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10章 莫畫清江畫醉鄉(2 / 3)

前文說到,樟樹人範德機是元代典型的詩人,為“元詩四大家”之一。他的孫女範氏,精通經史,善詩文,早寡,曾以“墨落杯中,一片黑雲浮琥珀;梳橫枕上,半輪殘月照玻璃”一聯得人賞識,薦入內宮,被“召為女史,授孺人,為宮中姆師”。範氏在宮中深得器重。一日,高後問及前代帝後孰賢、家法孰正,範氏對以“宋”。高後因命錄進,後誦聽之。凡宮中內製,多經範氏手訂。數年後,範氏思家請歸,高後不準。範氏遂題詩於《老嫗牧牛吹笛圖》上,表達不慕宮廷、向往田園的淳樸心願。高後見詩曰:“彼不樂居此矣。”乃準歸裏,並封其為夫人。範氏回歸清江,終老故土。那首令高後動了惻隱之心的詩這樣寫道:“貴妃空死馬嵬坡,出塞昭君怨恨多。爭似阿婆牛背穩,笛中吹出太平歌。”

徐夢莘,幼慧,耽嗜經史,下至稗官小說,寓目成誦。紹興年進士。知湘陰縣時,湖南安撫使施行“括田”,清查耕地,借以增加田賦,各縣皆奉令唯謹,嚴厲追查。徐夢莘卻報告說:沒有新增田地,租稅無從加多。安撫使很惱怒,說他“私於民”,欲從簿書文案中找他的過失,終莫能得,因而器重徐夢莘。改官廣西轉運司主管機宜文字,隨轉運使參加二廣鹽法改製會議,廣西安撫司幹辦官胡廷直主張全部改為通商,徐夢莘認為應區分山區、平原,分別實行官賣和通商的政策。胡廷直堅持己見,並“以客販變法”升為轉運使。徐夢莘遂離開轉運司,改知賓州,仍然被指責“梗法”,罷官。不到三年,“二廣商賈毀業,民苦無鹽,複從官般法”。

徐夢莘對官位看得很淡,縈繞心中的是靖康之亂。他有四歲時由母親背著逃避戰禍的經曆。為探究時局動亂原因,他發奮思索,“網羅舊聞,會粹同異”,編著《三朝北盟彙編》二百五十卷,上下四十五年間,凡有關宋、金兩朝和戰關係的敕、製、誥、詔、國書、書疏、奏議、記序、碑誌,登載無遺,為研究宋代抗金戰爭、金朝的製度風俗等,提供了豐富的原始資料,後世史家評論頗佳。平生著作還有《集補》《會錄》《讀書記誌》《集醫錄》《集仙錄》。

曾求學於朱熹的張洽,其篤誌勤學,朱熹讚賞他是可以付托事業之人。張洽在清江縣推行社倉法,請求清江縣貸借得常平米二百石,在家鄉建立社倉,賑貸鄉民,六年之後,收回原米還官,民眾獲利。嘉定元年中進士,授鬆滋縣尉,改袁州司理參軍,治獄斷案,明慎不誤。有兄弟為爭財訴訟,張洽對他們說:冒犯法律求勝,難道比“各守分以全手足之愛”好嗎?懇切之意,使兩兄弟悔悟。知州以倉庫空虛,關押倉吏二十餘家,命張洽去審處。張洽偵查到這些人是被袁州都吏陷害。此都吏是袁州的巨蠹,因向倉吏他們索賄未得,故誣告倉吏。張洽核查了倉庾所入,報告知州說,今年入庫的數量多於往年,由此可見,是冤枉了倉吏。知州醒悟,罷免都吏而釋放倉吏。張洽改知吉州永新縣,得悉獄吏受賄枉法,便將獄吏投進監牢,上報吉州,治其罪。後來,他去擔任白鹿洞書院堂長,負責對書院進行整頓,其著重清理了生員和學田兩項,“選好學之士日與講說,而汰其不率教者。凡養士之田幹沒於豪右者複之”,使書院又一次興旺發展起來。張洽治學用力於“敬”,以“主一”為書齋名。平常與眾人無異,至義所當為,則勇不可奪。

當了十二年漕運總督並晉加太子太保的楊錫紱,為清雍正進士,曾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吏部尚書,薦選進宮當過太子弘曆即乾隆皇帝的老師。他為官清廉,興水利,平邊患,許禁陂塘改墾,而治漕最久,漕運通達,政績卓著,百姓建生祠紀念,乾隆皇帝賜諡“勤愨”,並親書“鬥南一人”匾額為贈,賜詩曰:“轉漕由來大政關,得人久任謂卿閑;四星儲蓄天容與,千裏南北歲往還;革弊深應體民隱,童瑜兼欲恤丁艱;奉公盡職誠斯在,扈蹕儀文盡可刪。”楊錫紱平生欽仰漢代楊震“四知”辭金的高風亮節,自署“四知堂”,著作《四知堂全集》三十九卷,並有《漕運全書》《四書講義》等。袁枚在《隨園詩話》中稱道錫紱“德望冠時,詩才清妙”。

這位漕運總督,為掌管蘇、浙、皖、贛等八省漕政的大糧官,雖在詩中向往“細參物理須行樂,一醉還應盡酒籌”,然而,卻是盡忠職守,親臨漕船,監督水運,南糧北運,供應京師。他“治漕最久,敝為之悉清”,“天子深倚重之,故繼是任者,每以遵舊章為訓示”。從他的詩文中,可知他是深入實際去親曆漕運艱辛的,他深知“牽挽之難如上青天”,或“舟行偶不慎,痛遭覆弱”之險。正因為他飽經風波艱險,才有“為語食栗儔,致此殊辛苦”之句,以奉告那些食俸祿的官員們,同時也為自已“嗟餘久宦海,麵目苦塵濁”而自歎;正因為他沒有深居淮安府總督衙門,而能深入漕運,才有可能編著出《漕運全書》。《漕運全書》原為楊錫紱積多年漕運經驗所撰,楊逝世後,清廷令漕督黃凳賢將全書用表呈上,後續修,又令載齡等編寫,光緒二年(1876年)修成。全書九十六卷,記清初以來漕運常製,鹹豐、同治以後變通諸事亦有輯入。內分漕糧額征、征收事例、白糧事例、通漕運艘、選補官丁、官丁廩糧、貼費雜款、計屯起運、漕運河道、隨漕解款、京通糧儲、截撥事例、奏銷考成、挽運設防、通漕禁令、盤壩接運等二十三類,為清漕運史料。

據誌書記載:他“撫廣西時,肅官方、卻贈遣”;“屬吏或以人參饋,怒擲之;尋以入告……”這種清正廉明、拒賄揭發的高風亮節,實為官吏之楷模。他的詩詞中多有清白之誌的表達,他以清白律己,身體力行,並教誨子孫後代,耿耿不忘清白二字,他不厭其煩地絮叨著,“須知清白平生誌,題額新懸淡泊居”,“瓣香肅縣誰堪拜,清白祠前春草長”,“清白由來傳世德,莫忘詩禮繼家風”。由楊錫紱《除夕書懷》一詩,可見其高風亮節。詩雲——

扁舟南北笑浮家,故國長安兩地賒。六十頭顱虛廩祿,五年丘壟望天涯。貧原可樂身宜儉,壯不如人老更嗟。飲到屠蘇聊自慰,不將清節負冰衙。

以“清節”對“冰衙”,真是令人深省。如此這般,才可以“飲到屠蘇聊自慰”。看來,酒未必都會醉人,酒也可以令人耳聰目明、頭腦清醒的!

仗節守義,何必官場?清末民初有一位樟樹名醫,叫黃石屏,擅長針灸,被譽為“神針”,聞名遐邇。英國一商人下肢癱瘓,在倫敦求醫卻久治不愈,來上海得知黃石屏,便上門就醫。黃以金針為其治療,腿疾痊愈,“一針起之”的療效轟動西歐。袁世凱曾患偏頭痛,發作時頭痛欲裂,經多方高手名家醫治,未見好轉。聽說黃石屏金針神奇,遂召黃醫治,結果是針到病除。袁世凱稱奇不已,酬銀元二萬,並題“一指回春”匾相贈。然而,黃石屏醫術高明,且醫德高尚,從不逢迎權勢。當袁世凱擬封他為禦醫時,當南京督軍、上海督軍也想聘他為醫官時,那就對不起了,哪怕他們威權在手,均被黃石屏“一概辭之”。

另一位叫熊化的樟樹人,則以高風亮節感動了朝鮮。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熊化受一品服出使朝鮮。回國後,提升監察禦使,授吏部左侍郎。熊化出使朝鮮,對睦鄰友邦,作出了傑出貢獻。其道德文章和廉潔奉公,堪為官吏和外交使節的楷模。朝鮮嗣王多次饋贈,均被他婉言謝絕。離任回國時,嗣王又送他名馬,並致辭:“王節遙臨,天威咫尺,僻陋在夷,筐筐不供。謹獻名馬,以煩圉人。”熊化感到卻之不恭,隻好暫時收下。但行至山海關,又寫信致嗣王,歸還名馬。熊化謝物美名,在朝鮮廣為流傳。嗣王深感熊化清正廉明,特建“卻金亭”以資紀念。熊化所著詩文,語言豪放而氣勁,尤為朝鮮人民所喜愛,爭相索取,認為“能得熊君片紙,勝似十斛明珠。”後來,翰林院編修薑曰廣出使朝鮮,朝鮮官民紛至使館探問熊化起居。當時的朝鮮輔國崇祿大夫李廷龜以《皇化集》贈薑曰廣,其中有詩雲:“門館陪從未浹旬,忽驚霄漢返飆輪。聞聲已久今先睹,並世猶難況後塵。清範自令人起敬,別懷偏使我傷神。殷勤寄語清江老,白發相思又一春。”可見其與熊化的感情何等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