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正文 第31章 老故事,新想法 (3)(3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像這樣的生活,處處盡是藝術,盡是文學。單純、淡泊、和平、安靜,讓人在沉默中去體味,感受怡然自得。身處亭台樓閣之間,可以自遣自適。日常家庭生活的文學藝術化,在宋以後,已不是貴族生活才如此,而是一般的平民生活,大體都能向此上進。

錢穆的這種分析,有一定的理想成分在其中,但是從曆史記載來看,宋代的平民“追星”的風氣卻是不亞於今天,而他們所追的明星,正是如蘇東坡、司馬光這樣的大文學家、藝術家。

據史料記載。蘇東坡在當時就極受歡迎。他寫得一筆好字,人人都喜歡向他討墨寶收藏。直到今天,蘇東坡隨手寫的題跋,還存有六百多件。據說有一回,蘇東坡的帽子被風吹歪了,他走在街上渾然不覺。被行人看到後,大家競相將帽子斜戴,效仿大文豪。而司馬光在當時也很有聲望,除了他六歲砸缸那件事,人們還知道他是一個能吃苦寫書的人。有一次,司馬光去拜訪一個朋友。那個朋友的四鄰街坊聽說司馬光要來,都爭著要進門一睹大家的風采。結果,那位朋友的房梁都被擠壞了。

民間追星的風氣,也可以看作是大家對風雅的積極追求。所謂上行下效,宋代也出了一個兩千年三百多位皇帝當中最賦藝術氣質、最才華橫溢的藝術家皇帝,那就是宋徽宗趙佶。

沉溺於藝術當中尋找人生的樂趣和意境,也與中國對道德的注重有關。三從四德、三綱五常、九倫十義,這些在蒙學《三字經》當中就已經出現。而在《三字經》出現之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追求也已經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思想,講忠孝、仁義、廉恥、節操,這些好像一條條的道德繩子,把每個人縛得緊緊的。中國人的人生可說是道德的人生。

正因中國社會偏重道德這一麵,詩文字畫就成了平衡這種道德束縛。“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一般文學藝術,使你能暫時拋開一切責任,重回到幽閑的心情,好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種情景,安閑從容地在欣賞著大自然。中國的藝術、文學,和中國的道德人生調和起來,便代替了宗教的作用。

《中庸》上曾說:“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盡物之性,則可以讚天地之化育”。西方的現代文明,主要在科學上,但他們的科學隻求盡物性。中國自春秋戰國到漢、唐、宋、明各代,可說是注重求盡人之性。錢穆說中國文化是藝術性的,而西方則是科學性的。就連中醫,也偏藝術性,從人身生理學上發明演進。而西方醫學,則從人體物理學上發明演進。

我們的四大發明,都側重在藝術上的運用,火藥用作煙花,造紙印刷用以傳承詩文,指南針用作研究陰陽五行,藝術最終又服務於我們的生活,說到底,我們還是講求享受現實的人生的,這就是我們的信仰。

曆史注腳:

藝術之宋

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朝大力倡導文治而抑製武功,儒學複興,社會上彌漫尊師重教的風氣,政治也較開明廉潔,終宋一代沒有嚴重的宦官亂政和地方割據,兵變、民亂次數與規模在中國曆史上也相對較少。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曆史上文藝複興與經濟革命的也頗有人在。

四君子

明代畫家黃鳳池輯有《梅竹蘭菊四譜》,梅蘭竹菊從此被稱為“四君”,以標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文人高士,常借梅、蘭、竹、菊來表現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為自己品德的鑒戒,到宋代更為盛行。四君子的圖像多以窗花、屏風、扇葉、彩繪等形式出現,各種形式的四君子圖案紋樣,一直流傳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