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十卷 菜部(1 / 3)

《呂氏春秋》reference_book_ids":[712943471323146140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68,"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10,"start_container_index":168,"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6},"quote_content":"《爾雅》reference_book_ids":[6883377560021896205]}],"56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6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4,"start_container_index":56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0},"quote_content":"《爾雅》reference_book_ids":[6883377560021896205]}],"37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76,"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8,"start_container_index":376,"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2},"quote_content":"《夢溪筆談》reference_book_ids":[6841155200409930765]}],"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6,"start_container_index":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2},"quote_content":"《素問》reference_book_ids":[7135754661369236488]}]},"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李時珍說:草木中凡是可以吃的都叫作菜。有韭、薤、葵、蔥、藿五類。《素問》中說,五穀為養,五菜為充。所以,五菜可以輔佐穀氣,疏通壅滯。古時候人們發現穀物,把它種植在庭院裏,以備荒年之用。我國初周定王《圖草木》中記載,可救濟生命的草木有四百餘種,被尊為《救荒本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也因五味而傷。若五味調和,則通髒腑,流氣血,柔筋正骨,密實腠理,生命便可以長久。菜對於人來說,非同小可。但五氣良毒各不相同,五味食入後所去的髒腑又有不平衡,民生日用卻少有知道。所以搜可吃的草,凡一百零五種為菜部。

菜之一 葷菜類

韭、山韭、蔥、山蔥、胡蔥、火蔥、大蒜、五辛菜、油菜、白菜、小茴香、白芥、蕪菁、蘿卜、生薑、幹薑、檾蒿、胡蘿卜、胡荽、水芹、茴香、白花菜、芹菜、芥、紫堇、羅勒、蔊菜

【釋名】又叫草鍾乳、起陽草。

【集解】 [時珍說]韭菜,叢生,葉茂盛,韭葉顏色青翠。韭菜可以分根栽種,也可以撒種子種植。葉子長到三寸長時就可以收割,如果要收種子就隻割一次。八月份開一叢叢的花,收取後醃製作為菜,叫作長生韭。說的是割後又能長,久久不衰。九月份收種子,其種子呈黑色,形狀扁平,需放在通風的地方陰幹,不要放在潮濕的地方。北方人到冬天就把它的根移到地窖中,用馬糞蓋著,如果暖和就能生長。其葉可高達一尺,如果不見陽光,則韭葉呈嫩黃色,稱為韭黃,富貴人家都將其列為佳肴。韭菜作為菜,可生吃或熟吃,可以醃製或貯藏,是最有益於身體的一種蔬菜。

韭菜子〔主治〕夢中遺精,便血。可暖和腰膝,治小便頻繁、遺尿,可治婦女白帶量過多。

【氣味】 辛、酸澀,溫,無毒。

【主治】 歸心,安撫五髒六腑,除胃中煩熱,對病人有益,可以長期吃。和鯽魚一同煮食,可治急性痢疾。根葉煮食,可以使肺氣充沛,補虛益陽,調和髒腑,令人能食,止腹中冷痛。搗汁服,可治胸部痙痛。解藥物毒性,治療狂犬咬傷。煮食,歸腎壯陽,止泄精,溫暖腰部膝部,炸熟,以鹽、醋調,空腹服十頓,治胸膈噎氣。除心腹陳寒痼冷和腹部包塊,可治吐血、咯血、流鼻血、尿血,以及婦女月經失調、跌打損傷和膈噎病。將韭菜搗汁澄清,能消散胃內的瘀血。

韭子 【主治】 夢中遺精,便血。可暖和腰膝,治小便頻繁、遺尿,可治婦女白帶量過多。將其研成末,拌入白糖可治腹瀉;拌入紅糖則可治腹瀉便血。用陳米煮湯服下,有神效。

【附方】 1.胸痹急痛,痛如錐刺,不能俯仰。用生韭或根五斤,洗淨搗汁服。2.喘息欲絕。取韭汁一升飲下。3.盜汗。用韭根四十九根,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4.消渴。用韭苗或炒或做湯。日食三五兩,可加醬,但不可加鹽。吃至十斤即見效。過了清明節,不宜用此方。5.痢疾。多吃韭菜,做湯、煮粥、炒食都行。6.赤白帶下。將韭根搗汁,加童便露一夜,空心溫服。7.瘡癬。用大韭根炒存性。搗為末。調豬油塗搽。8.刀傷出血。用韭汁拌風化石灰,曬幹,研末,敷瘡上。9.耳出汁。用韭汁滴耳中,一天三次。10.食物中毒。將生韭汁服數升可解。

山韭

【集解】[時珍說]金幼孜《北征錄》中說,北方雲台戍邊的地方,多長有野韭菜和沙蔥,人們采來吃的就是山韭。還有生長在水邊的野生韭菜,也可以吃。如此看來,野韭菜又有山韭和水韭兩種,氣味或許相差不大。

【氣味】 鹹澀,寒,無毒。

【主治】 大小便頻繁,除煩熱,滋潤毛發。

【發明】 [時珍說]韭是補腎的菜,患腎病的人適宜吃。韭菜羹能治老人脾胃虛弱,食欲減退。用韭菜四兩,鯽魚肉五兩,煮成羹,調入調料服下並少吃麵食。每隔三五天煮一次,能大補身體。

山韭

【釋名】 又稱菜伯、和事草、鹿胎。

【集解】 [時珍說]冬蔥又叫太官蔥,因為它的莖柔軟細弱有香味,可以過冬,適宜太官拿去上供。漢蔥又叫木蔥,因其粗硬而得名。冬蔥不結子。漢蔥春末開花,成一叢叢的,花呈青白色。它結的子呈黑色,有皺紋,呈三瓣的形狀。

蔥莖白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煮湯,可治傷寒的寒熱,消除中風後麵部和眼睛浮腫。可治傷寒骨肉疼痛、咽喉麻痹腫痛不通,並可以安胎。可清睛明目,除肝髒中的邪氣,通利中焦,調五髒,解各種藥物的藥毒,通大小腸,治療腹瀉引起的抽筋以及腳氣、心腹絞痛,眼睛花,心煩悶。另可通關節,止鼻孔流血,利大小便。治腹瀉不止和便中帶血。能達表和裏,除祛風濕,治全身疼痛麻木,能止住大人虛脫,腹痛難忍,以及小孩腸絞痛,婦女妊娠期便血,還可以促進乳汁分泌,消散乳腺炎症和耳鳴症狀。局部外敷可治狂犬咬傷,解蚯蚓之毒,解一切魚和肉的毒。

【發明】 生蔥不能同蜂蜜一起吃,多食則對人體有害。

葉 【主治】 煨爛研碎,敷在外傷化膿的部位,加鹽研成細末,敷在被毒蛇、毒蟲咬傷的部位,有除毒作用。還可以治療下肢水腫,利於滋養五髒,益精明目,治黃疸病。

汁【氣味】 辛,溫、滑,無毒。

【主治】 喝蔥汁可治便血。又可以散瘀血,止流血、疼痛及頭痛耳聾。

須 【主治】 通氣,治飲食過飽和房事過度,治血滲入大腸、大便帶血、痢疾和痔瘡。將蔥須研成末,每次服二錢,溫酒送下。

花 【主治】 心脾如刀割般疼痛,同吳茱萸一起煎水服下,效果顯著。

實 【氣味】 辛,大溫,無毒。

【主治】 明目,補中氣不足,養肺,養發。

【附方】 1.感冒風寒。用蔥白一把、淡豆豉半合,泡湯服,取汗。2.傷寒頭痛。用連須蔥白半斤、生薑二兩,水煮,溫服。3.風濕身痛。將生蔥搗爛,加香油幾滴,水煎,調川芎、鬱金末各一錢服。引吐為好。4.動胎下血。用蔥白煮濃汁飲下,胎未死即安穩,胎已死即產出。無效再服。藥中加川芎亦可。5.脫陽危症,大吐大泄之後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在性交後小腹腎痛,外陰搐縮,冷汗厥逆。先以蔥白炒熱熨臍,後以蔥白與三七根搗爛,酒煮灌服,陽氣即回。6.突然心痛,牙關緊閉。用老蔥白五根,去皮須,搗成膏,以匙送入喉中,再灌入麻油四兩,但得下咽即可漸愈。7.霍亂煩躁。蔥白二十根、大棗二十枚,水三升煎成二升,分次服。8.小便閉脹。蔥白三斤,銼細,炒過,分包兩個布袋中,交替熨小腹,氣透即通。9.大小便閉。蔥白搗爛,調醋封小腹上,同時在封藥處灸七壯。10.陰囊腫痛。蔥白、乳香搗塗,即時痛止腫消。又一方:煨蔥,加一點鹽,搗成泥,塗腫處。11.小便溺血。蔥白一把、鬱金一兩,加水一升煎至二合,溫服。日服三次。12.腸痔有血。蔥白三斤煮湯熏洗,立刻見效。13.腹中刀傷瘀血。大蔥白二十根、麻子三升,搗碎,加水九升煮取一升半,一次服,吐出。14.膿血即愈。如未痊愈,可再次服藥。15.跌打損傷。蔥白連葉煨熱,搗爛敷傷處。藥冷即換。16.喉中腫塞。氣不通暢,用蔥須陰幹,研末。每用二錢,加膽礬末一錢,和勻。取二三分入喉中。

山蔥

【釋名】 又叫茖蔥。

【集解】 [時珍說]山蔥生長在山穀中,莖細而葉大,吃起來比一般的山蔥香。山坡平地上都有生長。生長在沙地中的叫沙蔥;生長在水澤地裏的叫水蔥。山蔥開白花,結的果實像小蔥頭一樣大。佛門出家人把山蔥當作五種葷辛菜之一。

【氣味】 辛,微溫,無毒。

【主治】 長期食用強智益膽氣,將山蔥煮水浸泡或搗碎外敷局部。主治各種山中毒物刺傷,山中溪水的沙虱。

子 【主治】 泄精。

胡蔥

【釋名】也叫蒜蔥、回回蔥。

【集解】 [時珍說]葉子像蔥而根像蒜,它的氣味難聞。江西有一種水晶蔥,長有蒜樣的根、蔥樣的葉,大概也是其中的一種吧。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溫中焦下氣,消除積食使人食欲增加,並可殺蟲,利五髒氣不足。治療腫毒。

子 【主治】 吐血不止,麵黃肌瘦,用胡蔥子加一升水煮至半升後,冷後服下。

火蔥

【釋名】又叫蓧子、薤、菜芝、鴻薈。

【集解】 [時珍說]八月栽種根,正月分苗移植,適宜在土壤肥沃的地裏栽種。一根多莖,葉長得茂盛而根長得很大,其葉形狀像韭菜,但是韭菜葉中間是實心而形狀是扁的,有劍脊;薤葉則是中空的,像小蔥的葉子但又有棱,氣味也像蔥味。二月開紫白色的細花,根像小蒜,一根有幾棵,長在一起互相依存。五月趁葉子青的時候可以挖出,否則根肉不飽滿。根可用來煮食、醃製和醋泡。

薤白【氣味】 辛、苦,溫,滑,無毒。

【主治】 金瘡潰爛。不饑耐老。強筋骨,除寒熱、去水氣。薤白搗碎塗瘡,治各種瘡中風寒、水氣腫痛。煮來食用,可耐寒調中補氣不足,治慢性腹瀉,令人健壯,壯陽恢複元氣。另可散血通氣,治胸部針刺一樣疼痛,並安胎,利於產婦。還可治婦女白帶含血,骨刺卡咽喉,吃薤白後刺即吞下。薤有紅色、白色兩種,白的能滋補,紅的能治療金瘡。同蜂蜜一起搗碎塗在燙傷、燒傷的患處,見效很快。

薤白 〔主治〕金瘡潰爛。不饑耐老。強筋骨,除寒熱,去水氣。薤白搗碎塗瘡,治各種瘡中風寒、水氣腫痛。

【附方】 1.胸痹胸痛,喘咳氣短,喉中燥癢。用栝樓實一枚、薤白半斤,加白酒七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又一方:薤白四兩,半夏一合,枳實半兩,生薑一兩,栝樓實半枚,切細,加醋煎服。2. 赤白痢下。用薤白一把,同米煮粥吃。3.產後諸痢。多煮食薤白,與羊腎同炒更好。4.妊娠胎動。用薤白一升、當歸四兩,加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次服。5.咽喉腫痛。用薤根加醋,搗爛敷腫處。

大蒜

【釋名】也稱葫、葷菜。

【集解】 [時珍說]大、小兩種蒜都在八月下種,春天吃蒜苗,夏初則吃蒜薹,五月份則吃其根,秋季收種。

【氣味】 辛,溫,有毒。

【主治】 消除毒氣。下氣消積食,化腐肉。去除風濕,破冷氣,消腹部包塊,通氣溫補,治療毒瘡、癬等病症。另可強健脾胃,治腎氣,止霍亂吐瀉引起的抽筋和腹痛。治療瘧疾引起的抽風和寒冷。治傷風冷痛,解蛇蟲之毒。用熟醋浸泡多年的大蒜更好。將大蒜搗爛用溫水服下,可治療因中暑導致的昏迷不醒。搗碎貼於足心,可醫治鼻孔流血不止。隨大蒜和豆豉丸服下,可治大便出血、小便不通。大蒜搗出汁水後喝下,治吐血和心絞痛。和鯽魚一起做成丸子吃,可治胸悶脹滿。和蛤粉一起做成丸子吃,可消水腫。同黃丹丸一起吃,可治痢疾和孕痢。同乳香丸一起吃,可治腹痛。搗成膏敷在肚臍上,就能通達下焦消水,利於大小便排泄。貼於足心,治急性腹瀉,止鼻孔出血。放入肛門中,能使幽門通暢,治療關格不通。

【發明】 [時珍說]大蒜的氣烈,能通五髒六腑,使眼耳鼻口七竅暢達,消癰腫,助消化,這就是大蒜的功效。因此,王禎稱大蒜是:久放味道不變,可以用來繁殖栽種,也可用來貯存,能化臭腐為神奇,是調味佳品,可代替醋醬調料。旅途中帶上它,則發炎、抽風、風雨都無妨,食糖脂中毒也不會有所妨礙。夏季吃後可解除暑氣。北方人吃肉麵尤其不能缺少。[頌說]李絳在《兵部手集方》中說,毒瘡腫毒導致疼痛呻吟,不能睡臥,神誌不清的,用獨蒜兩顆搗爛,和上麻油後,厚厚敷在瘡上,幹後便更換再敷。多次用此方法救人,沒有不靈驗的。

大蒜

【附方】 1.背部腫硬疼痛。大蒜十個、淡豉半合、乳香一錢,研細。瘡上先鋪濕紙,紙上鋪藥一層,厚約二分。艾灸百壯左右,痛灸至癢,癢灸至痛。2.大小便不通。用獨蒜燒熟。去皮,棉裹,趁熱放在下部,自通。3.水腫。用大蒜、田螺、車前子等分,熬膏,攤貼臍中,水從小便排出。數日即愈。4.突然泄痢。用大蒜搗爛貼兩個足心,也可貼臍中。5.喘息氣塞。用獨蒜頭二枚,削去兩頭,塞鼻中。左患塞右,右患塞左。待口中有膿血出,見效。6.喉痹。將大蒜塞耳鼻中。一天換兩次。7.牙痛。將獨蒜煨熟,切小,熨痛處。8.產後中風不語。用大蒜三十瓣,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灌下即複蘇。9.婦發陰腫作癢。做蒜湯洗,見效為止。10.腳肚轉筋。用大蒜擦足心,令熱即安。同時以冷水送食瓣。11.食蟹中毒。用幹蒜煮汁飲下。

五辛菜

【集解】 [時珍說]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義,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說的就是這個。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歲朝食之,助發五髒氣。常食,溫中去惡氣,消食下氣。

油菜

【釋名】又名寒菜、胡菜、薹菜、薹芥、芸苔。

【集解】 [時珍說]九、十月間播種,長出來的葉子形狀、顏色有點像白菜。冬、春兩季可以采它的薹心當菜吃,但到三月就老了不能再吃。油菜開黃色的小花,花有四瓣,像芥花。結莢收子,其子也像芥子,呈灰赤色。炒過後榨油,油為黃色,點燈照明較亮。

油菜

子〔主治〕 男子夢中遺精,與鬼交合。取它的油敷頭,會讓頭發長黑。通滯血,破冷氣,消腫散結,治難產,產後心腹部各種疾病,赤丹熱腫,金瘡血痔。

莖葉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乳房腫塊,破腹內瘕塊結血。治產後貧血及瘀血。煮來吃治腰腳麻木。搗葉敷塗女人乳房腫塊。散血消腫。

子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男子夢中遺精。取它的油敷頭,會讓頭發長黑。通滯血,破冷氣,消腫散結,治難產,產後心腹部各種疾病,赤丹熱腫,金瘡血痔。

【附方】 1.熱瘡初起如痱,漸如水泡,似火燒瘡。將芸苔葉搗汁。調大黃、芒硝、生鐵衣等分,塗瘡上。風熱腫毒。用芸苔苗葉根、蔓菁根各三兩,研末。以雞蛋清調和敷上,即可消腫。無蔓菁,用商陸根代替,效果顯著。2.血痢腹痛。用芸苔葉搗汁二合,加蜜一合,溫服。3.腸風下血。治方同上。另方:用芸苔子生、甘草炙研末。每服二錢,水煎服。4.產後血運。用芸苔子、生地黃等分,研為末。每服三錢,加薑七片,酒、水各半碗,童便半碗,一起煎至七成,溫服即蘇醒。5.傷損接骨。用芸苔子一兩、小黃米炒二合、龍骨少許,共研末,加醋調成膏,攤紙上貼患處。6.湯火傷灼。用菜籽油調蚯蚓屎塗搽。7.產後血結。用芸苔子炒、當歸、桂心、赤芍藥等分。每以酒送服二錢,趕下惡物。8.風熱牙痛。用芸苔子、白芥子、茴香等分,研為末,吹鼻中。右側痛,吹左;左側痛,吹右。

白菜

【釋名】也稱菘。

【集解】 [時珍說]菘菜有兩種:一種莖圓厚,微青;一種莖扁薄。它們的葉子都是淡青白色。在燕、趙、遼陽、揚州這些地方所種的菘菜是最大最肥厚的,一棵有十多斤重。南方的白菜在菜地過冬,北方的白菜大多放入窖裏儲藏過冬。燕京種菜的人還把馬糞放入地窖培植菘菜,不讓它見風和太陽,因而長出來的苗葉都是嫩黃色的,吃起來脆美無渣,稱為黃芽菜,富貴人家將它作為佳品。此種栽培法大概也是效仿韭黃的栽培法。

莖、葉【氣味】 甘,溫,無毒。

【主治】 利腸胃,除胸中堵塞煩悶,解酒後口渴。消食下氣,止熱邪咳嗽,冬天的白菜汁更好,可和中,利大小便。

子 【氣味】 甘,平,無毒。

【主治】 榨油,塗在頭上可利於長頭發。

小茴香

【釋名】也稱慈謀勒、蒔蘿。

【集解】 [藏器說]蒔蘿產於佛誓國和波斯國。[頌說]現在的嶺南及近道都有蒔蘿。三四月長苗,花呈黃色,樣子像蛇床花但簇生,果實長圓形,有辛香葉,褐色的子。現在的人們用來做調味品。

苗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下氣利膈。

子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肺氣,能消食,健脾開胃,溫腸,殺魚、肉毒。補水髒,治腎氣不足,壯筋骨。也可治小兒氣脹,霍亂嘔吐,腹部受涼不能吃東西,兩肋脹痛。

小茴香

子〔主治〕肺氣,能消食,健脾開胃,溫腸,殺魚、肉毒。補水髒,治腎氣不足,壯筋骨。也可治小兒氣脹,霍亂嘔吐,腹部受涼不能吃東西,兩肋脹痛。

白芥

【釋名】又名胡芥、蜀芥。

【集解】 [時珍說]白芥到處都可以栽種,但是知道栽種白芥的人卻很少。白芥一般八九月下種,初冬時可吃,次年春末莖長到二三尺高,葉呈青白色,莖容易拔起且中心是空的,性脆,最怕狂風大雪,必須謹慎保護它,才能避免被折損。三月開黃花,氣味芳香馥鬱。結的角像芥角,其子大如粱米,黃白色。還有一種白芥,莖粗並且中心是實的,特別高,其子也很大。這種菜雖然屬於芥類,但它大大有別於其他的芥子。

莖、葉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冷氣,安五髒,它的功用與芥菜相同。

子 【氣味】 辛,溫,無毒。

白芥

白芥子〔主治〕發汗,治胸膈痰冷,氣息急促,麵目黃赤。用熨的方法可除惡氣風毒腫膿,四肢疼痛。

【主治】 發汗,治胸膈痰冷,氣息急促,麵目黃赤。用熨的方法可除惡氣風毒腫膿,四肢疼痛。患咳嗽不止、胸脹氣喘且多唾的人,每次用溫酒吞下七粒。它還能利氣化痰,除寒暖中,消腫止痛,治咳嗽反胃,下肢麻木,筋、骨、腰部的各種痛。

【附方】 1.反胃上氣。用白芥子末一二錢,用酒衝服。2.熱痰煩運。用白芥子、大戟、甘遂、芒硝、朱砂,等分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3.腹冷氣起。用白芥子一升,微炒,研末,加開水沁過的蒸餅做成丸子,如小豆大。用薑湯送下十丸,效果甚好。4.腫毒初起。用白芥子末,加醋調塗。

蕪菁(jīng)

【釋名】又名蔓菁、九英菘、諸葛菜。

【集解】 [頌說]蕪菁在南北方都有,北方尤其多,一年四季常生。春天吃苗,夏天吃葉心,心也稱為薹子,秋天可以吃莖,冬天吃根。[時珍說]《別錄》中認為蕪菁、蘆菔是一種植物,於是導致眾說紛紜。如今考察二物,它們在根、葉、花、籽上都有區別,可見它們並不是一類。蔓菁是芥屬,其根長而白,辛、苦,其莖粗,葉大而厚。夏初起薹,開黃花,花開四次與芥菜一樣。它的籽均勻且圓,像芥菜籽一樣呈紫赤色。而蘆菔是菘屬,其根圓,也有長的,有紅白兩種顏色。辛辣帶甜,而且葉麵粗糙,也有花、葉。夏初起薹,開淡紫色的花。結的角像蟲一樣,腹部大尾部尖。它的籽像葫蘆籽,大小不均且不圓,呈黃赤色。蔓菁如果是六月下種,它的根大但葉蠹;如果八月下種,它的葉美但根小;唯有七月初下種,它的根和葉都好。如今燕京人用瓶來醃藏它,稱之為閉甕菜。

根葉【氣味】 苦,溫,無毒。

【主治】 利五髒,輕身益氣。經常吃通中焦,令人健壯。消食,下氣治嗽,清熱解渴,去胸腹冷痛,以及熱毒風腫,乳房結塊和因產後乳汁積蓄過多而致乳房脹硬掣痛。

子 【氣味】 辛、苦,平,無毒。

【主治】 明目,療黃疸,利小便。加水煮成汁服用,可以除腹內痞塊積聚,服少許,可治霍亂引起的胸腹脹悶。研成末服用,主視物模糊不清。榨成油調入麵膏中,可以祛臉上的黑斑和皺紋。籽和油敷,可治蜘蛛咬傷。把籽做成藥丸服用,令人健壯,尤其適用於婦人。

【發明】 [時珍說]蔓菁子可升可降,能汗能吐、能下、能利小便,又能明目解毒,它的作用十分大,然而世人卻很少知道用它。夏季采收蔓菁子,炒過榨油,其油的顏色同煉熟的麻油一樣,沒有區別,西域的人用得多些。蔓菁籽油點燈很亮,但它的油煙對眼睛有損害。

花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虛弱,疲勞,視力差。久服使人長壽,可夜間看書。每年的三月三日采花,陰幹後,研末,每服二錢,空腹送下。

【附方】 1.一切腫毒。用生蔓菁根一把,加鹽少許,一起搗爛敷患處,一天換三次。又一方:將未沾水的蔓菁葉燒成灰,調豬油敷塗。2.乳癰寒熱。取蔓菁根、葉,去土,不用水洗,和鹽搗爛塗患處,藥熱即換。冬月隻需用根即可。病人應避風。3.明目益氣。用蕪菁子一升,水九升,煮汁盡,曬幹,如此反複三次,研末。每服一匙,水送下。日服三次。亦可用末煮粥吃。4.補肝明目。用蕪菁籽淘過一斤、黃精二斤,和勻,九蒸九曬,研末。日服二錢,空心服,米湯送下。日服二次。又一方:蔓菁籽二升,決明子一升,和勻,以酒五升煮幹,曬為末。每服二錢,溫水服下,日服二次。5.急性黃疸,腹結不通。將蕪菁子搗為末,水絞汁服。服後打噴嚏,鼻中出黃水及瀉下則愈。以蕪菁子榨油,每服一杯更好。6.二便不通,脹悶欲死。用蕪菁子油一合,空腹服下即通。7.妊娠尿澀。用蕪菁子末,水衝服一匙。日服二次。8.眉毛脫落。用蕪菁子四兩,炒過,研末,調醋敷塗。

蘿卜

【釋名】也稱萊菔、雹突、紫花菘、溫菘、土酥。

【集解】 [時珍說]蘿卜到處都有。六月下種,秋季采苗,冬季挖根。次年春末抽薹,開紫綠色的小花。夏初結角,角中的子像大麻子一般大,長圓不等,呈赤黃色。五月也可再種。一般來說,生在沙性土壤中的蘿卜脆甜,生在瘠薄土壤中的則硬而且辣。蘿卜的根、葉都可生吃或熟吃,可醃製可醬製,可豉製可醋製可糖製,可臘製,可以當飯,是蔬菜當中對人很有益的一種。

根、葉 【氣味】 辛、甜;辛、苦,溫,無毒。

【主治】 消食和中,去痰癖,使人健壯;搗爛後取汁喝,清涼解渴。利關節,養容顏,出五髒惡氣,製麵毒,行風氣,去熱氣。利五髒,使身體感覺清爽,肌膚白嫩細膩。同時又可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溫中補不足。蘿卜和羊肉、銀魚煮食,治勞瘦咳嗽。和豬肉一起吃,有益健康。生蘿卜搗爛吃,治吐血和流鼻血。同時還寬胸膈,利大小便。蘿卜生吃,止渴寬中;煮熟來吃,化痰消胃腸積滯。蘿卜還能除魚腥味,治豆腐積。主吞酸水,化積滯,解酒毒,散瘀血,效果非常好。把蘿卜研成末服,治各種淋症;製成藥丸服,治小便白濁;煎水洗腳,治腳氣;飲蘿卜汁能治痢疾和失音,還可治被煙熏得將要死的人;生蘿卜搗爛塗抹在跌打損傷和燒傷、燙傷處,效果顯著。

【發明】 [炳說]蘿卜搗爛製麵,做出的麵食最好吃,吃得很飽也不會發熱。蘿卜煎來吃,下脹氣。凡是人飲食過量了,生嚼咽之則能消食。[慎微說]江東居民說種芋三十畝,能節約大米三十斛,而種蘿卜三十畝,則要多吃大米三十斛。從這就可以知道蘿卜能消食。[宗奭說]服地黃、何首烏的人如果吃萊菔,則會使他的胡須、頭發變白。世人都以為萊菔辛,所以下氣迅速。然而生薑、芥子辛味更重,豈止散氣而已。因萊菔辛且甜,所以散氣緩慢,而下氣又很迅速。故散氣需用生薑,下氣用萊菔。

子 【氣味】 辛、甘,平,無毒。

【主治】 研汁服,治因風邪而引起的風痰症發作。同醋研細後服,消除腫毒。它能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

蘿卜

子〔主治〕研汁服,治因風邪而引起的風痰症發作。消除腫毒。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

【發明】 [時珍說]蘿卜籽的功用,長於利氣。生的能升氣,熟的能降氣。升氣則能吐風痰,散風寒,發皰疹;降氣則能定痰、喘、咳嗽,這都是利氣的功效。

【附方】 1.反胃。用蜂蜜煎蘿卜細細嚼咽。2.鼻血不止。蘿卜搗汁半碗,加酒少許,熱服,並以汁注入鼻中。或先將酒煎開,加蘿卜再煎,飲服。3.大腸便血。大蘿卜皮燒存性,荷葉燒存性,蒲黃生用,等分研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4.沙石諸淋,疼不可忍。用蘿卜切片,泡蜜中,稍待即取出,炙幹數次,不可過焦,細嚼後,鹽湯送下。日服三次。5.遍體浮腫。蘿卜、浮麥等分,泡湯飲服。6.偏正頭痛。生蘿卜汁一小杯,令病人仰臥,隨頭痛的左右側注入鼻中,有特效。7.滿口爛瘡。蘿卜自然汁頻頻漱口,吐去涎汁。甚效。8.湯火灼傷。生蘿卜搗汁敷塗。9.久嗽痰喘。蘿卜籽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研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時時噙咽。10.便秘。用蘿卜炒一合,加水搗爛,和皂莢末二錢服,即通。11.牙齒疼痛。有蘿卜籽十四粒,生研,以人乳調勻,左側痛點右鼻,右側痛點左鼻。

生薑

【釋名】 [時珍說]按許慎說,薑為禦濕之菜。王安石說,薑能禦百邪。

【集解】 [時珍說]生薑宜種在低濕沙地。四月取母薑栽種,到五月就長出苗,如嫩蘆而葉稍寬如竹葉,對生,葉辛香。秋季前後長出新芽,像分開的手指一樣,這時采來吃無筋,稱它為子薑。秋分後薑經霜就老了。因為薑特別適宜在潮濕而且沒有陽光的地方生長,所以秋天很熱不會長薑。

【氣味】 辛,微溫,無毒。

【主治】 久服去臭氣,通神明。傷寒頭痛鼻塞,咳逆氣喘,止嘔吐,去痰下氣,去水腫氣脹,治時令外感咳嗽。和半夏能治胃脘部急痛。加入杏仁作煎,治急痛氣實,心胸阻膈冷熱氣。搗爛取汁和蜜服,治中暑嘔吐不能下食。散煩悶,開胃。把生薑汁煎服,下一切結石,衝胸膈惡氣,有特效,還能破血調中,去冷氣。汁解藥毒。除惡熱,治痰喘脹滿,寒痢腹痛,轉筋胸悶,去胸中臭氣、狐臭,殺腹內寄生蟲。開胃健脾,散風寒。薑生用時能發散,熟用和中。能解吃野禽中毒而致的咽喉腫痛處。點入眼中可以治紅眼病。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疼痛處,效果很好。

生薑

幹生薑【主治】 治嗽溫中,治脹滿,霍亂不止,腹痛,冷痢,血閉。病人虛而冷,宜加它。薑屑,和酒服,治偏風。益肺。

【發明】 [時珍說]薑辛而不葷。生吃熟吃,或同醋、醬、糟、鹽、蜜煎後調和,無所不宜。既可做蔬菜、調料,又可入藥做果脯,用途非常廣泛。凡是早上外出或者走山路,都宜含一塊生薑。按《心法附餘》記載,凡中風、中暑、中氣、中毒、中惡、幹霍亂等一切暴病,服用薑汁,立可治愈,因為薑能消痰下氣。

薑皮 【氣味】 辛,涼,無毒。

【主治】 消浮腫、腹脹、腹腔內的痞塊,調和脾胃,去眼球上的白膜。

葉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吃魚導致的結石,搗汁飲用,即消。

【附方】 1.寒熱痰飲咳嗽。初起時燒薑一塊含咽。2.霍亂轉筋,入腹欲死。用生薑三兩,搗爛,加酒一升煮取三兩,沸後服,同時以薑搗爛貼痛處。3.胸脅滿痛、心胸、脅下硬痛脹滿。用生薑一斤,搗渣留汁,把渣炒熱,包布中熨痛處。渣冷則加汁再次炒熱,繼續推熨。4.大便不通。把生薑削成二寸左右的小條,塗鹽插入肛門內即可通便。5.滿口爛瘡。用生薑自然汁頻頻漱吐,或用生薑研末搽瘡亦可。6.牙齒疼痛。用老生薑瓦焙,加枯礬末擦痛處。7.跌打損傷。用薑汁和酒調生麵敷貼。8.腋下狐臭。用薑汁塗搽,可斷根。9.赤白癜風。用生薑頻擦。10.兩耳凍瘡。用生薑自然汁熬膏塗搽。11.諸毒痔漏,久不結痂。將生薑連皮切成大片,塗白礬末,炙焦,研細,敷患處。

幹薑

【釋名】 也稱白薑。

【集解】 [弘景說]幹薑產於臨海章安。荊州有好薑,但並不能製作幹薑。製作幹薑方法:水淹三日,去皮置流水中六日,刮去皮,然後曬幹,置瓷缸中釀三日,乃成。

【氣味】 辛,溫,無毒。

【主治】 胸滿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寒冷腹痛,中惡霍亂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氣,止唾血。除腰腎中冷氣,破血去風,通四肢關節。消痰下氣,治轉筋吐瀉,腹髒冷,反胃幹嘔,瘀血撲損,解冷熱毒,開胃,消宿食。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

幹薑〔主治〕胸滿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寒冷腹痛,中惡霍亂滿,風邪諸毒,皮膚間結氣,唾血。

【發明】 [好古說]幹薑,是心、脾二經氣分藥,故補心氣不足。也有人說,幹薑辛熱而言補脾。今“理中湯”中也有,言泄不言補,為何?因為辛熱燥濕,泄脾中寒濕邪氣,並非泄正氣。[時珍說]幹薑能引血藥入血分,氣藥入氣分,又能去惡養新,有陽生陰長之意,故血虛者用之;而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陰無陽者,也宜用。

【附方】 1.脾胃虛冷,吃不下飯。和白幹薑在漿水中煮透,取出焙幹,搗為末,加陳米粥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白開水送下。其效甚驗。2.頭暈吐逆。用幹薑炮二錢半、甘草炒一錢二分,加水一碗半,煎至五成服下。效果顯著。3.脾寒瘧疾。將於薑、高良薑等分研為末,每服一錢,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又一方:幹薑炒黑研為末,臨發病時,以溫酒送服三錢。4.咳嗽上氣。用幹薑炮、皂莢炮,去皮、籽及有蛀部分,桂心紫色,去皮,一起搗爛,篩過,取等分,加煉蜜調成丸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水送下。咳嗽發時即服,日服三至五次。禁食蔥、麵、油腥。有特效。5.吐血不止。將幹薑研為末,童便調服。6.赤眼澀痛。用白薑末、水調貼足心。7.牙痛不止。用川薑炮、川椒等分研為末,敷搽患處。

茼蒿

【釋名】又叫蓬蒿。

【集解】 [時珍說]八九月下種,冬春采摘它的肥莖食用。花、葉微似白蒿,辛、甘,散發蒿氣。茼蒿四月起薹,有二尺多高。開深黃色花,花的形狀像單瓣菊花。一朵花可結子近百個,呈球形,如地菘及苦蕒子,最易繁茂。

茼蒿

【氣味】 甘、辛,平,無毒。

【主治】 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但多吃動風氣,令人氣脹。

胡蘿卜

【釋名】元朝時從胡地引種而來,氣味有點像蘿卜,所以得此名。

【集解】 [時珍說]如今到處都有種植。八月份下種,生出的苗像邪蒿,莖肥且有白色的毛和臭味,像蒿不可以吃。冬月時挖根,生熟都可以吃,並且還有水果、蔬菜的功用。根有黃色、紅色兩種,帶點蒿氣,五六寸長,大的有手握滿那麼大。三、四月莖高二三尺,開碎小的白花,攢許多朵在一起,像傘的形狀,又似蛇床花。胡蘿卜籽也像蛇床子,隻是比蛇床子稍長點,且有毛,呈褐色。又像蘿卜籽,也可當食物的調料。

根 【氣味】 甘、辛,微溫,無毒。

【主治】 下氣補中,利胸膈和腸胃,安五髒,增強食欲,對人體有利無害。

子 【主治】 久痢。

胡荽(hú suī)

【釋名】 又叫香荽、胡菜、蒝荽。

【集解】 [時珍說]如今到處都種植。八月下種,陰天特別好。初生時莖柔葉圓,葉有花歧,根軟而白。冬春采來食用,香美可口,也可以把它做酸菜,是道家的五葷之一。立夏後開細花成簇,像芹菜花一樣,顏色呈淡紫色。五月收籽,籽大如麻籽,也有辛香。

根、葉 【氣味】 辛,溫,微毒。

【主治】 消食,治五髒,補不足,利大小腸,通小腹氣,清四肢熱,止頭痛。通心竅,補筋脈,開胃。如果治腸風,就用熱餅裹胡荽吃,效果很好。和各種菜一同吃,氣香,爽口。解魚毒、肉毒。

【發明】 [時珍說]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所以痘瘡難出的,用胡荽能引發出來。按《直指方》載,痘疹不出,宜用胡荽酒噴,以辟惡氣。床帳上下左右,都宜掛胡荽,用來除汗氣、狐臭、天癸、淫蕩之氣。對付一切穢惡,無所不可。如果小兒體質虛弱,在天陰寒冷時,食胡荽最好。

子 【氣味】 辛、酸,平,無毒。

【主治】 消食開胃,解蠱毒治五痔,以及吃肉中毒,吐血,下血,可煮汁冷服。又可以用油煎,塗小兒禿瘡。能發痘疹,除魚腥。

胡荽

籽〔主治〕消食開胃,解蠱毒治五痔,以及吃肉中毒,吐血,下血,可煮汁冷服。又可以用油煎,塗小兒禿瘡。能發痘疹,除魚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