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正文 第22章 曆史需要細看 (4)(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安史之亂壞在外國兵

安史之亂後,唐朝的國情急轉直下,由盛轉衰,從此艱難度日。而安史之亂的出現,與唐朝的兵役製度是分不開的。

唐以前,中國兵役製度是兵農合一的,經濟與國防武裝緊密聯係。漢代的兵農合一,是寓兵於農,全農皆兵,生產集團同時也是武裝集團。而唐代的兵農合一,則是寓農於兵,在武裝集團裏寄托生產,武裝團體是主體。所以是全兵皆農。把武裝集團變成生產集團,每個軍人都要種田,卻並不是要每個種田人都當兵。這一製度,從北周蘇綽創始,很適合中國國家大,戶口多,不需要全農皆兵的國情。全兵皆農,不是軍人坐食國家的餉糧,他們自食其力,在當時稱為府兵。

軍屬可免租庸調,這是成為府兵的優待政策。但此外一切隨身武裝,則是軍人自辦。這樣的人家集合上一千二百家,便成一個軍區。府的數目,時多時少。唐代全國共有六百個到八百個府。假定這八百個府都是中府規模,全國便有八十萬軍隊,最少也有四十萬。這八百個府的三分之一,分配在中央政府附近,即山西函穀關以西、長安附近地區。其餘三分之二,便分布在全國,山西和邊疆又比較多一些。其他地區有一州隻有一府的,或一州並無一府的。

錢穆認為最妙的是,這幾十萬的軍隊,不要國家一文錢、一粒米,因為他們自己有田有地。他們可以一麵保衛國家,一麵還自立生產。

府兵從二十歲才開始服役,每個府兵到中央首都宿衛一年,叫做上番,此外都在本府,農隙操練,農忙則停。若遇國家有事,則全國各府均可抽調。至於軍官,則來自十六個衛,的大將軍。有事打仗,就由大將軍統領出征。待戰事結束,兵歸於府,將歸於衛。唐代養兵,既不花一文錢,不費一粒米,而養將,也不使預問政事。除卻戰事外,也不統帶軍隊。武官立功,以勳名獎勵。《木蘭詞》所謂策勳十二轉,勳位也是一級一級升上的,這不是升官,而是升勳。武官有勳無職,因此並不幹預政治,而自有其尊榮。最高的在朝做大將軍,多數還是回家種田。唐代就根據這個府兵製度來統治全國,同時向外發展,變成當時全世界第一個強大的國家。

但是後來卻爆發了安史之亂這樣的慘劇,這是在哪一環上出了問題呢?

一方麵,武將的榮譽地位沒有了。因為武將一般都回去做了小兵,但是仍有榮譽,政府要員有時還要派他去服力役,給差喚,勳位不為榮而轉為辱。武官的勳名被人看不起,軍人的地位也就墮落了。

另一方麵,政府刻意開邊,開邊需要防戍邊疆的軍隊。這樣一來,本來可以複員的人,又要去戍邊,交替輪番的不送出去,第一批要想複員也複不成。那些原本家庭殷實的府兵自帶的絹匹財物,都交給邊防管理員,存放在儲藏室。管理員故意叫士兵們作苦工,處處折磨,希望他們死了可以謀得存放的財物。杜甫詩說:“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這就是說軍隊沒有複員也沒有休息了。於是府兵怕到邊疆,在本府先自逃亡。出外不返的,也沒有後代了。後方兵源枯竭,政府有錢有勢不在乎,就臨時買外國人當兵,就這樣,慢慢邊疆上逐漸都變成了外國兵。

安祿山、史思明,是中國的邊疆大吏,身上本來有國防重任,安祿山的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人。平安史之亂的李光弼,與郭子儀齊名,其實李光弼也是外族,錢穆分析認為,唐代唐太宗已被稱為天可汗,四圍都成中國的下屬,這便讓他們忽忘了民族界線,大量使用外族人當兵作將,結果才弄得不可收拾。於是唐代的府兵變成了藩鎮,軍閥割據,胡族臨製,一個帝國也就坍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