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5章 題詩藥市,沽酒新豐(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方以智在閣皂山期間,主要致力於經營藥圃、馴虎種藥,將土茯苓、菊花、紫蘇、射幹、白術、吳萸、八棱麻等野生藥材引入藥圃種植,首開樟樹藥圃種藥之風氣。他居住的“茅茨”前後,均編竹為籬,種藥養花,四時不絕。他還研究藥材炮製,親自進行試驗,並以“藥地和尚”自號,撰成《藥地炮藏》一書,對樟樹藥材栽培和中藥加工炮製有著重大影響。因此,閤皂山附近村民從事種藥、製藥的人漸漸多起來。清光緒年間,臨江府實業學堂也開辦了藥物種植試驗場,種植紫蘇、薄荷、吳萸、遠誌、白術、白芍、半夏等三十八種藥材,並以《藥地炮藏》一書為教材。所以,樟樹藥幫尊稱方以智為樟樹第七文章藥王。

方以智六十大壽時,好友熊化的兒子熊頤曾往祝壽,獻詩《青原山壽方無可大師六十》。熊化為樟樹人,明萬曆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曾受一品服出使朝鮮。熊頤詩雲——

青原雲外寺,夢寐與心期。歲月不相借,山川苦間之。乾坤留藥地,閣皂有茅茨。何日扁舟上,披襟析所疑。

師曾棲鹿渚,老父挹清光。一衲仍耆臘,千峰臥夕陽。道同忘語默,人不異行藏。珍重鬆苓石,題詩寄草堂。

半生營藥圃,未老臥鬆筠。慧力鷗能狎,禪心虎自馴。那知雙鬢改,獨向一峰青。但得蒙莊意,虛舟不觸人。

詩中陳述了熊氏父子與方以智的友情,也記敘了方以智在樟樹行醫、種藥、馴虎等活動。

著名詩人範德機,與虞華、揭奚斯、楊仲宏一同,號稱“元初四大家”。範德機曾官翰林院編修,福建閩海道知事。他晚年以母老為由不奉詔,歸隱家鄉,有詩雲——

田園雖尚遠,未肯效淒涼。藥就籬成蔓,花因徑作行。

豈為延晚趣,自信足年芳。頗敬鄰人婦,驅雞不過牆。

就是說,他也在房前屋後栽花種藥了。吸引他歸隱家鄉的,是“驅雞不過牆”的安適,還是“藥就籬成蔓”的恬美?不管怎樣,他倒是開了樟樹官紳仕宦種藥養花之先聲,並影響到清代的臨江府官廳。清初著名詩家施閏章,清康熙年間曾任江西湖西道分守,駐臨江,其贈臨江府知府詩《臨江太守行》中寫道:“露冕東郊騎瘦馬,牛背牧兒不肯下。官齋種藥兼種蔬,廚中但有武昌魚。”

就像酒把藥商邀集在一起,就像藥商把藥材邀集在一起,詩人也興致勃勃把藥材邀集在詩圃裏,把藥名邀集在酒桌邊。請看王安石的《和微之藥名勸酒》——

赤車使者錦帳郎,從容珂馬留閑坊。紫芝眉宇傾一坐,笑語但聞雞舌香。藥名勸酒詩實好,陟厘為我書數行。真珠的爍鳴糟床,金罌琥珀正可賞。使君子細看流光,莫惜覓醉衣淋浪。獨醒至死誠可傷!歡華易盡悲酸早。人間沒藥能醫老,寄言歌管眾少年,趁取烏頭未白前。

這首詩描繪了歌坊瓦舍把盞笑語的場麵,抒發人生易老、趁時醉樂的人生觀,詩中把“赤車使者”、“蓯蓉”、“珂”、“紫芝”、“舌香”、“陟厘”、“珍珠”、“金櫻”、“琥珀”、“使君子”、“獨醒”、“酸棗”、“沒藥”、“貫眾”、“烏頭”、“前白”這些藥名巧妙地熔於一爐,毫不牽強而別有趣味。

唐人權德輿有藥名詩,每句含一藥名:“七澤蘭芳千裏春,蕭湘花落石磷磷。有時浪白微風起,坐鉤藤蔭不見人。”

樟樹人孔平仲也有一首《藥名體詩》。說起孔平仲,須提及宋元祐年間的“二蘇三孔”。孔平仲與其兄文仲、武仲“皆以文聲起江西,時號‘三孔’”,或稱“清江三孔”,與蘇軾、蘇轍兄弟的“二蘇”並稱,而黃庭堅則有“三蘇聯璧,三孔分鼎”的讚語。然而,就詩歌成就而論,“三孔”遠不如“二蘇”。在“三孔”中,孔平仲文學才能稍勝,作為與“二蘇”同時並受其影響的作家,孔平仲的詩歌風格近於蘇轍,尤以流麗清整、通暢明快見長。詩雖暢快,仕途卻是很不怎麼暢快哦。紹聖年間,言官參劾他元祐時附和舊黨當權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又有人彈劾他不推行常平倉法,而徙官韶州。因他曾上書辯解,再貶惠州別駕,安置編管於英州。徽宗即位,才起用,授朝奉大夫,任戶部郎中,後改任僉部郎中,又出任外官。誰知,黨論再起,再被罷官,不久去世。如此起伏跌宕,真不如尋芳於山野!其《藥名體詩》雲——

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鉤簾陰卷柏,障壁坐化風。客土依雲實,流泉架木通,行當歸去夷,已逼白頭翁。此地龍舒骨,池隍獸血餘,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魚。古瓦鬆杉冷,旱天麻麥疏,題詩非杜若,箋粉膩難書。

詩句中嵌入了“常山”、“甘草”、“鉤簾”(鉤藤)、“卷柏”、“化風”(化紅)、“雲實”、“木通”、“當歸”、“白頭翁”、“地龍”、“獸血餘”、“木香”、“野桔”、“石乳”、“宜魚”、“古丸”、“天麻”、“杜若”、“膩粉”等諸多藥名,然而,其“題詩非杜若”,意不在藥,而主其情,詩人“鄙性常山野”的誌趣充溢在字裏行間。

不知孔平仲善飲否。倘若把他寫進詩裏的那些藥,全部浸泡在酒裏,每日小酌三二盅,是否能保他再被罷官後不至丟了性命呢?

我忽然由藥想到了酒,並不奇怪。因為,我相信,在藥都,酒注定要和藥發生親密關係,酒和藥注定要聯手撫慰天下的身心。

酒的發明其實也是醫學史上的一大貢獻。“醫源於酒”,這從漢字“醫”字可以證實,醫是“醫”的簡體字,“醫”,會意,從“殹”,從“酉”。“殹”,治病時的扣擊聲;“酉”,用以醫療的酒。《說文》雲“醫之性然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漢書 食貨誌》雲:“酒,百藥之長。”隨著人們用藥經驗的增加,發明了以藥浸酒的辦法,成為藥酒,可以飲用,可以治病,針對不同病痛用不同藥物浸漬藥酒。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有用酒製藥材以治病的記載。酒最早用作麻醉劑,華陀用的“麻沸散”,即用酒衝服。早在漢晉時期,樟樹地區就有預防季節性疫病的習慣,比如端午時節,天氣炎熱,且正值梅雨期,疫病多發,所以端午節要飲雄黃酒,插菖蒲、艾蒿,焚燒蒼術、白芷一類辛辣、芳香的藥物,兒童要用雄黃酒抹額頭。至於用酒消毒,用酒治肌肉扭傷,用酒保鮮,特別是用藥酒治療筋骨傷痛和風濕一類慢性疾病,則是自商周以來就漸次沿用的。飲用藥酒祛風去濕,或塗擦白酒以散淤消腫,至今仍是樟樹老百姓最常用的治病方法之一。宋元以來,樟樹藥酒各類繁多,諸如虎骨酒、木瓜酒、五加皮酒、十全大補酒、追風酒等,不下數十種。而在製藥的諸多輔料中,樟樹尤善用酒製,這應該與樟樹釀酒業源遠流長有關。所用的酒,多為當地所釀甜酒、黃酒、白酒。酒炒多用甜酒,酒蒸多用黃酒,酒洗多用白酒。如製大黃,一名“酒大黃”,用甜酒噴淋大黃片,拌勻,使之吸盡然後置鍋內微火炒幹至深棕色或褐色,以減緩大黃峻烈的瀉下作用,借酒升提之性能而引藥上行,以清上焦實熱;一名“熟大黃”,用黃酒拌勻後入甑蒸燜,可以減輕服用後引起的腹痛等副作用,增強活血化淤功能,用於清熱通便,祛淤生新。適量飲酒還對養生保健有益。古代和現代醫學均主張老年人適量飲酒,有不少高壽老人都愛喝點酒,唐人的“九老會”、宋代的“五老圖”,其中無一不是酒仙。曆史名人中,孔子七十六歲,荀子八十二歲,賀知章八十六歲,劉禹錫七十一歲,白居易七十四歲,陸遊八十六歲,考其生平,均愛喝酒。

不妨從《樟樹中醫藥發展簡史》中,摘錄些許所列各時期中藥炮製技術,以將酒與藥之親密關係,看個端的——

酒炒:當歸,去蘆頭酒浸一宿,剉碎微炒(宋);香附,酒炒(宋)。

酒灸:鹿茸,酒灸去毛(宋);天南星,酒灸(元);澤瀉,酒浸一宿灸(宋)。

酒煮:紫河車,用無灰好酒三升,椒一合,同入砂石瓷器酒煮幹(秦);川烏,用無灰酒煮五七百沸,候軟刮去去皮臍(宋);天南星,一兩用水一升微火煮令水盡,取出,切,曝幹(宋)。

大黃,蒸三鬥米下(唐)。飯下蒸一炊時取出曝幹(宋),麵裹蒸(金),酒浸蒸熟(宋);天南星,先炮裂,於五月初一日用好酒浸,每日換酒浸至端午日。

山藥,酒浸一宿(宋);五加皮,酒浸春秋三日,夏二日,冬四日(元);黃柏,去粗皮,以蜂蜜漬之一宿(宋),酒拌陰幹(宋);大腹皮,黑豆汁洗,酒浸一遍,再以大豆汗洗三遍焙幹用(宋)。

幹蟾,以酒酥灸酥(宋);虎骨,酒浸,酥灸(宋)。

酒炒:橘皮,黃酒炒;巴戟天,剝肉酒浸炒幹;肉蓯蓉,酒拌炒;杜仲,酒浸炒;黃柏,酒洗四次炒黃色。

酒炙:百部,火炙酒漬;桔梗,去蘆頭酒炙;蜈蚣,酒炙黃,去頭足;白花蛇,酒醋炙黃。

酒煮:大黃,綿紋者,用無灰酒一碗,慢火煮令酒盡焙幹;地黃,酒洗鍋內煮爛或地黃與茯苓、砂仁同煮,去茯、砂不用。肉蓯蓉500克,好酒5升浸一伏時,於銀或石器中煮,酒幹為度;草烏,溫水浸半日,洗去黑毛,刮去皮,切厚片,將無灰酒入砂器中,炭火慢煮,以入口不麻為度。

大黃,用酒抖九蒸九曬為末,又分蜜蒸、水蒸,從巳至未,曬幹,又灑醋水蒸從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曬幹,酒薄蜜水再蒸一伏時,其大黃如烏膏樣,曬幹用,或醋蒸,醋浸二宿,以竹刀細切,於甑上蒸九度,研為糊,酒浸切片,以巴豆去皮一百個貼在大黃上紙裹,飯上蒸三次,切炒令黃焦,去巴豆不用;地黃,用砂仁和酒在柳木甑中,九蒸九曝,至熟透純黑;何首烏,去皮,黑豆拌,九蒸九曬,忌鐵器;茯苓50克,用砂仁5克同合碗內,飯上蒸熟,隻用茯苓,去黑皮飯上蒸;豬苓,用銅刀削去粗皮一重,薄切水浸一夜,瀝水細切,蒸一日出,熬幹(以上均為明)。

酒炒:枳實,酒炒;梔子,酒炒;連翹,酒製炒;沙苑子,酒洗炒;小茴香,少加黃酒炒黑;鬆節,酒炒九次;大黃,酒炒三遍半黑;地榆,酒拌炒黑;地黃,青鹽水炒;狗脊,酒浸炒去毛;香附,酒童便炒;柴胡,酒炒三遍。

酒炙:蜈蚣,酒炙去頭足;白花蛇,酒炙酥;蘄蛇,酒炙酥;龜板,酒醋炙黃。

酒煮:大黃,用陳酒5升煮爛,日幹名熟軍;地黃,砂罐內酒煮一夜,其色如漆,或水煮至中心透黑,然後每斤入滾陳酒250毫升,炒,砂仁末5克,再煮至汁盡曬幹;紅花,150克炒黃色入醇酒,大壺同煮三五滾去紅花用汁。

蜜酒煮:麻黃,去根節,蜜酒煮黑。

地黃,九蒸九曬,或酒浸三日,加砂仁拌蒸九次,砂末一錢陳酒半斤或砂仁、酒、薑三昧拌蒸,九曬收再以瓦焙為末;何首烏,酒浸軟,切大片,黑豆一層,何首烏一層,蒸曬各七遍用,忌鐵器(以上均為清)。

我曾領略如今樟樹藥材交流會盛況,撫今追昔,戲作歌詞一首稱《藥過樟樹藥才靈》——

婆娑兒,水東哥,使君子,醉賓郎。浙貝川軍紛紛來,海馬河車路路通。用藥如用兵,妙手能回春。天下有藥八百方,哪怕人間四百病。

山慈姑,珍珠母,黃花女,雪衣娘。生地熟地一見喜,客無遠近百般親。和氣能生財,濟世靠仁心。弄玉合歡望當歸,茴香含笑盼迎春。?

鹿銜草,馬兜鈴,下山虎,過江龍。連翹百步紅娘子,獨活千年白頭翁。心寬為良方,人和福臨門。秤杆一字兩頭平,藥過樟樹藥才靈。

見笑,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