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4章 醉來寫景天地闊(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比如,南朝梁時的道士陶弘景。他博學多才,醫學造詣頗深。作為葛玄、葛洪的同鄉,他因慕“二葛”之名,前來樟樹閤皂山,在閤皂山清理道教文獻,整頓道經,促進了道教理論的完善。陶弘景在閤皂山采藥、行醫、布道,強調藥材采集季節的重要性,特別是對藥材真偽鑒別研究有突出貢獻。他在整理、補充葛洪《肘後備急方》的基礎上寫成了《補闕肘後百一方》;在係統整理《神農本草經》和全麵總結六朝以前藥學經驗的基礎上,撰寫了《本草集注》七卷。書中首創按藥物性質分類的藥物分類法,為以後的本草著作所繼承。該書對藥物名稱、來源、產地、性狀、鑒別、功用、炮製、保管等記述,為我國的本草學留下了珍貴資料。他還撰有《藥總訣》《效驗方》等醫學著作多種,在當時社會上發生過很大影響。他是中國藥物的第一人,樟樹藥幫稱之為樟樹第四代藥王。

唐代道士孫思邈則是聞名天下的藥王。其《千金要方》收集東漢以來許多醫論、醫方、用藥、針灸等基本成果,兼及服餌、食療、導引、按摩等養生方法,記載了他的臨床經驗和采集的民間單方。他晚年又撰有《千金翼方》,對前書作了全麵的補充,其中以本草、傷寒、中風、雜病和瘡癰最為突出。這兩本書被後人通稱為《千金方》,是繼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之後,對我國醫藥學的又一次大總結,有繼往開來的意義。孫思邈突破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縛,十分重視婦嬰疾病的治療,無論在妊娠、產程、分娩以及乳母須知、嬰兒護理等方麵,都有不少合理創見,為其後婦兒專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曾在閤皂山采藥、行醫的孫思邈,至今行走在樟樹人的口碑中。

有一則傳說雲,孫思邈在閣皂山采藥、施診時,有隻被獸骨卡住咽喉而合不上嘴的老虎竟來求醫。孫思邈查看後,將灸熱的兩根小鐵板條錘成大小兩個圓圈,用鐵絲係成內外兩層套在自己手腕上,將手伸進虎口拔骨。拔骨時,喉管出了血,老虎一哼,嘴一合,正好被外層的大鐵圈撐住。孫思邈將手抽出,再給它上藥、喂藥,然後取出鐵圈。為感謝治喉之恩,每當孫思邈出遠門或進深山時,老虎便跑來充當他的坐騎。此後,人們尊稱孫思邈為藥王,稱該鐵圈為虎撐。而且,凡是出外行醫的郎中,都製有一副虎撐作為行醫的標識。

唐宋元時期,著名道士程信然、孫智諒、曾昭榮、謝仲初、葛長根(白玉蟾)、楊介如、杜行正等,幾乎都有“奇能異術”,他們除修煉丹藥以外,大多亦道亦醫,為樟樹醫藥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丹術家、醫藥家的影響下,樟樹地區居民逐漸積累起豐富的醫藥知識。農家普遍能認識幾種中草藥,會用幾個單方,以備不時之需。如以馬齒莧治痢疾,禾蓮草治刀傷,枇杷葉治咳嗽,犁頭草治瘡毒,野芹菜治瘧疾,八棱麻治傷痛,七葉一枝花治蛇毒。此外,用千裏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清肝明目,用乳黨參為產婦催乳、治療病毒惡瘡和肺膿腫,用南天竹清熱除濕、活絡通筋,用瓜子金治療毒蛇咬傷等,都是民間千百年來常用的簡易療法。尤其是紮銀針、拔火罐、挑腮腺、推拿、接鬥、割“積肚”、捏“蛇斑”等療法,更為許多民間醫生所常用,且卓有療效。民間還有許多簡便易行的製藥方法,可以製成各種藥粉、藥膏、藥液、藥膳。其淵源雖不可考,但曆史都十分久遠。常用的有:鱉魚頭懸於室內通風處陰幹,瓦煆後研末,再加入少許冰片,以麻油調之,可敷治小兒脫肛;以明礬點在鮮螺螄裏,螺肉即化為水,用於塗痔瘡;將秋絲瓜藤剪斷,用瓷瓶套上斷口,讓藤汁流進瓷瓶收藏起來,稱為“絲瓜露”,可以治喉蛾、肺癰等病。

?北宋道人陳孟陽詩曰:“形如閤皂對清江,吳漢神仙兩道場。”南宋宰相周必大《閤皂山崇真宮記》稱:“(宮)後倚東西兩山皆有壇,其東葛西張也。”元朝大學士吳澄詩雲:“漢吳仙道兩峰齊,欲拾瑤花路恐迷。”其中的“漢”和“西張”皆指張道陵,“吳”和“東葛”即為葛玄。閤皂山既是道教靈寶派的祖庭,然而,醫道同源,醫道雙修,閤皂山也是樟樹藥業的發祥地,樟樹能夠成為“江南藥都”,理當銘記到過閤皂山的曆代道學家、丹術家所作的貢獻。

我相信,曆史上在閤皂山高歌複長笑的道士還有許多,而他們之所以如此忘情,也許,一些是陶醉於景,一些是迷醉於藥,還有一些大概是沉醉於酒吧,如張通玄一般?

說到道士和酒的關係,人們首先聯想到的是,至今仍廣泛流傳的八仙故事。八仙即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等八位道教神仙。他們中的藍采和,是一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他原是遊方的道士,其行為怪僻,貪杯喜唱,常穿破爛的藍衣裳,手持三尺有餘的大拍板,一邊打著竹板,一邊帶醉踏歌,沿街行乞,令人覺得高深莫測,且頗具仙意。後來,他踏歌於濠梁酒樓乘醉,有雲鶴笙簫聲,忽然輕升雲中,拋下靴衫腰帶板拍,冉冉而去;因酒而超度者,還有被全真道教敬奉為祖師爺的呂洞賓,傳說他兩舉進士不第後遊長安,在酒肆中遇鍾離權祖師,經過“十試”,得受長生久視之術而成仙;至於漢鍾離,據說唐代真有個叫鍾離權的人,《全唐詩》錄有其三首絕句,並附有小傳雲:“鹹陽人,遇老人授仙訣,又遇華陽真人,上仙王玄甫,傳道入崆峒山,自號雲房先生,後仙去。”其留世的詩中有句“坐臥常攜酒一壺,不教雙眼識皇都”。

其實,曆代道人中與酒有不解之緣者不勝枚舉。比如,道教重要派別全真教的創始人王重陽就是。據說王重陽因喜歡陶淵明,便改名知明,又因與陶淵明一樣喜愛在重陽節開放的菊花,故號重陽子。他出身富戶,早年習文,入府學,後改而習武,得中文武雙舉人,然正值北宋淪亡、金人入侵的時代,他深感“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憤然辭職,慨然入道,隱棲山林。四十八歲時,自稱於甘河鎮酒肆中遇異人,飲以神水,授以真訣,自此假裝瘋顛,自號“王害風”,棄家入終南山穴居修煉,號為“活死人墓”,開始了他立宗創教的曆史;唐代著名道士葉法善,有攝養、占卜之術,曆高宗、則天、中宗朝五十年,時被召入宮,盡禮問道,睿宗時官鴻臚卿,封越國公,無病而終於一百零五歲上。傳說,葉法善居住在元真觀,某日有數十位賓客拜訪,一起論道解惑,談性正濃時,滿座思酒。這時候,忽然有人猛敲山門,自稱為曲秀才的,有要事求見葉法善,葉法善差遣徒弟傳話:此時有朝廷官人在場,恕不便相見。然話音未落,隻見曲秀才已推門闖入。曲秀才正值弱冠年華,入堂後笑揖眾賓,選坐於末席後就顧自高談闊論起來,炫耀了一陣,他忽然起身離去。葉法善眉頭一皺,悄然對諸公道:此人突如其來,且不懂理數,而雄辯不止,必定是魑魅作怪無疑!不一會,曲秀才又回來了,葉法善揚揚拂塵,暗地揮出一劍,曲秀才應聲倒地,眨眼之間化成一榼,滿座皆為驚詫,原來已是一壇醇厚濃鬱的老酒。於是,大家開懷暢飲,一個個醉得對著空酒壇頻頻作揖:“曲生風味,不可忘也。”清代光緒年間著名道士李涵虛是丹道西派創始人,史載他自小穎悟,年輕時善琴、嗜酒,陶醉於詩詞文賦之中,堪稱詩酒中人。如此等等。

道教作為本土宗教,是在繼承了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主要是道家學說)、殷商以降的鬼神崇拜和神仙方術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它的曆史非常悠久;而早在道教形成之前,遠古時期中國的酒文化就已經非常發達了,遠古宗教把酒作為祭奠神祉的重要供品,甚至還設有專門掌管在宗教活動中敬酒事項的官職,《周禮》有酒正、酒人、漿人等官職的記載,酒人“掌為五齊三酒,祭祀則共(供)奉之”,酒正是當時的酒官之長,《周官?酒正》有五齊、三酒、四飲的記載。早期道教受這種酒文化氛圍的影響,並不嚴格禁酒。而且,張道陵創立五鬥米道,設二十四治,治首即稱“祭酒”。祭酒原為饗宴時酹酒祭神的長者,乃德高望重者才能擔任,五鬥米道沿用此名,說明早期道士所行宗教職能與原來的祭酒有相通之處。後來,道士的稱謂有了很大變化,祭酒成為道士神階的稱謂之一,即道士有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山居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和祭酒道士六階。道教戒律《老君想爾戒》分上中下三行,每行三條,共九條皆無戒酒之條。後期的道教吸收了佛教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之說,開始嚴令飲酒,《教主重陽帝君責罰榜》便作出“四酒色財氣食葷,但犯一者,罰出”的律條。即便如此,往後的道家人物對酒仍無法忘情,長久以來,並無深刻執行戒酒紀律,但是堅決反對酗酒,提醒信徒喝酒不可過量。道教重要經典《太平經·丁部》則詳列出酒的害處,例如,釀酒浪費糧食,“蓋無故發民令作酒,損廢五穀”;飲酒則損害身體健康,“凡人一飲酒令醉,狂脈便作”,“傷損陽精”,“或緣高墜,或為車馬所克賊”。酒醉之後,“或為奸人所得”,“縣官長吏,不得推理,叩胸呼天,感動皇靈,使陰陽四時五行之氣乖錯,複旱(幹)上皇太平之君之治,令太和氣逆行”。當然,對遠行的千裏之客、或家有老人、病人者,則“藥、酒可通”也,祭祀神靈者用酒也是可不受戒罰的。

既是道士也是藥王的孫思邈,在《千金方》中從養生的角度論及酒,他說:“養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臥、久聽、久視。莫強食,莫強酒,莫強舉重,莫憂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懼,莫跳踉,莫多言,莫多笑。勿急急於所欲,勿悁悁懷忿恨,皆促壽命。若能不犯,則長生也。”

千百年來,在中華大地上形成的釀酒之術、飲酒之道、尊酒之禮、祭酒之儀,以及酒風熏陶中的諸多生活現象,雖然平凡,卻蘊涵著深遠又豐富的內在,這種內在正是以酒為載體的文化精髓。如果我們將其視之為酒道的話,那麼,可以說,這種酒道其實也受到道家精神的影響,甚至浸潤著道家的哲學思想。據說,清代著名學者洪亮吉喝酒時,喜穿道士服,常在半夜前往朋友家中喝酒。其友人張問陶曾有詩稱:“車聲一夜繞如環,處處敲門不肯還。欲向金吾求鎖鑰,大家乘月入西山。”洪亮吉曾因上書直言朝政之弊端,言辭激烈,不避鋒芒,刺到了嘉慶皇帝的痛處,被流放伊犁。他一笑置之,樂得一路覓史尋蹤,縱覽西域風光,不承想,途中得知嘉慶帝有喻交待伊犁將軍,對他“不許作詩,不許飲酒”!所以,無奈的他,“遂偶一舉筆,然要皆描摹山水,絕不敢及餘事也”。

洪亮吉喝酒喜穿道士服的嗜好,是耐人尋味的。他企圖超拔於塵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