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3章 發掘你的最佳心智模式(1 / 2)

Mental Models(心智模式)一詞是由蘇格蘭心理學家肯尼思·克雷克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來的,從此這個詞被心理學家和認知科學家們廣泛采用,並逐漸成為今日管理人員的慣用詞。在認知科學裏,心智模式指深植我們心中關於我們自己、別人、組織及周圍世界每個層麵的假設、形象和故事,並深受習慣思維、定勢思維、已有知識的局限模式。

按照認知理論學家的觀點,日常生活中短暫的心智模式在日積月累後,會逐漸影響長期根深蒂固的信念,進而影響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活動。舉個簡單例子,你有沒有坐過火車?當你從窗口看到對麵火車開動的一瞬間,是不是認為自己的火車開動了?然後你轉過頭,看到另一側窗口外的景色並沒有發生變化,於是你發現,剛才的一瞬是幻覺。而當這一切形成你的思維定勢時,等下一次你看到對麵火車開動的時候,潛在的意識就會告訴你是它們在動,而不是我在走。這就是一個人心智模式的形成及其影響。

有位心理學家曾找來兩個八歲的孩子進行過這樣一項心理測試:

心理學家讓兩個孩子觀察一幅圖畫,並叫他們把畫中的意思說出來。畫中有一隻小兔子坐在餐桌旁邊哭泣,兔子媽媽板著麵孔站在一旁。值得說一下的是男孩吉姆來自一個貧窮家庭,全家共有五個孩子,而另一個男孩布魯斯則是一個家境富裕的醫生家的獨生子。

麵對這幅畫,吉姆說:“小兔子在哭是因為它沒有吃飽,還想要吃東西,但家裏已經沒有吃的東西了,兔媽媽為此也十分難過。”

“不是這樣的!”布魯斯反駁說,“它之所以哭是因為它已經不想再吃東西了,但它的媽媽還要強迫它非吃不可。”

生活在什麼環境,就習慣用什麼樣的視角看事情,而每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會有不同的體驗和效果。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正是此意。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心智模式就是一種思維定勢,而這裏所說的思維定勢並非一個貶義詞。當人們的心智模式與認知事物發展的情況相符時,就能發揮有效的指導行動;反之,當人們的心智模式與認知事物發展的情況不相符時,就可能導致自己好的構想無法實現。所以,我們應當發掘出自身最佳的心智模式,讓它為我們服務,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那麼,如何挖掘最佳的心智模式呢?以下有四個實用技巧,大家不妨借鑒一下:

1.辨認“跳躍式的推論”

人的理性心智會把具體事物概念化,並以簡單的概念替代許多細節,然後再以這些概念進行推論。這個過程往往會出現一定的主觀性和片麵性。如果我們沒有覺察自己從具體事項跳躍到概括性的概念,那麼隨之而來的推論將會限製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跳躍式的推論”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我們沒有經過任何檢驗就直接從觀察轉移到概括性的論斷。因此,要辨認“跳躍式的推論”,就需要我們了解自己對周遭事物持有怎樣的看法或信念。

對此,首先你要問自己:“這項概括性的看法所依據的‘原始資料’是什麼?”要質疑自己的某項概括性的看法是否正確,就應明確地把它和產生它的原始資料分開。接下來你還要問自己:“是否願意再想想看,這個看法是否不夠精確或有沒有誤導作用?”完成上述工作後,你做出的推論能更加客觀、全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