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節 提高心理調適能力(1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人生的道路並不平坦,對於處在劇烈變遷、迅速發展的變革時代的大學生尤其如此。生活中充滿著挑戰和機遇,威脅心理健康的因素越來越多。能否把握機會,獲得發展取決於每個人的調整和適應能力。為了維護心理健康,大學生應該采用有效的心理調適的措施和方法,不斷調整自身心理狀態,積極適應社會的變化,勇敢地迎接現實的挑戰。

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

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講,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注意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增強自己的“免疫”能力。因為在生活環境中,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大量存在,預防心理疾病,開發心理潛能,優化心理素質的關鍵是培養健康的人格。那些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人常常有人格缺陷,成為心理障礙產生的內在因素。大學生應該了解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主動優化自己的人格品質。

第一,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人格的核心就是人生價值觀。人生價值觀影響著人生的方向和道路,決定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更決定了人的胸懷和心態。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能對社會、他人和人生持正確的認識,並采取適當的態度和行為反應,能正確地體察和分析客觀事物,保持樂觀主義的態度,提高對心理衝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有利於保持心理健康。在大學生心理谘詢的實踐中,大學生谘詢的問題絕大部分實際上是屬於人生價值觀問題。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人生價值觀的定型階段,大學生應該自覺學習,努力提高,確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二,客觀評價自我,積極悅納自我。

人格的狀況還取決於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世界關係的認識和體驗。個體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越接近現實,自我防禦就越少,社會適應能力就越強。反之,過低評價自己或過高評價自己,常會感到焦慮不安而產生心理問題。隻有客觀評價自己,才能促進入格的發展與完善。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客觀評價自己,積極悅納自我呢?

首先,從不同的渠道了解自我。人對自我的認識主要通過三條渠道:對自己行為後果的認識和評價;來自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自己和他人相比較。兼聽則明,要想客觀了解自己,就應該從多方麵、多途徑人手。不僅要通過實踐認識自己的氣質、性格、以及適應並影響周圍環境的能力,而且更需要以人為鑒,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在這個基礎上,接納自己的獨特性。

其次,合理地定位“理想自我”。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追求的理想發展目標。製定目標應立足現實,從實際出發,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唾手可得,而是通過努力可以達成。如果目標過高難以實現,倍感壓力,難免因挫折感而喪失信心;如果目標過低輕易取勝,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失去發展的機會,也可能滋長自負心理。因此,要選擇適當的奮鬥目標,既有達到的可能,又須經過一定的艱苦努力。這樣的“理想自我”的目標,可以增強自信和自我滿意感。

最後,在社會實踐中了解自我。處於青年中期的大學生,對與自己經驗不相符合的觀點,往往有固執己見的傾向,妨礙客觀地接納他人合理的看法。大學生隻有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才幹,施展才華,同時擴大社會接觸麵,開闊眼界,積累經驗,增加對自我的了解。

第三,調整自我認知結構。

導致人們對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消極心態的原因不在於人們所經曆的各種刺激事件本身,而在於人們對事件的看法、評價和解釋。個人對事物錯誤的認知方式,即不合理的信念將會影響人的心理健康。如果一個人認為隻有考上理想的學校才會成才,沒有考上是最倒黴的事,他就會因自己沒考人理想的大學而煩惱、沮喪,心情憂鬱。如果他調整自我認知結構,變不合理信念為合理信念,認為“無論上什麼學校,隻要自己努力都會成才”“世界上的事情未必樣樣如願,理想受挫是常有的事,不必太在意,努力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煩惱就會消失。所以,改變認知是自我調適的重要方法。

二、提高挫折承受能力

人生逆境,十有八九。無論誰在人生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挫折。大學生活中學習上的困難、與同學之間產生衝突矛盾、愛情上的失意等都可能帶來挫折感。挫折常常會影響人的心理健康。隻有正確認識挫折的作用,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才能在挫折麵前應付自如,保持心理平衡。

挫折是指人們在從事有目的活動中遇到障礙和阻力,致使個人目標不能實現,個人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產生的內心體驗。挫折對人心理的影響具有兩重性。麵對挫折如果能認真分析,從中吸取經驗教訓,調整目標,奮發拚博,不畏困難,就能達成目標。

“失敗是成功之母”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消極地看待挫折,由挫折而感到痛苦、沮喪、失望,嚴重的會產生絕望,就會導致心理疾病,甚至引發自傷或他傷的行為。

造成挫折的原因主要有三大類。

外界條件的限製和阻礙。外界條件也稱客觀因素,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都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自然條件包括個人無法預料的天災人禍、意外事件、疾病、親人生死離別;社會條件包括政治、經濟、法律、風俗習慣、道德等,這些方麵的限製也會造成挫折。

個人自身的條件限製。自身條件也稱個人因素,包括個人的生理條件、心理水平等,如個人的容貌、健康、身高、智能水平、知識結構、學曆狀態、經濟條件、社會地位。經濟條件所限而生活拮據、自我估計不當而使目標無法實現都屬於此類原因。

內心衝突而引發挫折。在現實生活中人的需求多種多樣,行為動機豐富複雜。當兩種以上需求產生的動機相互排斥時,或同時存在難以取舍時,就會形成動機衝突而產生內心矛盾,這些矛盾不斷積累,會導致個人難以適應社會而產生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