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八卷穀部3(1 / 3)

第八卷穀部3

【釋名】又叫粢。[時珍說用黍、糯米加上粳米粉蒸成,形狀像凝膏。用糯米粉做成的糕叫粢。用米粉和豆末、糖、蜜一起蒸成的糕叫餌。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粳糕:養胃厚腸,益氣和中。粢糕:能益氣暖中,減少小便,使大便成形。

【發明】[時珍說粳米糕容易消化,糯米糕卻最難消化,能損害脾胃,有的形成積食,小孩尤其不能吃。

【釋名】又叫角黍,俗稱粽子。[時珍說古人用菰蘆葉裹上黍米煮熟即成粽子,尖角,像棕櫚樹的葉,所以取名叫粽,或者叫角黍。近年來多用糯米做成。現在習慣在農曆五月初五作為節日的禮物互相饋贈。有的說是為了祭祀屈原,人們做粽子投於江中來喂蛟龍。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農曆五月初五取粽子尖,作為治瘧疾的藥,效果好。

不具

【釋名】又叫撚頭、環餅、饊。[時珍說冬春季節可貯存幾個月,到寒食禁煙時當幹糧用,所以名叫不具。環餅,像耳環鐲子的形狀。饊,容易消散之意。

【集解】[時珍說用麵粉做成環狀,放在油鍋裏炸熟,名叫饊子,用來供奉菩薩。或用糯米粉和麵,加少許鹽,揉搓後撚成環釧的形狀,用油煎來吃。蘇東坡《不具詩》寫道: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氣味】味甘、鹹,性溫,無毒。

【主治】利大小便,能潤腸,溫中補氣。

蒸餅

【釋名】[時珍說餅,從並,把麵發酵並合並之意。有蒸餅、湯餅、胡餅、索餅、酥餅等種類,都是根據它們的形狀來命名的。

【集解】[時珍說用小麥做成的食品很多,隻是蒸餅出現得最早,它是由酵糟發酵而成。在餅中包上果肉、蔬菜、糖、蜂蜜等東西,是日常小吃佳品。

【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主治】能消積食,調養脾胃,溫中化滯,補益氣血,止出虛汗,利三焦,利尿。

【發明】[時珍說《愛竹談藪》上說,宋寧宗為郡王時,小便失常,一夜要解無數次。國醫茫然失措,不知怎麼辦,有人推薦孫琳給他治病。孫琳用蒸餅、大蒜、淡豆豉三種物品搗碎捏成丸子,叫宋寧宗用溫水服下三十丸,並說:“今天服三次,病應該減輕三分之一,明天也服三次,這樣堅持三天,病就除去了。”果然如此。宋寧宗便賜給他一千匹絹。有人問到這個傳說時,孫琳說:小兒為何尿床?這是尿道失禁,而蒸餅、大蒜、淡豆豉三種物品都能調理泌尿係統。

【釋名】又叫酒母。

【集解】[時珍說有用麥、用麵、用米來製作的,這都是造酒、醋所必須要的東西。都能消積化食,功效相差不大。造大小麥曲法:將大麥或者小麥連同皮,用井水淘幹淨,曬幹,在六月六日磨成麵,用淘麥的水和麵捏成塊,取楮葉包好掛在通風的地方,七十天後就可以了。造麵曲法:三伏天的時候,用五斤白麵,五升綠豆,用蓼汁煮爛,加上辣椒麵五兩,杏仁搗成泥十兩,和在一起,壓成餅後用楮葉包起來懸掛在通風的地方,等到它發黃時就可以了。造白曲法:將五斤麵,一鬥糯米粉,用水將麵、粉拌到微濕,篩過後壓成餅,用楮葉包好掛在通風的地方,五十天就做成了。造米曲法:將一鬥糯米粉,和上自然的蓼汁做成圓形的丸子,用楮葉包好掛在通風的地方,七十七天後曬幹收藏。以上各種曲用來造酒,酒性醇和,又能滋養脾胃,其他地方放入毒草而製成的酒,效果當然比不上。

小麥曲〔氣味〕味甘,性溫,無毒。〔主治〕消積食止痢疾,平胃氣,消痔瘡。可治小兒不消化,霍亂,心膈之間悶氣及積痰。除去煩熱,破結石,除腸胃阻塞,吃不下食物,落胎,並打死胎。解除河中魚的毒。

大麥曲〔氣味〕味甘,性溫,無毒。〔主治〕能消食和中,能催生,破血。方法是取五升大麥曲,用一鬥水煮沸三次,分五次服下。使胎兒順利生下,使母親身體健康。

【附方】1.米穀食積。炒曲末,以開水調服二錢。一天服三次。2.赤白痢。用曲熬粟米粥吃,每次一匙。一天吃四五次。3.酒毒下血。用曲一塊,包濕紙中,煨為末空心服二錢,米湯送下。極效。4.胎動不安。用生曲餅研為末,加水絞汁服三升。

紅曲

【集解】[時珍說紅曲在過去的《本草》中沒有記載,因為這種方法出自近代,也是一種奇妙的方法。這種方法是:用白粳米一擔五鬥,用水淘後浸泡一夜做飯。分為十五處,加入曲母三斤,搓揉均勻,放在一起,用布帛密封,等到發熱後就去掉布帛,將飯攤開,感覺溫度急劇下降時,再把它密封起來。第二天中午又分成三堆,過一個時辰後再分成五堆,再過一個時辰就把它合成一堆,再過一個時辰又分成十五堆,微熱時又合成一堆,這樣分幾次。到第三天,用大桶裝上剛打的井水,用竹籮裝曲母分作五六份,用井水將曲母蘸濕後合成一堆,像前麵的方法再做一次。到第四天,又像第三天那樣蘸水。如果曲母半沉半浮,再按照前麵的方法做一次,又蘸上水。如果曲母全部浮起來,紅曲就做成功了,取出來曬幹收藏好。米過了心的稱為生黃,放入酒和醃菜裏,鮮紅可愛。

【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拉痢疾。釀成酒可活血,治瘧疾、跌打損傷、婦女痛經,以及產後惡血不盡,將紅曲擂在酒中喝下去,很好。

【發明】[時珍說食物進入胃,受到來自中焦的濕熱熏蒸,使精氣受益,自然就變成紅色,並散布於髒腑經絡,這就是人體的氣血,自然造化的微妙之處。製作紅曲的人,用白米飯受到濕熱的悶蒸而變成紅色,就是本色,長久不會變,這就是人類善於觀察自然並能巧用。所以紅曲有治胃養血氣的功效,並同精氣相輔相成。

蘖米

【釋名】[弘景說這是由米作成蘖用來釀酒的,並不是其他米的名稱。

【集解】[時珍說凡是糧食都可以製作。有用粟、黍、穀、麥、豆等各種糧食,都經水浸泡發脹,等到發芽時曬幹去掉根須,取出其中的米,磨成粉吃,味道越甜美的,越能消食化積。

稻蘖又叫穀芽。〔氣味〕味甘,性溫,無毒。〔主治〕主暖脾開胃,下氣和中,消食化積。

粟蘖又叫粟芽。〔氣味〕味苦,性溫,無毒。〔主治〕主寒中下氣,除熱除煩,消積食開胃。研成末和上油脂敷在臉上,可使皮膚好看有光澤。

麥蘖又叫麥芽。〔氣味〕味鹹,性溫,無毒。〔主治〕主消食和中,破冷氣,去心腹脹滿,開胃,止腸胃炎,吃麥芽可除煩悶消積痰。破結石,能催生落胎。補脾胃虛弱,寬腸通氣,腹脹的可用麥芽來醫治。能幫助消化米、麵、各種水果引起的積食。

【附方】1.快膈進食。用麥蘖四兩,神曲二兩,白術、橘皮各一兩,共研為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人參湯送下。2.穀勞病(四肢無力,想睡,飯後精神更差)。有大麥蘖一升、椒一兩,一起炒過,加幹薑三兩,共搗為末,每服一匙,白開水送下。一天服三次。3.腹中虛冷,消化不良。有大麥蘖五升、小麥麵半斤、豉五合、杏仁二升,共熬至黃香,搗碎篩過,加糊做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開水送下。4.產後便秘。不宜妄服藥丸。宜用大麥芽炒黃為末。每服三錢,開水調下。與粥交替飲服。5.妊娠後欲去胎。用麥蘖一升、蜜一升,合服。又方:有大麥芽一升,加水三升煮至二升,分三次服,有特效。6.回乳(產婦無子食乳,乳不消散,令人發熱惡寒)。用大麥蘖二兩,炒為末。每服五錢,開水送下。

飴糖

【釋名】也稱餳。

【集解】[韓保升說糯米、粳米、秫、粟米、高粱都能熬造。[時珍說飴餳是用麥蘖或穀芽同各種米熬煎而成的。古人的零食大都為餳。

【氣味】味甘,性大溫,無毒。[時珍說凡是腹脹、嘔吐、便秘、齲齒、眼紅忌用,小兒消化不良也不要食用,因為飴糖生痰動火最厲害。甘屬土,所以患腎病要少吃甜的,甘傷腎,骨痛而齒落,都指的是這一類病。

【主治】主補虛,止渴去血,益氣力,止腸嗚咽痛。治吐血、消痰,潤肺止嗽,健脾胃補中。治療吐血打損淤血的人,將飴糖熬焦用酒服用,能下惡血。治療傷寒引起的咳嗽,將飴糖放在蔓菁、薤汁中煮沸,馬上服下去,效果很好。脾弱食欲不振的人食用少量的飴糖能和胃氣。也可用作配藥,解附子、草烏頭之毒。

【發明】[成無己說脾要緩,就趕快吃甜的去緩和,飴糖味甘可以緩中。[時珍說《集異記》中說,邢曹進是河朔這個地方的猛將,因為飛箭射中了眼睛,拔出了箭杆而箭頭卻留在了眼中,夾住箭頭往外拔卻拔不動,痛苦不堪等待著死。忽然夢見一個僧人叫他用米汁灌入眼中,就一定會好。他到處向人詢問,沒有一個人知曉其中道理。有一天,一個僧人前來化緣,這個僧人像夢中所見到的那個,於是邢曹進向僧人打聽其中的原因,僧人說,用餳塗在眼中就行了。按照這個辦法去治眼睛,又酸又痛,到了晚上,癢時,用力夾住箭頭一拔便拔出來了,眼睛立刻感到清涼,不久就完全好了。

【附方】1.老人煩渴。用大麥一升,加水七升煎至五升,再加入赤餳二合,渴即取飲。2.魚臍疔瘡(此瘡形如長弓,一端有準確出點,點上有孔,如魚臍)。用飴糖塗搽,如糖已幹,則燒灰塗搽。3.毒瘡,火燒傷。治方同上。

【釋名】[時珍說醬,從將。能夠製食物之毒,如將之平暴惡。

【集解】[時珍說麵醬有大麥、小麥、甜醬、麩醬等種類;豆醬有大豆、小豆、豌豆及豆油等種類。豆油法:用大豆三鬥,水煮爛,加麵二十四斤拌勻發酵成黃色。每十斤,加鹽八斤,井水四十斤,攪曬成油即可。大豆醬法:用黃豆一鬥,煮糜爛,搓揉如泥,用麥麵三鬥拌勻,在竹笆或蘆席上攤開發酵三晝夜,等到其熱如火,濕氣盡出,色黃如金時,將鹽十斤,井水四十斤一同放入缸內,在三伏天的烈日下暴曬,一月的時間味道就好了。小豆醬法:將豆磨碎,和麵罨黃,第二年又再將其磨細。每十斤加鹽五斤,用蠟水淹沒,然後曬出味道即可。豌豆醬法:將豌豆用水浸泡蒸軟,曬幹去皮。每一鬥,加小麥一鬥,磨麵和勻,蒸過罨黃曬幹。每十斤,加鹽五斤,水二十斤,曬出味道即可。麩醬法:用小麥麩蒸熱罨黃,曬幹磨碎。每十斤,加鹽三斤,熟水二十斤,曬出味道即可。甜麵醬:用小麥麵和勻切成片,蒸熟罨黃,再裝在簸箕中曬幹。每十斤,加鹽三斤,熟水二十斤,曬出味道即可。小麥麵醬:用生麵加水混勻,用布包好踏成餅罨黃,再曬鬆散。每十斤加入鹽五斤,水二十斤,曬出味道即可。大麥醬:用黑豆一鬥炒熟,將炒熟的黑豆用水浸半日,連水帶豆一同煮爛,再用大麥麵二十斤拌勻,篩出麵粉,用煮豆的水汁與篩下的麵粉和勻切成片,蒸熟罨黃,曬幹搗細,每一鬥加鹽二斤,井水八斤,曬成黑色,味道甜而水清時即可。麻滓醬:將麻枯餅搗爛蒸熟,加麵和勻罨黃,按照一般方法加鹽加水曬製而成,顏色味道都很好。

【氣味】味鹹,性冷,無毒。

【主治】除熱止煩,殺百藥及火毒,殺一切魚肉、菜蔬、蕈毒,並治蛇、蟲、蜂、蠍等毒。醬汁灌腸,治大便不通;灌於耳中,治飛蛾、蟲、蟻入耳。塗在狂犬咬傷及燙傷、燒傷還沒有成瘡的部位,很有療效。中砒毒的,調水服即可解除毒性。

【發明】[宗

說聖人無醬不吃東西,這是想用五味調和,使五髒舒暢,這也是養生的一個方麵。[時珍說沒有醬不吃東西,也是取醬有殺飲食百藥之毒的作用。醋

【釋名】又名酢、醯、苦酒。

【集解】[恭說醋有十幾種:米醋、麥醋、曲醋、糠醋、糟醋、餳醋、桃醋,以及葡萄、大棗等各種雜果醋,也很酸烈。[時珍說米醋:三伏天用倉米一鬥,淘淨蒸成飯,攤冷罨黃,再裝在簸箕中曬,用水淋幹淨。另外用倉米二鬥,蒸成飯,與曬幹淋淨的飯和勻裝入甕中,用水將其淹沒,密封後放置在溫暖處,二十一天就做成了。糯米醋:秋天,用糯米一鬥,淘洗後蒸飯,用六月六日造成的小麥曲與之和勻,再用水二鬥,放入甕中封釀,二十一天就可做成。粟米醋:用陳年粟米一鬥,淘浸七天,再蒸熟,入甕密封,早晚攪拌,七天就可釀成。小麥醋:將小麥用水浸三日,蒸熟罨黃入甕,水淹四十九天便可釀成。大麥醋:用大麥一鬥,水浸蒸飯罨黃,曬幹水淋,再用麥飯二鬥混勻,放進水中封好,二十一天就釀成了。餳醋:用餳十斤,水四十斤,和勻後放入甕中,此醋應在立夏後至處暑前這一段時間釀製。每天早晨太陽剛要升起時,用楊枝旋攪四五十轉,再用幹淨的布浸漬水封閉甕口,數日後加入糯米飯,趁熱放進一大盎,四十天後,味道甘酸香烈便釀成醋了。其他糟糠等都可釀醋,不再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