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2章 被祥雲捧在手裏(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樟樹大地的饋贈,讓貧鹽的江西一躍而成為產鹽大省。被捧在贛中腹地的清江盆地,從來就是一隻巨大的聚寶盆嗎?

百度百科的詞條“清江盆地”作如下解:“清江盆地位於南昌市的西南,東到豐城市,西到新餘市,麵積約3600平方公裏。清江盆地處於水路交錯帶的大河流域或湖網地區,生態係統結構複雜而穩定,物種豐富,生物多樣性高,水係發達,土壤肥沃,氣溫適宜,宜耕宜漁宜牧,是人類農業生產的天然理想場所,孕育和繁衍了人類最初的文明。上古時期清江盆地人與自然關係的展開,是在贛鄱境內獨特地理空間的基礎上實現的。人們活動空間的開拓,奠定了上古時期清江盆地生態文化存在的地理基礎。”

樟樹市的前身叫“清江縣”。1988年10月26日清江縣撤縣改市,才有了“樟樹市”的命名。翻開它的曆史沿革,卻是耐人尋味。歲月漫漫,自秦朝立郡縣製到南唐昇元年間以“清江”命名建縣前的一千一百五十八年間,樟樹竟然是“有其地而無其名”。盡管如此,在這一千多平方公裏的境地上,先後有新淦、吳平、始平三個縣在此建立縣城。到南唐昇元二年(938年),在蕭灘鎮建清江縣後,僅五十四年,蕭灘鎮又一躍而為北宋的臨江軍,其後便為元、明、清時的路、府郡城,其時長達九百二十餘年。

這塊風水寶地,幾乎成了各個時代的寵兒。我想,我們一輩又一輩的老祖宗之所以如此珍視它、迷戀它,其中最重要的緣由,莫過於這般優越的地理條件了。

流貫南北的江西第一大河贛江,在樟樹境內與主要支流袁河合流後,來水大增,江流浩蕩澄澈,此段江流故得名“清江”,南唐建縣時則以水名縣。我以為,冠名“清江”,恐怕也表達出了樟樹人置身於山明水秀的膏腴之地的那番欣慰和自豪。因為,山明水秀不僅昭示著這裏土肥水美,能為人們的生計提供可靠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山明水秀恰好是生氣的表征,是可以化成萬物的希望所在。不錯,清江兩岸,遠延嵐翠,近挹波光,美色天成。在這裏,既有土肥水美的踏實無憂,又有通達四方的舟楫之利;既有獨賞晚翠的優美閑適,又有對飲聽漁的安然恬靜;既有關乎休養生息、安居樂業的自然條件,又有維係性情學養、氣質精神的生態環境。在樟樹的土地上,自古便有“臨江八景”之說概括當地名勝。

這八景,顯然有著濃重的風水意味。一曰慧刹青鬆。慧力寺昔時有古鬆數百株夾道,直接城南門,號稱接引鬆。其間並有萬鬆關、鬆風亭。步出喧鬧的府城,穿行古鬆掩映的登山小徑,遊憩於寺院亭台間,竹樹清森,禪堂幽靜,鬆濤和佛號,翠嶂絕囂塵,自有一番超凡脫俗、神遊仙境之感。慧力寺“後崗從府治迢迢發脈,山門望長江滾滾朝揖。閤皂遠峙其前,雁宕橫列其北;洗心清泉,彙歸寺下;鳳洲龍石,繞環水滸。內有盤阿陸澗之寬,外無邱林城屋之障。登高而望遠,無有快於是者。”二曰龜石春濤。清乾隆《清江縣誌》載:“清江有龜龍二石,龜石在布政司前瀕江,舊讖雲:‘金鳳洲圓丞相出,烏龜石囀狀元生。’宋鹹淳甲戍正月朔夜,有聲如雷。黎明視之,中有白氣熏蒸,膚理初軟,久乃堅。”該誌又引《江西通誌》雲:“龜石在郡南門。前輩雲:‘石有聲則狀元出。’黎先生立武登第時,石為之囀,故謝李守重建狀元坊雲:‘波光峙金鳳而欲飛、裏巷擬龜石之再囀。’正指此也。然南宋偏安不足當天下之半。黎為宋末龍首,雖大魁非全盛時也,且元人亦目為蠻子狀元雲。嘉靖丙午,郡大水,石有聲如雷。丁未,張殿讀先生春舉廷試第二,鄉裏異焉。然竟與讖所雲少爽,豈山川之氣猶有未盡完者歟?”三曰金鳳朝陽。金鳳洲形似鳳,其首北向,故稱“金鳳朝陽”。古讖雲“金鳳洲圓丞相出”,乃取其展翼飛舉之意。明崇禎年間的清江知縣秦鏞有詩稱:“中舟插竹又編籬,路似桃源境最奇。我欲卜居偕鳳隱,楚狂休道德衰時。”知縣視之為奇境,知府卻未必。傳說古時曾有人發現金鳳洲上有一隻母金雞領著十隻小金雞,竟被當時的臨江知府視為不祥之兆,他在麵對金鳳洲的城牆上開一道門,叫“狐狸門”。此後,洲上的金雞就不見了。結果,臨江地區在北宋王欽若之後,再也沒出過宰相;四曰蕭江漁樂。蕭江繞臨江府城郊,迂回於鬧市之外,臥流於曠野之中,給人一種古雅幽靜之感。漁人下江捕魚,入市沽酒,閑時怡然舉杯,頗為世路勞勞者所羨,文人高士則以漁隱為樂。相傳,南朝梁武帝封從弟蕭景為吳平侯,蕭景的兒子蕭勵繼位,食邑千戶,轄此水濱,故蕭江得此名;五曰蘆汀落雁。蘆汀即蘆洲,洲側河灣是商船雲集之所,秋冬之際,北雁南飛,常棲息於此。騷人墨客過往其間,詩情油然而生;六曰蛟溪夜月。蛟溪近城垣,迫河灣,泛清流,映綠樹,恬淡幽靜,舊時府縣官吏、過往士人,常於月明星稀之夜,來此散心賞月;七曰樟鎮歸帆。樟樹河麵千帆竟駛的壯麗圖景,吸引臨江城中文人騷客紛紛登高遠眺;八曰閤峰晴雪。“臨江山水,閤皂為最有名。”道教勝地閤皂山,望之形如閤、色如皂,故名。南宋詩人範成大,曾在臨江府任職,他這樣描寫閤皂晴雪,“殘雪未盡,縈青繚白,遠目增明”。

上述有關金鳳洲的傳說讀來頗有趣,母金雞領著小金雞出現在金鳳洲,無疑是大吉大利之兆,乃發達的旺象。可惜,那位建狐狸門的臨江知府糊塗至極,硬是斷了好些有誌之士的宰相夢。

不過,曆代眾多文人墨客是識得形勝之地的。他們流連在樟樹的山水間,吟詠不絕,或歎“層層碧嶂來無盡,滾滾清江遠莫追”,或雲“平川洶洶經南國,匹練橫拖半天碧”,或讚“夾岸桃花燕子飛,一江春水鱖魚肥”。而範成大在詩中描繪的則是一幅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水佳構,“南來福壽岡,形勝此蟠結”,“蕭灘曳長煙,閤皂炯殘雪。江流當帶橫,白練浮木末。天風來五鄉,萬裏吹醉纈”。其中的福壽岡,又稱章山,其山有袁水環流山南,有蕭江繞過山北,被縣誌稱為縣之鎮山。北宋文學家、與子蘇軾和蘇轍齊名而世稱“三蘇”的蘇洵,有詩《送任師中任清江》雲,“君今始得縣,翱翔大江幹。大江多風波,渺然天欲翻。浩蕩吞九野,開闔壯士肝”,“未嚐見大物,不識天地寬”,“又當適南土,大浪泛目前。胸中芥蒂心,吹盡為平田”,如此等等。他居然為一位四川老鄉任清江主簿而喜形於色,因為,在蘇洵眼裏,這裏有“浩蕩吞九野”的大風水!所以,“吾想君至彼,胸膽當豁然”。

贛江曾在樟樹境內繞成一個巨大的“s”形,將樟樹境域分成河東、河西兩部分,舊誌稱:“清江如太陰半月之形,閤峰抱之,如祥雲捧月。”那半月之形被視為“靈秀所鍾,迭產名賢”之象。

祥雲捧月。一個多麼動人的意象。它是一種熱情的表達,一種慷慨的贈與,也是一種真誠的呼喚。

一個優美的比喻,擊活了樟樹的山形地勢。我不由地怦然心動。僅憑走馬觀花得來的印象,我也能體悟到樟樹的好風水、大風水。其實,咀嚼曆代留下的詩篇,不難時時品味到詩人們對樟樹風水的感慨。所謂“層層碧嶂來無盡,滾滾清江遠莫追”,便道出了它的來龍之遠、去脈之長。

有意思的是,早在三千多年前,先民就有了風水意識。如若不信,請看吳城遺址。那個商代遺址整個麵積達四平方公裏。圍繞吳城村而堆築起的祟墉——商代土城,是遺址的中心區。巍峨壯觀的土城,前有蕭江作護衛,浩渺回環;隔江對麵又有律坪作案山,秀列如屏;後有三嶺作主心,翠聳如畫;左有馬鞍山,循環拱抱;右有木魚山,關鎖水口,其形勢真是人類築城的絕好選擇。由此可以看出,先民定居擇址在這風水勝地,安全穩定無疑是首選條件。以青山為障,安全無虞;有竹木成林,衣食無憂。隨蕭江蜿蜒流去的一河葉影花容,終於也把吳城人安居樂業的夢想裹挾了去。聽說,考古人員兩次解剖西城牆時,僅十五平方米的城壕底部就出土人頭顱骨二十一個,據對出土部分顱骨的鑒定結果,年齡大都為二十至四十歲的青壯年,有的頭顱頂骨和下頜底部有明顯刀砍或銳器擊傷痕。據發掘者分析,當時可能發生過較大規模的攻守戰,吳城城址的廢棄應和那次戰爭有關。

我無從追問他們去向何方。但是,我刻骨銘心地記得他們來過。不,一直生長於此的他們才是這塊土地上的主人,他們把這座宜耕宜漁宜牧、宜於蓄養生氣的盆地當作母親。我想,當年在鑄銅和釀酒的閑暇之際,他們一定也會遠眺那祥雲捧月般的半月之形。

樟樹東南隅的閤皂山,把澄澈的贛江捧在懷裏。閤皂山在贛江東岸綿延二百餘裏,其東南與海拔一千一百多米的樟樹最高峰玉華山相連。那一座座好山仿佛是飄然而至的天仙,她們不僅有著眉清目秀的容顏,婀娜多姿的體態,凝脂滴露的肌膚,而且裙裾飄飄,含情脈脈,捧著關於月亮的心靈影像。在樟樹,這個心靈影像也是美麗預言,它投映在眾多的杯中和心中,成為一方土地的吉祥符號,凝聚了人們的共同情感指向,共同精神寄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