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九卷菜部1(1 / 3)

第九卷菜部1

[李時珍說草木中凡是可吃的都叫菜。有韭、薤、葵、蔥、藿五類。《素問》說,五穀為養,五菜為充。所以,五菜可以輔佐穀氣,疏通壅塞。古時候人們發現了穀物,把它們種植在庭院裏,以備荒年。我國初周定王《圖草木》中記載,可救濟生命的草木有四百餘種,被尊為《救荒本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也因五味而傷。若五味調和,則通髒腑,流氣血,柔筋正骨,密實腠理,生命便可以長久。菜之於人,補益非小,但五氣的良毒各不相同,五味食入後所去的髒腑又有偏勝,民生日用卻少有知道。所以搜可吃的草,凡一百零五種為菜部。

【釋名】又叫草鍾乳、起陽草。[頌說許慎《說文解字》中說,韭字很像其葉生長的形狀。隻要種一次便長期生長,所以稱為韭。一年可割三四次,隻要不傷到根,到冬天用土蓋起來,春天來臨又開始生長。

【集解】[時珍說韭菜,叢生,葉茂盛,韭葉顏色青翠。韭菜可以分根栽種,也可以撒子種植。葉子長到三寸長時就可以收割,如果要收種子就隻割一次。八月份開一叢叢的花,收取後醃藏作為菜,叫做長生韭。說的是割後又能長,久久不衰。九月份收種子,其種子呈黑色,形狀扁平,需放在通風的地方陰幹,不要放在潮濕的地方。北方人到冬天就把它的根移到地窖中,用馬屎蓋著,如果氣溫暖和就能生長。其葉可高達一尺左右,如果不見陽光,則韭葉色,稱為韭黃,富豪人家都將其列為佳肴。韭菜作為菜,可生吃或熟吃,可以醃製或貯藏,是最有益於身體的一種蔬菜。鄭玄說:政治清明則物性由陰轉陽,所以說蔥變成韭菜可證明蔥性冷而韭菜性溫。

【氣味】味辛、微酸澀,性溫,無毒。

【主治】主歸心,安撫五髒六腑,除胃中煩熱,對病人有益,可以長期吃。和鯽魚一同煮食,可治急性痢疾。根葉煮食,可以使肺氣充沛,補虛益陽,,令人能食,止腹中冷痛。搗汁服,可治胸部痙痛。還可解各種藥物的毒性,治療狂犬咬傷,毒蛇、蠍子、毒蟲咬傷,搗爛後,局部外敷,解其毒性。煮食,歸腎壯陽,止泄精,溫暖腰部膝部,炸熟,以鹽、醋調,空腹服十頓,治胸膈噎氣。搗汁服,治胸痹刺痛,吐出胸中惡血。除心腹陳寒痼冷和腹部包塊,可治吐血咳血、鼻血、尿血,及婦女月經失調,跌打損傷和呃噎病。將韭菜搗汁澄清,能消散胃內的淤血。

韭子〔主治〕主夢中遺精,便血。可暖和腰膝,驅除鬼氣附身,補肝髒及命門,治小便頻繁、遺尿,可治婦女白帶量過多。將其研成末,拌入白糖可治腹瀉;拌入紅糖則可治腹瀉便血。用陳米煮湯服下,有神效。

【附方】1.胸痹急痛(痛如錐刺,不能俯仰,自汗)。用生韭或根五斤,洗淨搗汁服。2.陰陽易病(男子因房事不慎,引起陰部腫大,小腹絞痛,頭重眼花)。用鼠屎十四粒、韭根一大把,同煮開,去渣,再煮開二次,溫服,得汗即愈,無汗可再服一劑。3.傷寒勞複(指傷寒病後,身體未複原而性交,引起舊病複發)。治方同上。4.喘息欲絕。取韭汁一升飲下。5.盜汗。用韭根四十九根,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下。6.消渴。有韭苗或炒或做湯。日食三五兩,可加醬,但不可加鹽。吃至十斤即見效。過了清明節,不宜此方。7.痢疾。多吃韭菜,作湯,煮粥,炒吃都行。8.赤白帶下。用韭根搗汁,加童便露一夜,空腹溫服。9.瘡癬。用大韭根炒存性。搗為末。調豬油塗搽。10.刀傷出血。用韭汁拌風化石灰,曬幹,研為末,敷瘡上。11.漆瘡作癢。用韭葉搗爛敷上。12.耳出汁。用韭汁滴耳中,一天三次。13.食物中毒。用生韭汁服數升可解。

山韭

【釋名】也稱蒮、韱。

【集解】[頌說山中多有生長,但人們一般不認識。它的特性與家韭相同,但根是白的,葉子像燈心苗。[時珍說金幼孜《北征錄》一書說:北方雲台戍邊的地方,多長有野韭菜和沙蔥,人們采來吃的就是山韭。還有生長在水邊的其葉像韭菜而比韭菜葉細長的野生韭菜,也可以吃。如此看來,野韭菜又有山韭和水韭兩種,氣味或許相差不大。

【氣味】味鹹澀,性寒,無毒。

【主治】主大小便頻繁,除煩熱,滋

【發明】[時珍說韭是補腎的菜,患腎病的人適宜吃。陳直《奉親養老書》載,韭菜羹能治老人脾胃虛弱,飲食減退。用韭菜四兩,鯽魚肉五兩,煮成羹,調入調料服下並少吃麵食。每隔三五天煮一次,據說後魏孝文帝所種。味辛,性溫,無毒。主治腹脹、腹瀉和腸炎。有溫暖中焦調補脾胃的作用。

和事草、鹿胎。

【集解】[保升說蔥共有四種:冬蔥也就是凍蔥,夏衰冬盛,莖和葉非常柔軟美麗,泰山以南,長江以北的地方多有種植;漢蔥莖厚實堅硬,而味道很淡,一到冬天葉子便枯萎;胡蔥的莖和葉子粗短,根似金燈;蔥生長在山穀中。還有一種樓蔥,和冬蔥是一類的,也叫龍爪蔥,每根莖上長出枝丫,像龍爪的形狀。[時珍說冬蔥又叫太官蔥,因為它的莖柔軟細弱而且有香味,可以過冬,適宜太官拿去上供。漢蔥又叫木蔥,因其形狀很粗又很堅硬而得名。冬蔥不結子。漢蔥春末開花,成一叢叢的,花呈青白色。它結的子呈黑色,有皺紋,呈三瓣的形狀。收取後陰幹,不要放在潮濕的地方,可栽苗也可撒種。

蔥莖白〔氣味〕味辛,性平,無毒。〔主治〕煮湯,可治傷寒的寒熱,消除中風後麵部和眼睛浮腫。藥性入手太陰肺經,能發汗;又入足陽明胃經,可治傷寒骨肉疼痛、咽喉麻痹腫痛不通,並可以安胎。使用於眼睛,可清睛明目,除肝髒中的邪氣,通利中焦,調五髒,解各種藥物的藥毒,通大小腸,治療腹瀉引起的抽筋以及奔豚氣、腳氣、心腹絞痛,眼睛發花,心煩悶。另可通關節,止鼻孔流血,利大小便。治腹瀉不止和便中帶血。能達標和裏,除去風濕,治全身疼痛麻木,治膽道蛔蟲,能止住大人虛脫,腹痛難忍,及小孩腸絞痛,婦女妊娠期便血,還可以促使乳汁分泌,消散乳腺炎症和耳鳴症狀。局部外敷可治狂犬咬傷,製止蚯蚓之毒。解一切魚和肉的毒。〔發明〕生蔥不能同蜂蜜一起吃,多食則對人體有害。

葉〔主治〕煨爛研碎,敷在外傷化膿的部位,加鹽研成細末,敷在被毒蛇、毒蟲咬傷的部位或箭傷的部位,有除毒作用。還可以治療下肢水腫,利於滋養五髒,益精明目,發散黃疸病。

汁〔氣味〕味辛,性溫、滑,無毒。〔主治〕喝蔥汁可治便血,可解藜蘆和桂皮之毒。又可以散淤血,止流血、疼痛及頭痛耳聾。能將玉溶化為水,也能溶解五種石頭,是仙方常用的方法。

須〔主治〕主通氣,治飲食過飽和房事過度,治血滲入大腸、大便帶血、痢疾和痔瘡。將蔥須研成末,每次服二錢,用溫酒送下。

花〔主治〕心脾如刀割般的疼痛,同吳茱萸一起煎水服下,有效。

實〔氣味〕味辛,性大溫,無毒。〔主治〕使眼睛明亮,補中氣不足,能溫中益精,養肺,養發。

【附方】1.感冒風寒。用蔥白一把、淡豆豉半合,泡湯服,取汗。2.傷寒頭痛。用連須蔥白半斤、生薑二兩,水煮,溫服。3.風濕身痛。用生蔥搗爛,加香油幾點,水煎,調川芎、鬱金末各一錢服。引吐為好。4.動胎。有蔥白煮濃汁飲下,胎未死即安穩,胎已死即產出。無效再服。藥中加川芎亦可。5.脫陽危症(大吐大泄之後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在性交後小腹腎痛,外陰退縮,冷汗厥逆)。先以蔥白炒熱熨臍,後以蔥白三七根搗爛,酒煮灌服,陽氣即回。6.突然心痛,牙關緊閉。用老蔥白五根,去皮須,搗成膏,以匙送入喉中,再灌入麻油四兩,但得下咽即可漸愈。7.霍亂煩躁。用蔥白二十根、大棗二十枚,水三升煎成二升,分次服。8.蛔蟲引起心痛。用蔥莖白二寸、鉛粉二錢,搗成丸服下即愈。蔥能通氣粉能殺蟲。9.小便閉脹。用蔥白三斤,銼細,炒過,分包兩個布袋中,交替熨小腹,氣透即通。10.大小便閉。用蔥白搗爛,調醋封小腹上,同時在封藥處灸七壯。11.腫毒尿閉,小便不通。用蔥切,入麻油,煎至黑色,去蔥取油,隨時塗腫處。12.陰囊腫痛。用蔥白、乳香搗塗,即時痛止腫消。又方:煨蔥,加一點鹽,搗成泥,塗腫處。13.小便溺血。用蔥白一把、鬱金一兩,加水一升煎至二合,溫服。一天服三次。14.腸痔有血。用蔥白三斤煮湯熏洗,立效。15.癰疽腫硬。用米粉四兩、蔥白一兩,同炒黑,研為末,調醋敷貼,藥幹即換,以腫消為度。16.刀傷淤血在腹中。用大蔥白二十枚、麻子三升,搗碎,加水九升煮取一升半,一次服,吐出膿血即愈。如未痊愈,可再次服藥。17.跌打損傷。用蔥白連葉煨熱,搗爛敷傷處。藥冷即換。18.火焰丹毒。用生蔥汁敷塗。19.喉中腫塞。氣不通暢,用蔥須陰幹,研為末。每用二錢,加膽礬末一錢,和勻。取二三分入喉中。

【釋名】又叫山蔥。

【集解】[時珍說山蔥生長在山穀中,莖細而葉大,吃起來比一般的山蔥香,也就是野蔥,山坡平地上都有生長。生長在沙地中的叫沙蔥;生長在水澤地裏的叫水蔥。山蔥開白花,結的果實像小蔥頭一樣大。佛門出家人把山蔥當作五種葷辛菜之一。

【氣味】味辛,性微溫,無毒。

【主治】能除邪氣惡毒。長期食用可以強智益膽氣,將山蔥煮水浸泡或搗碎外敷局部。主治各種山中毒物刺傷,山中溪水的沙虱,及箭傷等毒。

子〔主治〕治泄精。

胡蔥

【釋名】也叫蒜蔥、回回蔥。[時珍說因為它的種子來自胡地,故名。

【集解】[誌說形狀像大蒜,是人工種植的,不像山蔥是野生的。八月間撒種,五月份收獲。[時珍說葉子像蔥而根像蒜,它的氣味難聞。江西有種水晶蔥,長有蒜樣的根蔥樣的葉,大概也是其中的一種吧。

【氣味】味辛,性溫,無毒。[詵說長期食用會傷害神經損傷記性,令人健忘,眼睛昏花,血脈不通,引發頑固性疾病。

【主治】主溫中月下氣,消除積食使人食欲增加,並可殺蟲,利五髒氣不足。治療腫毒。

子〔主治〕治中各種肉毒,吐血不止,麵黃肌瘦的人,用胡蔥子加一升水煮至半升後,冷後服下。

火蔥(薤)

【釋名】又叫藠子、蓧子、薤、菜芝、鴻薈。

【集解】[時珍說八月栽種根,正月分苗移植,適宜在土壤肥沃的地裏栽種。一根多莖,葉長得茂盛而根長得很大,其葉形狀像韭菜,但是韭菜葉中間是實心而形狀是扁的,有劍脊;薤葉則是中空的,像小蔥的葉子但又有棱,氣味也像蔥。二月開紫白色的細花,根像小蒜,一根有幾顆,長在一起互相依存。五月趁葉子還是青的時候可以挖出,否則根肉不飽滿。它的根可用來煮食、醃製和醋泡。《內則》說,將蔥、薤實切碎混雜在一起。白樂天有詩寫道:酥暖薤白酒,謂以酥炒薤,白投酒中也。有一種水晶蔥,長著蔥子的葉,蒜的根,與薤實相似,但氣味不臭,大概也是其中的一種吧。又有一種野薤實,俗名天薤,長在麥地裏,其葉像薤實的葉子但比薤實的葉子小,帶有辛味,也可以吃。但不能多吃,也就是《爾雅》一書中記載的山薤。

薤白

【氣味】味辛、苦,性溫,滑,無毒。

【主治】主金瘡潰爛。輕身,不饑耐老。強筋骨,除寒熱,去水氣,溫暖中焦散結氣,利於病人。薤白搗碎塗瘡,治各種瘡中風寒,水氣腫痛。煮來食用,可耐寒調中補氣不足,治慢性腹瀉,令人健壯,壯陽恢複元氣。另可散血通氣,治胸部針刺一樣疼痛,並安胎,利於產婦。還可治婦女白帶含血,骨刺卡咽喉,吃薤白後刺即吞下。薤有紅色、白色兩種,白的能滋補,紅的能治療金瘡。同蜂蜜一起搗碎塗在燙傷、燒傷的患處,見效很快。

【附方】1.胸痹(胸痛徹心,喘咳氣短,喉中燥癢,寸脈沉遲,關脈弦數)。用栝樓實一枚、薤白半斤,加白酒七升煮成二升,分二次服。此方名“栝樓薤白湯”。又方:薤白四兩,半夏一合,枳實半兩,生薑一兩,栝樓實半枚,切細,加醋煎服。2.奔豚氣痛。用薤白搗汁飲服。3.赤白痢。用薤白一把,同米煮粥吃。

4.產後痢。多煮吃薤白,與羊腎同炒吃更好。5.胎動。用薤白一升、當歸四兩,加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次服。6.疥瘡痛癢。煮薤葉,搗爛後塗患處。7.咽喉腫痛。用薤根加醋,搗爛敷腫處。

小蒜

【釋名】又叫蒜、茆蒜、葷菜。[時珍說中原地區當初隻有這種蒜,後來因為漢人從西域帶回葫蒜,於是叫原來的蒜為小蒜以示區別。蒜是五種葷辛之一。五葷也就是五辛,是說其產生的味能令人煩躁不安,心神混亂。煉藥的人以小蒜、大蒜、韭菜、芸薹、胡荽為五葷;道家則以韭、薤、蒜、芸薹、胡荽為五葷;佛家則以大蒜、小蒜、興渠、慈蔥、山蔥為五葷。興渠,也就是阿魏。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是辛熏的東西,吃生的則更加令人煩躁,熟食發淫,能損人的精神意誌,所以少[時珍說家標有兩種:其根和莖都較小,的少較辣的叫蒜,也就是小蒜;其根和莖都大而且瓣數多的,味辛而帶甜的是葫蒜,也就是大蒜。依照《爾雅正義》上說:黃帝登嵩山,中了蕕芋之毒,快要死時,嚼食蒜才解了毒,於是開始收藏種植蒜。蒜還用以驅除腥膻和蟲魚之毒。

【氣味】味辛,性溫,有小毒。

【主治】益脾腎,止霍亂吐瀉,解腹中不安,消積食,溫中調胃,除邪痹和毒氣,下氣,治各種蟲毒,敷在蛇蟲咬傷處和沙虱瘡上,有很好的效果。

〔發明〕[時珍說據傳說李道念患病已經有五年,太守褚澄給他診斷說:不發冷不發熱,應該是吃雞肉過多的原因,就取蒜一升煮來吃,隨痰吐出一物,看起來像隻小雞,翅膀和足都有。褚澄說,還沒吐完。再吐,一共吐出十二隻。華佗看見一個人鯁住吃不下食物,就叫店家取大蒜榨出兩升汁叫病人喝下,立即吐出一條像蛇一樣的蟲,病人把蟲掛在車上,去拜謝華佗,看見牆壁北麵掛著數十條像蛇一樣的蟲,才知道他的神奇。還有《奇疾方》一書說,人頭上、臉上有火光,別人的手靠近就像有火在燒烤,這是中了蠱毒。取大蒜榨汁半兩,和著酒服下,即吐出像蛇一樣的東西。由此看來,大蒜是治中毒的重要藥物,現在很少有人知道這一點。

葉〔主治〕心煩痛,解各種毒,治小兒發紅疹。

【附方】1.時氣溫病(初起頭痛壯熱,脈大)。用小蒜一升搗汁三合,一次服下。不愈,可再服一次。2.幹霍亂(不得吐瀉)。用小蒜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次服下。3.長年心痛。用小蒜煮成濃汁,勿沾鹽,飽食,有效。4.瘧疾。用小蒜不定量,研為泥,加黃丹少許,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送下。5.惡核腫結。用小蒜、吳茱萸等分,搗爛敷患處。6.小兒白禿(頭上團團白色)。用蒜切細每日擦患處。7.蛇蠍螫人。用小蒜搗汁內服,外以蒜渣敷傷處。

山蒜

【釋名】也稱蒚、澤蒜。

【集解】[時珍說山蒜、澤蒜、石蒜都是同一種東西,隻是分別生長在山中、沼澤中、石頭之間等不同的地方。人們栽種小蒜,開始是用這三種蒜移栽,所以還有澤蒜的說法。現在京口地區分布得較廣,那裏有座蒜山,就是產蒜的。山蒜不隻是江南才有。

【氣味】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主積塊和婦女的血瘕,用苦酒磨細後服下,效果很好。

大蒜

【釋名】也稱葫、葷菜。[弘景說現在的人稱葫為大蒜,稱蒜為小蒜,因其氣味相似。張騫出使西域,大蒜、胡荽才開始傳入中原。而小蒜是中原本地所產,大蒜來自胡地,因而叫葫。

【集解】[時珍說大、小兩種蒜,都在八月下種,春天吃蒜苗,夏初則吃蒜薹,五月份則吃其根,秋季收種。北方人沒有一天不吃蒜。

【氣味】味辛,性溫,有毒。

【主治】主歸五髒,可散癰腫毒瘡,除去風邪,消除毒氣。又可下氣消積食,化腐肉。去除風濕,破冷氣,消腹部包塊,扶正祛邪,通氣溫補,治療毒瘡、癬等病症。另有強健脾胃,治腎氣,止霍亂吐瀉引起的抽筋和腹痛,驅除邪氣和瘟疫,治療瘧疾引起的抽風和寒冷。敷傷風冷痛,治毒瘡、蛇蟲之毒,溪砂毒、沙虱毒。如果是用熟醋浸泡多年的大蒜更好。將大蒜搗爛用溫水服下,可治療因中暑導致的昏迷不醒。搗碎貼於足心,可醫治鼻孔流血不止。用大蒜和豆豉丸服下,可治大便突然猛烈出血,使小便暢通。將大蒜搗出汁水後喝下,可醫治吐血和心絞痛。煮出汁水喝下,可治療角弓反張之症。和鯽魚一起做成丸子吃,可治胸悶脹滿。和蛤粉一大蒜起做成丸子吃,可消水腫。同黃丹丸一起吃,可治痢疾和孕痢。同乳香丸一起吃,可治腹痛。搗成膏敷在肚臍上,就能通達下焦消水,利於大小便排泄。貼於足心,治急性腹瀉,止鼻孔出血。放入肛門中,能使幽門通暢,治療關格不通。

【發明】[時珍說大蒜的氣和,能通五髒六腑,使眼耳鼻口七竅暢達,可驅除寒濕和辟邪惡,消癰腫,助消化,這就是大蒜的功效。

因此,王禎稱大蒜是:久放味道不變,可以用來繁殖栽種,也可用來貯存,能化臭腐為神奇,是調味佳品,可代替醋醬調料。旅途上帶上它,則發炎、抽風、疾病、風雨都無妨,食糖脂中毒也不會有所妨礙。夏季吃後可解除暑氣。北方人吃肉麵尤其不能缺少。這是《食經》上的上等品,日常用處很多。由於不了解其辛味能散氣,其熱能助火,因而有可能損傷肺和眼睛,導致神態昏迷錯亂,應引起重視。曾經有一個婦女,流血一天一夜不停,百治無效。李時珍叫她用大蒜敷在足心上,血馬上停止,真是一種奇妙的方法。葉石林在《避暑錄》中說,有一個仆人在夏天騎馬奔跑,忽然倒在地上將要斷氣。同行的王相叫人用大蒜和路上的熱土各一把放在一起研碎,用一杯剛打來的井水調和取其汁水,扳開牙齒灌進他嘴裏,不一會就蘇醒過來了。相傳徐州府,忽有書記載此方,人們都以為是神仙為拯救世人而傳下來的。[藏器說昔日有個臍腹部及脅肋長硬條塊的病人,夢見神仙教他每天吃三顆大蒜。開始服就致使頭暈嘔吐,下身如有火燒。後來又有人教他用大蒜數顆,連皮一起截去兩頭後吞下,叫做內灸,果然有很好的效果。[頌說李絳在《兵部手集方》中說,毒瘡腫毒導致疼痛呻吟,不能睡臥,神誌不清的,用獨蒜兩顆搗爛,和上麻油後,厚厚敷在瘡上,幹後便更換再敷。多次用此方法救人,沒有不靈驗的。盧坦侍郎肩上長瘡,撕心脹痛,采用這種方法便治愈了。還有李卜射後腦長瘡很久不愈,盧坦侍郎給他介紹了這種方法也醫治好了。還有葛洪在《肘後方》一書中說:凡是背上瘡腫,可用獨蒜橫切一分厚,貼在腫頭上,用梧桐子大的艾灸大蒜一百次,不知不覺紅腫漸漸消退,多灸一會更好,不要太燙,如果覺得疼痛就拿開,蒜焦了就換一塊,不要損傷到皮。葛洪曾經苦於小腹下患有一大腫塊,用此法灸後也治愈了。凡用此法灸治病人,沒有不效的。還有南京江寧府紫極宮的刻石,記有這樣一段:凡是背上的惡瘡毒瘡腫塊剛起時,都可以灸,不計次數。隻要患處痛的灸至不痛,患處不痛的灸至非常痛為止。疣瘡之類的病灸後也會結痂自行脫落,其效如神。這才知道書中所說的並無虛假,隻是人們不能詳盡地懂得它的意思,因而不能大量地運用它來治病。[時珍說李迅的《論蒜錢灸法》一書中說:對於治紅腫毒瘡的,用蒜灸勝過用藥。因病是熱毒,上下不通,所以必須使毒氣發泄出去後,瘡腫才會散解。凡毒瘡初發一天之內,便將大獨蒜切小像銅錢那麼厚,貼在瘡上用香艾灸,灸三次換一片蒜,大概以一百次為一療程。此法一使瘡不增大,二使裏麵的肉不壞,三使瘡口容易長好,一舉三得。但如果瘡已發至頭和頸部,切不可用這種方法,怕引起毒氣上升,帶來更大的災難。還有史源記載的蒜灸功效:母親背胛發癢,有紅暈半寸大,中間有黍粒大小的白粒,用蒜灸一十四次,紅暈即消。到了晚上,有紅水流出長二寸,全家人都歸咎於蒜灸。請外科醫生用藥膏包住,結果每天擴大一圈紅暈,二十二天後,直徑約六七寸,痛楚不堪,聽說有個尼姑得過這種病,用蒜灸就治愈了。我趕快去詢問,尼姑說:開始時昏迷不知人事,但聽說範奉議坐守灸了八百多次方才蘇醒,大約用去一篩艾。我馬上回來,用銀杏大小的艾香灸了十幾次,竟然沒有知覺;於是灸四周紅腫處,感覺到痛。每一次灸後紅暈收縮,灸三十多次,紅暈消退了。因為蒜灸已晚而肉已壞,所以不感覺到疼痛,一直等灸到好肉才感覺到疼痛。到晚上滿背如火灼,瘡高高地突起而且發熱,但能安寢。到第二天清早像蓋了個碗在上麵,有三四寸高,有百多個小孔,顏色發黑,調理一段時間後就好了。高高突起是毒氣向外排出,有很多小孔是毒氣不再聚積,顏色呈黑色,是皮肉壞了。如果不用艾草將毒氣逼入壞肉之中,那麼毒氣就會逼入五髒而危及生命。庸醫用性涼消火散熱的藥敷在瘡上,豈可相信呢?

【附方】1.背瘡。用大蒜十個、淡豉半合、乳香一錢,研細。瘡上先鋪濕紙,紙上鋪藥一層,厚約二分。艾灸百壯左右,痛灸至癢,癢灸至痛。2.大小便不通。用獨蒜燒熟。去皮,棉裹,乘熱放在下部,自通。3.水腫。用大蒜、田螺、車前子等分,熬膏,攤貼臍中,水從小便排出。數日即愈。4.突然泄痢。有大蒜搗貼兩足心,也可貼臍中。5.噤口痢。治方同上。6.腸毒下血。用獨蒜煨過。搗爛和黃連末做成丸子。每日用米湯送服。7.喘息氣塞。用獨蒜頭二枚,削去兩頭,塞鼻中。左患塞右,右患塞左。待口中有膿血出,立效。8.喉痹。用大蒜塞耳鼻中。一天換兩次。9.牙痛。用獨蒜煨熟,切小,熨痛處。10.產後中風,角弓反張,不語。用大蒜三十瓣,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灌下即蘇。11.鼻淵。用大蒜切片貼足心。12.婦發陰腫作癢。作蒜湯洗,見效為止。13.蜈蠍螫傷。用獨蒜抹塗即愈。14.腳肚轉筋。用大蒜擦足心,令熱即安。同時以冷水送食瓣。15.食蟹中毒。用幹蒜煮汁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