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三節 做堅定的爰國者(1 / 3)

21世紀是中華民族全麵振興的世紀,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給青年提出的曆史使命。做新時期堅定的愛國者,是當代大學生的必然選擇。大學生隻有樹立遠大的誌向,用自己的熱情和才智,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才能成為真正的愛國者。

一、育愛國之情

青年學生要培育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鄧小平指出:“必須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則我們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為此,就需要“懂得些中國曆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因為隻有懂得曆史,才能對祖國有全麵、深刻、係統的認識和了解,才能珍惜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把現實的國情放在曆史的長河中,正確分析其產生的曆史原因,科學地評價現實狀況,把對祖國樸素的熱愛轉變為深沉而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感,把握祖國曆史、現實和未來的發展脈絡,以及發展的大趨勢,從而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思想。當然,培養和樹立民族自尊心並不是否定我們的缺點和失誤,而是以科學的態度對待曆史,以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實現振興中華的夙願,擺脫落後,走上健康發展的正確道路。

愛國之情還表現在要擁有忠於祖國的赤子之心,熱愛祖國和人民,把自己的事業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擺正自已與祖國和人民的關係,做到以服從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為最高準則。改革開放為出國留學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大批青年學生有機會到國外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接觸和體驗國外社會環境。但是,與其他不發達國家出現的現象一樣,有些人到了國外,滋生了崇洋媚外的心態,嫌棄祖國落後,學成後不願回國為祖國和人民服務,而是滯留在國外,還有一些人為了擺脫還不發達的祖國而加入了外國國籍。俄國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曾說過:誰不屬於自己的祖國,那麼,他也就不屬於人類。一個不關心祖國命運的人,不可能是個愛國者,他的靈魂是沒有歸宿的。所以,青年學生要成為堅定的愛國者,要培養自己的愛國之情,必須以赤子之心關心祖國的命運,把自己和祖國聯係在一起,用自己的知識為祖國和人民服務,並做到服從祖國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立報國之誌

中國自古就“愛國憂民有古風”,愛國與憂國憂民從來都是聯係在一起的。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因其發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心聲,說出了無數愛國者憂國憂民的愛國心聲,流傳千古。可見,憂國憂民是中華民族優良的愛國主義傳統,古人尚且知道“位卑未敢忘憂國”,當代青年學生要成為堅定的愛國者,更應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誌向。

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雖然取得輝煌成就,但是,由於曆史的和現實的原因,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後,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青年學生隻有增強憂患意識,才能樹立遠大的報國誌向,感受到自己忠於祖國、報效祖國的神聖職責。在全球化的潮流麵前,具有憂患意識,就是要認識到和平與發展都是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們時代還需要繼續解決這兩大問題。不能因為有可能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爭取和平的發展環境,而掩蓋西方國家對中國和其他第三世界國家進行新式殖民主義的事實。隻要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存在,和平和發展問題就無法得到徹底解決。特別是某些西方國家,始終不願意看到社會主義中國的繁榮富強,它們千方百計地破壞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蘇東劇變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更是企圖盡快除掉中國這個社會主義的“最後堡壘”。在全球化的進程中,西方國家的霸權行為,隻能激發青年學生的憂患意識,增強大學生的曆史責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