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8章 民間樂事寬(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由以上文字可知,晏公廟裏除了祀晏公外,還有一時間“靈顯饒城”的定江王,也就是都昌老爺廟裏的黿將軍。然而,有著前後殿的晏公廟其實也是一座“信仰超市”。前殿左右的神龕中分別端坐著土地和社公,後殿上方神龕為晏公神位,左右兩側的神龕供奉楊泗將軍神位和護國周王神位。而列位神像的前麵,還有一群群的小神像。靠在牆上的一排已經陳舊的魚形燈彩,分明在告訴人們,晏公廟也舉行廟會活動,而且,這裏的廟會充滿湖區特色。那是鯉魚、鱖魚、鯿魚們的狂歡,是船夫、漁民及各色人等的祈福聚會,想必,那時魚蝦鱉蟹們一定會簇擁著龍王和各路水神巡遊。

就在我認識這座晏公廟不久,巧逢此廟舉行兩年一度的廟會。為期一周的廟會始於農曆十月初三。這已是第十七屆了。廟會由一班道士主持,道士們每天要做三場法事。我到達的那天,正趕上信眾們在“度關”。鞭炮聲中,守候在晏公廟院門前的人們忽然蜂擁而入,更有青壯漢子,從人潮中跳起來,伸臂去扯頭上的紅燈籠。男男女女擠擠挨挨,步履匆匆,在廟門前繞行一圈。值得注意的是,人們要麼牽著、抱著孩子,要麼緊緊摟著繈褓似的衣物。可見,度關的意義在於保佑子孫平安,人丁興旺。至於為何叫度關,據說,典出老子過函穀關的故事。公元前491年的某一天,函穀關令尹喜清早出門,忽見東方紫氣騰騰、霞光萬道,斷定紫氣東來必有異人過,立即安排人打掃街道,盛情迎接。後來,果然迎來了一位氣宇軒昂、銀須飄飄、騎著青牛的老翁。這就是西渡隱居的老子。尹喜誠邀老子在函穀關小住,老子在那兒寫下了《道德經》。既然如此,懸掛在晏公廟院門上的紅燈籠就是祥瑞的象征了,難怪,兩隻燈籠被撕扯得七零八落。

與平時相比,盛裝的晏公廟裏除了更熱鬧外,還顯得更為森嚴。後殿上空架起了羅漢寶座,層層疊疊地掛滿了神像,它們是二十八星宿、三十六雷神,仿佛天廷一般,故有匾額稱“咫尺天顏”。女性是不許進入後殿的,她們隻能在前殿敬香叩拜,拜了眾神,又拜那紙紮的太平龍船、順利鳳船。到了送神日,這龍船、鳳船將在道士們的引領下,隨晏公等水神巡遊於管驛前窄窄的街巷,領受人們虔誠的香火和祈願,然後,去參加送神儀式,在饒河河灘上被付之一炬,化作縷縷青煙隨神明而去。

威震贛江的蕭公、晏公,其影響隨著南來北往的船隻泊港上岸,他們自然而然一定會擁有四麵八方的“粉絲”。有些地方索性將蕭、晏二公同祀一廟。新餘與二神家鄉鄰近,因而立廟較早,仙女湖鍾山峽東口北岸的蕭公廟,便是將蕭公和晏公一並供奉。據說二神靈氣驚人,來往船家經過此處都要敬香祈福,否則難保平安。當地百姓傳說,嚴嵩衣錦還鄉時,船到鍾山,自認為是當朝一品宰相,竟不願去廟中燒香。神靈勃然動怒,當即呼風喚雨,大施法術,霎時間天昏地暗,狂飆大起,暴雨傾盆,船隻受阻。嚴嵩惱羞成怒,指使隨從搗毀了神殿。不承想,厄運隨之降臨到他頭上,沒幾年嚴嵩就被革職抄家,落得個孤憤而死的下場——這樣的傳說,堅定了人們的信仰。

相比起來,許真君才是在江西民間影響最為廣泛的水神,其神跡不僅遍及全省各地,在南方多省也有傳說。許真君是個被神化了的曆史人物,其俗名許遜,在四川旌陽縣縣令任上,近賢遠奸,居官清廉,實行了不少利國濟民的措施。辭官回到故裏,正值洪水肆虐江西。許遜便組織百姓治水救災,興修水利工程,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人們認為洪水是蛟龍作祟,所以,許遜被人們想象成為仗劍布陣、擒斬孽蛟、法力無邊的神奇人物,當許遜在一百三十六歲上去世時,又被附會為舉家升天。對許遜事跡的頌揚,之所以能逐漸發展為許真君崇拜,就因為其能禦大災,能捍大患。

蘇轍也認為民眾崇祀許真君是敬重他的功德,元豐年間,蘇轍“以罪”謫居與樟樹緊鄰的高安,與筠、袁二州人士有很多交往,親身體驗了當地的民俗風情,他的《筠州聖壽院法堂記》說:“昔東晉太寧之間,道士許遜與其徒十有二人散據山中,能以術救民疾苦,民尊而化之,至今道士比他州多,至於婦人孺子亦喜為道士服。”

如此贛江、袁水相彙之處,自然少不了許真君的神跡。傳說,他棄官遠遊,經過此地,鑿井得泉,飲而甜。遂於其地建觀修道煉丹。相傳,當地有妖蛇作怪,經常夜晚吞吃人畜。每年春汛季節,都得選童男童女祭祀,請和尚設壇超度。許遜聞知,決心為民除害。當深夜狂風大作時,許遜披甲持劍與妖蛇戰於贛水之濱。妖蛇敗走,逃至臨江鎮南邊的溪中。許遜追到溪邊,張弓搭箭,應聲射中妖蛇兩眼,緊接著,手起劍落,砍掉了蛇頭。從此,全境平安。百姓為紀念許遜滅妖之功,在溪旁建大元觀祀許真君,如今封溪巷、蛇溪腦之地名,皆出自此傳說。

我造訪臨江鎮,當然得去看看為數不多古跡之萬壽宮。位於南昌西山的萬壽宮,曆來香火極盛。由於傳說八月初一為許遜全家四十二人升天之日,南昌民俗定此日西山廟會日。廟會前後兩個月,方圓百裏各縣前往萬壽宮敬香朝拜者車水馬龍,絡繹不絕,據稱整個廟會期間信徒可達百萬之眾。始建於明洪武年間的臨江萬壽宮卻是門庭冷落,其宮深五進,麵積一千四百多平方米。就著晦暗的光線粗略看去,似多菩薩而少神仙,其柱聯也多佛寺意味。想來,它也成了“信仰超市”。不過,這座萬壽宮大門側邊的宮牆上,倒是赫赫然標榜著——“臨江府萬壽宮”!

遙想當年,這裏當如西山萬壽宮,也是個熙熙攘攘的所在。說到廟會,我不禁探問,得知樟樹過去圩鎮上多有廟會,如今尚存的大約有:農曆六月初二的劉公廟廟會,七月廿三的昌傅太平廟會,五月十八的店下天王廟會,七月廿八的義成黎圩廟會,八月初九的中洲廟會。劉公廟、太平廟的廟會均為紀念元末劉公廟人劉天祐戰死而設。廟會時間一般為三天。舊時,樟樹廟會朝敬的菩薩大致是,農曆正月敬天花娘娘,二、六、九三個月的十九日朝觀音娘娘,三月十八朝天王廟給閻王做生日,五月十八朝田相公,七月二十七朝麗城菩薩,九月二十八朝華公菩薩。信眾帶上香燭、紙錢,虔誠地跪求菩薩保佑。

廟會自古以來便是集群性的人神交流場所,是人們表達自己意願的公開化場合,更是人們精神需求的重要依托。廟會作為人神集體對話的特殊形式,需要施展各種手段以愉悅神明,需要開展豐富的活動以營造濃鬱的氛圍。仿佛,隻有讓神明們大飽了口福、眼福、耳福之後,它們才會興致勃勃地傾聽或允諾。所以,在長期的曆史演變中,廟會具有了多種社會功能,它為四方百姓探親訪友、聚會交往、了解世事和娛樂創造了重大機會,樟樹舊時的廟會即是如此。要開台唱大戲,要舉辦打拳、舞獅等娛樂活動。廟會還通過逐漸形成的廟市,為民間的商品交流提供了重要場所,尤其解放以後,廟會逐漸演變為純粹的物資交易活動。不過,樟樹廟會日的牛市頗有特色。如,每逢店下天王廟會、昌傅太平廟會、義成黎圩廟會,本地和周邊農民、牛販子紛紛牽牛到交易市場,由當地牛行老板接待。參加牛市交易的,或為了換牛,或賣自家多餘的牛,也有販買販賣的。負責相牛和從中商議牛價的人叫“牛牙人”,牛行老板也叫“貼主”,是當地相牛能手或者是為人處世吃得開的。清代和民國時期,樟樹牛市相當熱鬧,好牛價每頭達一百塊銀元。貼主收交易費以銀元計,每成交一頭牛要收半塊銀元左右。牛牙人報酬是向貼主要,貼主根據牛交易額來定報酬標準。參加牛市交易的牛,有時多達千餘頭,少的也有一二百頭。贛州、吉安以及周邊諸縣紛至遝來。牛市還有在各鄉鎮當圩日舉辦的,交易方式相同,規模小於廟會牛市。可見,廟會以信仰為紐帶,在村落之間、地方之間架設了交流融彙的橋梁,讓人們共同拓展出一片蘊藏豐富的鄉村文化空間,並貼上了鮮明的地方標識。

民間信仰是民間藝術生長的一片沃土。鄉村異彩紛呈的民俗事相,其緣起無不以祭祖禳神為目的,隻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它們逐步從娛神向娛人化演變。我以為,這片能夠造神的土地,一定收藏著絢麗多彩的民間記憶。果不其然,樟樹有“滾龍”,龍頭用彩紙紮成,龍身罩有黃色綢布。舞龍時,一人舉著球形龍珠,原地呈“8”字舞動引導,龍頭向著龍珠左右轉動,扛舉龍節的人隨之不停地滾動。有站在地上滾、站在條凳上滾、跪在地上滾、邊滾動邊前進等多種表演形式;樟樹還有經樓“節龍”。節龍龍頭用彩紙紮成,龍身由許多一米長圓桶的龍節聯結而成,龍節外麵貼有半透明的白色薄紙,裝飾著吉祥的剪紙圖案,每節裝有兩支燈燭。元宵期間,圩鎮鄉村均有龍燈遊鄉的傳統習俗,經樓圩節龍尤為壯觀,圩場四鄰有危、黃、簡、郭、嚴、方六姓七村,各村有一條龍,七個村子輪流當頭,負責籌劃。元宵前三天,每晚出動遊鄉,走遍各村和街巷。遊鄉時,黃昏點燃燈燭,先到當頭的村上集合,每到一村,戶戶鳴爆迎接,男女老少出戶觀看。七條龍長達數裏。龍燈回村時,先到當年新婚青年門口,送龍珠上門,表示送子,戶主則放鞭炮接送;散見於江西多地的“抬擱”,樟樹也有,又稱“扮故事”。由少年男女化妝成劇目中的角色,站在一隻大方櫃上,由四個彪形大漢抬著遊街。扮演者不能行動,隻表演一個固定的動作,旁有鑼鼓樂器伴奏。一般有四至八台,伴隨的還有采蓮船、花燈、魚燈和蚌舞等。

樟樹的觀上蛤蟆舞和程家老虎舞較為獨特。據說,蛤蟆舞至少有二百餘年曆史。是為雙人舞,扮演蛤蟆者穿蛤蟆衣,捕蛙人為漁翁打扮,腰吊篾簍,肩扛蛙鉤。通過蛤蟆與捕蛙人的巧妙周旋,表現蛤蟆的靈巧、機智、無畏。舞蹈動作活潑多變,詼諧有趣。表演“雙腳掛頸”、“旋空轉體”、“盤膝臥行”、“抱腳滾團”等動作,以腳見功力,要有相當的柔性和韌勁。概括其基本動作是:“支撐晃體身搖手穩,翻滾蹦跳尤顯機靈;兩腿盤坐端端正正,居高下蹦不亂其型;雙腳掛頸腿顯柔勁,滾團、掃堂節奏分明;盤膝爬行步履敏捷,活柔剛勁四字記清。”南上程家老虎舞,為三人舞,兩人扮虎,虎頭用樟木雕成,竹竿做成長長的虎尾,黃梔子染布做虎皮;一人扮社公,頭戴木雕麵具,身穿長袍大褂,腳著草履。舞虎時,社公手搖折扇大搖大擺地在前麵引路,虎在社公的指揮下,進行各種舞姿表演,顯得莊重逼真。更為有趣的是,舞虎時,老虎要挨家挨戶地串房,尤其是新娘和當年生子女的人家,串房時還要將石子、泥沙撮撒在床上,以示賜給吉祥如意。該舞形式別致,風格獨特,深受人們歡迎,影響頗大。程氏祖先於宋末從河南嵩縣遷移過來的,其故裏在佛教聖地嵩山少林寺腹地,程氏祖先原先就是舞虎的。據稱,南上程家的老虎舞始興於清嘉慶年間並流傳下來,可能跟該村位於道教名山閤皂山腳下,與這塊道教“福地”有關。而我以為,在處處儺鄉的江西,或許,它更有可能是儺舞的變異。

神明們在這裏作為偶像受用著虔誠香火的同時,大飽了口福、眼福、耳福,它們帶著幾分微醺在傾聽或允諾。酒是通神的語言。千奇百怪的神靈,因為人們的禱祝,其實也成了寄托著美好的生活理想、可以給人莫大心靈慰藉的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