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玄幻 武俠 都市 曆史 科幻 遊戲 女生 其他
首頁

第九卷菜部1(2 / 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油菜(芸薹)

【釋名】又名芸薹、寒菜、胡菜、薹菜、薹芥。

【集解】[時珍說九十月間播種,長出來的葉子形狀顏色有點像白菜。冬、春兩季可以采它的薹心當菜吃,但到三月就老了不能再吃。油菜開黃色的小花,花有四瓣,像芥花。結莢收子,其子也像芥子,呈灰赤色。炒過後榨油,油為黃色,點燈照明較亮,吃起來不如麻油味美。現在因此油有利可圖,所以種的人也很多了。

莖葉〔氣味〕味辛,性溫,無毒。〔主治〕治丹毒,乳房腫塊,破腹內瘕塊結血。治產後貧血及淤血。煮來吃治腰腳麻木。搗葉敷塗女人乳房腫塊。治瘭瘡、豌豆瘡,散血消腫,伏蓬砂。[藏器說芸薹破血,產婦宜食。[思邈說貞觀七年三月,我在內江縣因飲酒過量,到夜間感覺四肢骨肉疼痛,次日清晨頭痛,額角上發丹如彈丸,腫痛,到中午腫得厲害,眼睛都不能睜開。再過一天幾乎會死。我想到本草所載芸薹可治丹毒,於是取芸薹葉搗爛來敷,馬上就消了紅腫,靈驗如神。也可以搗汁來服用。

子〔氣味〕味辛,性溫,無毒。〔主治〕主男子夢中遺精,與鬼交合。取它的油敷頭,會讓頭發長黑。通滯血,破冷氣,消腫散結,治難產,產後心腹部各種疾病,赤丹熱腫,金瘡血痔。[時珍說《婦人方》中《治產難歌》說,黃金花結粟米實,細研酒下十五粒。靈丹功效妙如神,難產之時能救急。

【附方】1.赤火丹毒。用芸薹葉搗爛敷塗。2.天火熱瘡(初起如痱,漸如水泡,似火燒瘡,赤色)。用芸薹葉搗汁。調大黃、芒硝、生鐵衣等分,塗瘡上。

3.風熱腫毒。用芸薹苗葉根、蔓菁根各三兩,研為末。以雞蛋清調和貼上,即可消腫。無蔓菁,用商陸根代,甚有效。4.瘭疽(生在手足肩背等處,累累如赤豆,剝之則汁出)。用芸薹葉煮汁服一升,並吃幹熟油菜數頓,少加鹽醬。病在冬日,則用芸薹子研水服。5.血痢腹痛。用芸薹葉搗汁二合,加蜜一合,溫服。6.腸風下血。治方同上。另方:用芸薹子(生)、甘草(炙)研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服。7.產後血暈。用芸薹子、生地黃,等分為末。每服三錢,加薑七片,酒、水各半碗,童便半碗,一起煎至七成,溫服即蘇。8.熱癤腫毒。用芸薹子、狗頭骨,等分為末,調醋敷塗。9.傷損接骨。用芸薹子一兩、小黃米(炒)二合、龍骨少許,共研為末,加醋調成膏,攤紙上貼患處。10.湯火傷。用菜子油調蚯蚓屎塗搽。11.產後血結衝心刺痛。用芸薹子(炒)、當歸、桂心、赤芍藥等分。每以酒送服二錢,趕下惡物。12.風熱牙痛。用芸薹子、白芥子、茴香,等分為末,吹鼻中。右側痛,吹左;左側痛,吹右。

白菜

【釋名】也稱菘。

【集解】[時珍說菘菜有兩種:一種莖圓厚,微青;一種莖扁薄,白色。它們的葉子都是淡青白色。在燕、趙、遼陽、揚州這些地方所種的菘菜是最大最肥厚的,一棵有十多斤重。南方的白菜在菜地過冬,北方的白菜大多放入窖裏儲藏過冬。燕京種菜的人還把馬糞放入地窖培植菘菜,不讓它見風和太陽,因而長出來的苗葉都是嫩黃色的,種栽培法大概也是效仿韭黃的栽培法。菘菜子像芸薹子灰黑,八月以後下種。第二年二月開黃花,像芥花,四瓣。三月結角,也像芥角。這種菜作醃菜最好。

莖、葉〔氣味〕味甘,性溫,無毒。〔主治〕利腸胃,除胸中堵塞煩悶,解酒後口渴。消食下氣,治瘴瘧,止熱邪咳嗽,冬天的白菜汁更好,可和中,利大小便。

子〔氣味〕味甘,性平,無毒。〔主治〕榨油,塗在頭上可利於長頭發,塗在刀劍上,刀劍不生鏽。

【釋名】也叫芥菜。

【集解】[時珍說芥菜有數種:青芥,又叫刺芥,樣子像白菜,菜葉上有柔毛。有大芥,也叫皺葉芥,葉子大並且有皺紋,顏色尤其深綠,味比青芥更辛辣。有馬芥,葉子像青芥葉。有花芥,葉子邊緣多呈鋸齒狀,像蘿卜纓。有紫芥,莖葉都是紫色,像紫蘇。有石芥,莖稈低小。它們都在八九月下種。冬季吃的芥菜,俗稱臘菜;春季吃的芥菜俗稱春菜;四月間吃的芥菜,稱為夏芥。芥菜中心長出的嫩薹,稱為芥藍,煮來吃,味美香脆可口。芥菜三月開花,其花黃色,開四次。結的莢一二寸長。芥菜子有蘇子般大,然而它的顏色呈紫色,味辛辣,研細成末,用水泡過之後就是芥醬,用來調佐肉吃,辛香可口。劉恂在《嶺南異物誌》中說,南方的芥菜有五、六尺高,其子大得像雞蛋。這又是一種不同的芥菜。

莖、葉〔氣味〕味辛,性溫,無毒。[詵說葉子大的好,葉子小且有毛的對人有害。[寧原說有瘡瘍、痔疾、便血的人忌食。[思邈說芥菜和兔肉一起吃,會得惡病。同鯽魚一起吃,會發水腫。〔主治〕主通鼻,除腎髒經絡邪氣,利九竅,明耳目,安中。常吃溫中。止咳嗽上氣,除寒冷氣。去頭痛,通肺消痰,利膈開胃。〔發明〕[時珍說芥菜性辛熱且散氣,所以能夠通肺開胃,利氣消痰。但如果長期吃就容易積溫成熱,辛散太盛,耗人真元,肝髒受損,使人頭昏目暈,引發瘡、痔。而《別錄》書中說芥菜能使人耳聰目明,這大概是隻知道暫時的效果,而不知道久食積熱的危害。《素問》中說,辛使人散氣,氣虛的人不可多吃辛物,吃多了使人經脈拘急,爪甲枯槁。陸佃說,望梅生津,吃芥掉淚,這是外因引發的;羨慕而流涎,羞愧而出汗,則是由內因引發的。

子〔氣味〕味辛,性熱,無毒。〔主治〕主通鼻,去一切邪惡疰氣,咽喉腫痛。治疰氣發無定處,及被毒箭傷,做成藥丸或搗為末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傷風受寒引起的胸腹腰痛、口噤,消散癰腫淤血。芥子的功用與芥菜相同。它的味辛,能散發,利九竅,通經絡,治口噤、耳聾、鼻出血的病症;又能消淤血、癰腫、痛痹的邪氣。〔發明〕[時珍說性熱而且溫中,因而又能利氣化痰,治咳止吐,主胸腹各種病痛。白色的芥子更加辛烈,治病尤其好。

【附方】1.漆瘡瘙癢。用芥菜煎湯洗患處。2.傷寒無汗。用水調芥子末填入肚臍內,然後用熱物隔著衣服熨肚臍處,直至出汗為止。3.身體麻木。芥菜子末,加醋調和後,塗抹在身體麻木的地方。4.牙齦潰爛。把芥菜稈燒存性,研細為末,頻敷患處就可治愈。5.咽喉腫痛。用芥菜子末加水調和後,敷咽喉部,等到藥幹了又換。又方:將芥菜子研細成末,調醋取汁,點入喉內。等到喉內有響聲,再用陳麻稈點燃,燒煙吸入咽喉,立刻見效。6.夜盲。用紫芥菜子炒黑研成末,用羊肝一具分作八服。每服用芥子末三錢撚在羊肝上,再用竹筍皮裹好,煮熟冷卻後服用,並用煮它的水送下。7.婦人閉經,臍腹痛,腰腿沉重,寒熱往來。用芥菜子二兩,研成末。每次用二錢,空腹用酒送下。8.陰證傷寒引發,腹痛嘔逆。用芥菜子研成末,加水調和後貼在肚臍上。9.熱毒瘰病。用芥製成末加醋調和後,貼患處。

【釋名】又名胡芥、蜀芥。[時珍說白芥種子來源於胡戎,盛產於蜀,故有胡芥、蜀芥之名。

【集解】[時珍說白芥到處都可以栽種,但是知道栽種白芥的人卻很少。白芥一般八九月下種,初冬時可以吃,到次年春末莖長到二三尺高,葉呈青白色,莖容易拔起且中心是空的,性脆,最怕狂風大雪,必須謹慎保護它,才能避免被折損。它三月開黃花,氣味芳香馥鬱。結的角像芥角,其子大如粱米,黃白色。還有一種白芥,莖粗並且中心是實的,特別高,其子也很大。這種菜雖然是屬於芥類,但它大大有別於其他的芥子。

莖葉〔氣味〕味辛,性溫,無毒。〔主治〕主冷氣,安五髒,它的功用與芥菜相同。

子〔氣味〕味辛,性溫,無毒。〔主治〕主發汗,治胸膈痰冷,氣息急促,麵目黃赤。將它研成末,加醋調和後敷可治毒箭傷。用熨的方法可除惡氣風毒腫膿,四肢疼痛。用它燒煙和服用,能避邪魅。還可放入宅中起鎮邪的作用。對患咳嗽不止、胸脹氣喘且多唾的人,每次溫酒吞下七粒。它還能利氣化痰,除寒暖中,消腫止痛,治咳嗽翻胃,下肢麻木,筋、骨、腰各種痛。

【附方】1.反胃上氣。用白芥子末一、二錢,酒衝服。2.熱痰煩暈。用白芥子、大戟、甘遂、芒硝、朱砂,等分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此方名“白芥丸”。3.腹冷氣起。用白芥子一升,微炒,研為末,加開水沁過的蒸餅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薑湯送下十丸,甚效。4.腫毒初起。用白芥子末,加醋調塗。

蕪菁

【釋名】又名蔓菁、九英菘、諸葛菜。

【集解】[頌說南北方都有,北方尤其多,一年四季常生。春天吃苗,夏天吃葉心,心也稱為薹子,秋天可以吃它的莖,冬天吃根。[時珍說《別錄》中認為蕪菁、蘆菔是一種植物,於是導致眾說紛紜。有的認為二物是一種,有的認為二物全然有別,有的認為生在南方的是蘆菔,生在北方的是蔓菁,見解迥然不同。如今考察二物,它們在根、葉、花、根長而白,味辛、苦,其莖粗,葉大而厚。夏初起薹,開黃花,花開四次與芥菜一樣。它的子均勻且圓,像芥菜子一樣呈紫赤色。而蘆菔是菘屬,其根圓,也有長的,有紅白兩種顏色。它的味辛辣帶甜,不是很大而且葉麵粗糙,也有花、葉。夏初起薹,開淡紫色的花。結的角像蟲一樣,腹部大尾部尖。它的子像葫蘆子,大小不均且不圓,呈黃赤色。像這樣來區分,自然十分明白了。蔓菁如果是六月下種,它的根大但葉焦;如果八月下種,它的葉美但根小;惟有七月初下種,它的根和葉都好。如今燕京人用瓶來醃藏它,稱之為閉甕菜。

根葉〔氣味〕味苦,性溫,無毒。〔主治〕主利五髒,輕身益氣。經常吃通中焦,令人健壯。消食,下氣治嗽,清熱解渴,去胸腹冷痛,以及熱毒風腫,乳房結塊和因產後乳汁積蓄過多而致乳房脹硬掣痛。

子〔氣味〕味辛、苦,性平,無毒。〔主治〕主明目,療黃疸,利小便。加水煮成汁服用,可以除腹內痞塊積聚,服少許,可治霍亂引起的胸腹脹悶。研成末服用,主視物模糊不清。榨成油調入麵膏中,可以去臉上的黑斑和皺紋。子和油敷,可治蜘蛛咬傷。把子作成藥丸服用,令人健壯。尤其適用婦人。[發明][時珍說]蔓菁子可升可降,能汗能吐能下能利小便,又能明目解毒,它的作用十分大,然而世人卻很少知道用它。夏季采收蔓菁子,炒過榨油,其油的顏色同煉熟的麻油一樣,沒有區別,西域的人用得多些。蔓菁子油點燈很亮,但它的油煙對眼睛有損害。

花〔氣味〕味辛,性平,無毒。〔主治〕主虛弱,疲勞,視力差。久服使人長壽,夜間可看書。每年的三月三日采花,陰幹後,研為末,每服二錢,空腹用井水送下。

【附方】1.腫毒。用生蔓菁一把,加鹽少許,一起搗爛敷患處,一天換三次。又方:用未沾水的蔓菁葉燒成灰,調豬油敷塗。2.乳癰寒熱。取蔓菁根、葉,去土,不用水洗,和鹽搗爛塗患處,藥熱即換。冬月隻需用根即可。病人應避風。3.陰腫如鬥。用生蔓菁根搗爛敷塗。4.明目益氣。用蕪菁子一升,水九升,煮汁盡,曬幹,如此反複三次,研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亦可用末煮粥吃。5.補肝明目。用蕪菁子(淘過)一斤、黃精二斤,和勻,九蒸九曬,研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服,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又方:蔓菁子二升、決明子一升,和勻,以酒五升煮幹,曬為末。每服二錢,溫水調下,一天服二次。6.黃疸如金,眼睛發黃,小便赤。用生蔓菁子研為末,熟水衝服一匙。一天服三次。7.急性黃疸,腹結不通。用蕪菁子搗為末,水絞汁服。服後打嚏,鼻中出黃水及瀉下則愈。以蕪菁子榨油,每服一杯更好。8.二便不通,脹悶欲死。用蔓菁子油一合,空腹服下即通。有汗出,勿驚怪。9.妊娠尿澀。用蕪菁子末,水衝服一匙。一天服二次。10.背疽不愈,愈而複發。用蕪菁子搗爛敷塗。一天換一次。11.眉毛脫落。用蕪菁子四兩,炒過,研為末,調醋敷塗。

蘿卜

【釋名】也稱萊菔、雹突、紫花菘、溫菘、土酥。

【集解】[時珍說到處都有。六月下種,秋季采苗,冬季挖根。次年春末抽薹,開紫綠色的小花。夏初結角,角中的子像大麻子一般大,長圓不等,呈赤黃色。五月也可再種。

它的葉子大的像蕪菁葉,小的像花芥葉,葉上都有細柔毛。它的根有紅色和白色兩種,根的形狀有圓、長兩類。一般來說,生在沙性土壤中的蘿卜脆甜,生在瘠薄土壤中的則硬而且辣。蘿卜的根、葉都可生吃或熟吃,可醃製可醬製,可豉製可醋製,可糖製可臘製,可以當飯,是蔬菜當中最有益於人的,然而古人不甚了解,怎能因它低廉而忽視呢?或是不熟悉它的好處?

根、葉

【氣味】味辛、甜;味辛、苦,性溫,無毒。

【主治】散服及炮製後煮服,大下氣,消食和中,去痰癖,使人健壯;生菜菔搗爛後取汁喝,清涼解渴。利關節,養容顏,出五髒惡氣,製麵毒,行風氣,去熱氣。利五髒,使身體感覺清爽,肌膚白嫩細膩。同時又可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溫中補不足。蘿卜和羊肉、銀魚煮食,治勞瘦咳嗽。和豬肉一起吃,益人。生蘿卜搗爛吃,治痢疾伴飲食不進或嘔吐不能食,又治吐血和流鼻血。同時還寬胸膈,利大小便。蘿卜生吃,止渴寬中;煮熟來吃,化痰消胃腸積滯。蘿卜還能除魚腥味,治豆腐積。主吞酸水,化積滯,解酒毒,散淤血,效果非常好。把蘿卜研成末服,治各種淋症;製成藥丸服,治小便白濁;煎水洗腳,治腳氣;飲蘿卜汁能治痢疾和失音,還可治被煙熏得將要死的人;生蘿卜搗爛塗抹在跌打損傷和燒傷、燙傷處,也很有效。

【發明】[頌說萊菔特別能製麵毒。曾經有個婆羅門的僧人來到東土,看見人們吃麥麵,驚呼:這麥麵是大熱之物,怎麼能吃呢?又看見他們的飯食中有蘿卜,才說,全靠有蘿卜來解麥麵的熱性。從此相傳下來,吃麥麵必須吃蘿卜。[炳說蘿卜搗爛製麵,做出的麵食最好吃,吃得很飽也不會發熱。蘿卜煎來吃,下脹氣。凡是人飲食過量了,生嚼咽之則能消食。[慎微說江東居民說種芋三十畝,能節約大米三十斛;而種蘿卜三十畝,則要多吃大米三十斛。從這就可以知道蘿卜能消食。

[宗

說服地黃、何首烏的人如果吃菜菔,則會使他的胡須、頭發變白。

世人都以為萊菔味辛,所以下氣迅速。然而生薑、芥子更辛,豈止散氣而已。因萊菔味辛且又甜,所以散氣緩慢,而下氣又很迅速。故需散氣用生薑,下氣用萊菔。[時珍說按《洞微誌》中記載:齊州有個人病得很厲害,說夢中夢見一個紅裳女子引入宮殿中,小姑叫他唱歌,於是這人每天唱道:五靈樓閣曉玲瓏,天府由來是此中,惆悵悶懷言不盡,一丸蘿卜火吾宮。有一個道士說,這是中了大麥毒引起的。少女是心神,小姑是脾神,醫經說蘿卜能製麵毒,所以唱“火吾宮”,火即毀的意思。於是就拿藥和蘿卜醫治,果然不久就好了。張杲《醫說》上說,富人李七生病,流鼻血不止,非常危險,醫生用蘿卜、天然水,和無灰酒下令其飲,鼻血即止住。這是血隨氣行,氣滯則血妄行,蘿卜下氣而酒作引導的原因。又說:有個人喜歡吃豆腐而中了毒,醫治無效。忽然聽見賣豆腐的人說他的妻子誤將蘿卜湯倒入了豆腐鍋中,致使豆腐沒做成。這人受到啟示,於是喝蘿卜湯來治療,果然見效。又有《延壽書》記載,李師在逃難時逃入石窟中,強盜用煙熏,在熏得他昏迷快要死時,這時他摸得蘿卜菜一束,嚼汁咽下,立即就蘇醒過來了。這種方法以備急用,不可不知道。但是吃多了萊菔會動氣,隻有生薑能製這種毒。

子〔氣味〕味辛、甘,性平,無毒。〔主治〕研汁服,治因風邪而引起的風痰症發作。同醋研細後服,可以消除腫毒。它能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治腹瀉糞便雜有未消化食物殘渣及瘡疹。〔發明〕[震亨說蘿卜子治痰,具有推牆倒壁般的功效。[時珍說蘿卜子的功用,善長於利氣。生的能升氣,熟的能降氣。升氣則能吐風痰,散風寒,發皰疹;降氣則能定痰、喘、咳嗽,治腹瀉糞便雜有未消化食物殘渣止內髒疼痛,這都是利氣的功效。我曾經試用過,果然有獨到的功效。

【附方】1.反胃。用蜂蜜煎蘿卜細細嚼咽。2.肺痿咳血。用蘿卜和羊肉或鯽魚煮熟,頻食,有效。3.鼻血不止。用蘿卜搗汁半碗,加酒少許,熱服,並以汁注入鼻中。或先將酒煎開,加蘿卜再煎,飲服。4.噤口痢。用蘿卜搗汁一小碗,加蜜一碗、水一碗同煎。早服一次,午服一次,晚用米湯送服阿膠丸百粒。如無蘿卜,以子加水搗汁亦可。又方:加枯礬七分同煎。另方:隻用蘿卜菜煎湯,每日飲服。又方:用蘿卜片不拘新舊,染色噙口中,咽汁,味淡再換。如想進食,可喝一點肉粥。5.大腸便血。用大蘿卜皮燒存性,荷葉燒存性,蒲黃生用,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米湯送下。6.沙石諸淋,疼不可忍。用蘿卜切片,泡蜜中,稍待即取出,炙幹數次,不可過焦,細嚼後,鹽湯送下。日服三次,此方名“瞑眩膏”。7.遍體浮腫。用蘿卜、浮麥等分,泡湯飲服。8.偏正頭痛。用生蘿卜汁一小杯,令病人仰臥,隨頭痛的左右側注入鼻中,有特效。9.滿口爛瘡。用蘿卜自然汁頻頻漱口,吐去涎汁。甚效。10.湯火傷。用生蘿卜搗汁敷塗。11.久嗽痰喘。用蘿卜子(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為末,加蒸餅做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時時噙咽。12.便秘。用蘿卜炒一合,加水搗爛,和皂莢末二錢服,即通。

13.牙齒疼痛。有蘿卜子十四粒,生研,以入乳調勻,左側痛點右鼻,右側痛點左鼻。14.瘡疹不出。用蘿卜子生研為末,米湯送服二錢。

生薑

【釋名】[時珍說按許慎說,薑為禦濕之菜。王安石說,薑能禦百邪。

【集解】[時珍說生薑宜種在低濕沙地。四月取母薑栽種,到五月就長出苗,如嫩蘆而葉稍寬如竹葉,對生,葉味辛香。秋季前後長出新芽,像分開的手指一樣,這時采來吃無筋,稱它為子薑。秋分後薑經霜就老了。因為薑適宜特別潮濕而且沒有陽光的地方,所以秋天很熱就不會長薑。

【氣味】味辛,性微溫,無毒。[時珍說長期吃薑,易積熱患眼病。屢試如此。凡是有痔瘡的人吃多了薑和酒,立刻就會發。患癰瘡的人吃多了薑,會長惡肉。這些都是前人沒講過的。《相感誌》中說:裝薑的瓶中放蟬蛻,即使是老薑也無筋。

【主治】久服去臭氣,通神明。歸五髒,除風邪寒熱,傷寒頭痛鼻塞,咳逆氣喘,止嘔吐,去日下氣,去水腫氣脹,治時令外感咳嗽。和半夏能治胃脘部急痛。加入杏仁作煎,治急痛氣實,心胸擁膈冷熱氣。搗爛取汁和蜜服,治中暑嘔吐不能下食。散煩悶,開胃。把生薑汁煎服,下一切結實,衝胸膈惡氣,特效,還能破血調中,去冷氣。汁解藥毒。除惡熱,治痰喘脹滿,寒痢腹痛,轉筋胸悶,去胸中臭氣、狐臭,殺腹內寄生蟲。開胃健脾,散風寒,解菌蕈等各種菌毒。薑生用時能發散,熟用和中。能解吃野禽中毒而致的咽喉腫痛。點入眼中可以治紅眼病。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疼痛,效果很好。

生薑

幹生薑〔主治〕治嗽溫中,治脹滿,霍亂不止,腹痛,冷痢,血閉。病人虛而冷,宜加它。薑屑,和酒服,治偏風。肺經氣分之藥,益肺。

〔發明〕[杲說生薑的用處有四個方麵:其一,製半夏、厚樸毒;其二,發散風寒;其三,和棗同時食用,味辛,性溫,益脾胃元氣,溫中去濕;其四,和芍藥一同食用,溫經脈,散寒氣。薑是治嘔吐的聖藥,大概是因為其辛味能驅散惡氣。而嘔吐正是由於氣逆不散所致。夜間不要吃生薑,因為夜晚氣收斂,如反其道而行,就違背自然規律。俗話說,“上床蘿卜,下床薑”,說的就是薑能開胃,蘿卜能消食。[時珍說薑味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吃熟吃,或同醋、醬、糟、鹽、蜜煎後調和,無所不宜。既可作蔬菜、調料,又可入藥做果脯,用途非常廣泛。凡是早上外出或者走山路,都宜含一塊生薑。按《心法附餘》記載,凡中風、中暑、中氣、中毒、中惡、幹霍亂等一切暴病,用薑汁服用,立可解散。因為薑能消日下氣。[頌說崔元亮《集驗方》記載,用薑茶治痢疾的處方是,將生薑切細,放入茶中,任意飲用,就可以治愈。如果是熱痢,就連同薑皮一起用;是寒痢,就去掉薑皮,非常有效。生薑能助陽,茶能助陰,兩種都能消散惡氣,調和陰陽。而且還能解濕熱及酒、暑毒。不論是紅痢、白痢都適宜飲用。

薑皮〔氣味〕味辛,性涼,無毒。〔主治〕消浮腫、腹脹、腹腔內的痞塊,調和脾胃,去眼球上的白膜。

葉〔氣味〕味辛,性溫,無毒。〔主治〕主吃魚導致的結石,搗汁飲用,即消。

【附方】1.瘧疾寒熱(脾胃聚痰,發為寒熱)。用生薑四兩,搗取自然汁一酒杯,露一夜。發病日五更飲服即可止瘧,未止再服。2.寒熱咳嗽。初起時燒薑一塊含咽。3.霍亂轉筋,入腹欲死。用生薑三兩,搗爛,加酒一升煮取三兩,沸後服,同時以薑搗爛貼痛處。4.胸脅滿痛(心胸、脅下,硬痛脹滿)。用閏薑一斤,搗渣留汁,把渣炒熱,包布中熨痛處。渣冷則加汁再次炒熱,繼續推熨。5.大便不通。把生薑削成二寸左右的小條,塗鹽插入肛門內即可通便。6.濕熱發黃。用生薑隨時擦身,加茵陳蒿擦,更好。7.滿口爛瘡。用生薑自然汁頻頻漱吐。或用生薑研末搽瘡亦可。8.牙齒疼痛。用老生薑瓦焙,加枯礬末擦痛處。9.中藥毒。用生薑汁可解。10.刀斧傷。用生薑嚼爛敷傷處。11.閃扭手足。用生薑、蔥白搗爛後和麵炒熱敷患處。12.跌打損傷。用薑汁和酒調生麵敷貼。13.腋下狐臭。用薑汁塗搽,可斷根。14.赤白癜風。用生薑頻擦。15.兩耳凍瘡。用生薑自然汁熬膏塗搽。16.諸毒痔漏,久不結痂。用生薑連皮切成大片,塗白礬末,炙焦,研細,敷患處。