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6章 酒旗飄搖數歸帆(2 / 3)

樟幫的名稱雖然不統一,但樟幫宗旨、組織形式、活動內容卻大同而小異。雖然彼此沒有見諸文字的統一幫規,但百十年來口耳相傳所形成的慣例,就是約定俗成的規矩,發揮著相互製約的作用,執行起來相當嚴格,長期以來幾乎沒有人敢於觸犯。

幫規首先是用人的規定。各藥材行、號、店、莊,不準帶別籍人做學徒,不準請別籍人做夥計;其次是約束樟幫成員的規定。無論先生、夥計、徒弟,不準賭博、偷盜、嫖娼、抽大煙,不準挪售客貨、挪用客款,不準攜帶家眷(清末以後漸鬆),不準同當地婦女結婚。如有不良行為,即行扣押被服行李,經公議後予以開除,並通報全行業,永不錄用;幫規還有藥材交易上的規定。不論品種,不論數量,凡藥材成交,必得通過藥行。違者,與買賣雙方斷絕交易關係,傭金隻收賣主一方,買方不負擔任何手續費。保證不瞞秤、不吃價、不短斤少兩,也不貼秤、貼價、貼行傭,遠近無欺,公平合理,成交後懸寫粉牌,公之於眾。

最後是藥幫收帶學徒的規矩。由於樟幫收帶學徒不帶外人,僅帶清江縣及鄰近之親朋,所以學徒與老板(師父)之間,大多沾親帶故。學徒一般要三年出師,不滿三年不準回家,契約明文規定:“如有走南逃北,與店無涉;如有虧空,薦主負責。”學徒期間,除由師父供給食宿外,每年還付給學徒三吊左右零花錢,大概就是三百個銅板吧。學徒須做到三穩,身穩、手穩、口穩,即不嫖不賭、不偷不盜、不多嘴嚼舌。學徒勞務繁重,除洗藥、切藥及收、曬藥品外,還需做大量家務勞動,如上下店門、挑水、掃地、磨刀、幫廚及替師父打洗臉水、鏟火爐等,晚上還得搓點火吸煙的紙媒、抽去麥冬內芯。舊時藥店多敬奉財神趙公元帥、藥王孫真人、觀音大士等三尊菩薩。徒弟須每日早晚裝香一根或三根敬神(忌裝兩根香,認為這是筷子香不吉利)。故師父常告誡學徒:“清晨早起要思量,爽快穿衣急下床,抹鍋洗灶宜潔淨,洗麵裝香敬藥王。”學徒也需背讀《藥性賦》《湯頭口訣》,兼習珠算。更多的藥行知識,多為實踐經驗,由師父口傳心授。對不同形態和質地的藥材,須切成眾多花樣,僅中藥片子就有圓片、瓜子片、柳葉片、骨牌片、薄肚片、魚鱗片等數種之多。切片時,師父示範後,由徒弟操作。遵規炮製中藥時,師父則在旁邊,一邊燒火,一邊指教。學徒滿三年後,一般還須謝師一年,繼續幫師父處理藥務,工資由師父定。一年之後,學徒方可自行開業。解放後,中藥人員逐漸改由中藥院、校培養,但是樟樹藥幫仍保留有中藥帶徒的學習方式。

上述幫規有如法規,雖然不成文,但執行卻很嚴格,即使家財萬貫的老板,若違犯了幫規也被鄙之為“賣飯碗”而遭受斥責。解放後,樟樹藥幫幫規中一些好的方麵仍在國內藥店、行業中執行,並加進了一些新的內容。

在中國醫藥史上,樟樹藥幫獨領風騷,聲名遠揚,其成功秘訣首先是遠購深銷。中藥材是特殊商品,中醫方劑多為複方,一張處方幾味乃至幾十味藥,而且缺一不可。中藥材又來源於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的植物、動物和礦物,這就決定了中藥材交流、餘缺調劑的必要和重要。世上沒有哪個地方能百藥齊全,也沒有哪個地方不出產藥,因此,各地都互有需求。有的藥材在產地俯拾即是,在別的地方可能就視若珍寶。中醫藥界重視藥材的產地,對正宗地道的藥材非常迷信。樟樹藥幫正是利用這些特點,深入藥材產區、產地采購,遠銷需缺地區。這樣,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藥材品級,從而創造了較高的利潤;第二條秘訣是加工增值。樟樹藥商曆來重視藥材炮製,自己炮製,自己銷售,不肯讓利於人。如厚樸,在抗戰前購入時隻值銀元一二元,經過抖擇,去掉灰塵、雜質,可賣三四元,炮製之後,可賣十元以上。又如肉桂,經抖擇、蜂蜜浸製,提價十倍。因此,中藥界有句行話叫“藥無十倍不賣”;第三條秘訣是創造品牌。明清以來,樟樹藥幫各店號都重視中成藥的生產,並有自己的名牌產品。這些名牌產品或來自古典醫籍,或從民間驗方、秘方中整理提煉而來,有的則是以巨資求購而來。湖北通城樟樹藥幫的關全順藥店,為求得長沙百年老店、久負盛名的勞九芝的配方秘本,不惜動用巨款,收買勞九芝的技術人員,將配製成藥的方劑六百餘頁全部抄來,作為自己的配方標準。黃慶仁棧是樟樹藥幫的名牌店號,它經過許多曲折,終於發掘出宋代普寧寺高僧慈濟大師遺存的急救秘方黑錫丸,並創新為“參茸黑錫丸”,成為獨家生產的名藥;第四條秘訣是醫藥相濟。“藥以醫而靈,醫以藥而顯。”樟樹藥幫曆來是醫藥一體,醫藥相濟。明清五百年間,樟樹鎮出了二十多位在江西頗有名望的中醫,他們有的是由藥而通醫,有的是由醫而業藥;第五條秘訣則是“重然諾,愛名檢”。“天人共鑒”是樟幫的座右銘,他們不敢欺心誤人、自己砸牌子。炮製中藥,提倡“製雖繁,不惜工”,精益求精,一絲不苟。飲片配方絕不以劣充優,以偽當真。所製膏、丹、丸、散,都選料上乘,配料充足,貨真價實。一些藥材行、號、店,為了取得信任,常將黴爛變質的藥材公開焚毀或拋入贛江。長春藥號每逢殺鹿、殺驢之前,都要敲鑼打鼓牽著活鹿、活驢遊街,然後當眾宰殺,以提高藥店信譽。黃慶仁棧有一次誤進一大批假驢膠,發現後便當眾裝船運到江心拋掉。在藥材、成藥交易中,講究按期交貨、按期付款,如有誤期,均承擔利息並賠償損失。藥材行代客購貨、存貨,如遇偽劣藥材或有蟲傷鼠咬、黴爛變質,也都由藥材行承擔責任。有店家的楹聯可窺見其行醫賣藥的行業道德,如“修合雖無人見,存心自有天知”,“但願世間無病,何愁架上生塵”,“用藥如用兵,豈能不謹慎”,等等。

來自故鄉的美酒佳釀,一回回把各地樟樹藥人擁抱在一起,讓他們相擁而泣,或者把酒相慶。樟樹藥幫最隆重的慶典是藥王會。相傳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八日是藥王孫思邈的生日,樟樹藥業界便在這期間舉行藥王會。藥王會的活動時間較長,從四月二十七日開始,一直延續到五月初五。全國各地樟幫組織也都要發動成員舉辦藥王會慶典,歡慶甚至延續半月之久。

四月二十七日晚,藥王會慶典拉開序幕。是日晚上,各中藥店即開始為藥王慶壽。藥店要擺酒席,宴請夥計和學徒。宴席上,所有人都要吃壽麵。二十八日,藥店夥計、學徒放假休息,老板親自站櫃台揀藥。中午,藥店繼續設宴慶賀,邀請本地中醫及親朋好友赴宴。席間,老板及老板娘親自提壺,向藥店夥計等一一敬酒。晚間仍須設宴,並請戲班唱戲,招待賓朋。五月初一、初二,慶典活動地點由各藥店轉移到會館或三皇宮、藥王廟、仁壽宮,內容轉為各藥店老板集會,洽談生意,交流藥材。其間,也飲酒看戲。五月初五,慶典活動進入尾聲,活動範圍由藥業界擴大到民間,樟樹老百姓紛紛去野外采挖草藥。相傳藥王菩薩於端午日下界,端午這天采挖的草藥最靈。所以,用端午日采挖的車前草、串竹青、夏枯草、淡竹葉等中草藥煎成的午時茶,頗受顧客歡迎。聽說,樟樹藥幫在藥圩召開藥材交流會時,宴席的規模一般需要二十至五十桌。1943年,湘潭藥王會設宴竟達一百桌,客賓千人之眾。

舊時,樟樹藥幫過年也非常熱鬧。過年期間,家家張燈結彩,戶戶陳設一新。從臘月十六日倒牙起,各藥材行、號、店均停業結帳,而酒宴不斷,喝的是“倒牙酒”。朝奉先生一直要休息到第二年正月第七日定了生意為止。從臘月二十四日起,家家鑼鼓喧天,一直鬧到新年元宵。臘月二十四設的是“小年酒”,除夕設“團年酒”。除夕之夜,各店家必須到三皇宮內張燈點燭,焚化紙錢,向藥王禮拜辭歲。在大年初一清晨,藥幫的各堂董事齊集三皇宮或仁壽宮團拜,然後分散活動。正月初二有“起牙酒”,初七為“生意酒”,十五為“元宵酒”。特別是正月初二的起牙酒最為豐富,正月初七的生意酒和元宵酒也很講究。各家從正月初一到初六,每餐每桌備葷菜十二道,初八起減少一個菜。十四日還有六個葷菜。過年期間,飲酒盡量。老板、先生喝用屠蘇藥浸的大補酒叫蘇酒,夥計喝糯米冬酒,一直飲到元宵。

即便平日裏,藥王也常在心中。舊時,中醫診所或中藥店中也要敬奉藥王。藥王神案正中貼一紅紙條,上書“藥王會上十三代名醫先師神位”,就象征著尊神在上,神台上則設置藥王孫思邈的畫象,像前安放香爐,早晚須裝香敬神。

祭祀。宴飲。演戲酬神。三皇宮內的戲台上,上演過多少出讓神明們歡娛的好戲?

我去拜謁三皇宮裏的三皇和藥王。坐落在城區裏的三皇宮,至今保存完好,值得稱許的是其周邊仍有一些傳統建築拱衛著它,它所在的那條巷子叫藥圩巷。三皇宮整個建築占地三千平方米,為磚木結構,正中大門呈八字,此為三皇宮,門上端及兩旁以豆綠色花崗石作框,橫匾刻有“如遊上世”,兩邊楹聯是“曆劫真師朝勝闕,終天草木載皇仁”。門牆砌豆綠石,浮雕人物、飛禽走獸、花草,刻工精巧。東西兩側另設小門,分別為關帝廟和文昌宮。三皇宮分上、中、下殿,進門從戲台下入內,此戲台即“過路台”,戲台正對上殿,是為了便於神明們看戲。要知道,上方正殿供奉的可是伏羲、神農、軒轅三皇,而左右神殿供奉著曆代醫藥界聖醫妙手,包括扁鵲、華佗、張仲景、王叔和、王惟一、李時珍、葉天士、皇甫謐、葛玄、孫思邈。

樟樹藥業信奉的神祗,正是以上的伏羲、神農、軒轅、扁鵲、華佗、張仲景、王叔和、王惟一、李時珍、葉天士、皇甫謐、葛玄、孫思邈等十三位。在樟樹藥業界,流傳著一首《藥王十三代歌》,因口口相傳,歌詞至少有三種版本。其中一首歌詞中的名單和排序正好和三皇宮供奉的神像吻合——

伏羲居首二神農,三代軒轅黃帝宗。扁鵲神醫居第四,五名華佗妙醫功。仲景居六七叔和,惟一先生八代中。第九時珍天士十,十一位是皇甫公。太極仙翁居十二,孫思邈坐十三宮。

“三皇五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其中的“三皇”伏羲、神農、黃帝,被醫藥界視為醫藥鼻祖,作為信仰對象而虔敬供奉。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相傳伏羲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占卜八卦,創造文字而結束結繩記事的曆史,結繩為網而用來捕鳥打獵,並變革婚姻習俗,發明瑟,創作了曲子。在醫藥界,認為伏羲作八卦使民知凶吉,疾病事關凶吉,故祀伏羲;神農即炎帝,乃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因天之時,分地之利,教民農作,神而化之,故謂之神農。《史記》和《資治通鑒》均有“神農氏嚐百草,始有醫藥”的記載;黃帝,號軒轅氏,醫藥界尊奉黃帝,是因為他創立了五行學說,中醫講陰陽,而黃帝大概是中國最早的陰陽大師。黃帝治百病的故事,廣為流傳。

其他藥王的大致事跡是:扁鵲深入民間行醫,創造了用切脈、望色、聽聲、寫形的方法來診斷疾病;華佗,善於外科、針灸,創製了麻沸散。因為曹操治病,被曹操殺害。他醫術精湛,深受群眾愛戴;張仲景,精於經方,後世推崇其為醫聖。在診斷方麵強調“八綱”辯證外,還要結合相色、望形、聽聲、診脈,著有《傷寒雜病論》,創造了病因學說和方劑學,在我國醫學上影響最大;王叔和的主要貢獻是總結脈學,編寫《脈經》,並將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十六卷整理成《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二書;皇甫謐是傑出的針灸學家,著有《針灸甲乙經》《帝王世紀》《元晏春秋》;王惟一也是針灸學家,著有《銅人俞穴針灸圖經》三卷;李時珍著有《本草綱目》《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而完成一百九十餘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曆經三十年;葉天士,著有《溫病論》《臨證指南》等,為溫病學的發展提供了理論與辯證的基礎;葛玄則是作為樟樹藥業的先行者供奉在大殿內及口碑中;在樟樹,最受尊崇的神祗還是孫思邈,其神聖儼然就是樟樹地方的保護神。

從樟樹藥幫崇拜和祭祀的對象、內容和形式來看,人們是把十三藥王當作了行業神。行業神崇拜是隨著社會分工和行業的發生、發展,以及行業觀的確立而出現的,不僅“三百六十行,無祖不立”,而且大量的行業都把它們各自認定的祖師奉為神明,舉行有組織的祭祀行業神祗活動。這一崇拜反映了行業群體的精神訴求和情感寄托,因而,行業神被行業弟子視為凝聚行業內部組織、加強行業內部管理、樹立行業規範的重要象征,它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業緣關係的維係紐帶和核心觀念。在樟樹,人們尊奉藥王孫思邈,除了祈求靈神的庇佑外,還著意要弘揚他“人命至重,貴有千金”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