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3章 市語喧騰滾曲塵(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有位叫錢順則的,是臨江府城內人,清乾隆年貢生,其父天祉十三歲入邑庠,從楊兼山先生遊,楊兼山起兵赴國難時,其父傾產餉軍。錢順則是長子,縣府院三試俱第一,與其弟先後俱以案首入泮。雍正年舉孝友端方之士,以母老辭。他的詩《清江鎮偶吟》,雲——

市語喧騰滾曲塵,萬家燈火接魚鱗。軍門鼓角稱雄鎮,估貨帆橋集要津。

樟樹居贛江的中點,南北貨物運輸,東西客商往來,均以此為集散地。贛江自唐末開辟大庾嶺山路至1936年粵漢鐵路通車前,一直是聯係長江和珠江兩大流域的最主要通道;而在樟樹境內與贛江交彙的袁水,不僅是東來西往的官宦、商客之路,也是贛西筠州、袁州民戶交納賦糧的運輸通道,從北宋以來一直是集中入袁水運至臨江軍,再轉入贛江北運出去。因此,憑著得天獨厚的交通條件,樟樹不斷興盛與發展,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詩《夜聞商人船中箏》所雲:“大艑高帆一百尺,新聲促柱十三弦。揚州市裏商人女,來占江西明月天。”錢順則詩中描寫的情景,自然發生在他身邊,是他所置身的時代生活寫照。然而,我相信,在錢詩之前的遙遠,樟樹應該早已是“市語喧騰滾曲塵”。

因為,曲塵飛揚在曆代詩詞裏。黃庭堅有詩《次韻答清江主簿趙彥成》雲:“笙歌忽把二天酒,風雨猶驚三峽濤。已作齊民尋要術,安能痛飲讀離騷。”陸遊在隆興府通判任上,得清江名酒,喜不自禁,飲酒賦《對酒》詩稱:“簷鐸鳴雜珮,簾旌動微波。我老懶讀書,如此長日何。名酒來清江,嫩色如新鵝。奇菹映玉盤,珍鮓開綠荷。萬事姑置之,悠然酣且歌。宦遊亦何好,且複小婆娑。秋風雲門道,踏月捫青蘿。”楊萬裏以白話入詩,道“先生笑問有酒麼,醉來得句自長哦”;朱熹則是以哲理入詩,曰“煖熱惟須酒,平章卻要詩”;曾鞏卻是情感真摯,稱“雙燭縱談樽酒綠,一枰銷日紙窗深”。他們喝的,應該都是“嫩色如新鵝”的清江名酒吧?

曲塵還飛揚在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裏。明代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為奉新人,他曾任袁州府分宜縣學教諭,奉新和分宜都與樟樹是近鄰。宋應星二十八歲時與其兄一起在江西鄉試時同榜中舉,一時傳為佳話,但此後他同其兄先後六次進京參加會試,都榜上無名。在科舉場中屢受挫折、“六上公車而不第”之後,宋應星對功名逐漸冷淡,開始將主要精力用於遊曆考察,著書立說。他興趣廣泛,對農業、手工業生產都注意觀察和研究。由奉新到北京的沿途,他走訪南北農田、作坊,考察各種農工業生產技術,時時將所見所聞記錄並描繪出來。每次落第而返,宋應星行囊中都裝有科學考察的筆記。

宋應星著述頗豐,其代表作卻是“於功名半取毫不相關”的《天工開物》。書名取自《易·係辭》中“天工人其代之”及“開物成務”,意即自然形成物,由人開發利用,強調的是自然力(天)人力(工)的配合,表現的是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科學思想。這種科學思想的核心意義是以“天”補“工”開萬物,或者是借助於自然力和人力的協調,通過技術從自然界中開發萬物。《天工開物》圖文並茂,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工農業各有關生產過程,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是研究我國古代科技的寶貴資料。由於作者所引用的資料,是以江西農業、礦業和手工業為基礎的,所以有不少研究者認為,《天工開物》首先是對江西傳統科學技術的總結。被譽為“十七世紀中國工藝百科全書”的《天工開物》和宋應星出現於江西,實非偶然。

《天工開物》分上、中、下三卷,共十八章。篇目次序依照“貴五穀而賤金玉”的觀點排列,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重農思想,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恰恰是觀念中所“賤”的金玉特別是冶金技術。上卷為《乃粒》《乃眼》《彰施》《粹精》《作鹹》《甘嗜》六章,多數是和農業有關的。中卷共七章,都是手工業技術。其中的《曲蘖》記述酒母、藥用神曲及丹曲(紅曲)所用原料、配比、製造技術及產品用途,其中紅曲具有特殊性能,是宋朝以後才開始出現的新品種。

《曲蘖》指出,因酗酒鬧事而打官司的事件越來越多,是酗酒造成的禍害,而非酒母的罪過,文中道明了酒母的來源及酒母在祭祀、宴飲、醫藥、美味、養生等方麵的功績,雲——

宋子曰:獄訟日繁,酒流生禍,其源則何辜!祀天追遠,沉吟《商頌》、《周雅》之間,若作酒醴之資曲糵也,殆聖作而明述矣。惟是五穀菁華變幻,得水而凝,感風而化,供用岐黃者神其名,而堅固食羞者丹其色。君臣自古配合日新,眉壽介而宿痼怯,其功不可殫述。自非炎黃作祖、末流聰明,烏能竟其方術哉。

關於《酒母》——

凡釀酒必資曲藥成信。無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古來曲造酒,糵造醴,後世厭醴味薄,遂至失傳,則並糵法亦亡。凡曲,麥、米、麵隨方土造,南北不同,其義則一。凡麥曲,大、小麥皆可用。造者將麥連皮,井水淘淨,曬幹,時宜盛暑天。磨碎,即以淘麥水和作塊,用楮葉包紮,懸風處,或用稻秸罨黃,經四十九日取用。

造麵曲用白麵五斤、黃豆五升,以蓼汁煮爛,再用辣蓼末五兩、杏仁泥十兩和踏成餅,楮葉包懸與稻秸罨黃,法亦同前。其用糯米粉與自然蓼汁溲和成餅,生黃收用者,罨法與時日,亦無不同也。其入諸般君臣與草藥,少者數味,多者百味,則各土各法,亦不可殫述。近代燕京,則以薏苡仁為君,入曲造薏酒。浙中寧、紹則以綠豆為君,入曲造豆酒。二酒頗擅天下佳雄。別載《酒經》。

凡造酒母家,生黃未足,視候不勤,盥拭不潔,則疵藥數丸,動輒敗入石米。故市曲之家必信著名聞,而後不負釀者。凡燕、齊黃酒曲藥,多從淮郡造成,載於舟車北市。南方曲酒,釀出即成紅色者,用曲與淮郡所造相同,統名大曲。但淮郡市者打成磚片,而南方則用餅團。其曲一味,蓼身為氣脈,而米、麥為質料,但必用已成曲、酒糟為媒合。此糟不知相承起自何代,猶之燒礬之必用舊礬滓雲。

關於《神曲》——

凡造神曲所以入藥,乃醫家別於酒母者。法起唐時,其曲不通釀用也。造者專用白麵,每百斤入青蒿自然汁、馬蓼、蒼耳自然汁相和作餅,麻葉或楮葉包罨如造醬黃法。待生黃衣,即曬收之。其用他藥配合,則聽好醫者增入,苦無定方也。

關於《丹曲》——

凡丹曲一種,法出近代。其義臭腐神奇,其法氣精變化。世間魚肉最朽腐物,而此物薄施塗抹,能固其質於炎暑之中,經曆旬日蛆蠅不敢近,色味不離初,蓋奇藥也。

凡造法用秈稻米,不拘早晚。舂杵極其精細,水浸一七日,其氣臭惡不可聞,則取入長流河水漂淨。必用山河流水,大江者不可用。漂後惡臭猶不可解,入甑蒸飯則轉成香氣,其香芬甚。凡蒸此米成飯,初一蒸半生即止,不及其熟。出離釜中,以冷水一沃,氣冷再蒸,則令極熟矣。熟後,數石共積一堆拌信。

凡曲信必用絕佳紅酒糟為料,每糟一鬥入馬蓼自然汁三升,明礬水和化。每曲飯一石入信二斤,乘飯熱時,數人捷手拌勻,初熱拌至冷。候視曲信入飯,久複微溫,則信至矣。凡飯拌信後,傾入籮內,過礬水一次,然後分散入篾盤,登架乘風。後此風力為政,水火無功。

凡曲飯入盤,每盤約載五升。其屋室宜高大,防瓦上暑氣侵逼。室麵宜向南,防西曬。一個時中翻拌約三次。候視者七日之中,即坐臥盤架之下,眠不敢安,中宵數起。其初時雪白色,經一二日成至黑色。黑轉褐,褐轉赭,赭轉紅,紅極複轉微黃。目擊風中變幻,名曰生黃曲,則其價與入物之力皆倍於凡曲也。凡黑色轉褐,褐轉紅,皆過水一度。紅則不複入水。 凡造此物,曲工盥手與洗淨盤簟,皆令極潔。一毫滓穢,則敗乃事也。

我之所以如此好奇地把以上文字抄錄在這裏,是因為傳統工藝不僅僅是單純的生產技術手段,其中還充溢著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的基本精神。中國最早的工藝典籍《考工記》中有言稱:“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原來,工藝就是合天時、地氣、材美、工巧四者的造物過程,工藝,本是一個蘊有天地造化的生動而美妙的名詞。這種工藝創造觀,是“天人合一”精神的闡釋和體現,顯示了一種力圖全麵把握、協調宇宙萬物相互關係的高遠意圖。

傳統的釀酒工藝顯然也浸潤著這一工藝思想。所謂“惟是五穀菁華變幻,得水而凝,感風而化”,說明釀酒的生產時空與自然順應不悖,其行工技藝與物材性理順應不悖,酒的質感品性與人格身心也是順應不悖的。追求清香醇純、回味綿長的那番匠心,何嚐不曾滲透對風雅而高潔的人生境界的崇尚呢?

在樟樹這個酒國醉鄉,自古以來,民間普遍喜好用稻穀釀蒸白酒,這種白酒俗稱穀燒酒或土燒酒。春秋季節,大部分農家都要釀蒸穀酒。有些地方,不少農戶常年釀蒸質量上乘的穀酒出售。釀蒸穀燒酒的工序,一般是先將稻穀洗淨,浸泡一二天後倒入飯甑中,蒸至穀殼裂開後起甑散開涼冷,再按量拌入酒曲,裝入缸內密封發酵,七至八天後,再倒入甑中蒸餾成酒。新酒釀成後,封缸一個月左右便可飲用。穀酒的特點是酒力適度,酒色清亮,香醇可口,飲後不打頭,適量飲用能強身健體,驅除疲勞。農家男子幾乎都有中、晚餐時喝幾盅穀燒酒的習慣。循著酒香,我造訪了鄉間的幾處穀燒酒作坊。簡陋的場所,簡易的器具,簡單的人,釀造出來的卻是回味不盡的香醇甘冽。城郊有一處將要動遷的作坊,守著一隻甑和十多口大缸的釀酒師傅是個中年人,他每年出酒是三萬斤。不知樟樹有多少這樣的作坊,不知這些作坊灌醉了多少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