地丁末,酒服三錢。2.癰疽惡瘡。紫花地丁,連根,同蒼耳葉等分,搗爛,酒一盅,攪汁服。3.癰疽發背,無名諸腫,貼之如神。紫花地丁草,三伏時收,以白麵和成,鹽醋浸一夜貼之。一切惡瘡:紫花地丁根,曝幹,以罐盛,燒煙對瘡熏之,出黃水,取盡愈。4.喉痹腫痛。紫花地丁葉,入醬少許,研膏,點入取吐。

莖、葉〔主治〕一切癰疽發背,疔腫瘰鬁,無名腫毒惡瘡。

鬼針草

【集解】 [藏器說]生池畔,方莖,葉有椏,子作釵腳,著人衣如針。北人謂之鬼針,南人謂之鬼釵。

【氣味】 苦,平,無毒。

【主治】 蜘蛛、蛇咬,杵汁服,並敷。塗蠍蠆傷。

【附方】 割甲傷肉,不愈。鬼針草苗、惡實子根搗汁,和臘豬脂塗。

見腫消

【集解】[頌說]生於筠州。春生苗葉,莖紫色,高一二尺,葉似桑而光,麵青紫赤色,采無時。

【氣味】 酸,澀,有微毒。

【主治】 消癰疽腫及狗咬,搗葉貼之。

【附方】 一切腫毒,及傷寒遺毒,發於耳之前後,及項下腫硬。用見腫消草、生白及、生白蘞、土大黃、生大薊根、野苧麻根搗成餅,入芒硝一錢,和貼留頭,幹即易之。若加金線重樓及山慈姑尤妙。

攀倒甑(zèng)

【集解】[頌說]生於宜州郊野,莖葉如薄荷。一名斑杖,一名接骨。[時珍說]斑杖名同虎杖,接骨名同蒴藋,不知是不是一類。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解利風熱,煩渴狂躁,搗汁服,甚效。

草之六 毒草類

大黃、商陸、狼毒、防葵、狼牙、?茹、澤漆、大戟、甘遂、續隨子、莨菪、雲實、蓖麻、常山 (蜀漆)、藜蘆、附子、木藜蘆、漏籃子、烏頭、射罔、白附子、虎掌(天南星)、由跋、蒟蒻、半夏、蚤休、鬼臼、射幹、鳳仙、曼陀羅花、玉簪、羊躑躅、芫花、醉魚草、鳶尾、石龍芮、毛茛、牛扁、蕁麻、海芋

大黃

【釋名】也稱黃良、將軍、火參、膚如。

【集解】 [恭說]出產於蜀中。赤莖,大葉。莖高達六七尺而且脆,味酸,可以生吃。根大如碗。

根 【氣味】 苦,寒,無毒。

【主治】 下瘀血,血流不暢,寒熱,破胸腹腫塊,消化不良。清潔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穀,調中化食,安和五髒。平胃下氣,除痰實,腸間積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老血凝結。通女子經候,利水腫,利大小腸,除熱腫毒,小兒寒熱食積,煩熱蝕膿。通宣一切氣,調血脈,利關節,泄壅滯水氣,溫瘴熱瘧。瀉諸濕熱不通,除下焦濕熱,消宿食,瀉心下腫塊。主下痢赤白,裏急腹痛,小便淋瀝,濕熱燥結,潮熱譫語,黃疸諸火瘡。

大黃

大黃炭〔主治〕下瘀血,血流不暢,寒熱,破胸腹腫塊,消化不良。清潔腸胃,調中化食。除痰實,腸間積熱,心腹脹滿,女子寒血閉脹,小腹痛。

【附方】 1.吐血鼻血,心氣不足。用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熱服。下瀉即驗。2.傷寒痞滿,心下滿而不痛。用大黃二兩、黃連一兩,泡入麻沸湯中。過一會兒,絞渣取汁,分二次溫服。此方名大黃黃連瀉心湯。3.熱病譫狂。用大黃五兩,銼細,炒到微紅,加水煎成膏子,每服半匙,冷水送下,此方亦治傷寒發黃。4.腰腳風氣作痛。用大黃二兩,切成小塊,加少許酥油炒幹,不能炒焦。搗爛篩過。每服二錢,空心服,煮開過多次的薑湯送下。瀉出冷膿惡物,痛即止。 5.風熱積壅。用大黃四兩、牽牛子半炒半生四兩,共研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白開水送下。如要微瀉,每服可加十至二十丸。6.腹中痞塊。用大黃十兩,研末,加醋三升、蜜兩匙,和勻,煎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生薑湯下。能吐瀉即驗。又一方:陳石灰半斤,瓦器上炒至極熱,等稍冷後,加大黃末炒熱一兩、桂心末略炒半兩,以醋調成膏,攤在布上貼患處。又一方:大黃二兩、樸硝一兩,共研末,以大蒜同搗成膏貼患處。7.脾癖疳積。用大黃末三兩,加醋熬成膏,倒在瓦上日曬夜露三天;再加硫黃一兩,以形如琥珀者為好、宮粉一兩,一起研勻。十歲以下小孩,每服半錢,大人每服一錢半,米湯送下。忌生冷魚肉,隻吃白粥半月。如一服不愈,半月之後再服。8.小兒諸熱。用大黃煨熟、黃芩各一兩,共研末,加煉蜜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五至十丸,蜜湯送下。9.赤白濁淋。用大黃研末,每次取六分,放入破了頂的雞蛋中,攪勻,蒸熟,空心吃下。三次見效。10.大便秘結。用大黃末一兩、牽牛頭末半兩,和勻每服三錢。有心煩現象者,酒送下。無此現象者,蜜湯送下。11.傷寒霍亂,涎流吐逆,不能言語,牙齒動搖,喘氣悶絕。用大黃、人參各半兩,加水二碗,煎成一碗,熱服即安。12.食後即吐。用大黃一兩、甘草二錢半,加水一升,煮成半升,溫服。13.產後血塊。用大黃末一兩,加頭醋半升,熬膏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溫醋化下。14.男子疝氣。用大黃末調醋塗患處,藥幹即換。15.頭眼昏眩。用酒炒大黃,研末,清茶送服二錢。16.風熱牙痛。用大黃燒存性,研末,早晚擦牙。17.口腔糜爛。用大黃、枯礬,等分研末,擦牙,吐涎。18.鼻內生瘡。用生大黃、杏仁搗勻,加豬油調塗。又一方:用生大黃、黃連各一錢,麝香少許,共研末,加生油調塗。19.損傷瘀血。用大黃酒蒸一兩、杏仁去皮三七粒,共研細,加酒一碗,煎成六分,雞鳴時服。至晚間有瘀血排下為驗。20.腫毒初起。用大黃、五倍子、黃檗,等分研末,新汲水調勻塗患處。每天四至五次。21.癰腫熱痛。用大黃研末,加醋調勻塗患處。藥幹即換。

商陸

【釋名】 也稱當陸、章柳、白昌、馬尾、夜呼。

【集解】 [時珍說]以前的人種商陸是當成蔬菜,根、苗、莖、葉都可以蒸來吃。有的用灰汁來煮也很好。服用丹石的人吃了它更好。其中赤色與黃色兩種,有毒,不可以吃。周定王在《救荒本草》裏說,章柳莖幹,粗細如雞冠花幹,上麵微有棱線,顏色微有點紫赤。非常容易生長種植。《雷公》裏麵說:商陸花白色的叫白菖,仙人采摘它製成糕點,可以下酒吃。另一種叫赤昌,苗和葉都與白菖相像,不可以吃,有傷筋骨、消腎之毒。

根 【氣味】 辛,平,有毒。

【主治】 水腫疝瘕麻痹,腹脹。疏通五髒,散水氣,通大小腸,消各種水腫症。另可治喉痹不通,切成薄片用醋炒,塗在喉外,效果好。

商陸

【附方】 1.濕氣腳軟。用商陸根切成小豆大,先煮熟,再加綠豆同煮成飯,每日進食,病愈為止。2.水氣腫滿。用商陸根去皮,切成豆大顆粒,裝一碗,加糯米一碗,同煮成粥,每日空心吃下。微瀉為好,不得雜食。又一方:白商陸六兩,取汁半合,加酒半升,看病人情況適量給服,腹瀉為效。又一方:白商陸一升、羊肉六兩,加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渣,和蔥豉一起煨湯吃。3.腹中症結。用商陸根搗汁或蒸爛,攤布上,放在患處,藥冷即換,晝夜不停。4.產後腹大、堅滿,喘不能臥。用商陸根三兩、大戟一兩半、甘遂炒一兩,共研末。每服二三錢,熱湯調下,腹瀉即停藥。

狼毒

【釋名】 [時珍說]觀其名,知其毒矣。

【集解】 [弘景說]宕昌也出狼毒。曾說隻有數畝地生,蝮蛇食其根,故為難得。也用太山所生長的。現在所用的出自漢中及建平。雲與防葵同根,但置水中沉者是狼毒,浮者是防葵。俗用亦稀,作為治療腹內病的藥耳。[保升說]根似玄參,唯浮虛者為劣也。[時珍說]狼毒出秦、晉地。現在的人往往以草?茹為之,是錯誤的。

根 【氣味】 辛,平,有大毒。

【主治】 咳逆上氣,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殺飛鳥走獸。除胸下積僻。治痰飲癥瘕,亦殺鼠。合野葛納耳中,治聾。

【附方】 1.心腹連痛,作脹。用狼毒二兩,附子半兩,搗篩,蜜丸梧桐子大。一日一丸,二日二丸,三日三丸止;又從一丸起,至三丸止,以瘥為度。2.九種心痛。一蟲,二蛀,三風,四悸,五食,六飲,七冷,八熱,九氣也。又治連年積冷,流注心胸,及落馬墜車,瘀血中惡等症。九痛丸:用狼毒炙香,吳茱萸湯泡,巴豆去心,炒取霜,幹薑炮、人參各一兩,附子炮去皮三兩,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空腹溫酒下一丸。腹中冷痛,水穀陰結,心下停痰,兩脅痞滿,按之鳴轉,逆害飲食。用狼毒三兩,附子一兩,旋覆花三兩,搗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食前白湯下,日三服。3.一切蟲病。用狼毒杵末,每服一錢,用餳一皂子大,砂糖少許,以水化開,臥時空腹服之,次早即下蟲。4.幹癬生痂,搔之黃水出,每逢陰雨即癢。用狼毒末塗之。

防葵

【釋名】 又稱房苑、梨蓋、利茹。又名爵離、方蓋、農果。

【集解】 [別錄說]防葵生臨淄川穀,及嵩高、太山、少室。三月三日采根,曝幹。[普說]莖葉如葵,上黑黃。二月生根,根大如桔梗根,中紅白。六月花白,七月、八月實白。三月采根。

【正誤】 [弘景說]防葵現在都用建平生長的。本與狼毒同根,猶如附子、天雄、烏頭,其形亦相似,但放在水中不下沉。而多年的狼毒,也不能沉。[藏器說]二物一是上品,一是下品,善惡不同,形質又別。陶氏以浮沉為別,後人因而用之,將以防葵破堅積為下品之物,與狼毒同功。今古因循,遂無甄別,殊為謬誤。

【氣味】 辛,寒,無毒。

【主治】 疝瘕腸泄,膀胱熱結,溺不下,咳逆濕喑,癲癇驚邪狂走。久服堅骨髓,益氣輕身。療五髒虛氣,小腹支滿臚脹,口幹,除腎邪。中火者不可服。久服主邪氣驚狂。膀胱宿水,血氣瘤大如碗者,悉能消散。

【發明】 [時珍說]防葵乃神農上品藥。黃帝、岐伯、桐君、雷公、扁鵲、吳普皆言其無毒;《獨別錄》言中火者服之,令人恍惚見鬼。

【附方】 1.腫滿洪大。防葵研末,溫酒服一刀圭,至二三服。身瞤及小不仁為效。2.傷寒動氣。傷寒汗下後,臍左有動氣。防葵散:用防葵一兩,木香,黃芩、柴胡各半兩。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八分,溫服。

狼牙

【釋名】 也稱牙子、狼齒、狼子、犬牙、抱牙、支蘭。

【集解】 [別錄說]狼牙生淮南川穀及冤句。八月采根,曬幹。[時珍說]狼牙生於建康及三輔,色白者善。

根 【氣味】 苦,寒,有毒。

【主治】 邪氣熱氣,疥瘙惡瘍瘡痔,去白蟲。治浮風瘙癢,煎汁洗惡瘡。殺腹髒一切蟲,止赤白痢,煎服。

【附方】 1.小便尿血。用狼牙草焙幹、蚌粉炒、槐花炒、百藥煎,等分研末。每服三錢,空心服,淘米水調下。2.婦女陰癢。用狼牙二兩、蛇床子三兩,煎水熱洗。3.婦女陰蝕,陰部潰爛。用狼牙三兩,加水四升煎取半升,洗患處。一天四至五次。4.毒蛇傷螫。用狼牙根或葉搗爛,加豬油調勻塗搽。

?(l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